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马说》复习导引1(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马说》复习导引1(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语文文言文马说复习导引1-第 6 页马说复习导引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n)死于槽(co)枥(l)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i)或尽粟(s)一石(dn)。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其真不知马也。一、文学常识1、选自韩愈文选杂说。韩愈,唐代文学家,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2、“说
2、”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于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说的写法十分灵活,但讲究文采,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二、重点字词1、解释加点的字(1)故虽有名马(即使) (2)祗辱于如隶人之手(只)(受屈辱)(3)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骈驾一车,引申为并列) (4)一食或尽粟一石(吃)(有时)(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用如动词,日行千里)(6)外美不外见(“见”通“现”,显现)(7)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哪里)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想要)(能,能够)(9)策之不以其道(鞭打,驱使)(方法) (10)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晓,懂得)2、一词多义(1)食:
3、一食或尽粟一石(吃) (2)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它)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养) 其真无马邪(难道)不以千里称也(拿) 其真不知也也(恐怕)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4)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3)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 执策而临之(它)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辞) (5)策:策之不以其道(驱使)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并列) 执策而临之(马鞭)(6)虽:故虽有名马(即使) 策勋十二转(记载)虽有千里之能(虽然)3、通假字(1)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2)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 “食”通“饲”,喂养 读s(3)其真无马邪 “邪
4、”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 (4)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现 (5)其真无马邪 “其”通“岂”,难道4、古今异义(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古义:通“饲”,喂养;今义:指吃(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等同、一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 (3)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怎么 ;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三、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而伯乐却不会经常有。2、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翻译: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们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
5、民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翻译: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翻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5、策之,食之,鸣之,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翻译: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撕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6、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翻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四、课文内容理解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有何作用?点明伯乐对于千
6、里马的命运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了识马的重要性,概括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后人常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来比喻自己怀才不遇。2、文中哪一句反映千里马悲惨命运?表达了什么情感?语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情感:一个辱,一个死字,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3、千里马为什么被埋没?(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概括: 因为“食马的”无知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如何理解“安求其能千里也”?一个反问句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不平之意、愤懑之情。5、文中哪一句具体表现庸者“不知马”?策之不以
7、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不能通其意6、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这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活画出执策者一幅愚昧蛮横的丑态,表现了作者的愤郁之情7、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为什么?“其不知马也” 因为天下不是无千里马,而是食马者不知马,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意,所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全文的中心。8、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9分别概括1、2、3的内容。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第3段总结全文,讽刺食马者的浅薄无知。10、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
8、”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11、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本文借古代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以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压抑人才,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12、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文中抨击了什么现象?“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抨击的现象: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13、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1)要有千里马的才能;(2)要有展示的机会;(3)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五、中心思想本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
9、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和贫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六、理解默写1、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本文的主旨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4、世上众多千里马被埋没、摧残的根本原因:伯乐不常有。5、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七、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
10、到更好。或 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金子总会发光。)2、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3、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如: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咏怀4、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
11、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5、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如: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6、千里马只有靠伯乐的慧眼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来是否正确?在当代,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有些人只会埋怨别人不了解自己,埋怨领导不重视自己,幻想有朝一日遇见“伯乐”一举成名,这是不现实的。年轻人既要努力学习,不断增加才干,也要有抢抓机遇的观念,这样才能在机遇到来时先行一步,增大成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