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回用的 处理技术与意义(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水回用的 处理技术与意义(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水回用的 处理技术与意义-第 6 页中水回用的处理技术与意义摘要:建筑中水主要是指生活废水经过处理后回用于民用建筑或建筑小区作为杂用水的供水系统。建筑中水回用技术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主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中水回用的技术并对其意义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中水回用;建筑;水资源危机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is the water supply system which mainly refers to the waste water after treatment for civil buildings or buildings as reclaimed
2、 water. The reuse technolo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is the main way to solve the crisis of water resour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ater reuse technology and discusses its significance.Key words: Reclaimed water reuse; The construction; The crisis of water resource中国是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目前水资源虽据世界第四位,但
3、由于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小,人均水量是世界人均水量的1/4,每亩地平均水量为世界亩均水量的1/2,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贫水国家。同时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也很大。我国的水资源表现出三个特点:1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占有水平很低;2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相差悬殊。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土地资源的配置很不适应;3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大部分水资源量集中,汛期以洪水的形式出现,资源利用困难。总的来说,我国的水资源严重短缺,由于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我国工农业生产和城市身获得现状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大幅度增加,这进一步加快了水资
4、源的短缺 张统. 建筑中水设计技术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3。1 中水利用现状中水回用在国外已实施很久,回用规模很大,已显示出明显的经济效益。当前世界上许多国家为克服水资源困难,把城市污水开辟为第二淡水资源。美国是世界上采用污水再生利用最早的国家之一。日本因国土狭小,人口众多,水资源主要靠河流,流量具有时间变动性,其水资源严重缺乏,除不得不实行定量供水外,只能中水回用。日本从1962年就开始回用的实践,促进了当时的工业复兴,处理后的水直接回用于城市给水、生活卫生杂用和工业用水 凌源,于全奎. 浅析我国中水回用状况J. 水利科技,2013,24:177。我国相对于其他国家中水回用技
5、术起步较晚,但是近15年来中水回用技术发展较快,由于国外在中水回收方面技术已有十几年的经验,所以我国中水回用技术起点较高,北京、天津、西安等缺水城市已经开始使用中水回用技术,但是由于多方面的限制,我国现有的污水回用率较低。2 中水回用的必要性据统计,全国669个城市中,400多个城市全年供水不足,其中11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年缺水量达60亿吨中水回用是污水成为新的水资源,是解决城市缺水的一种重要途径。城镇用水包括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由于我国水资源短缺,每年影响工业产值2000亿元,由于水价较高,是一些工厂的产品成本提高,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刘玉红. 城镇中水回用的必要性分
6、析J. 管理观察,2009,11:220-221。如果用水企业改用中水,既减少了产品的成本支出,同时也降低了和生活用水争夺水资源的百分比。近年来,由于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90%的水源水质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使水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中水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洗车,冲厕,绿化,浇洒道路,甚至一些工业用水,这些用水对水质的要求没有生活饮用水的高,经过处理后的中水完全可以达到使用标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中水回用既可以减缓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还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 中水回用的意义3.1中水回用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据资料显
7、示,城市用水的80%转化成了污水,而70%的污水是可以处理为中水并循环利用的。这说明,通过一些处理技术可以增加对水的利用率。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广泛使用中水,中水作为一种水资源,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郑雨佳. 浅议中水回用J. 城市建设:下旬,2010,04:274。3.2中水回用体现了优水优用,分质供水的原则。早在1985年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就提出了下述政策:除非水源是丰富的,不应将优质水用于可使用较低水质的场合。当需水量超过了清洁水源的供应能力时,优水优用,分质供水是最有效解决水量供需矛盾的办法。采取中水回用扩大了可利用的水资源范围,节约了优质水资源。3.3中水回用有利于推动新技术
8、、新工艺、新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在建筑中水处理中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如膜分离技术、膜生物反应器、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活性炭等等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使中水工程的应用技术更加先进,同时也促进了城市污水的处理技术。综上,中水具有价格低廉,水质较好等特点,作为一种非饮用水,可以广泛适用于很多场所。中水的广泛使用,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提高了广大人民的节水意识,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建筑中水系统4.1中水含义“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低昂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的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水质之间。建筑中水的水源包括厕所排水、洗衣排水、盥洗排水、厨房
9、排水以及沐浴排水。如果考虑到处理费用和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其进行的先后顺序一般为:沐浴排水盥洗排水洗衣排水厨房排水厕所排水。4.2建筑中水系统的多种系统形式(1)全部完全分流系统。原水分流关系和中水供水关系覆盖全部建筑物的系统。(2)部分完全分流系统。区内只有部分建筑具有原水分流管系和中水供水管系。(3)半完全分流系统。无原水分流管系,只有中水供水管系或只有污废分流管系而无中水供水管系,中水仅供景观、河湖补水。(4)无分流管系的简化系统。指地面以上建筑物内无污废分流系统和中水供水系统,中水直接用于河道景观、绿化和其他杂用,不进入室内。该系统限制了中水的适用范围,适用于小区的中水回用。建筑中水原水
10、一般有两种类型:(1)建筑物排水;(2)建筑屋面雨水。其中建筑物排水由于生活污水污染程度最高,处理难度高,费用大,不宜作为建筑中水水源。我国建筑中水系统原水主要以优质杂排水、杂排水为主。5 建筑中水处理技术建筑中水的首选水源为优质杂排水,在实际中水工程中,都是以洗浴、盥洗、冷却水等优质杂排水为中水水源。以优质杂排水为原水的处理工艺大多采用物理化学法或生物法于物理化学法相组合处理工艺。5.1物理化学法处理工艺流程。原水格栅调节池混凝沉淀或混凝气浮过滤消毒中水。原水中有机物浓度较低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较低时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工艺虽然对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能力较弱,但是消毒剂
11、的化学氧化作用对水中耗氧物质的去除有一定的作用。5.2生物法和物理化学法结合处理工艺流程原水格栅调节池生物处理沉淀过滤消毒中水。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氧化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并将其转化为稳定的无机物。午睡的生物处理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成溶解状态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又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5.3预处理和膜分离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原水格栅调节池预处理膜分离消毒中水。预处理适中水处理的重要环节,当中水原水为优质杂排水时,一般需设格栅、筛网和毛发聚集器队员水中的固体物质进行截留,当原水含厨房排水时应设隔油池,当原水为生活污水时应设化粪池进
12、行预处理。5.4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流程原水格栅调节池膜生物反应器(MBR)消毒中水。MBR是膜分离技术和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的生物化学反应系统。与传统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相比,MBR的特点有:(1)对污染物的去除率高不仅对悬浮物、有机污染物去除率高,而且还可以去除细菌病毒等,抗污泥膨胀,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出水水质好;(2)与传统工艺相比,工艺简单,流程线路短,期间常规生物流程中的曝气池、沉淀池和污泥浓缩池等处理单元集MBR与一体,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管理简单方便;(3)由于超滤膜截流作用,反应器中始终保持较高的MLSS浓度,低的F/M值,是有机物进行着深度氧化,系统剩余污泥减少,SRT长;(4)占地面积
13、小,MBR工艺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工艺的1/41/2;(5)传质效率高,氧的利用率达26%60%,节省能耗;(6)可使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龄分开,运行控制灵活。6 展望就建筑中水的发展来看,在实际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制约着着中水的发展,主要表现四个方面:(1)中水回用的法规不健全;(2)中水工程的市场机制不健全;3群众对中水回用的接受度不高;4政府对中水回用的提倡力度不够。中水回用是一个大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仅仅依靠一个部门的努力是很难达到中水回用的要求。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引导和监督。首先要尽量做到消除用户对中水的固有看法,多宣传,使用户认识到中水的积极意义,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对中水的投资力度,最后尽快的编写有关中水回用的法律法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