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讲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讲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乘数理论乘数理论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IS-LMIS-LM曲线曲线总需求总需求- -总供给模型总供给模型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均衡从总供给的角度看,是在三部门经济的各种生产要素和政府的供给之外又加入了世界市场的供给。世界市场的供给对本国来说是进口,所以用进口来代表国外的供给。这样: 总供给(国民收入)=各种生产要素供给+政府供给+国外供给 =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税收+进口 =消费+储蓄+税收+进口如果用M代表进口,则: AS(Y)=C+S+T+M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均衡,是在
2、三部门中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需求之外再加上国外需求。国外需求对本国来说就是出口,所以用出口来代替国外的需求。这样: 总需求(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国外支出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出口如果用X代表出口,则: A(Y)=C+ 前面我们学习了国民收入均衡理论,知道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但是,均衡的国民收入并不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潜在的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所以又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是要说明总需求和总供给如何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以及均衡的国
3、民收入水平是如何变动的。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它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工具。3.1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的国民收入,显然,国民收入的水平是由总需求与总供给共同决定的。我们在说明总需求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时,运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并作出两点假设:第一,利息率水平既定,不考虑利息率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第二,投资水平既定。3.1.1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决定 1.总需求量的构成 总需求量是整个社会对商品与劳务需求的总和。在开放的、复杂的四部门经济中,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与出口四个部分。2.总需求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总
4、需求量与总供给量相等时的国民收入是均衡的国民收入。当不考虑总供给这一因素时,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就是由总需求决定的。右图中在Yo之左,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国民收入如箭头所示,要向Yo增加;在Yo之右,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国民收入如箭头所示,要向Yo减少;只有在Yo时,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处于均衡状态。这时的国民收入就是均衡的国民收入。在下图中,横轴OY代表国民收入,纵轴AD代表总需求,45线表示总需求等于总供给,ADo表示不考虑总需求水平变动时的总需求水平。ADo与45线相交于E,决定了国民收入水平为Yo。3.1.2 决定总需求的消费需求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我们假定总需求中的其他因素
5、不变,仅仅考虑总需求中消费的变动对总需求量的影响。 1.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是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消费增加,收入减少,消费减少。如果以C代表消费,Y代表收入,则消费函数就是: C=f(Y)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来说明。(1)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如果用代表平均消费倾向,则: (2)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如果以代表边际消费倾向,以代表增加的消费,以代表增加的收入,则是:YCMPCYCAPC 假定某居民户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
6、关系如下表。当收入为9000元时,消费为9110元,入不敷出。当收入为10000元时,消费为10000元,收支平衡。当收入继续增加时,消费也依次增加,但增加的越来越少。 12-1 某家庭消费函数表收入收入消费消费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BCDEFG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0.890.850.750.640.590.531.011.000.990.970.940.920.89(3)消费曲线下图消费曲线图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消费,45线上任何一点到横纵轴上的垂
7、直距离都相等,表示全部收入都用于消费,储蓄为零。C=f(Y)为消费曲线,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B点是消费曲线与45线的交点,表示这时消费支出与收入正好相等。B点左方表示消费大于大于收入,B点右方表示消费小于收入。消费曲线的含义:第一,消费曲线向右延伸使得它与45线的距离越来越大,表明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第二,消费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斜率都是这一点相对应的边际消费倾向,而消费曲线上任何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则都是这一点相对应的平均消费倾向。第三,随着消费曲线向右方延伸,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都呈现递减,但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第四,
8、由于消费增量只是收入增量中的一部分,边际消费倾向总大于0而小于1,但是平均消费倾向则可能大于、等于、小于1,因为消费可能大于、等于、小于收入。45可支配收入(美元)可支配收入(美元)消费支出(美元)消费支出(美元)ABCDEFG储蓄收支相抵点消费CY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如果以代表储蓄,则储蓄函数就是:f()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来说明。(1)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果以代表平均储蓄倾向,则是:(2)边际储蓄倾向。边际
9、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如果以代表边际储蓄倾向,以代表增加的储蓄,则是:某家户储蓄表YSAPS YSMPS收入收入消费消费储蓄储蓄APSABCDEFG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110015040076011701640-0.110.150.250.360.410.47-0.0100.010.030.060.080.11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3)储蓄曲线一条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C点是储蓄曲线与横轴的交点,表示消费与收入相等即收支平衡,C
10、点向右有正储蓄,C点向左有负储蓄。随着储蓄曲线向右延伸,它与横轴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储蓄随收入而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大。(1)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为互补函数,两者之和等于总收入;(2)由于全部的国民收入分为消费与储蓄,所以:APC+APS=1同样,全部增加的收入分为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储蓄,所以: MPC+MPS=1(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只要有一个确立,另一个随之确立。当消费函数已知时就可求得储蓄函数,当储蓄函数已知时,就可求得消费函数。储蓄 ABCDEFGS0y净储蓄(元)c, sYo450AYd-dC=f(Y)S=f(Y)3.1.3 消费、储蓄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消费是总需求量中的一
11、个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增加,总需求量增加,国民收入增加;消费减少,总需求量减少,国民收入减少,消费与国民收入呈正方向变动。储蓄与消费成反方向变动,储蓄增加使消费减少,总需求减少,从而国民收入减少;反之,储蓄减少使消费增加,总需求增加,从而国民收入增加。因此,储蓄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反方向变动。3.2 乘数理论 3.2.1 乘数涵义 乘数(Multiplier),又译作倍数,是指自发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起这种增加量的自发总需求增加量的比率,是被用来分析经济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的大小。乘数概念是英国经济学家卡恩1931年提出的。乘数的一般表
12、达方式是: K代表乘数,是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连锁反应的倍数,J或W代表变量的增减,在国民收入均衡分析中,即为注入和漏出因素的变化情况。J中有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出口X等因素,W中有储蓄S,税收T和进口M等因素,这些因素的每一种变化都会对国民收入产生连续不断的影响。)W( JYK3.2.2 投资乘数 凯恩斯在边际消费倾向的基础上建立了投资乘数原理,说明在一定的边际消费倾向影响下,增加投资可以导致收入和就业的成倍增加,增加的倍数直接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当政府采取措施来使国民收入恢复平衡时,政府投资的变动给国民收入总量变动所带来的
13、影响的大小。投资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MPC有关。MPC越大,投资引起的连锁反应越大,国民收入增加得越多。 现假定MPC=80%,政府投资100万,有下面的变化: 由此得出的乘数为: 所以投资乘数就是一定的投资量同由此直接、间接引起收入增量之比, 即 由于:Y=C+I,或Y=C+S 所以上式可变为: 或: 所以投资乘数是(1-MPC)或的倒数,MPC与投资乘数同方向变化,MPS与投资乘数反方向变化。实际上,不仅增加政府投资有乘数作用,任何私人投资的增加也同样具有乘数作用。消费和投资的减少亦有乘数作用,同样能引起国民收入直接、间接减少的连锁反应。 投资乘数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在封闭经济中,要有一定数量
14、的存货可以被利用;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可以被利用。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要有充足的外汇储备。5100500万万IYKIYK1YSCYYIYK111ysk11MPSYSMPCYC;3.2预算乘数 包括政府支出乘数,赋税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是指政府的支出能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政府支出乘数实际上就是政府赤字预算乘数。 在这里,可以把政府的任何支出都看成是政府投资,即:G=I。 以KG表示政府支出乘数: 其道理与投资乘数一样。用b来代表 ,即b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 则有: 。 赋税乘数。赋税乘数是指政府增加或减少税收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的程度。由于税收增加,国民收入减少;税收减少
15、,国民收入增加,所以赋税乘数是负值。 以 表示赋税乘数, 表示赋税变动额,则有: 根据投资乘数理论,并把消费支出看成投资, 则有: 根据消费量与赋税增量的关系,征税额变动后的消费变动额的绝对值应为征税变动额乘以边际消费倾向,即: 这样有: YCGYKG11YCbKG11TYKFFKbCYbCY111;bCTbbbcbCTYKF1/1TbCT投资乘数。在有税收的条件下,投资乘数的作用受到限制,这时存在边际税收倾向(),可用边际税率ty来表示: 它说明税收增量占国民收入增量的比率,此时投资乘数为: ty值越高,乘数越小,所以增税、减税对投资都有影响。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乘数和赋税
16、乘数之和。以KB表示平衡预算,则有: 平衡预算乘数主要用来作为政府制定财政政策时的参考。 如果政府需要扩大国民收入的话,就应扩大政府支出,减少税收;但政府支出应扩大多少,税收应减少多少,就应根据KG、KT、KB而定。 如果政府要抑制通货膨胀,政府支出应减少,税收应增加;政府支出的减少程度和税收增加程度,也应根据KG、KT、KB而定。 应当注意的是:平衡预算乘数之所以等于1,是以纳税人的边际消费倾向与政府支出接受人的边际消费倾向相等为前提的。这就是说,假定前者于后者边际消费倾向相等,则KB=1;假定二者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一样,则KB1。YTty)1(111tybK111)1()11(bbbbbKK
17、KTBG3.3 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IS-LM曲线 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只研究了利息率与投资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意思是说,只考察了商品市场的投资与储蓄均衡,而没有对货币市场上利息率的变化同时进行考察。实际上,利息率和投资都是变化的,对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影响较大。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和美国经济学家汉森采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对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作了分析,提出了IS-LM方法,说明实现两种市场的同时均衡中利息率与国民收入的相互配合关系。3.3.1 商品市场均衡:IS曲线 首先分析商品市场的均衡,这时的均衡条件是I=S,I代表投资,S代表储蓄,用IS曲线来
18、说明 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投资与储蓄。I1,I2,I3分别表示三条不同水平的投资曲线,S1,S2,S3分别表示三条不同水平的储蓄曲线。I1与S1相交于E1,此时有I1=S1;I2与S2相交于E2,此时有I2=S2;I3与S3相交于E3,此时I3=S3。将E1、E2、E3连接起来,就构成IS曲线,在这条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有I=S。 如果Y表示国民收入,i表示利息率,IS表示曲线同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关系是: 投资(I)是利息率(i)的递减函数,即利息率上升,投资减少;利息率下降,投资增加。 储蓄(S)是国民收入(Y)的递增函数,即国民收入增加,储蓄也增加;国民收入减少,储蓄也减少。 这样可以
19、把I=S写成I(i)=S(y),即利息率下降,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储蓄增加。如下图所示,由i1i2,则Y1Y2;反之i2i1,则Y2Y1。IS曲线表明:要使投资与储蓄实现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和利息率的变动必须互相配合。3.3.2 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逐渐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曲线。这时的均衡条件是L=M,L代表货币需求,M代表货币供给,用LM曲线说明。 在下图中,横轴M为货币供给,纵轴r表示利息率。M1,M2,M3分别表示不同水平的货币供给曲线,L1,L2,L3分别表示不同水平的货币需求曲线。M1与L1相交于E1,此时M1=L
20、1;M2与L2相交于E2,此时M2=L2;M3与L3相交于E3;此时M3=L3。将E1,E2,E3连接起来,就构成ML曲线,在这条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有L=M。 货币需求(L)是指人们由于各种动机而引起的对货币的需求量。一般来说,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出于三种动机:一是交易动机,即个人、家庭及厂商为应付日常交易所需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二是谨慎动机或预防动机,即为了应付各种意外发生而持有货币的动机;三是投机动机,即为了投资获利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由着三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称为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 用L1表示前两种需求,用L2表示后一种需求,则L1依存于国民收入水平(Y),是国民收入的递增
21、函数,可以用L1(Y)来表示;L2依存于利息率水平(i),是利息率的递减函数,可以用L2(i)来表示。因此有:M=L1(Y)+L2(i)。 由于L1是Y的递增函数,Y增加则L1增加。L2是i的递减函数,i增加则L2减少。如果假定货币供应量M不变,Y增加,L1也会增加;为了使M保持不变,则必须使L2下降,要使L2下降,i应当增加。所以当M不变时,i下降,Y会减少。 同样道理,在M不变的条件下,i下降,则L2增加;为了使M保持不变,则必须使L1下降。而要使L1下降,Y应当减少。所以当M不变时,i下降,Y会减少。 如下图所示,有i1i2,则Y1Y2;反之,由i2 i1,则Y2 Y1。 LM曲线表明:
22、要使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和利息率的变动必须互相配合。3.3.3 IS-LM分析: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均衡 将IS曲线与LM曲线结合在一起,分析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如何实现均衡。 在下图中,IS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I=S,LM曲线上任何一点表示L=M;IS与LM相交于E,E能满足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I=S,L=M;所以,可以用利息率将两个市场联系起来,iE是同时考虑两种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均衡利息率,YE是同时考虑两种市场均衡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水平。 IS曲线右侧意味着IS,需求不足,有失业存在。左侧意味着IS,过度需求,有通货膨胀存在。 LM曲线右侧意味着LM,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货
23、币供给不足;左侧意味着LM,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货币供给过多。 如果把上图的平面分成四个区域: IS曲线的右侧和LM曲线的左侧为第一个区域。该区中的任何一点(如 ),表示IS,LM。 IS曲线的右侧和LM曲线的右侧为第二个区域。该区中的任何一点(如),表示IS,LM。 IS曲线的左侧和LM曲线的右侧为第三个区域。该区中的任何一点(如),表示IS,LM。 IS曲线的左侧和LM曲线的左侧为第四个区域。该区中的任何一点(如),表示IS,LM。 上述这四各区域中的点都表明两种市场不能实现均衡。IS和LM两条线上除相交点以外的任何一点,都表明只有一种均衡,而没有两种均衡。 只有在IS和LM的相交点E上
24、,才能同时实现两种市场的均衡。区区域域产品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货币市场IS,超额产,超额产品供给品供给LM超额货币超额货币供给供给IS,超额产,超额产品供给品供给LM超额货币超额货币需求需求IS超额产品超额产品需求需求LM超额货币超额货币需求需求IS超额产品超额产品需求需求LM超额货币超额货币供给供给3.3.4 IS-LM分析的意义 第一,IS-LM相交点为E,假定E为充分就业均衡点,那么,E是偶然的、例外的情况,依靠市场自发调节达到E是不容易的。为此,有必要运用政府的力量来实现两种市场的均衡。 第二,政府应采取什么措施达到E?主要调节i和Y。在调节i和Y的过程中,应使I,S,L1,L2,M等
25、变量的变动保持协调。 可以用右图来说明,以yf表示充分就业水平的国民收入,Ye表示实际的国民收入,ISf表示为达到充分就业所要求的投资储蓄曲线。图中,Y0Yf,这时,尽管IS。与LM曲线相交于E0,处于IS-LM的均衡点,但由于不符合充分就业的要求,所以应依赖于政府的作用来实现新的均衡,假定通过政府的作用增加投资,国民收入由Y0增加到Yf,在新的均衡点上Ef上, ISf与LM相交。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货币供给不变,社会上的流动偏好也不变,LM曲线仍与过去一样。那么,与新的均衡点Ef相适应的利息率是if,它高于原来的利息率i0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新的矛盾,因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对货币的日常和临
26、时需求也会增加,而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对货币的日常和临时需求的增加将使得可以用来满足货币投机需求的部分减少,所以利息率上升。 根据利息率水平与预期利润水平之间的关系,利息率水平上升对投资将是不利的。因此,从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观点来看,政府就应该不近注意国民收入的增加,还要注意货币供给量的调节。 如上图所示,IS1与LM1。假定政府在促使国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增加货币的供给,那么,在IS曲线向右移动的同时,LM曲线也向右移动。IS1IS2,是投资增加的结果,LM1LM2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假定在IS2与LM2相交E2的点上实现了新的均衡,那么此时Y2就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i
27、2是充分就业均衡所要求的利息率水平。可见,运用政府的力量同时变动IS曲线与LM曲线,是实现两种市场达到新的均衡的必要条件。3.4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是假设总供给可以适应总需求的增加而增加,价格水平不变,从而也就没有分析总供给对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以及价格水平的决定。但在现实中,总供给总是有限的,价格水平也是变动的。因此有必要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了起来进行,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如何决定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3.4.1 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横轴OY代表国民收入,纵轴OP代表价格水平,总需求曲线AD是一条向
28、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水平上升,总需求减少,价格水平下降,总需求增加。我们再用模型来解释总需求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化的原因。在模型中,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与价格水平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在货币需求不变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使利息率上升,利息率上升又使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反之,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使利息率下降,利息率下降又使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这样,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就成反方向变动。自发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总需求曲线移动。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在价格
29、水平既定时,自发总需求由于其他原因而增加了。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总需求曲线向左下方移动,表明在价格水平既定时,自发总需求由于其他原因而减少了。如下图,自发总需求增加使总需求曲线由Ado移动到AD1,而自发总需求减少使总需求曲线由Ado运动到AD2.3.4.2 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是表明物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曲线。它反映了在每一既定价格水平时,所有厂商愿意提供的产品与劳务的总和。在不同资源利用情况下,总供给曲线有三种情况:第一,ab,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线,这表明在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总供给可以增加,这是因为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利用,所以可以在不提
30、高价格的情况下增加总供给量。这种水平的总供给曲线又称为“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第二,bc,这时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线,这表明总供给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这是因为资源在接近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产量增加会使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从而成本增加,价格水平上升。这种情况是短期中存在的情况,所以这种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第三,c以上,这时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这表明无论价格水平如何上升,总供给量也不会增加,这是因为资源已经得到了充分利用,即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总供给已无法增加,在长期中总是会实现充分就业的。因此这种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3.4.3 总
31、需求-总供给共同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在资源既定,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既定条件下,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不变的,但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可以变动的。下图就是说明短期总供给曲线如何变动的.在价格不变时,由于技术进步等其他原因引起总供给增加时,总供给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即从ASo移动到AS1;在价格不变时,由于资源减少、自然灾害等其他原因引起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即从ASo移动到AS2将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结合起来,即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说明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决定。如下图,总需求曲线AD与总供给曲线AS相交于E,这时就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为Yo,均衡的价格水平为Po。
32、3.4.4 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必须考虑总供给曲线的不同情况。 1. 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情况下在这种总供给曲线情况下,总需求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而价格水平不变;总需求的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而价格水平不变,即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动。如下图,AS为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Ado相交于Eo,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o,价格水平为Po。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由Ado移动到AD1,这时AD1与AS相交于E1,决定了国民收入水平为Y1,价格水平仍为Po,表明了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
33、由Yo增加到Y1,而价格水平未变。相反,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由Ado移动到AD2,这时AD2与AS相交于E2,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2,价格水平仍为Po,这就表明了总需求减少使国民收入由Yo减少到Y2,而价格水平未变。2. 短期总供给曲线情况下 在这种总供给曲线情况下,总需求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也上升;总需求减少,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也会下降,即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 下图中AS为短期总供给曲线,AS与Ado相交于Eo,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o,价格水平为Po。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由Ado移动到AD1,这时AD1与AS相交于E1,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1,价
34、格水平为P1,这就表明总需求增加使国民收入由Yo增加到Y1,使价格水平由Po上升为P1;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由Ado移动到AD2,这时AD2与AS相交于E2,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2,价格水平为P2,这就表明总需求减少使国民收入由Yo减少到了Y2,价格水平由Po下降为P2.3. 长期总供给曲线情况下在这种总供给曲线情况下,由于资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所以总需求的增加只会使价格水平上升,而国民收入不会变动;同样,总需求的减少也只会是价格水平下降,而国民收入不会变动,即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同方向变动,而不会引起国民收入变动。 下图中AS为长期总供给曲线,AS与Ado相交于Eo,决定了充分就业
35、的国民收入水平Yf,价格水平为Po。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由Ado移动到AD1,这时AD1与AS相交于E1,决定了国民收入仍为Yf,价格水平为P1,这就表明,总需求增加使价格水平由Po上升为P1,而国民收入仍为Yf。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由Ado移动到AD2,这时AD2与AS相交于E2,决定了国民收入仍为Yf,价格水平为P2,这就表明,总需求减少使价格水平由Po下降为P2,而国民收入仍为Yf。3.4.5 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变动的影响短期总供给的变动同样会影响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在总需求不变时,总供给的增加,即产量的增加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价格水平下降;而总供给的减少,即产量的减少会使
36、国民收入减少,价格水平上升。 如右图中ASo与AD相交于Eo,决定了国民收入水平为Yo,价格水平为Po。当总供给增加时,总供给曲线由ASo移动到AS1,与AD相交于E1,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1,价格水平为P1,这表明了总供给的增加,国民收入由Yo增加到了Y1,而价格水平由Po现将为P1。 当总供给减少时,总供给曲线由ASo移动到AS2,AS2与AD相交于E2,决定了国民收入为Y2,价格水平为P2,这表明由于总供给减少,国民收入由Yo减少到了Y2,而价格水平由Po上升为P2。同样我们可以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来分析不同对付通货膨胀的政策所产生的不同效果。 假定政府的政策目标是要使价格水平由Po下降到P1以抑制通货膨胀,就可以如下图所示,采取抑制总需求的所谓方法,即减少总需求,使总需求曲线由Ado移动到AD1,从而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但在采取这一政策时,不仅使价格水平下降了而且也使国民收入由Yo减少为Y1,引起经济衰退。采取刺激总供给的方法,即增加总供给,使总供给曲线由ASo移动到AS1,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但在采用这一政策时,价格水平下降了,国民收入也由Yo增加到Y1,从而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可见,在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的情况下,采用刺激总供给的政策来对付通货膨胀,比采用抑制总需求的政策更为有效和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