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制__俱乐部制__项目制——基于生本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践_论文(7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诊制__俱乐部制__项目制——基于生本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践_论文(75页).doc(7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会诊制_俱乐部制_项目制基于生本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践_论文-第 74 页会诊制 俱乐部制 项目制基于生本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践摘要 教学管理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它直接体现了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和公平性,更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学校的未来发展和办学品位。目前的学校教学管理,受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等观念的影响,存在着重“教”不重“学”的现象。为了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建立良好的管理关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形成学校教学管理文化,我校进行了基于生本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实践的研究,先后制
2、定了基于“以学定教”的会诊制、基于“自主自治”的俱乐部制、基于“综合实践”的项目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关键词 教学管理 会诊制 俱乐部制 项目制一、研究的缘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对学校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又将作出怎样的调整,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学管理者深思的问题。教学管理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它直接体现了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和公平性,更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及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学校的未来发展和办学品位,一直为校长们所高度重视。我校创建于1962年,是杭州市实验学校,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素以严谨求实的办学风范享誉社会。名校集团化
3、后,学校现有三大校区,教师130余人,学生1400余人。近年来,学校办学品质日益提升,无论在办学理念、教师成长、教学质量方面,还是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上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但在教学管理上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教学情况,我们在五年级选择了4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情况详见表1),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我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教学管理过程中忽视对“学”的管理长期以来, 在我们的教育理论中认为教育就是手把手地教, 就是耳提面命地单向传输, 我们叙述怎样教, 我们争论怎样教, 认为抓住了教师的教, 就是抓住了教育的关键。于是, 我们尽管说要重视学生, 但实际上
4、研究的探讨的, 就是怎样教。在我们的教育格言中, 也反映了我们的这种“教”的情结。我们说, 教师是蜡烛, 燃尽了自己, 却照亮了别人;教师拥有一壶水, 把水倒进学生的杯子里;等等。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模式已经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模式转移,但教学管理中却存在着重“教”不重“学”的现象。教学规章制度一般也只注重备、教、辅、批、考、研等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任课教师的职责规范,以及教师的考核、评价办法等。教学管理一般期初抓“三表”(课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表)、“三书”(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三名单”(班级学生名单、任课教师名单、年级组
5、教师名单)、“三计划”(教学教研计划、教研组计划、任课教师计划);期中前后抓“三个常规检查”(备课检查、教学质量检查、作业检查);期末抓 “一考”(期末考试)、“一分析”(考试质量分析)、“一总结”(教学研究总结)。表1 教学情况调查表序号问卷内容选 项1上学期你有印象的综合实践课有A没有B1-3节C4节以上87%609%304%2老师布置“自主性的作业”A经常B偶尔C很少43%565%391%3你觉得老师上课的内容A符合你的水平B不太符合你的水平C不符合你的水平739%217%43%4你觉得老师知道你感兴趣的想学的东西A知道B只知道一些C基本不知道348%609%43%在学校的档案材料中,也
6、是关于教师方面的资料数不胜数,而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发育、道德养成等方面的资料是寥若晨星;学校召开的会议关于教师的多,而关于学生的少;在课堂上,突出的仍是教师的中心地位,而忽视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帮办替代”现象:本来应该由学生体验的却由教师替代体验了,应该由学生思考的却由教师替代思考了,应该由学生解答的却由教师替代解答了。在教学检查方面,也是查教不查学,在方法指导上,注重教师教的方法,而忽视学生学的方法指导。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和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的活动主要源于内部动机,他们的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习”。教学的本质是学, 教要转化为学。这是生本教育方法论的根抵。教
7、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 的转变, 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做到“以学定教”,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然而在问卷调查中有217%的同学认为老师上课的内容不太符合自己的水平,609%的同学认为老师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只知道一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与学的统一发展中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二)教学管理为自主学习缺乏必要的保障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成了这场改革的亮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死记
8、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目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新教材的广泛使用,我们体会到课程改革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操作平台。在新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去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去自主地获取新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等。虽然新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也发现,由于缺少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教师的个人行为。对新课程理念有较高认同感的老师在教学中就比较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新课程理念认同感不高的老
9、师的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填鸭式”、“满堂灌”仍随处可见,教师是课堂的控制者、主宰着,学生更多的是处于听的位置上。在问卷调查中565%的学生认为老师偶尔布置“自主性的作业”,391%的同学认为很少布置。(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不够规范和自觉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另一个亮点,它是以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
10、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更谋求独立完成整个活动,而不是聆听教诲和听取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这个生态化空间里,只是一个绝对的引导者、指导者和旁观者。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但是目前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尽如人意,首先是缺乏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经验性、实践性、综合性的课程,它在教学形式和学习内容上与其他学科的不同:它是以活动为主线,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强调学生的亲
11、身经历。要让学生带着疑问走出教室,有目的的走向社区、走向家庭、走向工厂、走向大自然展开调查和了解。三到六年级虽然每周有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有我与杭州、人 自然 社会、劳动与技术,但是老师们往往没有把这些教材当作综合实践活动课来上,而当作认知课来上,因此,一年的教材老师几个星期就在教室里上完了。或者缺少必要的检查,有的老师甚至不上。在问卷调中只有304%的同学认为上学期上了4节以上的综合实践课。其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缺少必要的整合。前面说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材有我与杭州、人 自然 社会、劳动与技术等,五年级下册的语文教材中有研究报告撰写的教学,显得比较零散。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
12、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四大指定领域,除上述指定领域以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研究的设计(一)研究目标有学者认为,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目的不仅是教学效率的提高, 同时也是教育目标的回归。现代学校制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并为其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努力实现效
13、率与主体价值追求的协调平衡。我校作为一所公立的小学,通过研究,力争达到以下目标:1建立一套“以生为本”的教学管理制度现代学校制度不是凭空构建的, 而是在已有学校制度的基础上改造和补充。我们将对我校传统的制度进行梳理, 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系列制度,如:基于课堂的教学诊断制,基于校园的俱乐部制,基于家庭、社区、社会的项目制等等。2建设开放、合作、对话、个性张扬的学校管理文化学校文化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土壤。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重视、保护、培养的学校其学校文化一定是人文、博大、厚重且开放的。通过研究,把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作为学校的主要价值取向,让之成为学校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学校的精神文化要由封闭
14、走向开发,由竞争走向合作,由对立走向对话。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生成的一种相互开放、信赖、支持的同伴关系,从传统的人为合作文化走向自然合作文化,在合作的基础上发展个性。3学校社区家庭互动机制的建构与运作在通常情况下,当人们谈起课堂时,大家就会觉得课堂就是学校里的教室,是由黑板、讲台、课桌、椅子等组成的一个封闭场所。上课铃声响发,教师走进教室,把门关上,开始讲课。课堂的环境千篇一律,教学过程也大致相同,但是,人们往往忽视了课堂的本质: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的主角就是充满好奇心和怀有学习热情的学生,以及启发学生如何学习的教师和辅导者。在研究中,教室是我们的课堂,社区是我们的课堂
15、,社会是我们的课堂,大自然也是我们的课堂家长是我们的老师、社区志愿者是我们的老师、社会成功人士都是我们的老师在大课堂中,让学生了解和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二)概念界定制度是人际交往中的规则。制度在社会发展的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制度为人们的行为提供可供遵循的规则和标准,赋予人们的行为具有价值意义的选择和判断1什么是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应,有强大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憾力
16、和感染力。生本教育是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认为,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悟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悟感的形成。2对教学管理的理解学校管理的中心是教学管理,对教育质量影响最直接、力度最大的也是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靠管理出质量”,这是已为
17、实践所证明的客观真理。但这里说的管理是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制度化的管理,是科学的艺术的严格管理,而不是“长官意志”型的管理,也不是表层的形式主义的管理。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教学管理的内涵。查出勤、查教案、查作业批改等,以及以“查”为据和以考试成绩为据进行奖惩都是必要的和重要的,但只靠这些管理手段还不能抓住与解决教学工作的核心问题,还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作为“智力劳动”,其内容、形式与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其成败与价值同一定的时间与空间的不可考性,决定了它与工人按既定程序操作机器的原则相区别,也决定了教学管理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与把握教学工作的特殊性,来一个观念上与思想上的更
18、新与升华,把注意力与工作精力的重点放到教学工作的关键地位,即教学管理引向深层次。教学管理的深层次,其根本标志是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完美统一,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步发挥。它不仅仅关注课堂教学,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通过教学管理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自主定位、自主发展,让教学管理从“人、财、物的管理”转变为“文化的管理”。文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其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共同价值观的培育,在系统内部营造一种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使全体成员的身心能够融入到系统中来,变被动管理为自我约束,在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文化管理
19、是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当然如果要理解这个概念,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文化。据考证,文化的最早含义是指人类装饰身体的活动,活动的结果意味着人与原来的状态相区别,由此引申,文化即实现人的角色转变。所以人的角色塑造成为文化管理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我们共同的愿景就是:学生群体即学习共同体,学校即学习型组织。(三)对基于生本的现代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理论思考1基于生本,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是实现学生的发展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伟大之处,是把教育上升到文化层面上来把握,摆脱了形而下的、单纯的教育技术变革,从根本出发,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0、从而激扬了教育本身的魅力。它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人的起点非零,人拥有其自身发展的全部凭借,具有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教育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教师应是学生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 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
21、, 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 生本教育鼓励先学, 以学定教, 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2基于自主,学校教学管理的宗旨是激发学生的潜质人们一直认为一切都要依靠教, 而不是在教师帮助下依靠学生的学。今天我们得知人有强大的学习的本能和语言的、思维的、计算的、创造的、发展的本能,依靠孩子们自己,就可以使之发展,我们只是做一些帮助而已。我们的改革方向, 就是最大限度地容纳和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对学生的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学生自我约束,现代学校教育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举
22、个“人体自有大药” 的例子, 人的皮肤受损之后, 它自然地好了。你可能用了药, 也可能没有, 不论有还是没有, 最终是人自身的痊愈功能起了作用, 病才最后痊愈了。儿童的受教的和教自己的功能,也保证了他自身的发展。这种教的和受教的功能, 也可以说是学习的功能。每个人都爱学习, 每个人都能学习。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规定, 都在人的身体中以基因的形式承继下来,并以本能和潜能的方式表现出来。教育者要做的,最重要的不在于教,而在于鼓励学和帮助学,也就是说,我们在生命的旁边,帮助生命自身,让生命自为之,去发展,去成就自己的可能。那么,他“自己的可能”有多大? 我们说,不可限量,也无需限量。3基于文化,教学管理
23、的境界是形成新型的教学文化文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是继科学管理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理念。文化管理是一种人本管理,强调把关心人、满足人、发展人、完善人作为组织管理的主要目的,强调把人作为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文化管理视域下大学生自主管理是基于核心价值观的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利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体性和参与意识,让其做到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过程,是以促进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新型管理。此外,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的社会,在知识社会中,管理对象受到的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日益增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文化
24、管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更好的适应“知识社会”和“文化时代”的环境,针对大部分传统学校现有的管理模式产生的局限性,“走向文化的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已经成为“21世纪的必然选择。(四)研究方法1文献法。在对已有研究的文献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目的是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设计出实验详实的操作步骤及相关细则。2行动研究。在我校长期积淀的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研究目标,进行行动研究,适时调整研究内容、研究策略。3个案研究。为了明确这种教学模式设计思路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本研究将选取部分教师、学生、班级进行个案追踪,为课题研究及后期推广提供分析与借鉴的材料。(五
25、)研究过程1理论研究(20101120111)(1)相关文献、课程设置等材料的收集、比较,确定本课题研究的理论范畴。(2)召开校行政人员会议,学习有关理论资料,部署具体的研究任务。(3)成立课程研究小组,明确任务,开展系列综合课程理论培训和学习2行动研究(2011220122)(1)各学段的课程整合及其实施策略的研究与实践。(2)收集教师在课题实施中的感受、建议、需求、困难等各类信息,提出对教师的培训发展方案。(3)研究实施课程整合教学最优化策略3评价分析(2012320124)整理研究的各种材料,进行分析和效果评价。4课题总结(2012520126) 整理研究成果三、基于生本的教学管理制度的
26、设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的首要工作是制度设计,即建立起控制教学管理活动的科学规范的文件化体系,而后就是管理制度的执行、优化及完善。其中,制度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制度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必须从源头抓起,有效实现教学管理最终目标。(一)设计理念在教学教学制度设计时我们遵循了“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培育学习型组织”为理念。1“以人为本”是基础在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中,必须走出传统管理理念的窠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引导制度设计。教学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制度建设不可能脱离人来追求所谓的科学和规范,那将失去内在的价值和
27、意义。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在适应特定人群的基础上,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学生发展的特点,增强教学管理的弹性,尊重和保护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保护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和学生的学习自由。增强服务意识,为教师着想,为学生着想,制度安排上要尽可能避免对教师和学生过多的干扰和时间的占用,让教师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心态集中精力从事教学工作。让学生在一个富于宽容精神的环境中,心智逐渐成熟、完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2“个性发展”是目的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学校注重对教学工作进行维持性管理,注重继承、平稳、常规。这种维持性的管理对于正常的教学秩序是非常必要的,起着一种基础性保障作用。但是,如果我
28、们一味地进行维持性管理,教学工作就会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易走入死胡同,造成教学工作死板、教学氛围千篇一律。有些外国人惊诧于中国的这种整齐划一:教室的桌椅摆放方式一样,学生走路的姿势一样,举手的姿势一样我们自己也发现我国是千校一样,万人一面。这种大一统的教学管理,在提倡并尊重创新与个性的今天,已愈显不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潜在的能力,确信每个学生都可以积极地成长,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充满信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有个性而充分的发展: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常者不平常。有人
29、说21世纪的竞争是特色的竞争,也有人说21世纪是个性化时代。“特色”、“个性”等东西靠一味地维持性管理是不可能达到的,而必须靠探索、改革、创新。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在知识经济呼唤创新精神的时代,教学管理更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学习型组织的培育是保障在社会建构主义看来,“学习就是知识的社会协商”, 学习的过程也就是一种合作和交往的过程。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活动。首先是作为社会合作的活动出现,然后才是个体内部进行的思维活动。学习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他人思想和自我
30、见解之间的对话。在曾经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片面地强调知识是对现实世界准确而客观的反映,以及学习是学习者个体内部心理加工的过程,所以得出学习完全是个人行为的狭隘结论。这有悖于人及其知识的社会性质。正如弗莱尔所言,“藐视团队合作而独自行动无疑是自杀的最好方式。从学习的特征中我们可以明确地界定出学生学习共同体特征的主题词,即“研究行动反思合作”。国外的研究把学校学习型组织特征的主题词概括为7个“C”,即持续不断(Continuous)的学习:从经验学习,向同伴学习;亲密无间(Collabrative)的合作: 彼此支持,良性互动;彼此联系 Connected) 的网络:组织内外信息渠道畅通;集体共
31、享(Collective)的观念:学习成就的分享;创新发展 (Creative) 的精神:开拓创新,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系统存取(Captured and codified)的方法: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管理;能力培养 (Capacity building) 的目标: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二)设计原则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目的是通过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内各项制度间的相互协同和有机组合, 形成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 创造一个充分发挥能量的空间, 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最终提高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制度要符合科学性、民主性、操作性。1科学性 在制度设计过程中,我们努力将一般管理规律、教育规律
32、和学校的具体实际规律有机融合、统整,研究把握好刚性和弹性的度,妥善处理好教学控制与教学自由、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的矛盾,力争形成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既有行为边界,又有自由空间的良好局面。规范性是科学化的基本要求。教学管理制度的逻辑结构必须清楚, 语言必须明确、具体、规范, 尽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语言文字。此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规章制度内部及之间应相互配套、相互协调,避免内容矛盾、前后不一、内容规定与程序保障相互脱节等现象的发生,对不合时宜的制度注意及时修正、更新。2民主性在起草工作开始前, 学校组织有关的管理人员、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对校内目前相关
33、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对其他学校的相关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先进的教学管理思想理念进行学习;对拟制定制度进行充分的必要性、可行性论证, 从多个视角考察制度的必要性, 制度可能带来的利、弊, 制度给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等。在大家认为必要的前提下进入具体设计阶段。在教学管理制度草稿拟订后,又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 充分发挥民主,广泛讨论和征询教师和学生的意见,集思广益, 查缺补漏,精益求精,并在参考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研讨, 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最后,修订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局部范围内或小范围内进行试行, 并在试行中关注各方面的信息反馈, 对试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讨, 制定相应
34、的措施, 对制度加以必要的修订充实, 而后全面推广、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在实施过程中,继续注重对制度的宣传和组织教师学习, 并通过正规渠道对制度进行适时调整、修订。3操作性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 应该从细节着手, 在充分结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定和标准的基础上, 把重点放在其可操作性上。在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时,文本不宜过繁,体系不宜过细,内容不宜过杂。制定的制度应该是详略有度,简单有效。要针对学校的实际,把那些当前急需的制度首先制定并执行,随着企业对制度重要性认识的不断加深, 再对原有的制度进行完善与更新,并逐步建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循序渐进的工作程序比一步到位的方式可能会起到更加明显的效果。教学
35、管理制度, 最清楚了解的就是拟稿人, 因为是他花费了时间、精力, 动用了思维去编写的。如果在建立管理程序、作业指导书和记录表格时, 尽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起草和讨论, 在起到汇集更多现场经验的同时, 也使教师从思想上认识到是自己编写的, 更应该去做到, 以消除以往员工认为是管理层强加规定的认识误区, 从而促进制度规定的执行管理无止境, 探索出更具适用性、操作性的方法, 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做好制度建设中更多的细节问题, 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索和研究, 使制度规定真正发挥作用。(三)制度的基本内容和诠释为了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
36、力,在传统教学管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基于课堂的学习会诊制、基于校园的俱乐部制和基于家庭、社区、社会的项目制。1基于课堂的学习会诊制关于“会诊”的概念,辞海上是这么说的(1989年版):是指医疗预防机构为解决疑难病症的诊断和医疗处理等问题,邀请机构内外有关专科的医师会同诊察研究的一种诊疗工作方式。现也常用来比喻几个方面共同研究解决生产、工作上出现的疑难问题。 “学习会诊”是指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对某一班级或某一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班级或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会诊制”是学校为了让“学习会诊”这种教学形式常态化而制定的规范(详见案例1)。案例1:学习会诊制度第一章
37、总则第一条 为了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学业水平,让老师们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 学习会诊“以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为指导思想,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第二章 组织管理第三条 学习会诊包括学科会诊、个体会诊、问题会诊。 第四条 学科会诊、个体会诊、问题会诊的负责人分别是学科质量管理负责人、各任课老师、班主任。第五条 每位负责人每学期组织不少于一次会诊。第六条 会诊材料交教学研究处备案,会诊材料包括:学习会诊单、学习监测材料、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第三章 实施细则第七条 学科会诊由学科质量管理负责人召集主持,学科教师参加,学校或上
38、级教育部门分管教学的领导、研究员可列席指导。1会诊提出(1)学科知识学习有明显难度提升时,可在学年初提出会诊,为下阶段学习做准备;(2)学习质量监测后,发现学生学习水平波动较大,可提出会诊;(3)上级教学部门进行学习质量监测后,我校学生学业成绩低于同区域平均水平,可提出会诊。2. 学科质量管理负责人应做好以下工作:会诊前:(1)教材解读,对知识点进行梳理;(2)组织学习质量监测;(3)填写学习会诊单。会诊后:(1)整理制定相应教学策略;(5)指导开展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6)对学习质量进行跟踪。3学科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会诊前:(1)教材解读,对知识点进行梳理;(2)对监测情况作质量分析;会
39、诊后:根据学生实际执行教学策略,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第八条 个体会诊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主持,成员包括学生、家长、心理辅导老师、其他任课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1.会诊提出:(1)学生个体道德认识、行为习惯、心理情绪产生波动和偏差;(2)学生学习状态出现波动。2.主持人请其他人员参与会诊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1)选定对学生个体会诊有积极作用的教师;(2)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记录近阶段该生的一切相关行为;(3)根据需要收集学生一切书面材料;(4)填写会诊单。3.其他教师接到会诊请求后应做好以下工作:(1)参加会诊前了解学生个体情况;(2)整理本学科内关于该个体的相关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
40、3)与其他会诊人员共同探讨制定帮扶策略;(4)会诊后执行策略并从旁跟踪调查。第九条 问题会诊一般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人员召集主持,也可由问题发现者召集主持,成员根据问题解决需要进行选择。1.会诊提出:(1)某一群体产生影响教学水平的共性问题;(2)定期对有共性问题的群体进行会诊。2.主持人请其他人员参与会诊的同时要做好以下工作:(1)选定能对解决问题产生积极作用的人员;(2)收集问题涉及的群体成员相关材料;(3) 填写会诊单。3.其他教师接到会诊请求后应做好以下工作:(1)整理与会诊问题相关的材料;(2)分析自身产生问题的相关因素;(3)会诊后执行问题解决策略并及时总结汇报。第四章 附则第十条
41、本制度从2011年9月开始实行。第十一条 本制度的解释权是学校教学研究处。学习会诊制是“以学定教”理念的具体体现,从1994年“以学定教”被提及,到1997年作为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提出,十多年来全国各地教师和研究者对“以学定教”进行了广泛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以学定教”的主张促进了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随课程改革一路走来,教师的观念在不断地更新,“以学生发展为本”始终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由此,树立“以学定教”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学”的思路和教师“教”的思路动态融合。就其内涵而言,“以学定教”包括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基于学生的学习准备、尊重学生的个别差
42、异、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五个方面。就其实现途径而言,以学定教的最终实现需要树立全面依靠儿童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对话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培育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校文化。2基于校园的俱乐部制成长的享受是儿童生命提升的动力。教育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生命潜能。课堂内毕竟要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任务,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有限。以前,我们学校有社团活动(即兴趣小组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所特长。但我们发现,社团活动主要还是以老师为主导,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等还是老师说了算,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因此,为了给学生的搭建了自主成长、个性成长的平台,
43、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中高年级成立俱乐部,为了保证俱乐部学习的顺利进行出台了俱乐部制(详见案例2)。案例2:学生俱乐部制度为加强对学生俱乐部的管理和指导,深化学生俱乐部的学习与育人功能,促进学生俱乐部的健康发展,制定本制度。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学生俱乐部是基于学校新型教学管理制度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管理模式,是学生德育和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管理、自觉学习的平台,以实现学生自主成长、个性成长。第二条 学生俱乐部由在校生自愿组成,以实现会员共同兴趣、爱好、志向和责任感的培养。第二章 组织管理第三条 教学研究处是学生俱乐部的管理和服务机构,也是成立学生俱乐部的审批机构。日常事务管
44、理职责包括召开学生俱乐部负责人会议、管理各俱乐部档案、协调指导各俱乐部活动、帮助各俱乐部联系活动场所、负责与兄弟学校俱乐部及其它单位间的联系。第四条 学生俱乐部的发起:由我校在校学生发起成立,发起人至少为3人以上。俱乐部至少聘请一位校内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指导筹备组完成俱乐部成立前期准备工作。第五条 学生俱乐部的成立:(一)由筹备组领取并填写杭州市长寿桥小学学生俱乐部申请注册表,经学校教学研究处审核后,履行审批手续。(二)俱乐部以海报或校园广播等形式宣布成立。第六条 学生俱乐部的内部组织:(一)俱乐部由部长、副部长、经理、会员组成。部长、副部长由参加竞选的俱乐部会员中产生,经理由部长组阁。(二)俱
45、乐部负责人分工:俱乐部部长负责会员管理,辅导员邀请与沟通,每学期向学校教学研究处书面汇报活动小结;副部长负责联络、QQ群建设。经理负责制定俱乐部活动计划并日常落实。(三)会员的权力:有权参与俱乐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享受俱乐部提供的学习、锻炼机会,有权向俱乐部提出意见或建议。 (四)会员的义务:须按时、积极参加俱乐部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积极参加俱乐部公益活动,完成俱乐部管理者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五)会员三次无故不参加活动及履行义务,视自动退出俱乐部。第七条 学生俱乐部聘请有专长、关心学生社团活动的专家、教师、家长或社会人士,组成辅导员团。第三章 实施细则第八条 学生俱乐部的管理:(一)教学研究处每
46、月召开俱乐部部长例会,各俱乐部负责人须按时参加。(二)每学年,教学研究处对所有学生俱乐部进行全面调研评价,并做报告在校园网上发布。(三)每学年,教学研究处召开俱乐部评优大会,根据各俱乐部例会考勤、活动等情况,评选出优秀学生俱乐部,给予奖励,颁发证书。(四)俱乐部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解散时,需向学校教学研究处提交解散报告,解散报告由俱乐部主要负责人及指导教师签名,经学校教学研究处批准并登记后,方可解散。俱乐部实际成员人数不足15人视为自动解散。第九条 学生俱乐部的活动管理:(一)俱乐部活动奉行公开原则,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二)凡对俱乐部学习内容有浓厚兴趣的在校同学可申请加入俱乐部,注册登记成
47、为会员。举办活动(包括会议、会员培训课、比赛等),成员须提前10分钟到场,由俱乐部经理负责签到。(三)在举办各种活动之前,须提前两周向教学研究处提交杭州市长寿桥小学俱乐部活动申报表,经初步审核同意后提交一份包括场地使用和安全预案等在内的完整的活动方案,经批准后方可活动。(四)俱乐部组织的活动,需动用学校物质资源的,经校教学研究处批准。(五)活动结束后,俱乐部负责人应向教学研究处进行书面的总结。(包括活动时间、参与会员、活动的形式、活动效果等情况)俱乐部负责人撰写活动通讯稿,经教学研究处发至校园网及校外媒体。活动的申请与总结资料在教学研究处备案。(六)学生俱乐部可向教学研究处提出参与兄弟学校或其他校外组织、机构组织的活动,举办实践活动图片展的申请,学校给以支持。(七)学生俱乐部活动产生费用由俱乐部会员AA制。第十条 优秀学生俱乐部的评比:为鼓励学生俱乐部积极地开展工作,教学研究处将每学年组织评比优秀俱乐部。优秀俱乐部将由教学研究处统一颁发奖状进行表彰,并给予一定的活动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