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19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7023273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19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19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1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19页).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第 18 页目录 论文页数:231引言11.1课题背景11.1课题意义12半信息化协同管理22.1供应链协同效应的研究综述22.2半信息化下供应链协同的障碍分析32.1.1统一、规范的供应链协同制度稀缺32.1.2实施机制的缺失32.1.3企业的有限理性32.1.4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42.1.5企业供应链短期自利行为42.3半信息化下供应链管理的协同策略42.3.1建立有效的制度供给,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制度协同42.3.2完善供应链的制度运行机制,实现供应链企业运作机制的协同52.3.2发挥隐性契约的作用,实现供应链企业的关系协同53加强供应链管理63.1供应

2、链的内涵与其发展63.2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目标及与传统物流管理的区别63.3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73.3.1使物流系统无缝连接73.3.2有效减少库存总量73.3.3缩短企业订单处理周期73.3.4现金循环周期缩短73.3.5服务水平提高73.3.6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83.4 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措施83.4.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83.4.2建立科学、合理、优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新型物流配送中心94企业供应链协同的动力和方法94.1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动力104.1.1系统自组织104.1.2自然选择104.1.3生物进化动力:协同基因104.2供应链企业的协同方法分析11

3、4.2.1生态位与供应链协同进化114.2.2 r选择、k选择与供应链生态策略114.2.3演化博弈策略114.3供应链协同关键125实现企业供应链信息化125.1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情况分析125.1.1需求和软件的多样性125.1.2定制化需求135.2大规模定制的思想135.3企业管理软件的大规模定制135.3.1区分基本通用部分和定制化部分,快速建模135.3.2利用可重构的软件技术145.3.2需求获取、快速定制145.4企业应用服务的个性化与通用化145.4.1需求获取、快速定制145.4.2需求获取、快速定制15结 论16参考文献17致 谢18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摘要本

4、文首先对国内外供应链协同效应研究状况进行综述,进而分析了影响供应链协同的障碍因素是缺少统一、规范的供应链协同制度、实施机制的稀缺、供应链企业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和短期自利行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供应链的竞争,建立有效的供应链战略,成为企业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企业必须加强供应链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企业管理信息化是我国的重点研究和应用领域,可以借鉴大规模定制思想来改进管理信息化在企业的应用,提高应用的成功率和降低成本,以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关键词 管理信息化 供应链管理 协同管理 Summary Firstly, on the effect of domest

5、ic and international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ve review status, and then analyzes the impact of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barriers is the lack of a uniform, standardized system of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 implementation mechanism of the scarcity of supply chain enterprises bounded rationality, oppo

6、rtunistic behavior and short-term self-interest behavior. Today competition among enterprises into the supply chain, competition, establishment of effective supply chain strategy,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 can not be imitated. Chinese enterprises must strengthen the supply chain strategy

7、to win in fierce competition. Enterpris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s the focus of ou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can draw mass customization idea to improv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in enterprise applications, improve application success rate and reduce cost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MEs in C

8、hina.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Collaborative Supply Chain Management1引言1.1课题背景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加快现代化和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是必然的选择,并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兴工业化的道路。这为我国企业应对信息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指明了方向。在现阶段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创新,是企业深化改革、建立新型企业运行机制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参与国际竞争迎接挑战的需要。 根据国家经贸委对国家重点企业和地方骨干企业的

9、管理信息化状况调查,全部实现OA或MIS的企业仅占总数的7.5,尚未实施的企业占32.6;全部实现ERP等系统的企业只占4.7,尚未着手的占64.6;基本实现电子商务的企业只占1.2,尚未着手的占75.5。 由以上调查数据可知,我国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目前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资源不能共享、项目成功率不高等问题,还需要学术界、软件系统商、企业、社会和政府来共同努力,促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发展。1.1课题意义 在2l世纪,信息技术将更具有战略意义,它可以使网上虚拟项目团队共享群体组件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企业范围的项目管理软件,从而可以对项目进行更协作

10、、更熟练的管理,也更容易实现项目目标和组织目标28。信息时代的项目管理将极大的改善项目的运作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组织间的沟通:在网络时代,每一个项目都可以从会议与协作工具中受益,它能使分散的项目团队成员通过电子形式实时地参与会议。在项目组成员较分散时,项目团队关于商业和技术管理方面的大量文档资料将随时可供查阅,既方便快捷,而且储存费用也不高,解决了项目组经常碰面所带来的不便。在信息时代,项目可以从各种各样的群件应用程序中进行选择,以达到这些要求。(2)企业范围的项目管理工具:在信息时代,给市场创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的项目团队需要提高估算项目开发所需要的资源和时间的能力。传统模式下的项目

11、估算工具往往得出的估计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而以此为基础来分配项目团队成员的估计量,最终将会给项目带来巨大的损失。在信息时代,管理者可以使用以知识为基础的估算工具,这种估算工具以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结合使用。以知识为基础的估算工具是利用可靠的内部或外部知识,编制一个详细的任务层次计划,包括项目大小、复杂程度、分类、语言和其他属性等的工具。在21世纪,只有少数技术专家使用这些工具来管理高科技项目的情况将越来越少,企业中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专家使用这些工具。这个趋势要求项目团队清楚地认识这些系统给组织带来的利益,以及购买和维护这些系统的成本。2半信息化协同管理供应链协同SCC(Supply Chain C

12、ollaboration)是指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在向需求方移动的全过程中,通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从而创造出大于各环节价值简单总和www.biyezuopin.cc的供应链整体价值。供应链协同是供应链管理的崭新的也是最为现实的模式,是供应链业务流程顺畅、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手段。而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同可以将某一行业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研究开发、生产加工、资源提供和市场营销等价值增值诸环节上具有特定优势的不同企业联合起来,依靠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的流动,实行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利益共享,从而产生“1 + 1 2”的放大效应,使得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都获得整体的竞争优势。所以,

13、不论是对整个供应链还是对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供应链协同都有重要意义。2.1供应链协同效应的研究综述关于供应链协同对企业的作用,张莹(2003)认为供应链企业管理的协同,一方面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抑制了机会主义行为和不确定性,减少了为防范机会主义行为和不确定性而制定完备契约的交易费用;另一方面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网络,增加了经济主体的理性,减少了经济主体为做出充分合理的决策而获取信息的交易费用。顾桥(1999)认为供应链管理的协同可以加强企业的关系协同,从根本上缓解“牛鞭效应”给企业带来的危害,降低经营成本。李玲鞠(2006)认为在供应链系统中,存在广泛的协同效应,而信息协同是供应链系统统筹决策的关键

14、。供应链协同效应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到目前为止,对协同效应的研究比较完整。 关于供应链协同效应产生的观点有:迈克尔波特(1997)的价值链观念;沈厚才(2000)的系统论观念;Stevens(1989)的流程再造观点;赵先德(1999)的关于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三流”观点和坎贝尔(2000)的“搭便车”论。张莹(2003)则认为内部化交易费用是供应链协同效应产生的根源。有关协同效应产生方面的研究较多,对供应链协同效应产生的各种原因有较为完整的研究。 关于供应链企业如何实现协同的研究方面,刘永胜(2004)建立了完全信息条件下的供应链企业实现协同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了在完全信息下,

15、供应链企业通过协调可以实现整体利润的增加。赵柱元,张长元(2005)通过数学模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了供应链成员间协同合作的博弈过程,得出了实现供应链总收益最大化的方法。刘开军、张子刚(2005)分析了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的协调机制,认为要在决策权分配、定价与定量折扣、订货批量承诺、返销等方面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协调机制,重新分配供应链中的利润,激励成员企业目标与系统目标保持一致。对实现协同的研究,较多的侧重在完全信息下,对不完全信息下的研究偏少。 文献研究表明,大多数研究都是假设供应链企业间信息是充分共享的,各企业作出决策时信息是完全的。但对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供应链企业实现协同的障碍和策略研究较少

16、,或只侧重在某一方面。因此,本文从不完全信息角度,分析影响供应链管理实现协同的障碍,从而提出供应链管理协同的策略。2.2半信息化下供应链协同的障碍分析2.1.1统一、规范的供应链协同制度稀缺 制度是一种稀缺的资源,是合作的前提。一般资源的稀缺经常与“匮乏性”相联系,而制度稀缺性来源于制度供给的有关约束条件。即制度供给总是相对不足,所以供应链企业中才会出现那么多的不合作现象。这里的制度稀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制度的总供给缺乏,即缺乏完整的对供应链企业约束的明文规章制度;制度创新缺乏,供应链管理打破了传统单个企业管理的小圈子,将供应链中的不同企业柔和在一个大的系统内进行统一管理,这要求管理制度的时

17、时创新以适应新条件下的管理需要。统一、规范的供应链协同制度的稀缺是供应链企业协同的主要障碍。2.1.2实施机制的缺失 供应链协同制度实施机制的缺失是供应链协同的又一大的障碍,一方面现有的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一些规范供应链企业合作行为的有效制度安排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供应链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有选择地执行规范企业行为的规章制度,执行对企业有利的规章制度,而对暂时不利于企业的规章制度置若罔闻。2.1.3企业的有限理性 传统的经济理论假定经济主体能够在给定的条件下做出充分合理的决定,而现实中,由于受到信息传播能力、传播效率、接受信息的能力以及经济主体自身知识等因素的限制,信息是不完全的,并不

18、具备做出理性决策的条件,因而经济主体只具有有限理性。正是因为这种有限理性的存在,使得供应链企业往往仅仅从自身利益考虑,做出短期对自身有利而对整个供应链不利的行为。 另外,由于企业有限理性的存在,导致企业间信用的缺失,供应链企业不愿意相信上下游企业,一些企业的经理人甚至认为,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供应链内企业间的合作是不可靠的,他们宁愿追求企业经营一体化的老路,而不愿追求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效应。企业的有限理性是不完全信息下供应链协同的重要障碍。2.1.4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表述了个体在对自我利益考虑和追求的时候,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求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学者威廉姆森假设,经济主

19、体在经济活动中总是尽其最大能力保护和增加自己的利益,只要有机会,就会追逐自利 (O.E.Williamson,1985)。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资产的专用性的存在,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常常会出现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损害了企业的信誉,严重破坏了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2.1.5企业供应链短期自利行为在供应链模式中,各个成员企业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虽然成员企业之间有长期、稳定合作的伙伴关系,但是每个成员企业是独立的经济主体,有自主的决策权,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企业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每个企业从自身出发谋得的自身利益最大化时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却未必能达到最大化,因为局部的简单

20、相加并不等于整体之和。因此供应链企业的这种自利行为也影响供应链协同。2.3半信息化下供应链管理的协同策略2.3.1建立有效的制度供给,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制度协同 首先,要用硬性的明文契约来规范和约束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行为,实现供应链企业间的制度协同,这里要求契约要尽量完整,尽量细化,要考虑到各种情况。 其次,通过产权制度创新加强跨企业的协同。产权明晰主要是针对有形资源而言的,而供应链上的协同的基础是无形资源,如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信任等等。而这种资产恰恰需要模糊产权而不是明晰产权,供应链的制度创新,在于强调无边界企业,而不是工业时代画地为牢的“明晰产权”。供应链上的这种制度创新,通过模糊产权,虚拟

21、合作,加强了彼此的协同,降低了交易成本。 再次,通过跨企业管理制度的协同加强合作。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都是为了使企业的各个部门的活动能够达到协同,而随着供应链时代的来临,企业间也需要通过制度上的优化和协同来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如通过制度层面上的优化来使自身的利润最大化。2.3.2完善供应链的制度运行机制,实现供应链企业运作机制的协同 仅仅有好的制度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有效的制度运行机制。供应链上的制度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信息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目标激励机制、冲突解决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就是要构建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例如链内企业的局域网,这样供应链企业可以在信息最大化的基础上做出有利

22、于整个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利益分配机制就是要平衡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利益,要求供应链企业不能只顾自身的利益,应考虑到供应链的整体利益。目标激励机制就是要激励成员企业目标与系统目标保持一致,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为目标。冲突解决机制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解决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冲突的办法和规定,同时要成立诸如仲裁机构之类的调解机构。2.3.2发挥隐性契约的作用,实现供应链企业的关系协同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提出将长期契约用来代替纵向一体化经营时,可以采用两种形式,一是选择依靠在法律上强制执行的明文契约来保障;二是选择如果出现机会主义行为,就通过“断绝来往”的市场机制强制执行的暗示性契约(即隐性契约)

23、来保证。由于不确定性和有限理性,绝对完整的明文契约是不可能,所以需要隐性契约来保证企业间协同与合作。 依据博弈理论,供应链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协同效应是供应链成员之间博弈的结果。例如在供应链成员中存在着两个博弈的参与者,企业甲和企业乙它们分别有两个可以选择的策略,即合作与不合作,并且他们均可独立地采取策略。我们假定当企业甲、乙均采取合作策略时,其收益为8单位,当企业甲合作、企业乙不合作时其收益分别为3和10单位,当企业甲不合作,企业乙合作时,其效用分别为10单位和3单位,如果双方都不合作的话效益都为3。 如果企业甲、乙之间的交易仅限于一次的话,依据博弈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和信息完全假设,双方都从各自利

24、益出发,那么企业甲、乙均不会选择(合作、合作)的策略组合,而会选择(不合作、不合作)策略组合。尽管这一策略组合是纳什均衡,但并未达到怕累托最优,显然这样的结果对双方都是不利的。然而在现实经济社会中,经济人的理性假设是有限的,且由于不完全信息的存在,使无限重复博弈成为可能。这种交易如果在企业甲和乙之间反复进行,则双方的博弈结果大不相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只要每个对弈者有足够的耐心,人们将进行长期合作,并放弃既得利益。因为长期合作中的利益可以克服谋取短期利益的动机,对弈者有为自己建立一个愿意合作的声誉的积极性,也有对惩罚的短期不合作行为的积极性。使(合作、合作)策略组合变为纳什均衡点,并达到帕累

25、托最优。 在社会化大生产分工越来越细的现代经济社会,企业之间互相协作相互依赖的程度越来越大,如果仅为一次交易利润的最大化而过多损害交易双方的利益必然妨碍其长期利润的最大化,这是得不偿失的事,不论从企业甲还是乙的角度看采取合作策略虽然有悖于短期利益的最大化目标,但符合长期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尽管双方都有利己主义的动机,但在长期的博弈中,双方都采取合作的策略相互协调。这样就充分的发挥了供应链企业间隐性契约的作用,实现了供应链企业的关系协同。3加强供应链管理 全球物流进入供应链时代,供应链成为跨企业整合所有商业活动的管理集成,企业之间的竞争发展成为供应链的竞争。建立有效的供应链战略,成为企业不可模

26、仿的核心竞争力。中国的企业必须适时引入供应链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3.1供应链的内涵与其发展当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逐步取代以生产和产品为中心的营销观念时,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应运而生。早期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是以产品制造为中心,力图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量,它是企业实施敏捷制造的重要技术之一。所谓供应链,其实就是由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构成的物流网络。同一企业可能构成这个网络的不同组成节点,但更多的情况是由不同的企业构成这个网络中的不同节点。比如,在某个供应链中,同一企业可能既在制造商、仓库节点,又在配送中心节点等占有位

27、置。在分工愈细,专业要求愈高的供应链中,不同节点基本上由不同的企业组成。在供应链各成员单位间流动的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和产成品等就构成了供应链上的货物流。供应链实际上是由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或企业单位)组成,其中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节点企业(或企业单位)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通过供应链的职能(制造、转运、分销、零售等)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不断增值。供应链逻辑思想的推出为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有效控制、优化调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企业能集中精力关注供应链上所有活动并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有效方法。供应链管理是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的过

28、程。它包括订货、制造、分销、库存管理、运输、仓储、客户服务各方面。3.2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涵义、目标及与传统物流管理的区别所谓供应链管理,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物流供应链管理是以物流为对象的供应链管理,它致力于所有物流活动一体化管理的整个供应链。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根据物流在整个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性,降低整个物流成本和物流费用水平,降低库存,通过供应链中各种资源运作效率的提供,赋予经营者更大的能力来适应市场变化并作出及时反应,从而做到物尽其

29、用、货畅其流。物流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物料控制及储运管理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将供应链看成一个整体;二是要求并最终依靠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战略决策;三是供应链管理对库存有不同看法,从某种角度来看,库存不一定是必需的,它只是起平衡作用的最后工具;四是供应链管理要求采用系统化、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综合化、一体化、全球化、多功能化、集成化的管理方法来统筹整个供应链的各个功能。3.3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3.3.1使物流系统无缝连接这是使供应链获得协调运作的前提条件,因为如果没有物流系统的无缝连接,运输的货物逾期未到,顾客的需要不能得到及时满足,采购物资中途受阻,这都会使供应链的合

30、作性大打折扣。3.3.2有效减少库存总量供应链环境下,成员企业通过信息共享,加强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有助于集成化管理,这样就可以减少链上每个成员企业的不确定性,减少了每个成员的安全库存量。3.3.3缩短企业订单处理周期 订单处理是企业商务环节中的一部分,缩短订单周期,可以使整个生产周期缩短。按照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的统计,实施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可以使平均订单处理周期从6.5天缩短到4.3天,时间缩短了35。在欧洲,订单处理的周期从4.4天缩短到3.5天,缩短了25。3.3.4现金循环周期缩短现金周期决定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现金周期缩短是企业效益提升的一个关键指标,而通过供应链过程缩短库存周期,

31、是缩短整个现金周期的核心。北美和西欧的经验数字表明,供应链管理和物流外包可以使现金周期分别缩短19.6%和26.7%。3.3.5服务水平提高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可以尽快地把握真实的用户需求(一般性产品及服务、个性化产品与特殊服务)和准确的需求量,使企业的供应活动建立在真实的市场需求上。在供应链环境下,物流通畅,企业能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产品供应给用户,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3.3.6提高了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供应链管理通过INTERNET作为技术支撑,其成员企业能及时获得并处理信息,加速了作业流程重组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对客户需求快速有效反应的能力。3.4 加强物流

32、供应链管理的措施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对物流的要求更高了。为了提高效率,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物流管理。3.4.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高度依赖于对大量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和及时更新。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物流的竞争已成为物流信息的竞争。现代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已被确认为是企业间计算机与计算机交换商业文件的标准形式,EDI是用电子技术来描述两个组织间传输信息的能力,它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物流作业成本产生影响的:降低与印刷、邮寄以及处理书面交易有关的劳动和物料成本;减少电话、传真以及电传通信费用;减

33、少抄写成本。(2)条形码(Bar Code)技术。是将数据编码成可以用光学方式阅读的符号,经过印刷技术生成机读的符号,最终又能为扫描器和解码器识别。条形码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是实现各行业自动化管理的有力武器,其表现在:登录快速、节省人力和管理成本;提高物流作业效率;更精确地控制储运的指派与货物的拣取;实时数据收集,以达到实时控制目的。(3)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将表格数据转换为地理图形显示,然后对显示结果浏览、操作和分析。国外已经开www.17chaogu8.wang发出利用GIS进行物流分析的工具软件。完整的GIS物流分析软件集成了车辆路线模型、最短路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

34、和设施、定位模型等。(4)全球定位系统(GPS)。是20世纪产生的一项高新技术,GPS在物流领域的各个环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汽车的定位、跟踪调度、空中交通管理等。(5)电子商务(EC)。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以电子交易为手段来完成金融、物资、服务和信息价值的交换,快速而有效地从事各种商务活动的最新科学方法。电子商务的应用使物流进一步提速,更加适应市场变化。3.4.2建立科学、合理、优化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新型物流配送中心(1)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必不可少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就是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

35、进的管理手段,针对社会需求,严格地、守信用地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没有范围限度的各类用户以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可以看出,这种新型的物流配送是以一种全新的面貌,成为流通流点革新的先锋。 (2)新型物流配送中心。产品能否通过供应链快速到达目的地,这取决于物流配送网络的健全程度。只有通过高水平的企业管理、高素质的人才配置和高水平的装备配置建立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才能充分发挥物流供应链的优势,因为在电子商务时代,信息化、现代化、社会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物流配送反应速度快;物流配送流程自动化。这些传统的物流所不具有的优势

36、使得企业的物流配送网络更能适应市场的变化,使得企业更具竞争优势。 (3)利用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3PLs)是由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化物流服务更有效率,通过物流业务的外包,企业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自己的核心业务上,提高供应链管理体系的运作效率。另外,第三方物流在供应链的小批量库存补给,运输以外的服务如联合仓库管理、顾客订单处理等方面的优势使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实现了产品从供应方到需求方全过程中环节最少、时间最短、费用最省。采用第三方物流是出于以下考虑:降低作业成本。一般来说,当前许多企业选择外包的主要原因是第三方物流(3PLs)至少可为货主

37、降低10的费用。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类型货物,仔细分析行情,为了保持最低的成本费用,必须在货物质量、采购、资产管理、运输服务和其他因素之间,全面权衡利弊。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3PLs)的先进技术,改善基础设施。重视对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的建设,加大投入,尽快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整的仓储配送设施、先进的信息网络平台等。现在世界上许多跨国物流企业都拥有“一流三网”,即定单信息流、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全球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广泛的电子商务服务网络,使企业能够整合业务流程,使企业能够融入客户的生产经营过程,以建立一种“效率式交易”的管理与生产模式。保持与客户的紧

38、密联系,成为客户的战略合作伙伴。第三方物流企业要找准与客户合作的最佳切入点,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构建更为密切的营销策略。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定期到服务对象的企业了解其需求。找出其中有待提高的部分,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总之供应链管理体系运作是一个价值增值过程,而积极有效地管理好物流过程,对于提高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企业供应链协同的动力和方法供应链协同内在动因问题是理论界和企业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生态学理论认为协同的主要动因有系统自组织、自然选择和协同基因。供应链系统与生态学系统存在着相似性,分析生态位、k选择以及演化博弈对供应链协同策略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

39、逐渐意识到自然生态系统解决复杂性问题的能力和价值。由于供应链系统具有非线性和不确定性,这些特征与生态学理论研究对象的特征是相一致的,所以生态学理论对供应链协同的研究具有适用性。本文试图从生态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供应链协同的动因与策略。4.1供应链企业的协同动力4.1.1系统自组织生态学理论强调系统元素的自组织性,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生物为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对自身生存状态进行的自调节,进化的结果是生物本身结构复杂性的提高。生物进化总是导致新物种的出现和结构的复杂化即有序性的增加。有学者认为,生物在进化过程中满足一定条件时生物可以自发地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以适应周围环境。这种适应既包括暂时性的适应反应

40、,如条件反射;也包括永久性适应,即产生遗传性变异。把这个生物进化自发性条件称为自适应函数。生物界的生物自适应对社会领域问题的研究很有启发意义。 目前,供应链已从分散式管理转变到协同式管理,本文研究的是有自组织程度低到自组织程度高的演化过程。供应链系统从外界环境中吸取的任何东西,都可能产生序参量,都会引起涨落。正是由于有不断的序参量产生,有不断的“涨落”出现,供应链系统才得以不断创新。 4.1.2自然选择生物学中达尔文式的自然选择定义为生物体繁殖引起了资源的稀缺,从而形成了消灭不够适应变种的压力。进化论学家拉马克认为,生物进化的动力与机理来自生物具有一种不断地增加结构复杂性和完美性的天生趋势,生

41、物具有对环境变化的反应能力。把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建立在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其理论的核心是适应机制,强调经济体能否适应环境是企业生存的决定性因素。弗里德曼在实证主义经济学方法论中论证了市场竞争倾向于保证最有效率的企业生存下来,最有效率企业的行为都基本上做到了使其利润最大化。面对有限的资源,现代的竞争形式以转变成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一行业里的各条供应链在接受着经济自然选择。那些能够很好地整合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实现无缝协同的供应链往往经受了自然的选择,得到了快速发展,不断成长壮大。所以供应链协同是环境赋予的供应链企业迫切需要的适应模式。 4.1.3生物进化动力:协同基

42、因 大量生物实验和研究表明,生物进化的基本动力有竞争和合作,生物界存在着广泛的互惠共生机制。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在此我们把控制物种分工与合作的性状的基因称为协同基因。协同进化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供应链系统内部企业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企业之间若为上下游关系或相关产业,则其收益相关性一般比较大。他们的成长与发展历程中充满了竞争,资源规模有限,其实协同合作是他们的需求和内在愿望即他们携带有协同基因。正因为如此,供应链理论一经实施,便得到了很好地响应。所以供应链系统也采用了协同进化的方式来建立相互之间的互惠共生关系,以提高对外部市场的适应性。4.2供应链企业的协同方法分析4.2.1生态位与

43、供应链协同进化生态位指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间的功能关系。生态位概念相对抽象,一些数量测度指标如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生态体积及生态位维数等帮助理解生态位概念。从而,引出企业生态位概念,明确这一概念对于正确认识物种在自然选择进化过程的作用,以及在运用生态位理论指导供应链成员构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供应链是相互联系的多个企业集合体,与生物种群非常相似,呈现一种网络组织结构,称之为企业生态系统。系统中企业间的互动关系定义为企业的生态链,生态链上的企业之间存在共同进化关系。企业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合作和共生关系,这就存在一个供应链的“最适密度”问题。描

44、述生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相互关系的“阿利规律”同样适用于供应链系统,即在一定条件下,当供应链上企业密度处于适度大小时,供应链增长最快;密度太低或太高,由相互竞争资源造成的供应链内耗太大,会对供应链生长起抑制作用。所以供应链系统的构建应该建立在企业生态位分离的基础之上。企业对资源的需求越相似, 产品和市场基础越相近,它们之间生态位的重叠程度就越大,竞争就越激烈。因此,在进行供应链的成员选择时,企业考虑入选企业生态位的分离。企业生态位的分离不仅减少了竞争,更重要的是为企业间功能耦合形成超循环提供了条件,使供应链由有序进化到更深层次的有序。 rn本篇文章来源于大考吧 ;原文链接地址:4.2.2 r选择

45、、k选择与供应链生态策略生物学家们根据不同物种按照栖息、环境和进化选择将进化分为r选择和k选择。r选择是指环境气候变化大、资源相对短缺、灾害较多的系统对生物种群的选择;k选择是指环境气候稳定、资源丰富、灾害稀少的系统对生物种群的选择。根据对应的选择将进化策略分为r策略和k策略。从物种适应性出发,进一步将k选择的生物种群称为k策略者,r选择的生物种群称为r策略者。在生存竞争中,k策略者是以“质”取胜,r策略者则是以“量”取胜,k策略者将大部分能量用于提高存活,r策略者将大部分能量用于繁殖。 生态策略是生物在环境适应过程中形成的进化策略。与经济学家提出的最优化理论相对应,生物学家认为自然选择是一个

46、最优化过程,一个现存物种表明了它是其对环境各种可能适应方式中的最佳选择之一。实际上供应链的进化过程亦是典型的环境选择的过程。有时处于减少风险考虑,会增加同类合作伙伴,但是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企业未必越多越好,它也遵循进化的生态策略。因为供应链所处的行业环境的承受能力有限,超出环境的承载力,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优化生态策略的途径有:供应链上的各企业要实现由r策略者向k策略者的转变;企业不能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大和低成本战略,要向创新和难以复制的核心技术的战略上调整;要由以“量”取胜向以“质”取胜,自觉遵循“适者生存”的市场生态竞争法则。 4.2.3演化博弈策略 供应链类似于生物有机界的食物链,是企业

47、生态链的载体,也存在着能量和物质的流动、循环发生联系并由此相互作用。种群生态理论研究的方向就是探讨生物群落的适应与变迁的过程。演化博弈理论最早源于Fisher、Hamilton等遗传生态学家对动物和植物的冲突与合作行为的博弈分析,他们研究发现动植物演化结果在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在不依赖任何理性假设的前提下用博弈论方法来解释。 在该理论中,核心的概念是“复制动态”和“演化稳定策略”(ESS)。复制动态实际上是描述某一特定策略在一个种群中被采用的频数或频度的动态微分方程。根据演化原理,一种策略的适应度或支付(Payoff)比种群的平均适应度高,这种策略就会在种群中发展,即适者生存体现在这种策略的增长率(1/xk)(dxt/dt)0,可用微分方程给出:(1/xk)(dxt/dt)=u(k,s)-u(s,s),k=1,k 。其中,xk为一个种群中采用策略k的比例,u(k,s)表示采用策略k时的适应度,u(s,s)表示平均适应度,k代表不同的策略。如果u(k,s)u(s,s),在一定时期内是演化稳定策略(ESS)。由此可见,一个物种的进化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