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导学案(教师版)(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织导学案(教师版)(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促织导学案(教师版)-第 8 页高二导学案 学科:语文 编号: 编制人: 赵润清 审核人 : 小组: 姓名: 评价: 使用时间: 促织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家及作品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归纳文言知识。2过程与方法: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内容。3情感态度价值观: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教学重点1整理归纳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2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学法指导:促织是一篇小说,学的时候注意划分结构,梳理情节内容。本文涉及的文言知识较多,认真积累。第一课时 文言知识积累一学习目标:积累文言知识二资料助读:课文选自蒲
2、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
3、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三、我的疑问探究一:通假字1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6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探究二:古今异义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今义:行侠仗义的人。3两股间脓血流离古义:大腿。 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4儿涕而去涕:古义:哭泣,流眼泪。(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 今义:鼻
4、涕。去:古义:离开。 今义:与“来”相对。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6民日贴妇卖儿古义:抵押、典当。 今义:粘贴、贴补。探究三:一词多义1责(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3)以塞官责(责任, 差使)(4)受扑责时(责罚)2靡(1)靡计不施(无,没有)(2)虫尽靡(败退,失败)3顾(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4发(1)窃发盆(打开)(2)探石发穴(掏、挖开)(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5售(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
5、6岁(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2)成有子九岁(年龄)(3)后岁余/不终岁(年)7故(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8令(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县令,名词)(2)急解令休止(让,动词)9上(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见虫伏壁上(上面)(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4)以金笼进上(皇上)10益(1)死何裨益(好处)(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11掷(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12异(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13过(1)折过墙隅(经过)(2)裘马过世家(超过)(3)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14强(1)乃
6、强起扶杖(勉强)(2)少年固强之(迫使)15中(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2)中绘殿阁(当中)16然(1)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2)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3)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17逼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18进以一头进(动词,进献)径进以啄(动词,前进)19为为人迂讷(对待)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20自自昏达曙(从,介词)不如自行搜觅(自己,代词)自与汝复算耳(自然,副词)21尚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动词)虫宛然尚在(还,副词)22复成反复自念(重复,动词)亦不复以儿为
7、念(再,副词)成子精神复旧(恢复,动词)23举举家庆贺/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一切异状遍试之(全,形容词)手裁举(抬起、举起,动词)24意即道人意中事(心里,名词)意似良(神态、神情,名词)惴惴恐不当意(心意,名词)岂意其至此哉?(料想、估计,动词)25信成述其异,宰不信(相信,动词)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的确、确实,副词)26即即道人意中事(立即、就,副词)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连词)27顿顿非前物(立刻,副词)顿足失色(跺,动词)28得得其尸于井(找到、发现,动词)市中游侠儿得其佳者笼养之(抓到,动词)冀有万一之得(得到,引申为收获,名词)29闻忽闻门外虫鸣(听到,动词)
8、宰以卓异闻(闻名,动词)30忽忽闻门外虫鸣(忽然,副词)不可忽也(忽视,动词)31杖杖至百(杖责,动词)乃强起扶杖(拐杖,名词)32出因出己虫(拿出,动词)无出其右者(超过,动词)33而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但,连词,表转折)儿涕而去(连词,表承接)掩口胡卢而笑(连词,表修饰)34及仙及鸡犬(涉及、联系到)及扑入手(等到)第二课时文言知识积累探究四: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作状语岁征民间【每年】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取儿藁葬【用草席】日与子弟角【每天】力叮不释【用力】民日贴妇卖儿【每天】2名词活用作动词试使斗而才(有才能)旬余,杖至百(杖责、用杖打)笼归,举
9、家庆贺(用笼子装、装进笼子)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儿涕而去(流泪、哭泣)自名“蟹壳青”(命名、取名)细疏其能(陈述)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仙及鸡犬(成仙)3使动用法昂其直(使昂,抬高)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而高其直(使高,抬高)不如拼博一笑(使拼)4意动用法成然之(认为对)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益奇之(认为奇特)5其他活用现象薄产累尽(形作动,赔完)近抚之(形作动,靠近)而心目耳力俱穷(用尽)蟹白栗黄(形作名,白肉、黄粉)成述其异(形作名,奇特的本领)审视【动词作状语,仔细地】啼告母【动词作状语,哭着】探究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 此物故非西产2
10、 非字而画(二)被动句1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2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被动句,无标志,意念上的被动)(三)定语后置1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2 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定语后置,数量词作后置定语)(三)状语后置1 问者爇香于鼎2 焚拜如前人3 既而得其尸于井(四)省略句1 岁征(于)民间。2 (上官)试使(之)斗而才,因责(之)常供。(前“之”代促织,后“之”代县令)3 令以(之)责之(于)里正。4 转侧(于)床头,惟思自尽。5 成妻纳钱(于)案上。6 (其妻)折藏之,归以(之)示成。7 见有虫伏(于)棘根。8 (成名)遽扑之,(虫)入石穴中。(成)掭(之)以尖草,(虫)不出,(成)以筒水灌之
11、,(虫)始出。9 (成名夫妻)近抚之,(儿)气息惙然。喜置(之于)榻上。10 徘徊四顾,见虫伏(于)壁上。11 (成名)视之,(虫)短小,黑赤色,顿非前物。12 不敢与(之)较。13 临视,则虫集(于)冠上。14 又试之(以)鸡。15 (巡抚)又嘱学使俾(成名)入邑庠。探究六:固定句式1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是表示揣测语气的固定句式,意为“该不会是吧”、“恐怕是吧”)译:(这画)该不会是指点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2岂意其至此哉?(“岂哉”,表示反问语气,意为“难道吗”、“怎么呢”)译:难道能料想他落到这样的结局吗?探究七:请解释下列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1)俄见小虫跃起(不久,一会儿)
12、(2)旋见鸡伸颈摆扑(随即,跟着)(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4)斯须就毙(一会儿)(5)未几,成归(没多久)(6)无何,宰以卓异闻(没多久)(7)既而得尸于井(不久,随后)(8)食顷,帘动(吃一顿饭的工夫)探究八:难句翻译1成以其小,劣之。译:成名因为它太小,认为它不好。2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译:(成名)一出门,所穿的皮衣和驾车的马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啊。3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译:只有这个成家的人,因为胥吏侵耗而贫穷,又因献上蟋蟀而富有,他穿皮衣,骑骏马,意气扬扬。4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补充主语)译:(成名)为人拘谨,不善说话,就被刁诈
13、的小吏报到县里,叫他担任里正5 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解释加点词、注意特色句式)译:不久在井里找到他的尸体,于是怒气立刻化为悲痛,呼天喊地,悲痛欲绝。第三课时文本探究1.请简略的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明确:征促织觅促织卜促织得促织失促织化促织斗促织献促织评促织2.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组成,请梳理促织的结构。线索是促织“征虫觅虫”是故事的开端;(第12节)“求虫得虫”是故事的发展;(第34节)“失虫化虫斗虫”是故事的高潮;(第57节)“献虫”是故事的结局。(第8节)最后一段(第9节)是一段评述性的文字,这也是笔记体小说常
14、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类似于司马迁的史记里每篇文章后有一段:“太史公曰”。3 细读课文第六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成名心理变化的词依次填入横线上,并体会心理描写的妙处和作用(每条横线只填一个字)。成名听说儿子误毙促织则(怒) ,得子尸于井则转而为(悲) ,见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 (喜) ,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而为(愁) 。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 ,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 ;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 。将献公堂,不知能否合官老爷意,心中又(恐) 。由怒而悲,由悲而喜,起伏地心理变化深刻地写出了这小小的促织是如此得牵动着老百姓的心,主宰着人的命运,有力地揭示了当时统治阶级的荒淫,官贪吏虐致使百姓的罪恶现实。4“异史氏曰”一段,并思考:为了一头蟋蟀,造成百姓倾家荡产的罪魁祸首是谁?为什么?请从第1段和第9段中找出证据。 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第1段提出“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明祸患起宫廷,统治者为满足宫中享乐而“岁征民间”。未段尖锐地指出:“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由于最高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贪官对上的阿谀奉承,“科敛丁口”,老百姓就只能落入“贴妇卖儿”、倾家荡产的悲惨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