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货币银行学(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易纲货币银行学(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易纲货币银行学-第 20 页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名称:Money and banking 开课学期:4学时/学分:48 / 3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开课专业:经济学专业本科生选用教材:货币银行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年12月第一版主要参考书:1、 龙玮娟、郑道平:货币银行学原理(第四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2、 曹龙骐:货币银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20003、 Lloyd B.Thomas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McHill出版公司,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4、 Frederic
2、 S. Misbklin:The Economics of Money,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s,Addison Wesley Longman,Inc5、 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执笔人:李昱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货币银行学是专门研究货币、信用及金融机构的科学,是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金融学作为经济学下设的二级学科,是专门研究货币资金融通的学问,而货币银行学则为金融学的重要课程,是经济学的八门核心课程之一。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货币、信用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及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资金融
3、通的概念、性质、特征及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把握,对金融学这门课程有所了解,并且使学生逐渐关注现实的金融热点问题,为以后将要学习的金融类专业课(如商业银行学、中央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及国际金融学等)奠定基础。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要在计划学时内使学生掌握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金融学的主要内涵有大致的了解。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掌握,尤其是要系统地学习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课程,对商品、货币等问题有先期的知识准备。通过学习货币银行学,要求学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货币及货币制度、信用及信用形式、金融市场、金
4、融机构体系、货币供给与需求、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以及国际收支和外汇等方面的知识,并结合所学的专业理论关注现实的经济问题,尤其是金融方面的问题,在可能的情况下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以解决现实中的疑难问题。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2学时)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一、古代货币起源说二、马克思的货币产生理论(一)货币产生的根源在于商品交换:(二)货币的产生是价值形式演变的结果:第二节 货币的形态一、实物货币二、金属货币三、可兑现的纸币银行券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五、存款货币(可签发支票的存款)和电子货币第三节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一、货币的本质二、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货
5、币在表现和衡量商品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交换媒介的功能,是货币在实现商品的价值是所执行的职能。(三)贮藏手段:是货币暂时退出流通过程,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所执行的职能。(四)支付手段:经济行为的发生与货币的支付在时间上的分离所引起的货币单方面运动。(五)世界货币:货币在国际交往中充当一般支付手段、一般购买手段和特定条件下的价值转移工具。第四节 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含义及构成要素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它由国家有关货币方面的法令、条例等综合构成。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确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
6、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发流通及偿付能力 4、准备金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一) 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四)纸币本位制(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章 信用(2课时)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一、 信用的产生信用:以偿还和付息为特征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二、 信用的发展(一)高利贷信用(二)现代信用借贷资本第二节 信用形式一、 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企业相互之间以延期付款和预付货款的形式所提供的信用。(一)商业信用的特点(二)商业信用的作用:润滑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促进经济的发展。(三)商业信用的局限性1、 数量和规模的局限;2、 方向上的局限性;3、 能力上的局
7、限性。二、 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企业个人等提供的信用,是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而进行的信贷活动。(一)银行信用的特点(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三、 国家信用国家信用指以国家或政府为债务人而从事的借贷活动。(一)国家信用的形式(二)国家信用的作用四、 消费信用(一)消费信用的方式(二)消费信用的特点(三)消费信用的作用五、 国际信用1、出口信贷2、进口信贷3、市场贷款4、补偿贸易和来料加工5、政府信贷6、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六、 民间信用(一)形式(二)特点(三)作用第三节 信用工具信用工具是以书面的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一、信用工具的特点及分类(
8、一)特点(二)分类二、几种主要的信用工具(一)商业票据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记载商业信用债权或债务关系的一种凭证。1、 商业票据的特点2、 商业票据的种类3、 背书和贴现(二) 债券是一种表明债权和债务关系的书面凭证,持券人有按约定的期限取得固定利息,并到期收回本金的权利。1、 政府债券2、 公司债券(三) 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以证明其入股的资本额并有权取得股息的书面凭证,是资本市场上借以实现长期投资的工具。1、 股票的特征2、 股票的种类(四)大额定期存单是银行发行的,记载一定存款金额、期限、利率,可以流通转让的定期存款凭证。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4课时)第一节 利息的产生及本质一、
9、利息的产生利息: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超过本金部分的附加额,是信用活动本质特征的表现。二、利息的本质(一) 马克思关于利息性质的理论 1、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利息是财富分配的形式:这决定于货币资本家对货币资本的所有权。3、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价格:有两个含义,一是资本的借贷也是一种商品买卖;二是利息的高低与普通商品的市场价格一样,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二)西方就学家关于利息本质的不同看法 1、利息报酬论(威廉配第) 2、利息利润论(马西) 3、资本生产力论(马尔萨斯) 4、节欲论(西尼尔) 5、流动性偏好论(凯恩斯) 6、人性不耐论(欧文费雪) 三、利息之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四、收益的资本化
10、第二节 利率体系结构一、利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二、利率的种类(一)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二)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三)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公定利率 (四)基准利率、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 (五)存款利率、贷款利率和证券利率 (六)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七)单利和复利 三、利率体系利率体系是在一个经济运行体中存在的各种利息率相互连结而形成的有机系统,包括利率结构和利率间的传导机制。第三节 利率的决定一、马克思关于利率的决定因素(一)平均利润率 (二)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和竞争 (三)社会再生产状况 (四)扰动因素的影响:如人们的道德观念、传统习惯、经济发展程度等。二、影响利率变化的其他因素(一) 物价水
11、平(二)国家宏观政策 (三)国际利率水平 (四)利率管制 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一)古典利率理论 以庞巴维克、费雪和马歇尔为代表。(二)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三)ISLM利率理论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希克斯等人提出。(四)可贷资金论由英国的罗伯逊和瑞典的俄林提出。第四节 利率的作用一、利率调节经济活动的原理二、利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一)利率对储蓄的影响 (二)利率对投资的影响 (三)利率对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的影响 (四)利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五)利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 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2课时)第一节 金融机构一、金融机构的特征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是发行间接金融工具
12、以及在金融体系中推进资金融通的经济实体,是促使资金盈余者与资金不足者之间融通资金的信用中介。二、 金融机构的分类第二节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一)中央银行的含义 (二)中央银行的职能 (三)中央银行的职责 (四)中央银行的组织机构 二、商业银行(一)商业银行的含义 (二)商业银行的职能 (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 (四)我国商业银行的类型 三、政策性银行(一)国家开发银行 (二)中国进出口银行 (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一)保险公司 (二)信托投资公司 (三)证券机构 (四)财务公司 (五)租赁公司 (六)其他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金融机构体系西方国家的
13、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商业银行为主体,专业银行和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体系。第四节 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一、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二)世界银行 (三)国际开发协会 (四)国际金融公司 (五)国际清算银行 二、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包括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泛美开发银行等。第五章 金融市场(4课时)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一、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 1、金融市场:是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是实现借贷资金的集中和分配,并由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形成该市场的“价格”利率。2、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二、金融市场的功能1、有效地聚集和转化资金。2、合理配置资源。3、分散风险。4、经
14、济运行的指示器和调节器。三、 金融市场的类型第二节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一、货币市场是专门经营短期信用工具的发行和买卖转让,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资金借贷市场。(一)国库券市场 (二)定期存单市场 (三)票据市场 (四)同业拆借市场 二、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经营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金借贷和有价证券交易的市场。(一)证券发行市场 (二) 证券流通市场第三节 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一、资产的种类1、实物资产 2、金融资产 二、资产选择资产选择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1、资本本身有无收入 2、资产的价格收入 3、交易成本 4、风险状况 三、资产组合 第六章 存款货币银行(Depository Instit
15、utions)(6课时)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一、 商业银行的起源(一)古代银行业的萌芽(二)现代银行的产生二、 商业银行的概念及性质(一)商业银行的概念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三、 商业银行的作用1、信用中介的职能。2、支付中介的职能。3、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4、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第二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及组织一、 存款货币银行的基本类型1、分离型商业银行2、全能型商业银行3、向全能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一)单元制商业银行制度(二)总分行制度(三)代理银行制度(四)银行控股公司制度(五)连锁银行制度(六)跨国联合制度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
16、负债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一、自有资金(资本)(一)自有资金的作用 (二)资本的构成 二、吸收存款1、 活期存款 2、 定期存款 3、 储蓄存款 三、其他负债(一)同业拆借 (二)中央银行借款 (三)国际金融市场借款 (四)回购协议 (五)发行金融债券 (六)占用资金 第四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业务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运用资金获取盈利的业务。一、贷款(放款)业务(一)贷款的种类(二)贷款证券化的趋势 (三)西方商业银行贷款的“6C”原则 1、 品德(Character) 2、 才能(Capacity) 3、 资本(Capital) 4、 担保(Collateral) 5、 经营环境(Co
17、ndition) 6、 事业的延续性(Continuity) 二、贴现三、投资业务投资业务是商业银行以其资金购买有价证券的业务。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种类主要有:政府公债、公司债券和公司股票。四、现金资产1、库存现金 2、存放中央银行的准备金 3、在途资金 1、 存放同业 第五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一、中间业务(Intermediate business)是商业银行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一)汇兑业务 (二)结算业务 (三)信用证业务 (四)代理业务 (五)信托业务 (六)银行卡业务 (七)咨询业务 二、表外业务(OffBala
18、nceSheet Activities,OBS)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一)担保和类似的或有负债 (二)承诺 (三)与利率或汇率有关的或有项目 三、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分为:(1)避免风险的创新,如上述表外业务的开展;(2)技术的创新,以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主,还包括租赁业务的发展;(3)规避行政管理的创新。第六节 信用货币的创造一、几个概念1、 原始存款 2、 派生存款 3、 法定存款准备金 4、 超额存款准备金 二、存款的创造过程(一)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 1、 使用转账结算方式 2、 采用部分准备制度 (二)三个假设 1、 没有超额准备金
19、 2、 不提取现金,即现金漏损率为零 3、 法定存款准备率为10% (三)创造过程 用公式表示:存款总额=原始存款1/法定准备金率这里称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为货币乘数或派生倍数。(四)派生倍数的修正 1、 有超额准备金,即e0,则k=1/r+e2、 有现金从银行体系流出,即 e0,则k=1/r+e+c3、 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则 k=1/r+e+c+trt,其中:t为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比例;rt表示定期存款准备率;表示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的准备金占活期存款的比例。第七节 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管理 一、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一)盈利性 (二)安全性 (三)流动性 二、存款货币银行
20、的管理(一)管理的目的 1、 保护公众利益。2、 保障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3、 保证金融领域的公平竞争和提高效益。(二)资产管理与负债管理 (三)不良贷款与贷款分类 1、正常类:借款人能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还本付息。2、关注类:借款人目前有能力还,但可能存在一些对偿还不利的因素。3、次级类: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4、可疑类:无法足额还本付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回造成损失。5、损失类:本息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第七章 中央银行 (4课时)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央银行的产生二、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1、中央
21、银行普遍推行的时期: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2、中央银行制度的完善:二十世纪中叶至今(二战后至今)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作用一、性质 二、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三、中央银行的作用(一)调节货币流通,稳定金融。具体措施:1、控制货币供应量 2、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实施严格的监管 3、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 (二)调节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三)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 (三) 促进国际金融联合,推动国际经济发展 第三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一、 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1、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3、准中央银行制度
22、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二、 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1、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2、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 3、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 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韩国的中央银行是目前唯一没有资本金的中央银行 5、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 第四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一、 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一般原则及业务限制(一)一般原则、 非盈利性原则 、 流动性原则 、 主动性和独立性原则 、 不经营一般银行业务原则 、 不支付存款利息原则 (二)业务限制1、不得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非银行金融业务 2、不得向任何企业、个人或单位提供担保 3、不得从事不动产买卖业务 4、不得从事商业
23、性债券投资业务 5、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 6、一般不得向财政透支、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二、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一)负债业务:指金融机构、政府、个人和其他部门持有的中央银行的债权。、 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 货币发行业务、 其他负债业务(二)资产业务: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各种债权。1、再贴现业务。 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以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2、再贷款业务 3、证券买卖业务4、黄金外汇储备业务 (三)支付清算服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
24、使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内容:1、组织票据交换清算 2、办理异地跨行清算 3、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 4、提供跨国支付服务 (四)其他业务1、经理国库业务 2、会计业务 3、调查统计业务第五节 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后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这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
25、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一、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一)金融监管的目标(二)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1、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 2、依法监管原则 3、“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 4、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 5、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二、金融监管的内容与方法(一)金融监管的内容 1、市场准入的监管2、市场运作过程的监管3、市场退出的监管(二)金融监管的主要手段与方法 1、依法实施金融监管。我国已先后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票据法、保险法、担保法以及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的法规。2、运用金融稽核手段实施金融监管。金融稽核是中央银行或监管当局根据国家规定的稽
26、核职责,对金融业务活动进行的监督和检查。第八章 货币的需求(4课时)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一、 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1、货币需求: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是人们把货币作为一种金融资产而持有的行为。2、货币需求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各部门(包括政府、企业和家庭个人)在即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需要货币数量的总和。二、 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及货币需求函数(一)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1、收入状况。2、信用发达的程度:与货币需求量呈负相关关系。3、市场利率:正常情况下,与货币需求成负相关关系。4、消费倾向:与货币需求呈同方向变动关系。5、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6、人们的预期与偏好。(二)货币需求函数 为分析货币
27、需求量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函数,是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做自变量,将货币需求作为因变量而建立起来的数量变化关系,是一种多元函数。第二节 货币需求理论一、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又称作现金交易说。表达式: 或 其中,P表示各种商品的加权平均价格;M表示货币的数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T表示商品交易量二、剑桥方程式 又称之为现金余额说。公式: 或 P:各种商品的平均价格;Y:总收入水平;k: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总收入的比例。三、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的动机有三个: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需的货币是收入的函数;满足投机动机所需的货币是利率的反比例
28、函数。表达式:,其中 ,四、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观点本学派的主要代表是弗里德曼,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表达式(1) 表达式(2)其中Md:财富持有者持有的货币量; Md/p:实际的货币需求量; Y:恒久收入,预期平均长期收入; rm货币的预期名义报酬率; Rb:固定收益的债券利率; re:非固定收益的证券利率; :预期物价的变动率; P:平均物价水平; u:主观偏好与风尚及客观因素与制度的综合变数; W:非人力形式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或财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五、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一般内容 六、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第三节 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与宏观角度一、货币需求分析的
29、微观角度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就是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都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一)经济体制对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 (二)收入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三)居民的资产选择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二、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货币当局决策者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三、 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对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着力于建立更充分反映客观实际的模型并据以剖析货币需求变化的原因;对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则在于根据可以解释货币需
30、求的变量,来估计总体货币需求作为货币供给决策的依据,两者应相互结合。第九章 货币供给(4课时)第一节 货币供给的口径一、 货币的范围货币=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通货=银行券+纸币)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二、 货币层次的划分(一)划分的标准:货币的流动性(二)划分层次的目的(三)层次的划分(四)货币层次控制的重点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货币供给是指货币供给主体(即现代经济中的银行)向经济主体供给货币以满足其货币需求的行为。货币供给量指非银行部门持有的由银行体系所供给的货币资产总量。一、银行是现代经济中货币供给的主体 (一)货币进入流通的过程(程序)(二)商业银行的资
31、产负债业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三)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作用二、影响货币供给的其他因素(一)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直接程度受制于货币需求(二)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受制于社会的信贷资金需求(三)企业行为影响货币供给1、经营规模的扩大或收缩2、经营效益的高低(四)社会公众的持有现金的行为会影响货币供应量三、财政收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一)向社会公众借款:若公众用生活或生产必须的资金购买国家债券,这时公众需要增加从银行的借款。一旦商业银行因此增加贷款,且增加从中央银行的借款,则会有货币供应的扩大。(二)向银行部门借款。四、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型 (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第三节 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这一
32、部分主要分析货币当局与货币供给变量之间的关系。一、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二、货币主义的外生变量论:以弗里德曼为代表 三、 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变量论:以丁托宾为代表 四、 我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第十章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2学时)第一节 货币的均衡与非均衡一、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非均衡: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不等,货币供给可能大于货币需求,也可能小于货币需求。三、 不同经济体制下货币均衡问题表现的差异第二节 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一、货币的供给与总需求总需求的实现手段和载体是货币供给,货币供给规模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水平。二、社会总供给与货币
33、的需求三、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及其扩张界限货币供给的变动能否对实际产出水平发生影响。四、紧缩效应五、市场供求与货币供求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两者不等;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也不相等;3、 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样,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4、 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十一章 通货膨胀(4课时)第一节 通货膨胀概述一、 通货膨胀的含义(一)西方有关通货膨胀的定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二)马克思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 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市场货币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价值减少,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34、这种经济相信称之为通货膨胀。二、 通货膨胀的度量通货膨胀的度量标准主要有三个:1、消费物价指数2、批发物价指数3、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三、 通货膨胀的类型(一)根据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1、公开性的通货膨胀2、隐蔽性的通货膨胀(二)依据通货膨胀的程度1、爬行式通货膨胀2、温和式通货膨胀3、恶性通货膨胀(三)根据通货膨胀的成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3、混合型通货膨胀4、结构型通货膨胀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一、产出效应主要研究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促进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正的产出效应。(二)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成长的理论。(三)中性
35、论:是一种认为通货膨胀对产出、对经济增长即无正效应也无负效应的理论。二、强制储蓄效应 三、收入分配效应在物价总水平上涨时,有些人的收入水平会下降,有些人的收入水平回上升,这种有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四、 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指通货膨胀对公众的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结构具有分配的效应。第三节 通货膨胀的影响和对策一、通货膨胀的影响(一)破坏正常的商品流通 (二)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三)影响财政收支平衡 (四)对金融产生不利影响 1、 造成货币流通紊乱 2、 破坏信用制度,阻碍信用功能的发挥 3、 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一)宏观紧缩政策
36、 1、 财政紧缩政策: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2、 货币紧缩政策:抽紧银根。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利率;出售有价证券;提高利率;道义劝告等。(二)实行收入物价政策 1、 确定“工资价格指导线”。2、 管制或冻结工资和物价:制定反托拉斯法限制垄断高价;冻结物价、工资;同业签定反涨价合同等。(三)供应政策(四)实行币制改革(五)指数化方案第四节 滞涨和通货紧缩一、滞涨西方经济学家称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为停滞膨胀,简称滞涨。二、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持续地、普遍地下跌的经济现象。第十二章 货币政策(6课时)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目标一、 西方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稳定物价(
37、二)充分就业(三)经济增长(四)国际收支平衡二、 货币政策各目标之间的关系(一)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正相关。(二)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矛盾,见菲利普斯曲线。(三)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也存在矛盾。(四)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是矛盾的关系。第四章 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也是矛盾的关系。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 一般性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经常使用且能对整个经济运行发生影响的措施和手段。(一)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又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依法规定和调整商业银行交存中央银行存款的比例及相关政策,以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能力,改变货币乘数,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宏观经
38、济的行为。(二)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是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对企业贴现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以取得中央银行融资支持的行为。(三)公开市场业务: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买国家债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活动。二、 选择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是有选择地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措施。(一)消费者信用控制(二)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三)优惠利率(四)预缴进口保证金三、 直接信用控制(一)利率最高限(二) 信用配额(三)流动性比率(四)直接干预四、 间接信用指导道义劝告: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经常发出通告、指示或与各金融机构的负责人举行面谈,劝
39、告其遵守政府的政策并自动采取贯彻政策的相应措施。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介指标是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察和调整的指标。一、中介指标选择的标准1、 可控性2、 可测性3、 相关性4、 抗干扰性二、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一)利率 (二)货币供应量 (三)超额准备金 (四)基础货币 第四节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一、货币政策的时滞货币政策从制定到取得主要或全部的效果所经过的时间称为时滞。若时间不能确定或时滞太长,则货币政策就会受到影响。二、货币流通速度三、微观主体预期的对
40、消作用四、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第十三章 外汇与国际收支(4课时)第一节 外汇与外汇市场一、外汇及其构成外汇: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构成:(1)外国货币;(2)外币支付凭证;(3)外币有价证券;(4)特别提款权; (5)其他外汇资产。二、外汇市场 外汇市场交易的基本形式有:1、现汇交易,只银行与顾客或银行之间在外汇买卖成交后,立即办理收付的外汇业务。2、期汇交易,也称远期外汇交易,指外汇买卖成交后,双方先签定合同,到预约时间再办理交割的外汇业务。3、 互换交易,是指在买进(或卖出)某种外汇的同时,又卖出(后买进)同等金额的该种货币,但买进与卖出的交割日期不同。三、 我国外汇管
41、理体制的变革第二节 汇率一、汇率的定义及标价方法(一)汇率的定义(二)汇率的标价方法 1、直接标价法 2、间接标价法二、汇率的决定与调整(一)金本位制度下的汇率决定与调整(二)纸币流通下的汇率决定和调整三、汇率变动的影响这里集中分析汇率贬值对经济的影响。(一)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1、贬值对进出口收支的影响2、贬值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3、贬值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二)贬值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1、贬值对产量的影响2、贬值对资源配置的影响3、贬值对物价的影响(三) 贬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四、西方国家的汇率决定理论(一)购买力平价说(二)利率平价说(三)资产市场说(四)汇兑心理说五、汇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42、六、人民币汇率问题第三节 国际收支一、国际收支的含义广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等往来所发生的货币收支的总和。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外汇收支的总和。二、国际收支平衡表三、国际收支项目(一)经常项目1、贸易收支2、服务收支3、无偿转让(二)资本项目1、长期资本2、短期资本(三)平衡项目1、国际储备2、错误与遗漏四、 西方国际收支理论(一)弹性论(二)乘数论(三)吸收论(四)货币论(五)新剑桥学派的理论五、国际收支的调节(一)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和影响(二)国际收自动调节机制1、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2、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3、浮动或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六、我国的国际收支问题四、考核方式:笔试(闭卷)五、其它信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