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7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827052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 页数:173 大小:12.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7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7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7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177页).doc(1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 173 页学年下学期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时间:课时安排一、 四则运算(6课时)二、观察物体(二)(2课时)三、运算定律(7课时)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左右2乘法运算定律.4课时左右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左右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左右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3课时左右4小数与单位换算.2课时左右5小数的近似数.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2课时五、三角形(6课时) 1三角形.4课时左右 2图形的拼组.2课时左右六、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七、图形的运动(二)(4课时)八、平均数与条形

2、统计图(4课时)1平均数.2课时左右2复式条形统计图.2课时左右营养午餐.1课时九、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课时)十、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一、单元教材简析: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二、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和交流解

3、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四、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第一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总 1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现实问题,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2、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法、减法各部分之间关系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并会在实际中应用,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3、经

4、历揭示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有与同学合作交流的体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加、减法各个部分的名称,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西宁到拉萨的铁路情境图)师:从图中可以看出从西宁到拉萨要经过哪里?(生回答) 如果我们把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看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被分成了几部分? 以前我们学过加、减法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借助这一情景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一些概括性知识,这将对我们以后学习有很大帮助。二、自主探究1、认识加法及加法各个部分的名称。教师播

5、放课件。看图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情境图中给出的数学信息的。学生说各自的看法。师:你能试着自己在练习本上用图表示出西宁格尔木拉萨之间的铁路关系吗?学生尝试画图,最后展示: 师:读线段图,如果求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写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计算吗?生1:生2:814+1142=1956(km)或者1142+814=1956(km)师:像上面这样,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上面的加法算式中,814恶化1142叫做这个算是的加数,1956叫做这个算是的和。 1142 + 814 = 1956 加数 加数 和 师:一个数同0相加结果怎样?(还得这个数)2、认识减法和减法各

6、个部分的名称。观察课件,出示一下问题:(1)如果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长814 km,你能求出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2)如果已知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长1142 km,你能求出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师:读上面的两个数学问题,对比这两个数学问题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像上面这样,已知整体和其中的一个部分求另一部分都用什么方法计算?你会解答上面的问题吗?解答时,根据哪些数量关系式?(1) 1956-814=1142(km)(2)1956-1142=814(km)课件出示:(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

7、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2)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减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 1956 - 814 = 1142 被减数 减数 差 3、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师:根据上面的问题,给出的一个加法算式,你可以得出两个减法算式吗? 师:根据上面的算式,你能总结出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吗? 观察上面的三个算式,你还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探究结果汇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师生共同总结: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板书)师:关于这一知识,你知道了些什么?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在加法中,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

8、做和。生2: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去的已知减数叫做减数,求出的未知数叫做差。师:在加法中,加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加数师:在减法中,减法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生: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四、师生总结收获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有哪些新的收获?生1:已知两个部分求整体时,用加法计算;已知整体和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用减法计算。生2: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可以写出两个减法算式;根据一个减法算式,可以写出一个加法算式和一个减法算式。师:加

9、、减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生:加、减法是互逆的运算。师:在总结加、减法的意义和探究它们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时,你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生1:数学思想有概括、归纳和总结。生2:数学方法有探究、分情况谈论等。五、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总2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2、自己能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

10、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乘、除法的意义,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做过了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的练习,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加以归纳,并进一步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二、自主探究1、认识乘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出示例2(1)师:观察情境图,你能用数学语言描述你发现的数学信息吗?(生回答)师:你能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插了多

11、少枝花?师:你会列式解答吗?生:3+3+3+3=12(枝)34=12(枝)师: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加法,一个是乘法) 在乘法中相同的加数和相同的加数个数,都叫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课件出示)乘法: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3 4 = 12 因数 因数 积 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小组谈论,教师组织学生汇报。生: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 由于解题策略的开放式设计,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用加法计算,一种是用乘法计算,最后通过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加法都能用乘法计算。学生最后通过举例谈论后的得出:必须是相同加数求和才能用乘法来简便计算。2、认识除法

12、和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出示例2(2)和(3)师:仔细阅读上面的两题,你能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相同点:已知12枝花。不同点:一个已知每3枝花插一瓶,另一个已知把这些花平均插到4个花瓶里。所求的问题也不同,一个是求可以插几瓶?另一个是求每个花瓶可以插几枝花?师:上面的两道题,都含有哪几个量?生回答:花的总枝数、平均每个花瓶插几枝花和需要几个花瓶。师:这些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花的总枝数平均每个花瓶插的枝数=花瓶数量花的总枝数花瓶数量=平均每个花瓶插的枝数师:你能尝试列式计算吗?学生计算,教师小结:像上面这样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再除法里已知的两个因数的积叫

13、做被除数,两个因数可以分别叫做除数和商。出示: 12 3 = 4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12 4 = 3师:从上面的(1)、(2)、(3)题中,你能发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师:你能根据下面的算式,参照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总结出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吗?自己试着总结一下。34=(12) 123=(4) 124=(3)(小组讨论,单独汇报,自由补充)生1:乘法算式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与除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除法是和乘法相反的运算,通常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生2: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14、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师: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三、探究结果汇报师:关于乘法,我们学习了哪些相关的知识?生回答。师:既然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呢?生:只有相同的数连加时,才可以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师:什么是除法?各部分的名称是怎样规定的?生: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两个因数的积叫做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叫做除数和商。师4:乘、除法有怎样的关系?生: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师:乘法各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生1: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15、生2: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师: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生: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四、师生总结收获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内容?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有什么评价?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小结:这节课我们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五、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第三课时 0的运算总 3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题:0的运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关0的运算的知识。2、在运算中,感受0在计算中的特别之处,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3、通过对与0有关的运算特征的归纳,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和归

16、纳能力,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教学重点: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有关0的运算。大家别小看这个0,它虽然表示什么都没有,但是它的作用是不能小看的。(板书课题:与0有关的运算)二、自主探究师:每人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写出有关0的运算算式。(学生自己单独写在本子上)全班交流,然后把下面的算式进行分类。100+0= 0+568= 078= 154-0= 023= 128-128=076= 235+0= 99-0= 49-49= 0+319= 029=提示:按照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来分

17、。师: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加法:100+0= 0+568= 235+0= 0+319=减法:154-0= 128-128= 99-0= 49-49=乘法:078= 029=除法:023= 076=师:小组讨论并总结关于0的运算特征。小组讨论,学生单独汇报。同学们对这些发现还有什么问题吗?预设问题:0是否可以作除数?师出示:50和00.(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师:能不能找到商?有没有意义?生1:0不能作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生2: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师:在“0除以任何()的数都得0”

18、的括号里填上“不是0”。学生默记自己的发现和总结。三、探究结果汇报师:与0有关的运算有哪些特征?师生共同归纳: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与减数相同时,差为0;一个数与0相乘,得0;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四、师生总结收获师:通过对0有关的运算的特征的归纳,你有哪些收获?生:提高了概括、总结和归纳的能力,感受了数学思维的乐趣。五、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第四课时 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总 4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题: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教学目标:1、知道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2、知道括号(小括号、中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含有中括号、小

19、括号的运算。3、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教学重点:知道四则运算的意义,会计算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教学难点:知道括号(小括号、中括号)的作用,会计算含有中括号、小括号的运算。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四则运算是指哪些运算吗?生: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师: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哪些?生: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师:大家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板书课题:括号)二、自主探究课

20、件出示:9612+4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师 :上面的算式里含有几级运算?如果计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生1:上面的算式里含有两级运算,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生2:上面的算式要先算9612和42,再算它们的和。师:自己试着计算一下。学生汇报,教师黑板板演: 961242=除法和乘法是同级运算,可以同时计算=88=16师:计算上面的混合运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生:计算时,先看含有几级运算,然后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2、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课件出示:在算式961242中,如果想先计算124,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师:小括号的功能是什么?一个算式里,如果

21、含有小括号,运算顺序怎样?生:小括号的功能是改变运算顺序,如果一个算式里含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所以可以添加小括号来改变运算顺序。师:自己试着计算上面的算式。 96(124)2=962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2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算=62=12师: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时,需要注意什么?生:计算含有小括号的四则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然后按照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3、认识中括号。课件出示:在算式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师 :符号“”是中括号,中括号要用在小括号的外面。当一个算式用了小括号

22、时还需要改变运算顺序,就使用中括号。一个算式如果同时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师:你能试着计算出上面算式的答案吗? 96(124)2=962先计算小括号里面的=96再计算中括号里面的=9632=3师:通过计算,你发现中括号和小括号有什么不同?生:中括号和小括号的功能一样,都是改变运算顺序,但是当一个算式里同时出现中括号和小括号时,要先算小螺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三、探究结果汇报师: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逐条汇报,老师整理成下面的知识结构图:四、师生总结收获师:当数和运算符号都一样

23、时,算式里的括号不同,运算的结果相同吗?生:括号不同,运算顺序就不同,所以运算的结果也就不相同。师:本节课除了学习运算方面的知识,你还有其他方面的收获吗?生:我知道了,要想改变运算顺序,就要使用中括号、小括号,我认为数学符号是很奇妙的,我越来越喜欢数学符号了。作业:同步练习板书:教后反思:第五课时 解决问题总 5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题: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租船问题,学会在解决问题时,先假设,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的方法。2、在解决租船问题时,能灵活运用四则运算进行计算。3、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

24、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解决租船问题,学会学会在解决问题时,先假设,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够用语言表达租船问题的思路,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去过公园吗?公园里有好多好玩的东西,你玩过什么?图上的小朋友去玩什么?看看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我们去帮助他们好吗?二、自主探究出示情境图。师:同学们请认真看图,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共有32个小朋友要乘船,每条大船的租金是30元,每条小船的租金是24元)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小朋友们要去划船,大家都很高兴,但是怎样租船最省钱呢?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样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25、租船问题)师:谁能把上面的信息组合到一起,用你自己的语言来说说要解答的数学问题。生:有32个人去划船,每条大船的租金是30元,每条小船的租金是24元。怎样租船最省钱?师:好的,只有上面的信息能解答这个问题吗?生:不能解答,因为不知道每天大船和小船可以坐几人。师:继续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与上面问题相关的信息?生:大船限坐6人,小船限坐4人。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限坐6人和限坐4人是什么意思吗?师:现在同学们已经把问题整理出来了,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小组讨论,学生单独汇报。师:如果都租大船,怎样租?你会解答吗?生:326=5(条)2(人),63=180(元

26、)如果都租大船需要80元。师:如果都租小船?该怎样解答呢?生:324=8(条),248=192(元),都租小船需要租金192元。师:大小船混租,怎样解答呢?通过上面的计算发现,大船每个座位5元,小船每个座位6元,租大船便宜。如果全租大船就会有1条船只坐了2人,没坐满(也需要承担空座位的费用),可以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这样安排租到的船就都坐满了,所需费用为304+242=168(元)所以,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便宜。三、探究结果汇报师:通过讨论与解答,你找到几种租船的方案?生1:可以单独租大船;生2:可以单独租小船;生3:还可以大船和小船混租。师:通过以上三种解答的方法,你发现哪种租船方案最省

27、钱?生:如果都租大船需要180元;都租小船需要192元;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需要168元。168180192.所以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四、师生总结收获师:通过上面的租船问题,你能总结一下解答租船问题的解题策略哪?生:通过对比发现大船限坐6人,租金30元;小船限坐4人,租金24元,所以大船相对便宜,要多租大船,同时还要保证空座位较少,这样才是比较省钱的租船方案。师:好的,通过对比发现,先找出单价相对便宜的船,同时还要保证空座位少些,这样租船就比较省钱。你还有其他有关策略方面的收获吗?生:以后解答租船问题时,还可以先假设,假设全部租大船或者全部租小船,然后根据船上空座位的情况进行调整,选

28、择大船和小船混租,这样就可以找到最佳的租船方案。作业:同步练习板书: 教后反思:第 六 课时总 6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题:第一单元测试第七课时总 7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题:单元测试讲评教学内容:单元测试讲评试卷分析:(一) 考试成绩:参考人数及格人数及格率分数段60以下70-7980-8990-99100分(二) 卷面内容分析:(三) 答卷情况及存在问题:(四) 改进措施: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包括由低到高观察同一物体和由远到近观察同一物体,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

29、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比较,体验到从不同位置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能力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发展空间观念。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三、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课时 观察物体总 8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题: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经历观

30、察的过程,认识从不同的位置(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同一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是不同的。2、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判断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通过拼摆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教学重点:认识从不同的位置(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同一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认识从不同的位置(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同一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形状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若干。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拼搭积木游戏里藏着哪些数学知识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二、自主探究

31、1、从不同的位置(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同一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出示课件)师:你能用自己手里的4个小正方体摆成情境图中的形状吗?(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师:如果我们要从几个不同的方向来观察你摆出的几何体,先想一想,观察时,需要注意什么?生1:观察物体时,先确定观察的方向。生2:观察时,视线要和观察的物体在同一水平线上。生3:观察时,还要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来观察。师:现在从前面、上面和左面观察你摆出的几何体,想一想,你观察到的几何体是什么形状的?(引导学生观察几何体并进行联想)师:小华观察到结果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连一连。师:谁能分别说说,你是怎样判断从前面、上面和左面看的结果的?生1:从

32、上面看可以确定几何体的最下面一层中每个小正方体基本的摆放位置,有两排,前面一排摆放了3个小正方体,后面一排摆了1个小正方体;从列数看有3列,左面一列有2排,中间和右面各1排。生2:从前面看是1层,有3列。生3:从左面看这个几何体有两排,且都是1层。2、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判断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课件出示)师:你能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自己摆成上面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吗?(学生自己拼摆,同桌相互检查)生1:左图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4个小正方体放在了第一层最左边一列的上面。生2:中间图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4个小正方体放在了第一层中间一列的上面。生

33、3:右图有两层,第一层有3个小正方体,第4个小正方体放在了第一层最右边一列的上面。师:如果我们也从上面、前面和左面看这3个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相同吗?生1:从上面看,三个几何体都只有一排三列,呈“一”字摆开。生2:从前面看,三个几何体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左图有两层三列,最左边的是两层;中间图也是两层三列,中间的是两层;右图还是两层三列,但是最右边的是两层。生3:从左面看,都只有一列两层,呈“日”字形。师:谁能概括总结一下从三个方向观察得到的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共性。生:从上面和左面看形状是相同的,但是从前面看形状是不同的。三、探究结果汇报师: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几何体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生:无论从哪

34、个方向看,都要确定看到的有几层,每层的小正方体有几列。师:从几个方向观察几何体,可以确定几何体的形状?生:从一个方向或者两个方向观察,都不能确定组成的几何体中小正方体的位置和个数。师:从一个方向或者两个方向观察几何体,是不能去顶其形状的;只有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才可以确定其形状。四、师生总结收获师生共同总结在过程和情感两方面的收获。作业:同步练习板书: 教后反思:第二课时 观察物体总 9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题:观察物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

35、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例2。提问:这幅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摆出来的?你能摆出来吗?二、 学习新课。1、出示学习提示:(1)从前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从上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3)从右面观察你摆出来的物体,能看到几个小正方体?2、画一画,比一比。(1)学生按例2视图

36、摆一摆,然后在课本上画一画。(2)比一比:上面三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你有什么发现?3、完成P14做一做三、 巩固练习。练习四四、课堂总结作业:同步练习板书: 观察物体教后反思:第三课时总 10课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题:单元测试讲评教学内容:单元测试讲评试卷分析:(五) 考试成绩:参考人数及格人数及格率分数段60以下70-7980-8990-99100分(六) 卷面内容分析:(七) 答卷情况及存在问题:(八) 改进措施: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一、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把加法运算定律和乘法运算定律放在一起学习,学生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定律后,再

37、学习乘法运算定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在简便计算这一部分教学中,除了安排加法、乘法的简便计算外,还安排了减法和除法的简便计算,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本单元教材的而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和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

38、,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四、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五、教学策略: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

39、识的理解与应用。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第一课时 加法交换律总 11课时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第 周星期 )课题:加法交换律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其含义。2、能抽象、概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感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初步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认识、理解加法交换律及其含义,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教学难点:能抽象、概括、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课前准备:

40、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带着问题听故事。(朝三暮四)学生大笑并议论。问题:猴子们每天吃到的橡子是一样多的吗?师:你怎样证明是一样多的?生:3+4=7(个) 4+3=7(个) 3+4=4+3师:对,两种吃法不同,结果每天吃到的橡子的总数量是同样多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加法交换律(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运动吗?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呀?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李叔叔正在骑单车旅行呢!(课件出示例1情景图)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师:现在就请你仔细观察,旅行途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生1:李叔叔上午骑行了40km,下午骑行了56km。生

41、2:所求的问题是李叔叔今天一共骑行了多少千米?师:你会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所要解答的数学问题吗?生1:上午骑行的路程+下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生2:下午骑行的路程=上午骑行的路程=全天一共骑行的路程。师:你会列式解答吗?自己尝试一下。(学生口述汇报)生:40+56=96(千米)(教师板书)师: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生:56+40=96(千米)(教师板书)师:同样的一张旅行图,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两道算式都表示把上午骑的距离和下午骑的距离加起来,所以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说明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两个算式连接起来?生:用“”把它们连成一个等式。教师板书:56+40=

42、40+56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道算式,说说你的发现?生: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师: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的算式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不妨把这一结论当做一个猜想。既然是猜想,那么我们还得生:验证。师:验证猜想,需要怎样的例子?生:应该多举几个例子,多观察几组不同的算式,才能从中发现规律。师:你能再举出几个这样的式子吗?(学生举例验证)3、总结规律,得出结论。师: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这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你能用你自己的话来说说你发现的规律吗?(学生口述,师随即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家属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师:我们通过观察算式,归纳得出了这条规律,同学们真了不起!三、探究结果汇报师:在数学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