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项复习资料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项复习资料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23页).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语文总复习 专项复习资料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素材 新人教版-第 23 页中考总复习-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课文下面注释: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3、时习:经常地复习。4、说( ):“悦”的古字,愉快。5、愠( ):生气、发怒。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7、吾:人称代词,我。8、日:每天。9、三省(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三,泛指多次。10、信:真诚,诚实。11、传( ):老师传授的知识。12
3、、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4、殆:有害。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18、弘毅:刚强,勇毅。19、凋:凋谢。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文后练习: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温故而知新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士不可以不弘毅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附加练习1、阅读理解。选文中讲学习方法的句子
4、是_。讲学习乐趣的句子是。讲学习态度的句子依次是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句子依次是2、写出出自选文的六个成语,并任选其中三个造句或写话。成语:造句或写话:_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有过不同看法。请你联系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观点。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
5、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温故知新见贤思齐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择善而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回答时应该要肯定这种说法。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二)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6、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课文下面注释:1、 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诗人。2、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3、 缤纷:繁多的样子。4、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5、 仿佛:
7、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6、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7、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8、 俨( )然:整齐的样子。9、 属:类。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11、相闻:可以互相听到。12、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13、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14、要( ):通“邀”,邀请。15、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6、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17、具言:详细地说出。18、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19、便扶向路:就顺
8、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20、及郡下:到了郡城。21、诣(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22、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23、遂:终于。24、规:计划。25、未果:没有实现。26、寻:随即,不久。27、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文后练习:下面各加点词语的意思跟现代汉语里的不同,试做解释。1、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3、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4、 不足为外人道也附加练习1.作者在此文中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条件下能实现吗?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样的理想?答:2.世外桃源“是怎样虚构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摘录
9、原文回答。3.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一一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答案1. 建立一个没有君主统治、没有剥削压迫的原始共耕社会 这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只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带有一定的复古倾向2.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3. 诸葛亮所居住的南阳;一百单八将聚义梁山;贾宝玉及众姐妹住的大观园;孙悟空住的花果山等。(三)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
10、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四)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_;牡丹,_;莲,_。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2、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3、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
11、为灵异的(水)了。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5、苔( )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6、鸿儒( ):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7、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8、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9、金经:指佛经。10、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1、案牍( ):官府的公文。12、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1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
12、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1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15、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16、蕃( ):多。17、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18、染:沾染(污秽)。19、濯( )清涟( )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20、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21、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22、亵( )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23、焉:助词。24、隐逸: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
13、居避世。25、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26、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27、噫( ):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28、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29、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0、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文后练习:下面几句话都有言外之意,试做分析。1、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之”有时相当于“他(她、它)”“这(那)”,有时相当于“的”,有时却只有表示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这后一种用法往往凭语感就可以察觉到。试用此法辨析下列各句中的“之”字哪些属于这种用法。1、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2、 予独爱莲
14、之出淤泥而不染3、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 孔子云:何陋之有?5、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陋室铭、爱莲说两文附加练习1.本文开头用类比方法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描写环境清幽宁静的句子是_,_;描写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描写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列举古人实例,证明“陋”室不陋的句子是_,_;引用孔子的话回应_,点明全文主旨并含蓄作结的句子是_。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个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3. 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表现了怎样的情趣和节操?答:4. 阅读理解。作者称莲是花中君子,赋予莲象征意义。其中象征君子身处污浊
15、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是_,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是_,象征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是_,_。象征君子美好资质的句子是_,_。本文自始至终采用衬托写法,用_、_衬托_,从而表现了作者_。5. 说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言外之意。答:_6.“莲,花之君子者也。”试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看待作者的道德情操?(陋室铭)8.本文意在说明每个人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陋室铭)9.爱莲说中渗透着几种人生观?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人生观。 10、作者认为“出淤泥而
16、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与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11、你喜欢哪一种花?它寄托了你怎么样的志趣?简要谈一谈。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惟吾德馨 孔子云:何陋之有2.作者对官僚士大夫阶层不以国事为念、只顾寻欢作乐的腐败生活鄙弃、对官府公事厌倦3.“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菊花 牡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对追逐富贵、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5. 追逐富贵、趋炎
17、附势已经形成了恶浊的社会夫风气6. 洁身自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与恶浊势力同流合污,正直大度,鄙薄名利,不炫耀自己,等等7. 作者的道德情操是“惟吾德馨”。在今天,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如果持否定态度,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8.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不应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高尚情操,我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9. 三种:隐逸的人生观;贪图富贵的人生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观。谈自己的人生观,只要积极向上,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10、 答案不一,选择一种观点,只要有道理就可。11、开放性试题,符合题意即可。(五)三峡
18、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下面注释:1、 选自水经注疏,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2、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3、 亭午:正午。4、
19、夜分:半夜。5、 曦( ):日光,这里指太阳。6、 襄:上。7、 沿:顺流而下。8、 溯( ):逆流而上。9、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10、疾:快。11、素湍( ):白色的急流。12、回清:回旋的清波。13、绝巘( ):极高的山峰。14、飞漱( ):急流冲荡。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16、晴初:天刚晴。17、霜旦:下霜的早晨。18、属( )引:接连不断。属,动词,连接。引,延长。文后练习: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清荣峻茂附加练习1.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夏季: 春冬: 秋季: 2.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20、答案1. 水势迅急凶猛 景色秀丽奇绝 萧瑟凄凉2. 表明人们的感伤心情(六)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课文下面注释:1、选自东坡志林,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2、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3、 相与:共同、一起。4、 中庭:院里。5、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6、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文后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21、张怀民。2、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附加练习1.本文选自_,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_,其弟_、其父_2.阅读理解。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是_,_,_。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子是_,_,_。3. 品味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妙的感情。答:_4.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中的“闲人”两字,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理解?6.此文为作者遭贬之后所作,作者此时心情应抑郁才对,可作者却“欣然起行”,不但措绘了月景,还自诩“闲人”。对于作者
22、这种做法,你怎样看待?结合实际谈谈。7.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多诗人对月有独特的感受,借月抒发自己的感情,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注明出处和作者。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请在文中找出与此意义相近的一句。 (念无与为乐者。)答案1. 东坡志林苏轼 苏辙苏洵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一方面,作者慨叹知音难觅。另一方面,作者当时虽贬,心情抑郁,但仍不失进取心,借以美景来排遣抑郁之情。)4.从“闲人”二字可看出作者用惋惜无人赏月来暗讽那些汲汲于富贵功名的世俗中人
23、,同时也把自己政治失意后的孤高情怀寄托其中,表现一种随缘自适,潇洒自如的人生态度。5.明月是经常有的,美景也是经常在的,但人们的心情不同,欣赏景物的感受也不同,作者与张怀民当时都被贬官,有职无事,是个闲人,作者虽被贬,却能从随处可见的景物中,得到美的享受,并描绘如此充满诗情画意好文,表现出作者豁达宽广的胸襟。6.作者此时心情虽抑郁,但作者的“欣然起行”“赏月”和自诩闲人,都是苦中作乐,用娱情于景来排遣抑郁。这种做法是值得称赞的,因为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多么抑郁,都应学会苦中作乐,找到生活的希望和乐趣,尽可能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情。因为即使痛苦也是于事无补的。7.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
24、维山居秋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七)马 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课文下面注释:1、 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杂说共四篇,马说是第四篇。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2、 祗( ):只是。3、 骈( )死
25、于槽枥( )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4、 不以千里称:意思是不以千里马著称,即人们并不认识这是千里马。5、 一食:吃一顿。6、 或:有时。7、 食( ):通“饲”,喂。下文“而食”“食之”的“食”都念“ ”。8、 外见:表现在外面。见,通“现”。9、 且:犹,尚且。10、策之:鞭打马。策,马鞭子,这里是用鞭子打的意思。11、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正确的方法。12、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材,通“才”。13、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14、临:面对。15、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16、其真无马
26、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文后练习:翻译下面一段文字,注意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吗邪?其真不知马也。附加练习1.阅读理解。(1)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_比作千里马,把_比作食马者,反映了古代统治者_、_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_的愤懑之情。(2)开头点明千里马与伯乐的依赖关系的句子是_,_。(3)段中的_、_描绘了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段中的_、_指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4)段中的食马者_,_,_,并扬言_,生动地揭露了统治者的_。(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2.
27、 当今社会怎样做才能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文中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伯乐和千里马二者中,你认为哪个更重要?结合现实说说你的理由?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5.本文借千里马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三国演义中能称得上是千里马的是哪两匹马,其最终主人分别是谁? ( 赤兔马主人是关羽,的卢马主人是刘备)答案1. (1)人才愚妄无知的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2)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3)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天下无马 愚妄无知(5)其真不知马也2.只
28、要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就可以了。3.选伯乐或千里马都可以,重要的是阐明观点,理由充分4.“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八)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29、,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_,_,_,_。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勤且艰若此。课文下面注释:1、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2、 致:得到。3、 假借:借。4、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5、 走:跑。6、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7、 以是:因此。8、 既加冠( ):加冠之后,指已
30、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9、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11、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12、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15、叱( )咄( ):训斥,呵责。16、至:周到。17、俟( ):等待。18、负箧( )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19、穷冬:隆冬。20、皲( )裂:皮肤因
31、寒冷干燥而开裂。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22、支:通“肢”。23、媵( )人:这里指服侍的人。24、汤:热水。25、沃灌:浇洗。26、衾( ):被子。27: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28、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29、缨:帽带。30、腰:腰佩。用作动词。31、容臭( ):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32、烨( )然:光彩照人的样子。33、緼( )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34、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3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文后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
32、、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3、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4、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5、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附加练习1. 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写出自己成年之后求学的艰难的?(各用四个字概括回答)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 用横线勾画出文中的一处对比,并分析其表达作用。3.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当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学习态度。4.你如何看待文中“乡之先达”的教学方法?5.写出有关“勤学”的诗句和事例6.作者对老师的态度是“俯身侧耳以请;或遇起叱咄,色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对此,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答案1. 叩问之难、旅
33、途之艰、生活之苦鼓励马生刻苦、勤奋地学习2. 勾画“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通过对比,突出作者成年后求学的艰难、勤奋及其战胜困苦的精神动力3. 略(主要从勤学的角度回答)4.开放性试题,赞成或反对都可以。但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由。如:(正面)需要这样的严格的老师,因为严师出高徒(反面)这样的教学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业。5.勤学诗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勤学事例:唐朝李白铁杵磨成针 西汉匡衡凿壁偷光 战国时代孟柯改过勤学补充有关勤学的名人名言: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业精于勤而
34、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6、这是中国旧式教育的普遍现象。其中有尊师重教的积极因素,但也显得过于迂腐。学生完全可以和老师平等交流,甚至可以激烈的讨论。因为老师也不是圣人,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九)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直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舍,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
35、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课文下面注释:1、 选自柳河东集,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2、 篁( )竹:竹林。3、 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4、水尤清冽( ):水格外清凉。尤,格外。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6、卷( )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7、坻( ):水中高地。8、屿:小岛。9、翠蔓:翠绿的藤蔓。10、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1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12、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6、1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在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14、佁( )然:呆呆的样子。15、俶( )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16、翕( )忽:轻快敏捷的样子。17、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18、犬牙差( )互: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19、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20、悄( )怆( )幽邃( ):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21、清:凄清。22、二小生:两个年轻人。附加练习1、文中写鱼儿自由轻灵游动的姿态的句子是什么?2、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请把下列对偶句补充完整。醉翁亭下欧阳修
37、吟诗饮酒;3、小石潭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其境过清,作者记之而去。这种以实景抒凄情的写法和陶渊明借桃花源抒自己政治理想的写法谁更能打动你?说说你的看法。 4、作者的心情由“心乐之”到“悄怆幽邃”这一忧一乐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情?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和其源。”此句写出了潭水的源头之神秘莫测,结合作者当时被贬的处境来说说作者这样写有着怎么样的寄寓?6、找出文中描写游鱼的传神之笔,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蕴含了作者怎么样的心理?7、“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小石潭的秀丽景色却使作者产生如此旷世凄情,是什么造成的?假如现在让你去观赏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你会作何感想?8.第二段写潭
38、水的什么特点?用什么写法?答案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2、小石潭上柳宗元记文抒情3、会相对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意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无情批判和否定。而柳宗元只是述己之情而已。4、作者心情的变化是与其遭贬的经历紧密相连的。作者被贬之后,心中抑郁,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而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快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的环境的触发,忧伤悲愤地心境便会流露出来。5、作者回首自己的人生境遇,面对前途和未来,正如这“不可知其源”的源头实在是茫然、遥远6、文中第二段。把鱼儿的自由自在,活泼天真和“我”的物我合一。乐而忘形,乐而忘
39、我境界,结合得天衣无缝;鱼儿的自由自在于作者此时的境遇相反,作者的内心既羡慕了又充满酸楚。7、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心境,是点睛之笔;是作者当时所处时代和身世遭遇造成的;我会以观赏时的心情决定感想,或喜或悲。8、清 澄。侧面描写,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十)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对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0、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雾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_,_,_,_;_,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课文下面注释:1、 选自范文正公集。2、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3、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越,及,到。4、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5、 具:通“俱”,全,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