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论文: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与研究(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教学论文: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与研究(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体育教学论文: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与研究-第 5 页对小学生体育锻炼状况的调查与研究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莞市镇中心小学、小学、黎村小学3所学校的600名小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状况进行了有效的抽样调研。结果表明:小学生体育锻炼目的明确,态度积极,运动项目广泛;但是,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不高,频率不够,时间短、运动强度不合理,养成锻炼习惯的学生只是少数,“知行冲突”现象严重。针对上述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对策。关键词:小学生;体育锻炼;调查分析;对策1 研究目的2007年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国中小学生部分身体素质,特别是爆发力、力量、素质及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超
2、重与肥胖学生的比例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据笔者的初步了解,东莞市小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同样存在上述所描绘的一些问题,其直接原因是小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不足、体育活动不能得到保证造成的。本文通过抽样调查,事实呈现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现状、存在的差距、不足及其原因,为东莞有关教育行政部门了解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构建促进小学生积极、全面参与体育锻炼的机制,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提供基本参考。2 研究对象与方法 抽样对象为我镇三所小学在校五、六年级小学生共600人、其中男生287人、女生313人。调查采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进行。总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30份,
3、有效回收率为88.3%。数据统计使用SPSS11.0 For Window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学处理。3 结果与分析3.1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表1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主要目的 体育锻炼主要目的人数占样本总数(%)总排序增进身体健康35166.21通过体育锻炼磨练自己6512.32提高身体素质285.33因为爱好体育305.74为了娱乐.体验刺激和运动的乐趣101.95缓解学习生活压力50.96发展体育方面专长224.26提高身体美与增加身高152.87其它目的40.7 8 表1 显示,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多种多样,反映出小学生体育需求向多元化和自主化方向发展。增进身体健康、通过体育锻炼
4、磨练自己、提高身体素质是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核心方向。其中有66.2%的小学生选增进身体健康,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小学生目的明确而集中,已体验或认识到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积极效果。有9.9%的小学生选择爱好、发展体育,表明参加体育锻炼的小学生主观上习惯体育锻炼。但其他选择的相对偏少也反映出小学生对现代体育的价值认识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掘。 3.2 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态度表2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锻炼态度人数占样本总数(%)总排序学习再忙也要坚持参加锻炼13525.51有时间才参加锻炼20538.72锻炼可有可无,要看情况254.73学习忙、时间紧,就放弃锻炼9818.54考试期间就放弃锻炼
5、458.55身体不好才参加锻炼152.86压力大才参加锻炼71.37表2 显示,总体上看,小学生对体育锻炼持积极肯定的态度, 有25.5%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主动,有64.2%的学生比较主动,这两项数据表明,大多数的小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是积极的,具备了良好锻炼行为的态度准备。但也有27%的学生态度一般或不主动,这可能与学校教育、家庭及社会氛围的影响和部分学生对体育情感倾向的偏见有关。因此,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制订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学校也应注意引导学生思想上重视,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3.3 关于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3.3.1 小学生体育锻炼喜爱的运动项目表3 小学生体育锻炼喜
6、爱的运动项目调查锻炼项目人数占样本数(%)排序游泳10519.81打篮球6812.92骑自行车509.43慢跑264.94打羽毛球6211.75步行366.86爬山2147跳绳427.98打乒乓球438.19踢足球3269打太极拳183.410跳舞183.411其它91.712表3数据显示,小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比较广泛,涵盖传统、现代和前卫的运动项目,达20多项。游泳深受小学生欢迎,但受季节影响很大,实际可锻炼的时间不多。而骑自行车、慢跑、爬山等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为磨练意志的占18.3%以上,也就是说他们将体育锻炼作为磨练意志为载体的认可度比较不高。 但打太极拳、舞剑等传统项目占的比例还不
7、够5%。这对体育教师在传统运动教学过程的问题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3.3.2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间及运动强度 从表4、表5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小学生(97.2%)不同程度上参加了体育锻炼锻炼活动,且每周锻炼的次数占比例的明显较多,有74.1%的学生每周参加3次或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占比例的也较长,有63.2%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运动强度选择中等的有62.4%。有94.1%得到良好的心理体验。这些数据表明小小的锻炼效果还是可以的。而36.8%的学生每次锻炼时间还不达30分钟。这反映出学校还没把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工作落到实处。表4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强度调
8、查(%)锻炼次数(次/周) 每次锻炼时间 运动强度3次 3次 3次 不参加 60min 激烈 中等 温和59.2 14.9 23.1 2.8 36.8 51.1 12.1 27.6 62.4 10.0表5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心理体验调查(%)身心皆适 常快乐、有活力 有些放松 没感觉52.9 22.3 18.9 5.93.3.3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表6 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调查(%)1年1年6个月6个月没有锻炼习惯5.914.362.017.8表6 显示,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较低水平,只有5.9%的学生有一年以上坚持锻炼的习惯,不到半年或根本就没有锻炼习惯的学生占总数的7
9、9.8%占了大多数,显示出“知行冲突”现象严重,这种状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与体育锻炼的目标都相距甚远。因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给小学生一些常见运动项目的知识技术;二是要给小学生说明各种体育活动的特点和意义;三是要让小学生知道自己适于从事哪些运动项目;四是教给小学生一些最基本的体育比赛规则。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3.4 阻碍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原因表7 阻碍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调查 原因 人数 占样本总数(%) 排序 原因 人数 占样本总数(%) 排序没有时间 137 25.9 1 身体不好 1
10、5 2.8 5缺乏锻炼场地 54 10.2 2 天气不好 30 5.6 6家庭父母因素 95 17.9 3 无人组织 95 17.9 6没有心情 16 3 4 出现不舒服 9 1.7 7缺乏锻炼器物 23 4.3 4 没有锻炼伙伴 8 1.5 8无人指导 35 6.6 5 其它 13 2.6表7 显示,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困难和障碍来自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既有学生的主体因素,也有外部条件的制约,但主要因素是没有时间,缺乏锻炼场地,家庭、父母不支持或不允许等,这已经成为阻碍小学生锻炼的突出问题。学校应在财力允许的范围内严格遵循省教委印发的目录上的条文,购置必要的体育器材,建设、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对
11、小学生体育锻炼制度化;老师与家长密切配合培养小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4 促进小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结论与建议4.1作为学校要必须重视教学改革思路,注意创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正常体育教学活动,组织各种体育竞赛等。要充分发挥学校自身优势,争创体育传统特色,开展学生喜爱的体育特色活动。除了开展正常的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外,还可以开展新兴的体育项目,举办趣味运动会,包括民间体育项目、游戏,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逐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4.2东莞市政府和教育局特别重视对我市体育教师的培训,小学由省教院分片进行培训,中学由广州体院负责培训。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透体育新课标,对新课程标准有着正
12、确的理解,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反思,要与班主任、家长密切配合,充分调动学生的锻炼积极性。4.3加强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意识分为体育认识、体育情感、体育意志三个方面。在体育认识方面,教育学生了解“健康第一”的思想,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了解体育锻炼的价值。体育情感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感受和评价,只有在体育活动中得到真正的快乐,学生才会主动参加体育活动,才能形成深刻的体育情感。而体育意志是体育意识的能动方面,是学生自觉地确定参加体育的目的,并在确定的目的支配下,克服行动中的障碍、困难,以实现目
13、的的心理形态。可是,许多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恒心,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所以要教育学生克服在体育活动中所碰到的各种困难,加强持之以恒的决心。4.4 适当更改锻炼项目,使其满足更多学生的要求。适当增开一些受欢迎的活动项目,尽量满足更多学生的需要,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自觉性,使参加者更广泛,活动更持久,达到增强体质,愉悦身心的目的。4.5 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场合向家庭、社区积极宣传体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通过新课程标准展示课向社区、家庭开放,让大家意识到,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4.6 各级教育部门和和学校领导要加强责
14、任意识,落实各项学校体育措施,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并重。着手改革学校体育效果评价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发展并完善学生体质健康评价体系。参考文献:1 广东省教育厅. 2007年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报告G.2008.2 曲宗湖. 学校健康教育指导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3 曲宗湖. 杨文轩. 体育新视野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4 王正伦. 科学健身新概念M. 南京: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5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6 邱远. 对广东省中学生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 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