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健康及其经营(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健康及其经营(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森林健康及其经营-第 7 页森林健康及其经营摘要:森林健康是森林经营的一种新理念,也是新时期森林经营的方向和目标。提出了森林健康的概念、内涵和森林健康经营的实质,分析了影响森林健康的六大主要因素,探讨了森林健康经营的途径与方法。关键词:森林健康;森林健康经营;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health and its ManageAbstract:Forest health is a new philosophy of forest management .It also is an aim and purpose of forest management in the new periodIn
2、 this study,the concept,connotation of the forest health and the substance of the forest health management were put forward The main 6 factors affecting forest health were analyzed.The ways and methods of forest health management were also exploredKey words:Forest health,Forest health management,For
3、est ecosystem在长期的林业实践中,随着对森林生态系统理解的深入和越来越严重环境问题的出现,人们对森林的期望产生了重大改变,森林被赋予更多的功能和价值。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许多森林出现了衰退问题,其抗逆能力及其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影响了森林多功能效益的充分发挥,从而人们提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开始探索。现代森林可持续经营要求森林资源的经营及其价值的实现不应受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经营的思想应运而生。1 森林健康的概念森林健康的概念是针对人工林分结构单一、不能满足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服务功能等缺陷,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的可持续森
4、林资源经营理念,是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在森林资源管理领域中的具体应用。所谓森林健康就是森林生态系统能够维持其多样性和稳定性同时又能持续满足人类对森林的自然、社会和经济需求的一种状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途径。健康森林应具有的特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和身心愉悦的要求;生态服务功能最优化、最大化(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景观效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足够的物理环境因子、生物资源和食物链);具有较高的生态安全性和受到多种干扰后的可恢复性;在优势植被生长必需的物质及营养资源间存在一种动态平衡并具有较高的生物产量。2 影响森林健康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
5、我国森林的恢复过程及经济社会发展等相关因素,影响我国的森林健康的深层次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 人为干扰无林地转化为有林地近年来,我国森林恢复速度明显加快。人为干扰无林地转变为有林地,人工造林的贡献高达50%90%。历史的经验表明,人工干扰下促进植被恢复非常适合我国的国情,但这种方式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人工林、同龄林、树种适宜性等问题。今后我国的森林恢复将涉及无林地向有林地转化和对现有林经营两个方面,即对无林地的干扰和有林地的干扰。必须注意到,市场化和非技术化等因素导致实际情况日益复杂,技术储备和技术人员素质不确定性,加之政策调整、技术推广和市场调控不能到位。造林立地条件越来越差,都必
6、然会增加森林健康风险。 经营环节缺失天然林保护政策将全国近1亿公顷天然林纳入保护范围,在降低对森林的扰动的同时也造成了森林经营活动事实上的停滞,森林结构调整完全依赖自然过程。但实际上,中国很多地方林地退化之严重,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一些人的想象。通过人工辅助措施初步恢复的林分,如果缺乏必要的经营措施,甚至可能衰退。 利用压力居高不下长期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相当大,从整体范围来看,资源利用仍然是人类社会对森林具有依赖性的重要原因,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 包括森林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受到传统农业活动长期、反复的影响,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口高速增长、经济总体呈现粗放发展、社会剧烈转型,对
7、包括森林在内的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的负面的影响。此外,随着社会经济基础条件的变化,对森林的需求在内容、强度、形式上也会有所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木材需求呈刚性增长,人工林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中国的林产工业产值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加,木材产品生产和消费量大幅增加,国内森林的压力相当大。在国际资源配置受到限制的情况下,这一压力将主要转向国内的人工林以及具有改造潜力的次生林,表现为经营强度的大幅增加。同时,受木材价格增长等因素影响,林改后的南方集体林区森林格局可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些都会增加森林健康的风险。对森林需求呈多样化,利用方式的转变对森林健康带来新的压力。森林旅游市场增长迅
8、速,2006年突破2亿人次;非木质林产品开发得到社会的青睐。这些新的需求会为森林管理带来非传统的威胁,在管理不善的情况下有可能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无法恢复的损害。城市化进程对森林健康干扰非常强烈。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城市化过程对森林的干扰主要集中在三个区域:农村生产和生活扰动强烈的区域,城市周边地区,主要木材产区。城市化带来的扰动,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负面因素主要是城区急剧扩张对城市原周边区域森林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近年来中国每年因基本建设占用林地的面积约为80万公顷,3倍于农田占用面积。我国要达到70%的城市化水平,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必须对城市化所带来的森林健康问题保持高度注意。 高暴露
9、风险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森林的暴露风险继续增加,森林病虫害和污染等问题对森林健康的影响会日趋严重。国际国内物流规模日益扩大,经济活动频繁增加了森林有害生物传播与扩散的风险。外来物种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公认的问题。我国是遭受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内区域间物流也大幅增加,使这种风险呈继续加大趋势。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对森林健康的影响日益加剧。目前,全国酸雨区约占全国面积的40%。酸雨已经导致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出现了森林受害成片死亡问题。 气候变化如果气候系统短期内大幅变化,将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森林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气候的微小扰动可能对森林
10、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产生巨大影响,并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反应如森林的分布、组成、演替、生产力,以及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等方面表现出来。全球变暖对我国森林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森林分布格局出现明显变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加剧了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由于森林群落演替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森林分布格局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影响森林健康。 高社会关注度近年来,社会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对森林恢复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但也因为生态观的不完整,对于有效地开展生态系统的人工调控产生了极大的公众压力,导致一些不利于森林健康的影响因素。中国制定了世界上最严厉的森林保护管理政策,但森林的多
11、样性和政策单一性导致了许多矛盾,甚至会影响到森林健康。对于森林这种差异性极大的生态系统的管理,过度强硬的政策将会背离政策制定的初衷。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列的影响我国森林健康的六大因素,并非全部是负面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说明,中国的森林健康具有鲜明区域、国别和历史阶段特点,是恢复过程中的森林健康、结构调整中的森林健康、高暴露风险和高利用压力下的森林健康、高度社会关注下的森林健康。我国的森林健康之路,挑战与机遇并存。这种形势也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客观分析、科学决策,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未来我国森林健康的挑战。3 森林健康经营的途径与方法森林健康经营应以森林生态系统理论和近自然林业理论为依据
12、,主要从以下几个途径上去努力。 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实施标准化造林以县为单位,在借鉴过去土壤调查和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按不同树种详细划分造林立地类型,因地制宜,从根本上解决适地适树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实施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各种类型造林模式纳入各级政府地方标准,实行标准化造林,解决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跨越,为营造健康森林打好基础。 以地带性植被为主,建立多类型植被地带性植被是大自然经过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择优选择,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于能够通过封育恢复及人工方法促进其恢复原生植被的,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不必再引进外来树种。对无法恢复原生植被的,在营造生态林中应首选乡土树种,提高树种适应性。在造
13、林规划中,应择优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优化组合,营造多类型森林,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做到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乔木营造要以防护林为主,减少片状纯林数量。平原农区,应以乔木防护林及速生丰产林为主,在生态与经济效益问题上,以实现经济效益为主,重点发展杨树、泡桐及果树经济林。沙区要以乔、灌为主,重点治理沙源。山区发展要以用材林和经济灌木林为主,适当发展常绿树种。3.3 强化林业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的预防除治科学预防和除治林业有害生物。提高检疫技术,完善检疫设施,认真检疫执法,加强对外来有害生物的防范,控制和规范引种,封锁危险性病虫(特别是松材线虫病、松突圆蚧等毁
14、灭性病虫)的传播,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选择适宜时机,遵循自然规律,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安全、经济、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持续地将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在经营目标允许的水平之下。重视有害生物防治的营林措施,并积极研究和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的新技术,逐渐推广应用植源性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昆虫性信息素,引进天敌昆虫、昆虫转基因及使用方便的生物制剂用于生物防治,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的可持续控制。积极预防和扑灭森林火灾 。划分森林火险等级,对火险等级较高的地区进行可燃物的妥善处理。加强火源管理,进行森林火灾监测,发生森林火灾后及时扑灭。对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危害的重点区域,探索通过森林健康的经营模式预防森林病虫害和
15、森林火灾,减少灾害的损失。 可配套建设多功能的生态防护林网,以阻隔、延缓和降低灾害的影响,有效保护目的林分的生态健康。 加大封山育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天然林的林分健康状态优于各类人工林,尤其是树种单一的人工林。要加强对天然林的保护,维护原有天然植被,顺应自然更新,更好地增加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对天然次生林,要以减少人为干扰、防止外来物种入侵为主,保护原生植被,促进林分自然恢复为地带性原生植被。封山育林是保存林分生态多样性和树种多样性的主要措施,也是培育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质量最有效的措施。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伐木、垦荒、放牧、砍柴等人为破坏活动,以封为主,封育
16、结合,促进林分植被种类的增多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森林应就地对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进行直接、全面的保护。并加强外来物种管理,防止外来物种或者病虫的危害。同时加大林业执法力度,严格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垦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 进行森林资源监测,探索森林健康的指标体系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实时监测。传统技术与3S 等现代技术相结合,建立有害生物监测和预警体系。以3S 技术和化学、生态技术为依托,结合常规抽样和调查技术,研究重大有害生物的中长期测报和短期准确预报技术,提高预警水平和御灾决策能力。参考文献:1 高均凯,关于森林健康概念的理论探讨J.河北林果研究,2008,12:357-3612 高均凯.中国森林健康的主要干扰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08,12:34-383 宋华祥.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人工林森林健康经营管理技术措施J.河北林业科技,2010,2:57-584 王冬米.关于森林健康及其经营的思考J.华东森林经理,2010,8:11-155 韩弘,尹凯.关于营造健康森林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