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的研究本科毕业论文(6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的研究本科毕业论文(63页).doc(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的研究本科毕业论文-第 63 页 沈阳化工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题 目: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的研究毕业论文任务书应用化学 专业0902 班学生:毕业论文题目: 可预涂微胶囊厌胶的研究毕业论文内容:1.高分子分散剂聚丙烯酸钠的合成2. 高分子分散剂苯乙烯-可预涂微胶囊厌胶的合成研究3. 微胶囊的合成研究毕业论文专题部分:1.文献综述2. 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的合成3. 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合成4. 预涂型厌氧胶微胶囊的合成起止时间: 2013 年 3 月- 2013 年 6 月指导教师: 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 签字 年 月 日院系负责人: 签字 年 月
2、日内容摘要 预涂型厌氧胶是厌氧胶系列产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新品种,它不同于已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的液态厌氧胶,是水剂型双组份胶。A组份主要包括聚合单体、分散剂、稳定剂、阻聚剂、促进剂、助促进剂及改性剂等;B组份为含过氧化物固化引发剂的微胶囊。本文合成了A组分高分子分散剂即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B组分微胶囊,并用合成的原料合成了可预涂微胶囊型厌氧胶;采用红外光谱、粘度、气相色谱、扭矩扳手等对合成的物质进行了表征及测试。具体研究内容及主要结论如下:1.以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原料,制得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乳化剂。探讨了过硫酸铵(APS)用量、十二烷基硫醇(DDM)用
3、量对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聚合反应的影响及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的用量对厌氧胶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合成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的最优条件为:当温度70,APS用量0.8%,DDM用量0.5%,BA:AANa=2:3时乳化效果较好;当P(BA/AANa)用量3%,配制的可预涂厌氧胶,经检测各项性能良好。2.以苯乙烯、丙烯酸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制得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为高分子分散剂。探讨了不同n(ST):n(AA):n(MAH)的用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的用量对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ST-AA-MAH)三元共聚物聚合反应的影响及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ST-AA-MAH)
4、三元共聚物的用量对厌氧胶乳液聚合反应的影响,合成三元共聚物的最有条件是:当温度为90,BPO用量为3%,单体投料摩尔比为n(SA):n(AA):n(MAH)=0.5:1:1时分散效果较好;配置的厌氧胶经检测各项性能良好。3.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以脲醛树脂为壁材、过氧化苯甲酰为芯材的厌氧胶固化引发剂微胶囊,并且用均相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做为乳化剂来保持芯材的均匀分布。实验表明,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不是严格的交替共聚物,但交替的倾向较大;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和阿拉伯树胶作为复合乳化剂,反应终点pH值为1.5左右,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h,搅拌速率1000r/min,可制得分散
5、适中、形貌较好的微胶囊。关键词:高分子分散剂;乳化剂;微胶囊;可预涂厌氧胶;Study on anaerobic adhesive precoated microcapsules AbstractThe precoatable microcapsule type anaerobic adhesive is anaerobic adhesive series products of the highest technical content among varieties,which is different from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industrial
6、liquid anaerobic adhesive,and is the water dosage forms a two-component glue.Part A mainly includes polymerization monomer, dispersing agent, stabilizer, inhibitor, accelerator, help promote agent and modifying agent, etc;Part B component is microcapsule, which inside is initiator.Part A macromolecu
7、le dispersant was synthesized in this paper, namely sodium poly (butyl acrylate/acrylic acid, styrene - acrylic acid, maleic anhydride terpolymer, part B microcapsules, and synthetic materials can be synthesized pre TuWei capsule type anaerobic adhesive。This synthetic material was characterized by I
8、R, GC, viscosity, torque. And yet the specific contents and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1.Poly(butylacrylate/sodium acrylate)P(BA/AANa) as an emulsifier was prepared with butyl acrylate and crylic acid as monomers. The effect of the amounts of initiator and DDM on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and the
9、 effect of the amounts of emulsifier on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were studied. The optimum reaction condition of P (BA/AANa) were: the molar ratio of n (butyl acrylate): n(crylic acid)was 2:3;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70; the mass of initiator persulfate (APS) is 8% (base on total mass of re
10、action materials); the mass of lauryl mercaptan (DDM) is 0.5% (base on total mass of reaction materials). The mass of emulsifier was 3% (base on total mass of reaction materials),the precoatable microcapsule type anaerobic adhesive we prepared was excell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the detections.
11、2.With styrene, acrylic acid and maleic anhydride as raw materials, produce styrene - acrylic acid, maleic anhydride terpolymer of polymeric dispersant.Discusses the different n (ST) : n (AA) : n (MAH), the dosage of initiator benzoyl peroxide (BPO), dosage of styrene - acrylic acid, maleic anhydrid
12、e (ST - AA - MAH) terpolymer of polymerization and Styrene - acrylic acid, maleic anhydride (ST - AA - MAH) terpolymer dosage effect on anaerobic adhesiv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reaction.3.The water soluble polymer dispersing agent was prepared with styren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PS-MAn)by solu
13、tion copolymerization method. Microcapsules containing initiator for anaerobic adhesive by in situ polymerization in which urea-form aldehyde resin was used as the wall material and benzoyl peroxide was used as the core material. The result showed that styrene-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 was not a st
14、rictly alternating copolymer but had greater tendency to alternate; When the microencapsulation was conducted in a system modified by multiple emulsifiers, the mixture of styrene maleic anhydride copolymer and gum arabic, the end point pH value was at around 1.5,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was 70, the
15、 reaction time was 4 h, and the agitation rate was of 1000r/min, the microcapsules were dispersed moderately in size, with good shape and appearance, and the diameter was about 100m.Keywords:polymeric dispersant;emulsifiers;microcapsules;triethylene glycol dimethacrylate;目录引言10第一章 文献综述111.1 前言111.2
16、可预涂厌氧胶的组成、结构和固化引发机理111.2.1 可预涂厌氧胶的组成、结构111.2.2 可预涂厌氧胶的引发机理131.3 可预涂厌氧胶的发展概况161.4 可预涂厌氧胶的应用16第二章 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A/AANa)的合成182.1 前言182.2 实验部分18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182.2.2 实验装置192.2.3 实验步骤192.2.4 产品的表征192.3.3 DDM用量对P(BA/AANa)性能的影响222.3.4 P(BA/AANa)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222.4 结论23第三章 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合成243.1 前言243.2 实验部分2
17、53.2.1 实验原理253.2.3 实验装置263.2.4 实验步骤273.2.5产品的表征283.3 结果与讨论283.3.1共聚物组成与单体配比的关系283.3.2单体配比对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SA-AA-MAH)三元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293.3.3引发剂用量对聚合物酸值和粘度的影响303.3.4苯乙烯-丙烯酸-马来酸酐三元共聚物的红外光谱谱图303.4结论31第四章 厌氧胶微胶囊的合成334.1 前言334.2 实验部分334.2.1 实验原料及仪器334.2.2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344.2.3 脲醛树脂预聚体的合成344.2.4 微胶囊的合成354.2.5 苯乙烯
18、-马来酸酐的表征354.3 结果与讨论354.3.1 反应条件的选择354.3.2 搅拌速率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374.4 结论40第五章 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的合成415.1 前言415.2实验部分415.2.1 实验原料及仪器415.2.2 实验装置425.2.3 实验步骤425.2.4 性能测试435.3 结果与讨论435.4 结论45第六章 结论46参考文献47致谢50引言厌氧胶是在空气中(有氧)不反应,而在隔绝空气的密闭条件下能迅速固化、起粘接密封作用的一类胶粘剂。它是一种具有气味小、使用方便、室温固化快和固化后收缩小等优点的单组分胶粘剂,尤其在螺纹锁固、密封防漏和装配固定等机械工业中具
19、有优异性能。但液态厌氧胶在涂布过程中存在涂布操作繁杂、易引起皮炎、有臭味和易浪费等问题,而且需要在生产线上增加涂布设备和涂胶人员,给生产过程带来诸多不便1,2。传统的分散剂在水性分散介质中显示出有效的分散稳定作用,但由于它们在被分散粒子表面的吸附不十分牢固,容易从粒子表面上解吸而导致被分散的粒子又重新聚集或沉淀。为解决其局限性,近年来开发并应用了高分子分散剂。微胶囊技术是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作壁材,将固体或液体等芯体物质包封起来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状的微小聚合体。微胶囊的壳体将囊芯物质与外界隔开,保持物质的稳定性;一旦壳体物质破裂,囊芯物质便释放出来,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3。第一章 文献综述1
20、.1 前言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具有可预涂性好、施胶过程方便、耐化学药品性佳和防锈性良好等特点,因而在汽车、拖拉机和机械领域中应用广泛。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具有使用方便、室温固化、耐溶剂、耐酸、耐碱性能较好、无溶剂挥发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紧固、密封、防松等工艺过程,在电器、电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当今胶粘剂研究领域的热点。预涂型厌氧胶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分散剂的制备和多种组成物的微胶囊化。作为关键技术之一的分散剂,原则上可以使用各种水基型化合物,如水溶性共聚物、乳液、聚乙烯醇等。其分散机理为:水溶性共聚物属于亲水、亲油性高分子分散剂,在分散厌氧胶液的过程中提供有效的位阻斥力和静电斥力;此外,
21、它还可以吸附在胶液单体粒子表面,影响粒子之间的紧密接触,当粒子表面含有聚合物分子时,在一定程度上使粒子失去活性并降低其熵值,且立体效应可增加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立体障碍作用使分散粒子的接触受到阻碍,保持了体系的稳定性。经过多年来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工作,厌氧胶的组成、稳定机理和固化机理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的成果。对于粘接面摩擦力与胶体的交互作用4、胶体收缩性能3以及性能测试方法6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2 可预涂厌氧胶的组成、结构和固化引发机理1.2.1 可预涂厌氧胶的组成、结构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通常主要是由丙烯酸酯单体和引发剂、稳定剂、促进剂以及染料等组分所组成。根据特殊的要求,有
22、些厌氧胶中还加入增稠剂、助促进剂及改性剂等。(1)聚合单体厌氧胶的主要成分是单体,一般占胶总量的70%95%,从种类上看,几乎都是丙烯酸酯类,其中又以双酯类为主,也有少量单酯或三酯。丙烯酸双酯的结构为: 式中R为H、CH3,R为多元醇、不饱和聚酯、缩水二元醇及衍生物、聚氨酯及环氧树脂。单体是厌氧胶的主要成分,因此单体的性能对厌氧胶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目前用得较多的单体主要有三种类型:(1)甲基丙烯酸和醇反应形成的单酯或多酯。常用的有双甲基丙烯酸一缩二乙二醇酯、双甲基丙烯酸三缩四乙二醇酯7,8及双甲基丙烯酸二缩三乙二醇酯7;(2)甲基丙烯酸和含羟酯类及异氰酸酯形成的丙烯酸氨基甲酸酯9,用这种单体
23、制备的厌氧胶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和柔韧性,但其耐碱性稍差。(3)甲基丙烯酸和带环氧基的化合物形成的环氧丙烯酸酯,使用这类单体制备的厌氧胶具有良好的耐介质、耐温性能,但耐冲击性稍差;除以上三类外,还有一些改性的单体,如:为提高与油面的适应性,引入含B、P、Cl、Mg等元素的单体。新型的单体能赋予厌氧胶特殊的性能。使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与含丙烯酸基的多元醇反应生成的聚氨酯甲基丙烯酸酯作为单体,即可制得自身有触变性的厌氧胶。用含环缩醛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制备的厌氧胶可用于油面粘接;将二甲基乙烯基硅烷基封端的硅氧烷化合物与乙炔炭黑和过氧化物引发剂复配可制得厌氧快固硅橡胶复配物;加入端羧基丁腈液体橡胶(CTB
24、N)或端羟基丁腈液体橡胶(HTBN),可以制备结构型厌氧胶10;脂肪族异氰酸酯可以制得透明无色的可用于制备厌氧胶的单体;用马来酰亚胺可制备耐高温厌氧胶9。(2)引发剂引发剂通常为过氧化物,其特点是活性较小,温度超过100时半衰期一般约为10h。常用的引发剂如表1所示11。用量一般为总量的1%5%。在一般情况下,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固化速度加快,储存稳定性下降。表1-1 引发剂在厌氧胶中的应用Tab.1-1 Initiators used in the Anaerobic Adhesives引发剂 结构式 半衰期 叔丁基过氧化氢 167过氧化苯甲酰叔丁烷 104过氧化氢异丙苯 158(3)促进
25、剂促进剂的主要作用是加快固化速度。促进剂大部分为具有还原性的含硫、含氮化合物及有机金属化合物12,13。常用促进剂如表2所示。表1-2 促进剂在厌氧胶中的应用Tab.1-2 Accelerators used in the Anaerobic Adhesives促进剂 结构 含量 三乙胺 N ( CH2CH3) 3 0.2-3 四甲基硫脲 0.5-1.5N , N-2-甲基-2-苯胺 0.5-11-乙酰基-2-苯肼 0.1-1 N , N -2-甲基-p-2-甲苯胺 0.1-8(4)其它根据需要厌氧胶中通常还加有稀释剂、颜料、触变剂、增稠剂、填料等,以满足某些特殊场合的需要。1.2.2 可预涂
26、厌氧胶的引发机理厌氧胶性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固化粘接过程。于是对固化引发机理及固化体系的研究很重要的。目前,固化体系可以分为传统的氧化还原固化体系与新型固化体系两大类。(1)氧化还原固化体系传统的氧化还原固化体系,是指有机过氧化物-叔胺体系,以较典型的过氧化二苯甲酰和N ,N -二甲基苯胺的组合为例,其引发机理为14,15:按照金属在固化过程中的参与与否,厌氧胶的固化机理可以分为有金属参加固化与无金属参加固化两类。 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的固化大多数情况下,厌氧胶的粘结固化过程均有金属参与16,17。通常认为;可稳定还原的有机过氧化物,如异丙苯过氧化氢(CHP)、过氧化苯甲酰(BPO)等
27、常用的引发剂,通过从低氧化态的金属离子上夺取一个电子来引发反应18,当使用时,一旦隔绝氧气,金属离子、胺类促进剂就同时使平衡破坏,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大量活性自由基,耗尽阻聚剂之后,迅速引发单体聚合,反应如下:ROOR + A H RO+ ROH + A研究发现在粘结固化过程中低氧化态金属离子的作用十分重要,借助极谱法、循环伏安法Siob2han22、George19、Declan13等发现适当的有机物会把金属离子从基材上释放出来,低氧化态的金属离子和有机过氧化物反应产生自由基,从而引发聚合反应。George20研究了铜、铁、铝等金属对厌氧胶粘结固化的引发活性的强弱顺序为铜铁铝。可推断,快速
28、固化不能使胶和金属间形成紧密均匀的聚合物网络,导致机械性能不好。然而固化慢不一定得到高的机械性能。事实上,铝件固化比铁件慢,但是机械性能却不如铁件。从剪切粘合界面的破坏情况19可以看出:铁件的粘接界面上胶层的破坏情况比铝件严重,这和它们间强的相互作用有关。 无金属参与下的固化Smith16认为:厌氧条件下过氧化氢异丙苯分解成活性自由基团,引发单体聚合,形成粘结。氮气是用来排除氧气使平衡向自由基形成方向移动。叔胺(如N,N-二甲基对甲苯胺 N,N-DMpT)以及有机硫化物(如邻苯磺酰亚胺 BS)存在的情况下,机理如下式16P + A P- A + P- A + + S R+ or R- 引发粘结
29、固化P :有机过氧化物或过氧化氢物(CHP);A:叔胺(N,N-二甲基对甲苯胺N,NDMpT);S:有机硫化物(邻苯磺酰亚胺BS)。Okamoto19考察了在无金属参与时,厌氧条件下的引发过程中不同组分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得到了相应的表达式,如下式,从式中看出:CHP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v = k BS0.36 DMpT0.34 CHP0不同的促进剂对不同的金属还原性不同。邻苯磺酰亚胺和DMpT可以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16。它是厌氧胶快速固化的关键催化剂。极谱法研究发现,Fe3+无论邻苯磺酰亚胺是否存在都不会被这个新的化合物还原成Fe2+,而对于Cu2+,这个新的化合物是非常强的还原剂
30、。(2)新型固化体系为满足不同的需要,不断有新的固化体系开发成功的报。紫外和可见光光固化体系紫外(UV) 和可见光固化厌氧胶21最突出的特点是固化更完全。在配方上则要求加入光敏剂(主要有安息香及其衍生物、芳香酮类)。其中安息香及其衍生物经紫外光激发后,可直接分解生成活性自由基;而芳香酮在紫外光激发下,获取共存的醇、醚、胺类化合物的氧或氮原子的位上氢原子后生成活性自由基。这些在光敏剂存在下生成的活性自由基进攻单体的双键,从而引发聚合反应。快速固化体系快速固化的关键是促进剂9。一种邻苯磺酰亚胺、多环叔胺作促进剂,配合引发剂和水等组成的固化体系,可使固化时间缩短为3min。采用由邻苯磺酰亚胺与1 ,
31、2 ,3 ,4-四氢喹啉的盐(STQ盐)、邻苯磺酰亚胺与6-甲基-1 ,2 ,3 ,4-四氢喹啉的盐(STQ盐)这些邻苯磺酰亚胺与胺反应生成的盐(STQ盐),与少量过氧化物引发剂和水配合,可制得1min内快速固化的厌氧胶。实验发现,金属盐与引发剂、肼和水配合也可使胶液在1min内固化。非过氧化物固化体系用过硫酸铵、过硫酸钾及过硫酸钠,配合叔胺、N -亚硝基二苯胺,可制得适用于不锈钢、高强度等惰性表面粘接的厌氧胶;采用含卤素化合物作为第一引发剂,配合仲胺、过氟代烷基磺酰-N-苯胺、有机硫酰亚胺或硫醇作第二引发剂,可制储存时引发剂不分解的厌氧胶,该胶适用金属面的粘接,若与底涂剂配合也可粘接非金属材
32、料。1.3 可预涂厌氧胶的发展概况最早的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乐泰(Loctite)公司研制的,在胶粘剂领域中一直居于领先位置。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的研制。目前市场上乐泰公司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产品主要为Dir-200204系列,都是水基双组分型,黏附剂主要为乙烯醇的水溶型物质23。浙江机械研究院和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分别研发出溶剂型的ZY-N1中强度微胶囊厌氧胶和水基型的GY-540中强度微胶囊厌氧胶,但技术水平不高,与乐泰公司同类产品差距较大,以致应用受到限制。80年代后期,制造工艺有了较大改进,研制出的新品种GY-560性能与乐泰公司Dr
33、i-204胶的技术相当,可替代进口产品使用,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前苏联在1986年也申请了微胶囊厌氧胶的专利25。日本三键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也研究了微胶囊厌氧胶系列产品,主要是多组分有机溶剂型2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研究的进步,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涌现,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便利。1.4 可预涂厌氧胶的应用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是一种单组分无溶剂的胶粘剂,当有氧气存在时,处于液态;一旦隔绝氧气,在表面金属元素的催化下,能迅速固化,形成牢固的粘接界面。可预涂微胶囊胶粘剂具体应用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于机械零件的预涂布,以解决工业生产中涂布工艺繁杂等问题
34、;一方面是将胶粘剂的固化剂微胶囊化,以解决胶粘剂使用不方便和污染环境等问题26。Wallace27等研制了一种包含有微胶囊金属离子的厌氧胶,其中的微胶囊金属离子(如氧化铁、二茂铁及二茂铁衍生物等),同样可作为胶粘剂的粘接组分。资料显示,它的加入能大大缩短固化时间、提高固化性能和固件质量,是用于金属和塑料板材粘接的胶粘剂。日本在1985 年就申请了将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应用于螺栓密封的专利22。它是将微胶囊化的催化剂叔胺(也可以是磺酰胺或苯甲酰等)溶于一种可挥发的厌氧可固化组分里,该组分包括一种具有轻微挥发性的甲基丙烯酸酯和一种热塑性树脂,制备的胶粘剂稳定性好且固化能力强,是良好的汽车用胶粘剂。G
35、oodwin25提出,微胶囊化将带来巨大的革新,如用于书脊的装订、螺纹紧固件的粘接等。王慧琴28对Dri-Loc204# 预涂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别将其用于M10粗牙镀锌和磷化螺栓、螺母的涂布,并对其固化速率、耐介质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镀锌螺栓,该胶对磷化螺栓表面有较好的附着力,且适用于40-150 温度范围,适用于汽车变速箱等对螺纹防松和密封要求较高的部位。刘平保27研究了预涂型厌氧胶在汽车生产中的应用,介绍了预涂微胶囊厌氧胶密封、锁固原理,以及应用于紧固件的施胶工艺过程,并指出,预涂布锁固胶的零件可以重复使用46 次。可预涂微胶囊厌氧胶最早进入中国市场是作为汽车用胶,国内的许多
36、应用性研究也主要致力于汽车行业。随着汽车工业对高强度微胶囊厌氧胶的需求,国内相关科研单位与汽车厂家合作研制出水基双组分高强度微胶囊产品,能很好应用于汽车螺纹件的锁固29。第二章 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A/AANa)的合成2.1 前言由于聚丙烯酸乳液具有耐热、耐光和耐老化等优点在涂料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普通的聚丙烯酸酯乳液还存在耐水性差、低温下不易成膜、高温发粘及含乳化剂旳废液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等缺点,用两亲聚合物作为乳化剂恰好能克服上述缺点。因为两亲聚合物既有亲水链段,又有亲油链段,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这种两亲聚合物能链接于乳胶粒上,亲水链段伸向水中,通过空间位阻效应而使乳胶粒稳定30、3
37、1。本实验成功合成了聚(丙烯酸丁酯/丙烯酸钠)P(BA/AANa)两亲聚合物,此乳胶粒子大小均匀、表面清洁,体系中不存在游离的乳化剂,将其作为高分子分散剂,可合成性能优良的可预涂厌氧胶32。2.2 实验部分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表4-1 实验原料及仪器表Tab.4-1 List of experimental materials and instrument 名称 规格 生成厂家 丙烯酸丁酯(BA) CP 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丙烯酸(AA) 99%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过硫酸铵(APS) AR 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十二烷基硫醇(DDM) AR 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氢氧化钠
38、 99 % 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 甲基丙烯酸月桂酯(自制) 微胶囊(自制) 三口烧瓶 恒温磁力搅拌器 温度计 恒压滴液漏斗 二口连接管 球形冷凝管 2.2.2 实验装置2.2.3 实验步骤在装有搅拌器、回流冷凝管、温度计及恒压滴液漏斗的三口烧瓶中加入10mL去离子水、0.0592mL十二烷基硫醇(DDM)、3.82mL丙烯酸(AA)和6.68mL丙烯酸丁酯(BA),升温到70时,开始缓慢滴加(0.07g/30ml)去离子水过硫酸铵(APS)水溶液,滴加结束后恒温反应2h,冷却到40,用5%的NaOH溶液调节pH值78,制得带蓝色荧光的白色乳液P(BA/AANa)。2.2.4 产品的表征2.2
39、.4.1 固含量先将干燥洁净的培养皿在 1052烘箱内焙烘 30 分钟,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以减量法称取 1.502.00g 试样,使试样均匀流布于已称重的培养皿容器底部,然后放于 1202的烘箱内焙烘一段时间后,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然后再放入烘箱内焙烘 30 分钟,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重,至前后两次称重的重量差不大于 0.01 克为止,实验平行测定两个试样。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X固体含量;W1烘焙后容器和试样的质量/g;W容器质量/g;G烘焙前试样质量/g。试验结果取两次平行实验的平均值,且两次平行实验的相对误差不大于3%。2.2.4.2单体转化率在
40、聚合过程中,定期从反应体系中取出试样约 1.502.00g,加入2滴 1%的对苯二酚水溶液,然后在 120干燥至恒重。转化率()按下式计算:式中M0所取乳液的质量/g;M1所取乳液烘干后的质量/g;W1聚合物配方中不挥发组分的百分含量;W2聚合物配方中单体的百分含量。2.2.4.3 粘度采用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NDJ-8SN型数字粘度计。2.2.4. 成膜性能将一定量的乳液均匀涂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室温放置24h自然成膜,观察不同聚合物的乳液成膜情况。2.2.4.5 红外光谱采用Thermo Nicolet公司的NEXUS FT-IR470型红外光谱仪。2.3 结果与讨论2.3.1 APS
41、用量对P( BA/AANa)性能的影响动力学研究表明过硫酸根离子浓度、氢离子浓度、温度及离子强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过硫酸盐在水溶液进行热分解时的反应速率。过硫酸盐在水溶液中热分解机理为:如果体系中没有可消除SO4-自由基的其他物质存在,则过硫酸盐在碱性、中性、或酸性不大的溶液中进行热分解,主要历程:S2O82-2SO4- SO4-+H2OHSO4-+OH 2OHH2O+1/2O2 总反应为:K2S2O4+H2O2KHSO4+1/2O2引发剂(APS)用量对P(BA/AANa)性能的影响如表4-1所示表 4-1 APS用量对P(BA/AANa)性能的影响Tab.4-1 Effect of conte
42、nt of APS on P (BA/AANa) performanceAPS用量 黏度 单体转化率 聚合物外观/% /mPa.s /% 0. 4 - - 透明的清液, 仍未泛蓝 0.5 173 82.82 乳白的黏稠状乳液, 蓝光弱 0.6 326 85.68 乳白的黏稠状乳液, 蓝光稍强0.7 365 90.44 乳白的黏稠状乳液, 蓝光强 0.8 426 91.64 乳白的黏稠状乳液, 蓝光强 0.9 508 93.78 乳白的黏稠状乳液, 蓝光强1.0 612 95.37 乳白的黏稠状乳液, 蓝光强1.1 637 95.75 乳白的黏稠状乳液, 蓝光强1.2 664 96.72 乳白的
43、黏稠状乳液, 蓝光强注:温度70,pH值78, m( BA+AA):m(H2O) =1:4, m( BA):m(AA)=6:4,DDM用量0.5% (各化学品用量均对BA和AA总量).由上表可以得出,随着APS用量的增加,单体转化率增大,体系黏度也增大。但APS用量达到1.0%时,增加APS用量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不明显;当APS用量小于0.5%时,溶液反应几个小时也不会变白,而APS用量大于0.8%时,溶液只需约0.5h就能变白且有蓝光,单体转化率也较高,同时考虑到乳液的黏度,本实验选择APS用量为0.8%。2.3.2 BA/AA对乳化性能的影响乳化剂是由亲水基和亲油基共同组成的,单独聚丙烯酸及其钠盐的亲水性很强,而亲油性很差,不适合做乳化剂。因此,在合成中,加入了亲油性的丙烯酸丁酯组分,以期达到亲水亲油平衡。首先,研究了BA:AA比例对P(BA/AANa)性能的影响,得到表4-2的结果。表 4-2 BA/AA的质量比对P(BA/AANa)性能的影响Tab.4-2 Effect of content of BA/AA on P (BA/AANa) performanceBA/AA(w/w) 黏度(mPa.s) 稳定性3/7 - - 657 不容易分层4/6 598 不容易分层5/5 557 容易分层6/4 508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