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归一”问题》教学设计(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归一”问题》教学设计(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 “归一”问题教学设计-第 5 页 “归一”问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含有“归一”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加强列综合算式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画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画示意图方法的简单明了,养成良好的画图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列综合算式解决“归一”问题。 教学难点: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分析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先来看这两道题,谁会解答?一个铅笔盒5元,买这样的7个铅笔盒多少钱?一支
2、钢笔8元,72元可以买几支这样的钢笔?口头列式,并说明理由。这两道题目都提到了单价 数量 总价这三个量,谁来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一起读一读这些数量关系 现在你能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吗?出示题目妈妈带了18元钱,正好买了3个碗。买8个这样的碗需要多少钱?” 一起读题我们知道解决问题有三个步骤,分别是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二)尝试探索,学习新知 1阅读与理解。 现在我们就进入第一环节 阅读与理解请大家拿出预习单,一起来交流第一题,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道题的?导学单1、用什么方法理解这道题?(找关键字 画图)2、结合你理解题目的方法,说说你的解题思路。3、反思解答是否正确?4
3、、你还有什么疑问?预设:我是用(找关键字的方法)理解这道题的,我认为3个碗18元,买同样多的8个是关键字。我是用画图的方法理解的,我画的图是这样的。大家能看懂吗?刚才同学们通过找关键字和画图的方法很好的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为我们的第二环节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现在小组交流导学单的第二题。结合你理解题目的方法,说说解题思路。开始!预设:关键字:从关键字3个碗18元,可以知道每个碗的单价是1836(元),买8个同样的碗就是求8个6是多少?算式是6848(元)图画:图画中第二行求8个碗要多少钱,要先知道一个碗的单价,从第一行的图中可以知道每个碗是1836(元),所以总价是6848(元)。1836(元) 6
4、848(元)这位同学列出了两个算式,谁能再来说说这两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吗?同学们有不同的列式方式吗?预设二:1838 68 48(元) 不管的分步计算还是综合算式都是先求一个碗的单价。3回顾与反思。 (1)检验答案是否正确。48元是不是正确的答案?请进入第三环节 回顾与反思 谁来验证一下。 8个碗48元,一个碗是6元,买3个碗是18元。 (2)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师:在刚才的分析题目过程中,同学们都能知道,在买碗的三个量“总价、单价、数量”中,哪个量是没有变的? 学生:因为买的是同一种碗,单价是不变的。 教师:先求单价,再求总价。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4 拓展与延伸。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可真
5、不错,现在老师改一个信息,你还能解决吗?(1)出示:“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 (2)学生自主解答,做在练习纸上。教师指导列综合算式时要注意加括号。 分步计算法:183=6(元) 306=5(个) 列综合算式法:30(183) 306 5(个) 答:30元可以买5个同样的碗。 5、巩固建模比较这两道题目,你发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妈妈带了18元钱,正好买了3个碗。买8个这样的碗需要多少钱?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预设 相同点都是先求单价,不同点是第一题求总价,也就是求8个6是多少。第二题求数量,求30里面有()个6,板书先求单价像这样先求单价,也
6、就是先求一份数的题目,数学上叫归一(板书)问题,这两道题目的一就是 一个碗的价格(板书归一)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些归一问题在一指的是什么?(出示一 读一读)1、妈妈带了18元钱,正好买了3个碗。买8个这样的碗需要多少钱?2、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3、小林读一本故事书,3天读了24元。1) 照这种速度,7天可以读多少页?2) 照这种速度,全书64页,几天可以读完?有时候,归一问题有非常明显的照这样计算,同样的这样的词语帮助大家解决问题。(三) 巩固练习,发展提高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接下来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会了。1 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做在数学书上,投影汇报交流。2 练习十五第8题。 单价不变,随着数量的增多,总价增多;或者总价增多,数量也随着增多。渗透正比例关系。 3 表示4 表示( ) 学生独立解答,并汇报交流。 重点指导倍比法 预设:第一行正方形的个数与第二行正方形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第3题看似“归一”问题的一般形式,但提供的正方形的的个数之间具有倍数关系,因此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 (四) 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五)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