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基本知识(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病害基本知识(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植物病害基本知识-第 4 页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1、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2、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3、病状:植物本省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病状。植物病害症状表现:(1)、变色:植物病部细胞内叶绿素被破坏或形成时受到抑制,以及其他色素形成过多而表现不正常的颜色。如褪绿、黄化、花叶、红叶。(2)、斑点:植物病部局部细胞和组织坏死,但不解体,所形成的各式各样的坏死斑。如颜色不一的病斑、形状各异病斑
2、等。(3)、腐烂:植物病部整个组织和细胞被破坏而消解,称为腐烂。如根腐、茎腐、果腐、湿腐、干腐等。(4)、萎蔫:植物失水而使枝叶凋萎下垂的现象。根茎部腐烂引起的萎蔫,典型的萎蔫是植物根部或茎部维管束组织的破坏引起的萎蔫。(5)、畸形:植物发病后,受病原物产生的激素或毒素类物质的刺激而表现的异常生长。如肿瘤、徒长、矮缩、小叶、小果、丛枝、皱缩、卷叶等。4、病征:病部表现出的病原物的特征称为病征。植物病征表现:(1)、霉状物:霉状物病部所产生的各种颜色的霉层,有霜霉、青霉、烟霉等。(2)、粉状物:病部产生的各种颜色的粉状物。如小麦白粉病的白粉状物、锈病的锈粉状物。(3)、颗粒状物:病部所产生的各式
3、各样的颗粒状物。如水稻纹枯病褐色菌核、菌核病的鼠粪状菌核、各式小黑点。(4)、线状物:病部产生的白色或紫红色的棉线状物。茄科作物白绢病的白色丝状物、甘薯紫纹羽病的紫红色线状物。(5)、脓状物:病部溢出的含细菌的脓状黏液,干后成黄褐色胶质颗粒或菌膜,是细菌性病害特有的病征。如水稻百叶枯病的菌脓。5、植物病害病原: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可以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是指植物周围环境的不良因素,包括不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栽培条件等。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不能传染,称为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生物因素是指能够引起植物发病的病原生物,简称病原物。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和寄
4、生性病害。病原物引起的病害能够相互传染,称为传染性病害。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又相互影响。非传染性病害可以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降低对病原物的抵抗力,容易诱发或加重传染性病害。有的侵染性病害发生后又促使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6、真菌营养体的概念:(1)、菌丝:真菌的营养体为纤细分支的丝状体,散生的丝状体称为菌丝。(2)、菌丝体:很多菌丝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3)、无隔菌丝:低等真菌菌丝无横膈膜,称无隔菌丝。(4)、有隔菌丝:高等真菌菌丝有横膈膜,称有隔菌丝。(5)、菌核:由许多菌丝紧密交结而成的颗粒状物组成。(6)、菌索:由菌丝体平行交织而形成的绳索状物,有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和蔓延侵入双重作用。(7)
5、、子座:由菌丝组织或在其中夹杂有寄主组织而形成的垫状物。7、真菌繁殖体概念:(1)、无性孢子:真菌的无性孢子是没有经过两性结合而直接由营养体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孢子。(2)、芽孢子:母细胞产生小突起并逐渐膨大,在与母细胞相连处细胞溢缩,最后脱离母细胞而形成的新个体。(3)、厚壁孢子:菌丝顶端或中间细胞膨大,原生质浓缩,细胞壁加厚而形成的休眠孢子。(4)、粉孢子:菌丝顶端细胞自行断裂,相互脱离而形成的短柱状孢子。(5)、游动孢子:形成于游动孢子囊内,游动孢子没有细胞壁,有1-2根鞭毛,成熟后丛孢子囊内释放出来,能在水中游动。(6)、孢囊孢子:形成于孢子囊内。孢囊孢子有细胞壁,没有鞭毛,成熟后孢子囊破
6、裂,散生出孢囊孢子,很轻,耐干燥,经空气传播。(7)、分生孢子:产生于由菌丝分化而形成的多种形状的分生孢子梗上,或产生在菌丝形成的盘状、球状的结构体内。(8)、有性孢子:经过两性细胞或两性器官结合后形成的孢子。(9)、卵孢子:由菌丝分化成两个大小、形状都不相同的异性配子囊结合而形成的。(10)、结合孢子:由两个形状相同但性别不同的配子囊结合而形成的厚壁休眠孢子。(11)、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的有性孢子。子囊孢子产生在不同形状的子囊果内,子囊果内先形成子囊,产生子囊孢子,一般一个子囊内形成8个子囊孢子。(12)、担孢子:是担子菌的有性孢子。担孢子产生在担子上,担子棍棒状,每个担子顶端产生四
7、个担孢子。8、真菌生活史: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整个生活过程。9、转主寄生:有的真菌必须在两个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称为转主寄生。10、致病性: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破坏和毒害的能力。11、抗病性:植物抵抗病原物侵染的一种遗传特性。12、侵染过程: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到寄主植物表现发病的全过程。13、侵染循环:病害丛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14、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子一个地区短期内大面积严重发生,并对作物造成重大损失的现象。15、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其基本点是: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
8、观点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协调运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损失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16、昆虫习性:昆虫成虫期特征:(一)食性:昆虫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对食物条件的一定要求。根据食物来源不同昆虫的食性可分为:1、植食性,如家蚕;2、肉食性,如瓢虫;3、粪食性,如蜣螂;4、腐食性,如埋葬甲; 5、杂食性,如胡蜂。根据取食范围的宽窄可分为:1、单食性,如三化螟; 2、寡食性,如菜粉蝶; 3、多食性,如小地老虎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利用轮作倒茬,合理的作物布局,中耕除草等农业措施防治害虫,同时选择适当的的害虫天敌,会
9、有有效的防治效果。(二)趋性:趋性是昆虫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1、趋光性,可以利用昆虫的趋光性,对昆虫进行诱集。2、趋化性,昆虫对化学物质的刺激所产生的反应,有趋也有避。利用昆虫对化学物质的趋和避的反应,可诱杀,拒避害虫。3、趋温性,昆虫是变温动物,必须趋向环境中的适宜温度。(三)假死性:是指昆虫受到某种刺激或震动时,身体卷缩,静止不动,或从停留处跌落下来呈假死状态,稍停片刻即恢复正常而离去的现象。可以骤然震落的方法加以捕杀,如金龟子。(四)群集性:同种昆虫的个体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五)迁飞性:不少害虫,在成虫羽化到翅骨变硬的羽化前期,有成群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