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685905 上传时间:2020-10-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ppt(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任务 任务分析 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操作 实验报告,1. 验证感抗、容抗与频率的关系,测定XLf及Xc f特性曲线 。 2.加深理解R、L、C元件端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关系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在正弦交变信号作用下,R、L、C电路元件在电路中的抗流作用与信号的频率有关,它们的阻抗频率特性Rf,XLf,Xcf曲线如图1所示。,图1,正弦交流电路中R、L、C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阻抗频率特性测量原理说明,要测定阻抗频率特性曲线,需测出被测元件的电压与电流。而在实验中,由于实验仪器的频率测量范围所限,往往通过测量电阻电压计算电路电流。,实验电路,

2、元件阻抗频率特性的测量电路如图2所示,图2,实验操作原理,图中的r是提供测量回路电流用的标准小电阻,当满足r的阻值远小于被测元件的阻抗值时,可以认为AB之间的电压就是被测元件R、L或C 两端的电压,而流过被测元件的电流则可由r两端的电压除以r所得。 由于输入、输出的信号是正弦交流,所以其电压的测量可以用毫伏表或示波器测定 测量时应注意保持AB两端电压不变,以消除信号发生器输出内阻的影响,若不满足r的阻值远小于被测元件的阻抗值时,需分别测量r与被测元件两端的电压。 实验应如何进行? 对于未知的阻抗元件,亦可用同样的方法测得Z串与Z并的阻抗频率特性Zf,根据电压、电流的相位差可判断Z串或Z并是感性

3、还是容性负载。,由于电路中存在电阻,且L、C的阻抗大小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不同频率的作用在电路中会产生不同的阻抗角,在满足被测阻抗远大于电路中的电阻时,可近似看成被测元件的阻抗角。 元件的阻抗角(即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随输入信号的频率变化而改变,将各个不同频率下的相位差画在以频率f为横坐标、阻抗角为纵座标的座标纸上,并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这些点,即得到阻抗角的频率特性曲线。,阻抗角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测量,用双踪示波器测量阻抗角的方法如下图所示。从荧光屏上数得一个周期占n格,相位差占m格,则实际的相位差(阻抗角)为 m (度),阻抗角用双踪示波器测量,实验设备,函数信号发生器 交流毫伏表 双踪示波器,

4、测量L、C元件的阻抗频率特性,实验内容(1),通过电缆线将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信号接至如图的电路,作为激励源u,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使激励电压的有效值为U1V,并保持不变。,使信号源的输出频率从200Hz逐渐增至5KHz, 并使开关S分别接通L、C两个元件,用交流毫伏表测量Ur,并计算各频率点时的IL和IC ( 即Ur / r ) 以及XL=UL/IL及XC=UC/IC之值。,阻抗频率特性实验方法,方法1:通过测量正弦波电压有效值来完成.,CH1,CH2,示波器测量法,方法2:通过测量正弦波峰-峰电压来完成,方法3:利用李沙育图形来测量.,按下“X-Y”,交流毫伏表属于高阻抗电表,测量前必

5、须先调零 测峰峰值或时,示波器的“V/div”或“t/div” 的微调旋钮应旋置“校准位置” 示波器电缆线的接地线要接在一起,操作注意事项,测量L、C元件串联的阻抗角频率特性 若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r与被测元件两端的电压, 亦就展现出被测元件两端的电压和流过该元件电流的波形,从而可在荧光屏上测出电压与电流的幅值及它们之间的相位差。,实验内容(2),CH1,CH2,示波器测量法,相频特性测试的实验方法,1用双踪示波法测量相位 将欲测量的两个信号A和B分别接到示波器的两个输入通道。 利用荧光屏上的坐标测出信号的一个周期在水平方向上所占的长度 。 再测量两波形上对应点之间的水平距离x,则两信号的相位差为,用这种方法测相位差时应该注意,只能用其中一个波形去触发另一路信号。,(2)测量相位差 把比较相位差的两个频率、同幅度的正弦信号分别送入示波器的Y通道和X通道,使示波器工作在X-Y方式,这时示波器的屏幕上会显示出椭圆波形, 由椭圆上的坐标可求得两信号的相位差为,(2)测量相位差,测量R、L、C各个元件的阻抗角时,为什么要与它们串联一个小电阻?可否用一个小电感或大电容代替?为什么?,思考题,实验报告要求,实验任务 任务分析及实验原理 实验电路及方案设计 实验操作过程(步骤)及数据记录 数据处理与分析(作图法-特性曲线) 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总结 实验仪器记录(名称、型号、编号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