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与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与解读.ppt(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07低血容量性休克复苏指南,襄樊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曹锋生,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编写工作小组(按姓氏笔划为序): 刘大为,严静,邱海波,何振扬,赵灵,黄青青,管向东,概述,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容量丢失而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与心排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生理过程。 低血容量休克的主要死因是组织低灌注以及大出血、感染和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创伤失血是发生低血容量休克最常见的原因。 低血容量休克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组织低灌注、无氧代谢增加、乳酸性酸中毒、再灌
2、注损伤以及内毒素易位,最终导致MODS。,低血容量休克的最终结局自始至终与组织灌注相关 提高其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在于尽早去除休克病因的同时,尽快恢复有效的组织灌注,以改善组织细胞的氧供,重建氧的供需平衡和恢复正常的细胞功能。,传统的诊断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病史、症状、体征,包括精神状态改变、皮肤湿冷、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1mmHg0.133kPa)或脉压差减少(100min、中心静脉压(CVP)5mmHg或肺动脉楔压(PAWP)8mmHg等指标,低血容量休克的早期诊断,应该重视血乳酸与碱缺失检测,氧代谢与组织灌注指标对低血容量休克早期诊断
3、有更重要参考价值。 在休克复苏中每搏量(SV)、心排量(CO)、氧输送(DO2)、氧消耗(VO2)、胃黏膜CO2张力(PgC0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指标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临床意义,成人平均估计血容量占体重的7(或70mLkg),70kg体重的人约有5L的血液。 大量失血可以定义为24h内失血超过病人的估计血容量或3h内失血量超过估计血容量的一半。,失血的分级(以体重70kg为例),应当警惕低血容量休克病程中生命体征正常状态下的组织细胞缺氧,低血容量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要在MODS发生之前尽早改善氧输送,对失血性休克而言,DO2下降程度不仅取决于心输出量,同时受血红蛋白下降程度影响
4、。 血红蛋白下降时,动脉血氧分压(Pa02)对血氧含量的影响增加,进而影响D02。因此,通过氧疗增加血氧分压应该对提高氧输送有效。,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需要严密的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动态观察其变化 对于持续低血压病人,应采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一般临床监测,包括皮温与色泽、心率、血压、尿量和精神状态等监测指标 血压的变化需要严密地动态监测:对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维持“允许性低血压”(permissive hypotention)。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80mmHg比较恰当。 当尿量05mL(kgh)时,应继续进行液体复苏。需注意临床上病人出现休克而无少尿的情况,如高血糖和造影剂等有渗透活性
5、的物质造成的渗透性利尿。 体温监测亦十分重要,低体温有害,可引起心肌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当中心体温34时,可导致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MAP监测 CVP和PAWP监测 CO和SV监测,对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应监测血乳酸以及碱缺失水平与持续时间,氧代谢监测,监测和评估一些全身灌注指标(D02、VO2、血乳酸、SvO2或Scv02等) 局部组织灌注指标如胃黏膜内pH值(pHi)与PgC02等,脉搏氧饱合度(Sp02),SpO2主要反映氧合状态,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组织灌注状态。 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常存在低血压、四肢远端灌注不足、氧输送能力下降或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的情况,影响SpO2
6、的精确性。,动脉血气分析,碱缺失可间接反映血乳酸的水平 碱缺失与血乳酸结合是判断休克组织灌注较好的方法。,DO2、SvO2的监测,DO2、SvO2可作为评估低血容量休克早期复苏效果的良好指标,动态监测有较大意义。 Scv02与Sv02有一定的相关性,前者已经被大量研究证实是指导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良好指标。,动脉血乳酸监测,动脉血乳酸浓度是反映组织缺氧的高度敏感的指标之一,动脉血乳酸增高常较其他休克征象先出现。 持续动态的动脉血乳酸以及乳酸清除率监测对休克的早期诊断、判定组织缺氧情况、指导液体复苏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在创伤后失血性休克的病人,血乳酸初始水平及高乳酸持续时间与器官
7、功能障碍的程度及死亡率相关。 血乳酸浓度在一些特别情况下如合并肝功能不全难以充分反映组织的氧合状态。,phi和PgCO2的监测,phi和PgCO2能够反映肠道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和病理损害, 同时能够反映出全身组织的氧合状态, 对评估复苏效果和评价胃肠道黏膜内的氧代谢情况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 PgCO2,实验室监测,血常规监测 动态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及红细胞压积(HCT)的数值变化,可了解血液有无浓缩或稀释,有研究表明,HCT在4h内下降10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电解质监测与肾功能监测 凝血功能监测 在休克早期即进行凝血功能的监测,对选择适当的容量复苏方案及液体种类
8、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D-二聚体。此外,还包括血栓弹力描记图(TEG)等。,病因治疗,积极纠正低血容量休克的病因是治疗的基本措施 对于出血部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休克病人,应尽快进行手术或介入止血 应迅速利用包括超声和CT手段在内的各种必要方法,检查与评估出血部位不明确、存在活动性失血的病人,液体复苏,液体复苏治疗时可以选择晶体溶液(如生理盐水和等张平衡盐溶液)和胶体溶液(如白蛋白和人工胶体液)。 由于5葡萄糖溶液很快分布到细胞内间隙,因此不推荐用于液体复苏治疗。,晶体液,常用的晶体
9、液为生理盐水和乳酸林格液。输注晶体液后会进行血管内外再分布,约有25存留在血管内;75则分布于血管外间隙。因此,低血容量休克时若以大量晶体液进行复苏,可以引起血浆蛋白的稀释以及胶体渗透压的下降,同时出现组织水肿。 另外,生理盐水的特点是等渗但含氯高,大量输注可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乳酸林格液的特点在于电解质组成接近生理,含有少量的乳酸。其所含乳酸可在肝脏迅速代谢,大量输注乳酸林格液应该考虑到其对血乳酸水平的影响。 高张盐溶液包括高渗盐右旋糖酐注射液(HSD75NaCl十6dextran70)、高渗盐注射液(HS75、5或35氯化钠)及112乳酸钠等高张溶液,休克复苏时HSD扩容效率优于HS
10、和生理盐水,但是,对死亡率没有影响。,应用人工胶体进行复苏时,应注意不同人工胶体的安全性问题,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明胶、右旋糖酐和血浆。 临床上低血容量休克复苏治疗中应用的胶体液主要有羟乙基淀粉和白蛋白。 羟乙基淀粉(HES)是人工合成的胶体溶液,输注1L HES能够使循环容量增加7001 000mL。 右旋糖酐与HES的扩容强度和维持时间略有差距,而在应用安全性方面,关注点是一致的。,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天然的血浆蛋白质 在容量复苏过程中常被选择用于液体复苏。但白蛋白价格昂贵,并有传播血源性疾病的潜在风险。,复苏治疗时液体的选择,尚无足够的证据表明晶体液与胶体液用于低血容量休克液体复苏的
11、疗效与安全性方面有明显差异 为保证液体复苏速度,必须尽快建立有效静脉通路,容量负荷试验,目的在于分析与判断输液时的容量负荷与心血管反应的状态,以达到既可以快速纠正已存在的容量缺失,又尽量减少容量过度负荷的风险和可能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容量负荷试验包括以下四方面:液体的选择,输液速度的选择,时机和目标的选择和安全性限制。 对于低血容量休克血流动力学状态不稳定的病人应该积极使用容量负荷试验。,输血治疗,对于血红蛋白70gL的失血性休克病人,应考虑输血治疗 大量失血时应注意凝血因子的补充 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病人、老年人以及有心肌梗死风险者。血红蛋白保持在较高水平更为合理 无活动性出血的病人每输注1单
12、位(200mL全血)的红细胞其血红蛋白升高约10gL,血细胞压积升高约3。 血小板输注主要适用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的病人。血小板计数50109L,或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可考虑输注。 对大量输血后并发凝血异常的病人联合输注血小板和冷沉淀可显著改善止血效果。,新鲜冰冻血浆,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凝血因子的不足,新鲜冰冻血浆含有纤维蛋白原与其它凝血因子。有研究表明,多数失血性休克病人在抢救过程中纠正了酸中毒和低体温后,凝血功能仍难以得到纠正。因此,应在早期积极改善凝血功能。 大量失血时输注红细胞的同时应注意使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内含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等 适用于特定
13、凝血因子缺乏所引起的疾病、肝移植围术期以及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等出血。 对大量输血后并发凝血异常的病人及时输注冷沉淀可提高血循环中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等凝血物质的含量,缩短凝血时间、纠正凝血异常。 血友病甲(缺乏凝血因子 ,又称血友病A)、血友病乙(缺乏凝血因子,又称血友病B)和血友病丙(缺乏凝血因子),血管活性药与正性肌力药,低血容量休克的病人一般不常规使用血管活性药 临床通常仅对于足够的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或者输液还未开始的严重低血压病人才考虑应用血管活性药与正性肌力药 在积极进行容量复苏状况下,对于存在持续性低血压的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可选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中枢和外周神经递质,去
14、甲肾上腺素的生物前体 它作用于三种受体:血管多巴胺受体、心脏1-受体和血管-受体 1-3g(kgmin)时主要作用于脑、肾、和肠系膜血管,使血管扩张,增加尿量; 2-l0g (kgmin)时主要作用于-受体,通过增强心肌收缩能力而增加心输出量,同时也增加心肌氧耗; 10g (kgmin)时以血管-受体兴奋为主,收缩血管。,多巴酚丁胺,多巴酚丁胺作为1、2受体激动剂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同时产生血管扩张和减少后负荷。 低血容量休克病人进行充分液体复苏后仍然存在低心排血量,应使用多巴酚丁胺增加心排血量。若同时存在低血压可以考虑联合使用血管活性药。,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新福林,在积极进行容量复苏状
15、况下,对于存在持续性低血压的低血容量休克病人,可选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仅用于难治性休克,其主要效应是增加外周阻力来提高血压,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收缩冠状动脉,可能加重心肌缺血 推荐使用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将去甲肾上腺素4mg加入250ml含盐或不含盐的平衡液中,产生16ug/mL去甲肾上腺素液。去甲肾上腺素起始剂量为0.5-1.0ug/分钟,逐渐调节至有效剂量。 顽固性休克患者需要去甲肾上腺素量为8-30ug/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给药时不能在同一输液管道内给予碱性液体,后者可以使药物失活。 每分钟滴入410g,根据病情调整用量。可用12m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ml内静滴,根据情况掌
16、握滴注速度,酸中毒,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强调积极病因处理与容量复苏;不主张常规使用碳酸氢钠 快速发生的代谢性酸中毒可能引起严重的低血压、心律失常和死亡。临床上使用碳酸氢钠能短暂改善休克时的酸中毒,但不主张常规使用。 在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碳酸氢盐的治疗只用于紧急情况或pH720。,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肠道是应激的中心器官,肠黏膜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休克与创伤病理生理发展的不利因素。 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细菌与毒素易位,是低血容量休克治疗和研究工作重要内容。,严重低血容量休克伴低体温的病人应及时复温,维持体温正常,人们曾把心脏指数4.5L(minm2)、氧输送600 mL(minm2)及氧消耗
17、170 mL(minm2)作为包括低血容量休克在内的创伤高危病人的复苏目标。然而,有研究表明这些指标并不能够降低创伤病人的病死率 该指标可作为一个预测预后的指标,而非复苏终点目标。,SvO2,SvO2的变化可反映全身氧摄取,在理论上能表达氧供和氧摄取的平衡状态。River等以此作为感染性休克复苏的指标,使病死率明显下降。,乳酸,持续高水平的血乳酸(4mmolL)预示病人的预后不佳。 以乳酸清除率正常化作为复苏终点优于MAP和尿量,也优于以D02、V02和CI。以达到血乳酸浓度正常(2mmolL)为标准,复苏的第一个24h血乳酸浓度恢复正常(2mmolL)极为关键,在此时间内血乳酸降至正常的病人
18、,在病因消除的情况下,病人的存活率明显增加。,碱缺失的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复苏时应动态监测,碱缺失可反映全身组织酸中毒的程度。 碱缺失可分为:轻度(-2-5mmolL),中度(-5-15mmolL),重度(-15mmolL)。碱缺失水平与创伤后第一个24h晶体液和血液补充量相关,碱缺失加重与进行性出血大多有关。对于碱缺失增加而似乎病情平稳的病人须细心检查有否进行性出血。 碱缺失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其中包括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的研究发现:碱缺失的值越低,MODS发生率、病死率和凝血障碍的发生率越高,住院时间越长。,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复苏,对出血未控制的失血性休克病人,早期采用控制性复苏,收缩压维持在80-90mmHg,以保证重要脏器的基本灌注,并尽快止血;出血控制后再进行积极容量复苏 对合并颅脑损伤的多发伤病人、老年病人及高血压病人应避免控制性复苏 一般认为对于合并颅脑损伤的严重失血性休克病人,宜早期输液以维持血压,必要时合用血管活性药物,将收缩压维持在正常水平,以保证脑灌注压,而不宜延迟复苏。允许性低血压在老年病人应谨慎使用,在有高血压病史的病人也应视为禁忌。,祝大家牛年新气象! 牛气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