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 科学备战高考(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 科学备战高考(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 科学备战高考-第 12 页2018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 科学备战2018高考 地理学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
2、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一、2018年考试大纲趋于稳定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从而实现“稳定中求创新”的改革目标。稳定意味着2018年高考仍以“能力立意”为主,创新则逐渐转向“核心素养立意”,加大地理核心素养考查力度将成为2018年高考试题考查的必然趋势。二、2018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1紧抓学科主线,突出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
3、观、发展观等。由于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预测2018年高考试题会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两者对立统一,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如,农业生产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要因事因地制宜,避免产生生态破坏等问题;工业生产方面要
4、发展清洁生产,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第911题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为载体,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题中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是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作出的正确选择,也是人地协调在生活中的体现,该地属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农业生产活动若不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很容易造成生态破坏;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6题,以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污染,本题共24分,其中16分都是在考查环境问题,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等。环境保护方面的试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环境观念。(2017新课标全国卷)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
5、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3题。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D降水集中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BCD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答案】1C 2B 3B【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贺兰山地势较高,河流主要东
6、流,且短小流急,加之东侧降水偏多,山麓地带沟谷众多,导致贺兰山东麓泥沙堆积,冲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故选C。2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河流相对较长,根据图中低山和中高山图例,可以看出甲处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流域内地势起伏小,水流速度较缓,河流的侵蚀、搬运能力弱,所以在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要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不少考生重图轻文字,只是千方百计想从图上获取信息,忽视了文字材料。文字材料中有“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一段话,从中明显可以看出,大多数洪积扇的堆积物以砾石为主,土层薄,
7、耕种条件差。(2017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个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1)说明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 (2)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3)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
8、问题。 (4)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焦煤分布广泛,煤矿众多。小企业投资少(技术门槛低),临近煤矿,运输费用较低。我国钢铁工业规模大,对冶金焦需求量大(市场需求大)。增加当地就业,有经济效益,地方政府有积极性。(2)(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3)(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4)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
9、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或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解析】(1)分析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的存在条件,可以从煤矿资源分布广,该类企业所需生产技术水平低,靠近煤炭产地可降低运输成,市场需求量大,以及政府支持等方面分析。(2)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可以从焦化厂规模小、数量多,冶炼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排放废气物多等方面分析。【点睛】解答此类题需要抓住关键词,尤其是要关注限制性条件,如第(3)题,问的是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而不少考
10、生因没有看清限制词“运输过程”,而错答;再如第(4)题,设问中明显问的是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而不少考生回答生产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漏掉运输过程中减少污染的措施,从而失分。1环境问题中的整体性与差异性(1)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区域地理特征综合作用的体现,是区域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自然资源及工业生产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了解和研究各种环境问题,必须首先了解该区域的地理背景。在分析环境问题的影响和提出相关防御措施时,也要从整体性的原理出发。(2)不同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不同,也体现了区域差异性的特点。同样是生态破坏问题,黄土高原地区表现为水土流失,而西北地区则
11、是荒漠化问题,这是因为两区域环境条件不同,黄土高原地区降水较多,且变率大,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而风力较大。即使同样存在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地区和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具体成因、危害程度及治理措施也不相同。因此在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时,一定也要注意区域差异性特征。2环境问题的解答思路(1)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首先应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从而结合有关的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弄清类型,便容易与自己掌握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联系。(2)分析环境问题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
12、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对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而产生的,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分析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6题,通过环境问题是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因此治理环境问题的措施也要从生产和运输过程进行分析。(3)分析环境问题影响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题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题时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4)提出治理措施和建议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
13、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环境污染: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生态破坏: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资源短缺: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2更新知识重组,考查综合思维能力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重视思维过程。而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
14、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交通等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自然地理圈层组成的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同时,自然环境特征影响并制约着人类活动,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求我们打破传统教辅限定的知识模块,不断更新知识重组的线索,构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脑图。例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第37题,以分割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白令海峡为切入点,首先从时间维度分别考查气候对古代人们和现代人
15、们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影响,然后再考查该地地理环境对修建跨海大桥的影响,从而将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有机结合起来,考查学生综合思维能力。(2017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令海峡(下图)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冰后期,温度上升,海平面升高,白令海峡形成,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间联系受到阻碍。即使在冬季白令海峡封冻时,人们仍难以徒步跨越。(1)分析目前在封冻时,人们难以徒步跨越白令海峡的自然原因。 (2)推测冰期全盛时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并说明理
16、由。 (3)有人提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但由于建桥成本高等原因,未获支持。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答案】(1)白昼短(或近极夜),极为寒冷,(受低压控制)多暴雪,(海峡狭管效应)风速快。(2)夏季(暖季)。(当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陆地相连,夏季(暖季)较温和,利于通过。(3)(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附近,)对桥梁防震要求高;海冰影响强,对桥梁结构要求高;大桥长度(跨度)大,施工难度大;(建筑材料等)运输距离长,基础设施差,运输费用高:气候极端,施工条件差,施工期短,对材料性能要求高,人工费用高。(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成本高的影响因素。据图可知,该地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
17、质构造复杂;夏季浮冰多,对桥墩的建设要求较高;东西跨度大,施工难度大;该地人口稀疏、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材料缺乏,需远距离运输;该地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多暴风雪,自然条件恶劣,建设难度大,成本较高。【点睛】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认为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不相连,只有寒冷时结冰,才能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从而误判从亚欧大陆进入美洲大陆的季节。要善于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而不能从自己的主观印象出发。材料中提示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该地纬度高,气温低,夏季该地气温较高,白昼时间长,有利于通行。综合性强的试题需要调用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解答。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知识整合,不仅要把“气、地、水、土、
18、生”等自然地理要素进行整合,而且要把自然地理要素与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等人文地理要素进行整合。例如,在深入理解气候这一自然地理要素时,不仅要分析其对地形、河流、土壤、植被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还要分析其对农业、聚落、人口、交通等人文要素的影响,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构建知识脑图(见下图)。根据此方法,还可构建“风”“植被”“工业生产”等相关知识脑图(具体见下图),总之,要做到,看到一个地理要素,都能与其他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建立内在联系,形成知识脑图。3利用地理图表,考查区域认知能力区域性是地理学科另一突出学科特性,由此形成的区域认知,也是我们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的重要思
19、想和方法。地球表面上的一切地理事件、地理效应、地理过程,统统发生在地理空间之中,区域认知就是对这些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进行正确透视,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为什么在那里”等问题。如何落实区域认知?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把区域知识落实到区域地图上。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区域认知的一个具体要求就是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例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I第911题,以我国某地寒冷期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图为载体,考查读图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
20、;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第45题,以芬兰伊瓦洛经纬网图为载体,考查读图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2017新课标全国卷I)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BCD2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3该地可能位于A吉林省B河北省C山西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答案】1B 2C 3D【解析】1四条曲线
21、分别是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首先膜内有保温作用,应高于当地的实际温度,排除。枯雪年,降水少,总体温度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都弱,所以气温日较差大。丰雪年降水多,云层厚温差小,且积雪覆盖有保温作用,所以选。3由图表可知,该地寒冷期最低气温可以接近-16,说明地理位置上较靠北,可能为华北北部、东北或西北;该地达到一日之内温度最高的时间是北京时间16时左右,而当地时间应为14时左右,且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日平均气温达到-16左右,所以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即该地可能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7新课标全国卷)
22、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12题。1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A冰雪路面B湿滑路面C松软路面D干燥路面2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A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B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C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D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答案】1A 2B【解析】1由题中芬兰伊瓦洛的纬度位置,可知位于高纬度,而且最佳测试时间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最佳测试期即冬半年,气候寒冷,结冰期长,故路面多为冰雪路面。故选A。2题中测试时间是每年11月至次年4月,该地纬度高达68以上,冬至
23、日前后出现极夜现象,所以会出现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故B对。冬半年北半球日出东南,但极夜地区没有日出;白昼时长最大差值超过12小时;由于该地纬度高,位于西伯利亚西北方,不会遭受东方寒潮侵袭。故选B。区域特征分析是区域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试题的主旋律。区域特征是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区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体现。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包括区域要素特征(地理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文水系特征、经济特征等)分析、区域整体特征和成因的分析等。而区域特征分析一般又需要建立在区域定位的基础上。具体分析思路如下:(1)区域定位(2)区域地理位置特征的分析(3)自然地理特征的分析地形特征:包括
24、地形类型、地势特征、地质作用与典型地貌等。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动植物资源和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4)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人类开发和利用资源与能源,发展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等,从而构成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特征。常见的人文地理要素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内容只是区域特征分析的一般思路,并不是每个区域特征的分析都要考虑上述所有因素,而是要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4重视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
25、豪感“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无论是服务选才,还是引导教学,高考都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第13题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剪纸为载体,通过人文景观去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最终落脚到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考试中心主任对相关试题做出了很高评价,说明这样的出题策略符合国家的育人要求和高考选拔思路,也说明这对2018乃至未来的高考备考,具有导向性的作用。预测2018
26、年高考地理试题立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材料,使传统文化具体化。(2017新课标全国卷)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13题。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答案】1D 2B 3D【解析】1读图分析可知,
27、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是长三角区域,故选D。【点睛】江南水乡所处的长江三角洲和太湖水网地区,气候温和,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因此形成了以水运为主的交通体系。居民的生产生活依赖着水,这种自然的环境和功能的需要,塑造了极富韵味的江南水乡民居的风貌与特色。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备战2018年考高具有重要意义。与地理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我国古天文观测和气象地质监测,如地动仪、日晷、登封观星台、黄道经纬仪、羽葆测风器、乾隆测雨器、二十四节气等。2古代文集中对地理现象的记录,如尚书中的禹贡,管子中的地图、地员、度地、水地,孙子中的地形、九地,山海经、宫
28、宅地形、徐霞客游记等。3传统建筑,如黄土高原的窑洞、北京四合院、傣族竹楼、藏族的碉房、蒙古族的蒙古包、福建土楼、胶东的海草房,古宫殿建筑等。4传统民族服饰,如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藏礼帽的帽沿宽大,包含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的蒙古族服饰等。4生活习惯和风土民情,如南米北面、南船北马、南床北炕、南茶北酒,筷子,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等中国五大戏曲,春联、年画等。5传统工艺,如微雕、陶瓷、布艺、木艺、刺绣、毛绒、皮影、泥塑、紫砂、蜡艺、文房四宝、书画、铜艺、装饰品、漆器、剪纸、造纸术、印刷术、制茶术、中医等。6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
29、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彝族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苗族的芦笙节、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京族的哈节、毛南族的庙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多元一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人口流动、唐蕃古道、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途径逐渐的凝聚、融合、扩散、传承和发扬光大。三、2018高考备战策略1“三基”并重,查漏补缺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能力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也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
30、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因此在复习中,我们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能力,善于提炼主干知识。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查漏补缺。2梳理知识,构建脑图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考生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略显散乱,就像一股脑地塞进电脑的各式文件,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在专题复习时,要有一个基本线索,抓住一条线索,就是一串知识,通过总结归纳、概括特征、建立联系、对比异同、归纳类型等过程,使专题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
31、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及影响等。3培养能力,掌握方法专题复习时要适当地利用高考的真题及各地的模拟仿真题,来培养审题(在解题中了解考试命题的原则及思路,揣摸解题方法)、知识迁移(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即根据题意调用课本中相应的知识)、语言表达(恰当地运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等方面的能力。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应注意:用平常的心态看懂题意、看清图示是最基本的一步,然后寻找关键词语、限制
32、性词语、问题所涉及的时间、地点、地理背景等,审题要慢,下笔要快,才能做到不走题、偏题、漏题。具体到各类题型又有不同的方法。读图题:要扣准图名和图例,不放过图中任何信息(如经纬度、箭头、注记等)。坐标图注意纵坐标、横坐标、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交叉点,并通过描点来理解其地理含义;等值线图从形态、疏密、弯曲方向、极值等方面入手;区域图、地形剖面图根据经纬度、海拔高度、参照物、比例尺等判断地理位置;无图考图题,先将文字转换成图形等等。材料题:仔细阅读材料,提取科学准确的信息。要注意答案不是材料内容简单的照抄和堆砌,而是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计算题:不放过题目中任何一
33、个已知数据,注意各数据地理含义的区别,注意总值、平均值、比值、增长率的区别。对于无从下手的题目:从材料、图(图名、图例、图上其他信息)、题目(关键词、限制词),甚至同一大题中的其他小题当中去获取提示信息。4规范答题,提高得分率解答非选择题要注意语言规范以提高得分率,考生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试题答案的层次鲜明。可以在草稿纸上写出关键的词语,并附加小序号,便于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并有利于对照图像信息,增补或删减答题要点。要注意把理论观点与题目所给的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和论证,避免理论和材料相脱节。认真审读草写答案,避免出现错别字,表达不清,不严谨,口语化或与已知原理规律相违背的语句。要注意字迹工整,卷面清洁。好的卷面,深受阅卷人青睐;再好的语言,其模糊的字迹、歪歪扭扭的布局,让评卷者看着吃力、费神,必然难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