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3836.2标准规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B3836.2标准规定.ppt(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B3836.2-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2部分 隔爆型宣 贯 提 纲全国防爆电气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2001年6月,引言 GB3836.2-2000于2000年1月3日发布,并于2000年8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结构形式、名词术语、章节条款,表叙层次以及全部技术要素,均等效采用IEC60079-1(第3版199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电气设备隔爆外壳的结构和试验。个别必须补充规定和提示的内容是作为附录出现,不列入正文。 新标准GB3836.2-2000共有三篇16章82条,四个附录,6个附表,23个插图。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信息:由于该标准是等效采用IEC
2、60079-1:1990,该国际标准已发布10年。目前IEC已经IEC60079-1:2001和欧洲标准EN50018:2000已经发布,本标准的个别内容与新的IEC和EN标准不一致。对于实质性技术规定与IEC新标准不一致的规定,本提纲在相应的位置加以说明,供制造厂在开发设计新产品时参考。,第一篇 总则1概论1) 本标准规定了隔爆型“d”的结构、检查及试验。另外也说明了隔爆型产品的设计除了符合本标准外,还须符合GB3836.1-2000中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用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隔爆外壳及外壳部件。2) 本标准规定的结构参数是按爆炸性气体在环境温度为-20+60条件下测定的,环境温度低于
3、-20时或高于+60时都须要作特殊考虑:3) 按此标准设计制造的防爆电气设备运行环境温度应在-20+40之间,如果超过+40,则电气设备的表面允许温度应该进行修正。 在上述两种情况时须要在产品名牌上注明产品适用的环境温度。,2 引用标准 本章说明了本标准编写时所引用的标准(包括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内容略),3.定义 下列几个术语应该正确理解: 1)隔爆外壳 flameproof enclosure 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用“d”表示: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结合面或结构间隙渗透到外壳内部的可燃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环境的点燃。 这由两
4、种含义: -外壳有足够的强度。能承受内部可燃性气体爆炸不致损坏(金属、非金属均可); -外壳有规定的隔爆接合面参数,内部爆炸不会引起外部可燃性气体爆炸。 2)隔爆型电气设备-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3)隔爆接合面 flameproof joints 隔爆外壳不同部件相对应的表面配合在一起(或外壳连接处)且火焰或燃烧生成物可能会由此从外壳内部传到外壳外部的部位。4) 火焰通路长度(接合面宽度) length of flame path (width of joint) 从隔爆外壳内部通过接合面到隔爆外壳外部的最短通路长度。5)间隙(直径间隙)gap(diametral clearance) 隔
5、爆接合面相对应表面之间的距离(圆形配合面为两直径差)。 在GB3836.1中规定的类别和温度组别适用于隔爆型,II类电气设备分为A、B和C级。,第二篇 结构要求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关键是隔爆外壳,本篇详细阐明了隔爆接合面的结构型式及其通用规定,包括非螺纹接合面(平面、止口、圆筒等)、螺纹接合面的结构参数,以及衬垫和“o”形环、胶粘接合面、操纵杆、转轴和轴承、透明件、呼吸和排水装置、紧固件、外壳强度、导线引入和标志等内容的具体规定。,隔爆型电动机结构示意图,隔爆型接线盒结构示意图,隔爆型防爆开关,隔爆开关结构示意图,隔爆型灯具,隔爆型灯具结构示意图,5. 隔爆接合面51 通用要求 隔爆外壳零件,无
6、论是长期关闭或是经常可以开闭的,其所有接合面均应符合本标准规定结构型式和参数要求 隔爆结合面的型式可以是平面、止口、圆筒、螺纹型,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接合面型式例如曲路、锯齿等。接合面进行防锈、防腐处理,但不允许涂漆等,除非已证明过该材料、工艺不影响隔爆性能。接合面要求的粗糙度Ra不允许超过6.3m。,52 非螺纹接合面(平面、圆筒、止口) 非螺纹接合面,接合面宽度L配合间隙ic须符合表1表4的要求。平面接合面时,(见图8图10)有两种情况:孔在壳内;孔在壳外。1为孔与外壳内侧的距离。原则上C设备不允许采用平面接合面结构,但是对于容积不大于500cm3、L9.5mm,间隙0.04时除外(见标准中表
7、4注2)。平面接合面一般不得存在人为的有意造成的间隙。如有特殊情况(例如快开式的门或盖),需要留有间隙时也必须符合表14的规定。(见标准中图3)。止口接合面应将圆筒和平面部都考虑在内,见图4。 对于C 类电气设备,止口结合面的圆筒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与隔爆结合面总长度的二分之一。 防护用衬垫只能作为辅助件,不能包括在隔爆结合面之内。防爆衬垫采用金属或金属包覆的不燃的可压缩衬垫。,示例:IIB外壳隔爆结合面的最小宽度和最大间隙,53 螺纹接合面I类、A、B设备最小啮合扣数5扣。最小啮合轴向长度:容积大于100 cm3时为8mm。 容积不大于100 cm3为5mm。C设备,螺纹接合面,按表5规定 按照
8、EN50018和IEC60079-1新标准所有螺纹接合面的精度等级为中级或高级,即6g/6h。 (对C设备老标准螺纹啮合扣数是由试验确定的。新标准对C设备螺纹隔爆有了明确规定),54 衬垫和O形环本标准5.4条对防护用衬垫和密封环作了规定,标准中图12图15是衬垫和密封环的应用实例。 标准中图12图15中是止口式防爆接合面,没有平面接合面的示例。 欧洲标准EN50018和IEC60079-1的新标准中除了上述的四个示图之外,还增加了两个平面接合面中加设O型密封环的示例。在条文中规定,密封衬垫和密封环不视为隔爆措施,而且不能将隔爆接合面路径中断。作为隔爆衬垫,采用金属或金属包覆的可压缩不燃性材料
9、制造。 老标准使用的石棉橡胶垫,铜纸垫,橡胶垫一律不再作为隔爆衬垫。 由于本标准中没有明确隔爆衬垫要求和具体尺寸规定。为此我们补充了附录D供大家作为设计隔爆衬垫参考使用(附录D3),55 胶粘接合面外壳强度不得取决于胶粘材料的粘接强度。部件可以直接胶粘在外壳上或胶粘在一个框架上,胶粘接合面不必按隔爆接合面参数要求。胶粘接合面的宽度:当V10cm3时,不小于3mm当10cm3100cm3,不小于6mm当V100cm3时,不小于10mm。编写胶粘工艺文件(胶粘剂、名称、操作工艺、检验)注:胶粘剂的允许使用温度高于设备最高温度20k则认为热稳定性是足够的,可免作热稳定性试验。 但是,EN50018和
10、IEC60079-1新标准中规定,如果胶粘接合面胶粘前的接合面参数符合隔爆接合面参数要求,胶粘剂可不作热稳定性试验,否则,应该满足热稳定性试验的要求。,6 操纵杆(轴)接合面宽度和间隙应符合表1表4。如果操纵杆(轴)直径大于表1表4规定的接合面宽度时则接合面宽度可操纵杆(轴)直径,但最大不必大于25mm。在使用中如果间隙因磨损可能增大时应采取措施,例如加套等。,7 转轴和轴承 转轴与对应的轴套之间的隔爆结合面应满足标准中表1-4的规定。轴承盖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圆筒式(图16),曲路式(图1)或浮动式(图17)旋转电机,轴的最小单边间隙K对于I类A、B0.075;C0.05滑动轴承a.考虑接合面宽
11、度时,轴径25mm时 L轴径 (同操纵杆) 轴径25mm时 L25mm.当定转子单边间隙轴承盖允许的单边间隙位移时则轴承盖应采用无火花材料见图19。.C设备不得采用滑动轴承。滚动轴承 轴与轴承盖最大单边间隙计算值m(图18)不得大于表1表4允许间隙的2/3。.,8、透明件透明件的材料允许采用玻璃或其其他物理、化学性能稳定的材料(例如:钢化玻璃、聚碳酸脂)透明件须能承受GB3836.1和GB3836.2的有关试验:冲击、热剧变、动态强度、塑料透明件还要进行塑料材料的有关试验。安装透明件采用下列方法之一:1)直接与外壳粘接为一体。粘接在外壳的内表面,不可粘接在外壳外表面;粘接须符合胶粘接合面要求。
12、2)用衬垫或不用衬垫直接固定在外壳上。直接固定在外壳内表面如螺钉压紧等;符合接合面要求;用衬垫固定时须符合第5.4和5.5条衬垫和O形环的规定。3)用上述两种方式安装在一个框架上,框架再固定在外壳上,框架与外壳按接合面要求固定。,9、呼吸装置和排液装置要求呼吸装置和排液装置不能在使用期间由于灰尘积聚而失效。不能用故意增大间隙的方法作为呼吸、排液的措施。如果开孔尺寸不符合表1表4也可能。但要通过试验,并考虑一定安全系数。大家设计时尽量达到表1表4的要求否则试验很麻烦,费用也很高。如果装置是可折卸结构,就设计成增大或减小通孔都不能重新装配的结构。老标准也叫阻火元件。阻火元件结构形式很多,大家可以根
13、据上述原则自行设计。粉末冶金制成的呼吸元件与外壳配合方法应按以下方式:烧结焊接胶粘其他。,10、紧固件隔爆型的外壳紧固件是重要部件之一。紧固件只允许采用工具才能松开和拆除(螺丝刀不能视为工具),不得采用手动紧固件。紧固件一般应设防松垫圈。紧固螺钉孔不得穿透隔爆外壳,螺孔周围及底部壁厚不得小于孔径的1/3(至少为3mm),必须打穿的工艺孔或螺孔应用螺塞永久性的堵死,如焊牢、铆牢等。螺孔的螺纹应留有余量,当紧固螺栓完全拧入后还应留有一定的裕度。I类设备等特殊地方需要特殊紧固件时应达到特殊紧固件的要求(见GB3836.1 第9.2条)。 欧洲标准EN50018和IEC60079-1的新标准对隔爆外壳
14、紧固件材料的抗拉强度提出严格的要求,其抗拉强度不低于240N/mm2。,11、外壳机械强度 隔爆外壳和外壳部件应能承受第三篇规定的过压试验(静压试验或动压试验)。 对于以下两种情况的外壳强度设计应特殊考虑:-.两个或两个以上空腔连通或内部元件隔开时。-空腔净容积大,表面积大的外壳。-另外一点应考虑,如果外壳内部,存在或产生某种液体时,应考虑这种液体产生的爆炸性混合物是否与外壳设计相适应。例如:存在或产生乙炔气体时,不能采用dB外壳。,12、电缆和导线的引入与连接 有两种引入方式:一种是间接引入 (用接线盒或插肖),一种是直接引入 (直接引入到主空腔:a.主空腔设接线板;b.永久性电缆L1m )
15、。间接引入:1)用接线盒:接线盒应符合相应的防爆型式要求 。接线盒与主空腔连接采用绝缘套管或密封导线压盖方式,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必须符合隔爆外壳的要求。2)采用插头插座(符合插头、插座要求) 直接引入:1)用压紧密封圈的电缆引入方式; 密封圈的厚度、内径、材料和压紧应符合要求。2)用密封填料函的导管(导线)引入方式。 导线或电缆应通过与外壳构成一体或连接在外壳上的填料盒或内置结构进入隔爆壳内。3) 当电缆引入时,把电缆永久性的封入主空腔内时,则外壳外部的电缆长度1m。,电缆引入装置,电缆引入装置结构示意图,导管引入装置,导管引入装置结构图,电缆和导管引入示意图导管引入d外壳-电缆引入e外壳-电
16、缆引入d外壳,13、标志 隔爆型的标志及标志方法按GB3836.1第27章的规定。 标志举例: ExdI Exd IIB T3 Exd II (NH3) Exde IIC T4 Exdeib IIA T5,第三篇 检查和试验15、型式试验 隔爆型产品首先按GB3836.1规定进行有关检验项目 然后再进行本标准规定的型式试验。 型式试验是由检验单位进行的检验项目。包括: 耐压试验; 内部点燃的不传爆试验。 另外还有非金属外壳的材料、呼吸和排液装置、电缆引入装置等有关的试验项目。,15。1 外壳耐压试验 试验的目的是证明外壳能有效的承受内部爆炸。1)测定爆炸压力(参考压力): 试验气体: I类-甲
17、烷(9.8%);IIA-丙烷(4.6%); IIB-乙烯(8%);IIC-氢(31%)和乙炔(14%) 试验次数: I类、A、B3次,C氢、乙炔各5次 试验时,使用时应用的衬垫全部装好, 电机在静止和旋转状态下进行试验,在点火侧和点火侧的对侧以及预计产生高压的地方测量压力。采用一个或几个高压或低压点燃源。2)过压试验: 可以采用静压法,也可以采用动压法。 静压试验:(可以整机进行也可以单零件进行不限)试验压力为所测参考压力的1.5 倍(至少为0.35Mpa)。时间为10秒,静压试验只进行一次。 动压试验:压力为所测参考压力的1.5倍。试验只进行一次,但C外壳每一种气体进行3次。 试验后外壳无损
18、坏、无永久变形为合格,防爆试验罐,爆炸压力曲线图,15.2内部点燃不传爆试验 15.2.1 I类、A、B外壳 试验时样品处于无人为间隙的正常条件下进行并满足要求0.8iCiEiCiT 9式中:Ie-试验间隙; iC-图纸间隙; iT-表1表4规定间隙),去掉与防爆无关的衬垫。 试验气体: I类-甲烷/氢(比例58/42)(12.5%);IIA-氢(55%); IIB-氢(37%);IIC-氢(27%)和乙炔(7.5%) 试验次数: 5次,C氢、乙炔各5次试验时,内部点燃没有传到外部,则认为合格。,隔爆试验装置(密闭罐法)示意图,隔爆试验装置(塑料罩法)示意图,15.2.2 C外壳 试验可采用下
19、列两种方法之一: (i)加大间隙法。iE=iC+0.5 iC(平面接合面最小间隙为0.1mm),或iE =1.5iT(对平面), 或iE = iC +0.5 iT(对圆筒) 隔爆螺纹:符合ISO标准配合时缩短三分之一。不符合ISO标准配合时缩短二分之一。锥形螺纹不缩短。 (ii)过压法。在无人为间隙的正常条件下试验。其间隙值为:0.8 iCiEiT,壳内过压为1.5大气压力。 试验气体:氢(27%)和乙炔(7.5%) 试验次数: 氢、乙炔各5次 试验时不发生传爆为合格。,16、出厂试验 制造厂应对每个隔爆外壳或零件进行,可进行静压或动压试验。静压试验可整体试验,也可零件单独试验。试压时应考虑所受的应力和整机试验时相当。静压试验只作一次,试验压力为1.5 倍参考压力(至少0.35Mpa)。试压持续时间为10秒。动压试验可以采用型式试验的爆炸试验。 压力试验后如果外壳无结构损坏,无影响防爆性能的永久变形为合格。 我国大多数企业是采用将加工后的壳体部件进行水压试验方法。试验时应注意使壳体受的应力与爆炸时一致。,附录A 隔爆外壳的非金属部 (标准的附录)附录B 呼吸装置和排水装置 (标准的附录)附录C I类电气设备的补充规定 (标准的附录)附录D 隔爆型电缆引入装置和衬垫的补充要求 (提 示的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