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794715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第 7 页体育保健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体育保健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与措施的一门综合、应用科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保健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中学体育教学并能担任中学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及健康指导工作服务,从而使体育运动在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体质和提高健康水平及运动技术水平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相关基础理论课程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三、教学的基本要求(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影响体育运动参加者身心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各种内外因素,并能制定相应的体育保健措施。(二)了解并掌握体

2、育运动参加者的身体发育、健康状况和运动训练水平的评定方法,为合理安排、组织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提供科学依据,并给予医务监督。(三)掌握常见运动性伤病的病因、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四) 掌握按摩的基本知识、手法和应用;医疗体育的基本知识、手段和应用。四、教学方法和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一) 在教学中要贯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理论联系指导教学过程。(二) 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更快地、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运动生理学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三) 在实验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主要身体功能和生理指标的测试方法,更重要的是应注重培养学生发现

3、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学与授课相结合,注意采用答疑、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加强师生的互动性重点和难点:重点:体育运动中的卫生保健措施和体育教学的医务监督以及对运动性疾病与损伤的预防及处理。难点:体育运动中的卫生保健措施五、学时分配六、课程考核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本门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成绩以百分制计算。课程最终成绩由期末成绩(占70%)和平时成绩(占30%)综合评定,期末考试理论部分内容采用闭卷考试与技能部分采用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理论部分成绩占70%,技能操作部分成绩占30%。平时成绩以课堂考勤、测验、实验(习)报告与作业成绩相结合评

4、定。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课程教材】1、姚鸿恩等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姚鸿恩体育保健学实验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主要参考书目】1、姚鸿恩体育保健学高级教程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2、荣湘江等体育康复、运动处方、医务监督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3、姚鸿恩等健康教育学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4、赵斌体育保健学学习指导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20025、曲绵域等实用运动医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胡嘉樵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77、刘纪清实用运动处方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8、曲綿域.运动医学.

5、长春:长春出版社.2000、9、体育保健学编写组. 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0、邓树勋. 体育保健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八、教学内容绪言【教学内容】1、体育保健学的概念、任务和内容。2、体育保健学的发展简史。3、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教学基本要求】熟悉并掌握体育保健学的概念、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发展简史与学习体育保健学的方法和要求。重 点 :体育保健学学科概念、任务、内容。学习体育保健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难 点 :“学习方法和要求”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正确树立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对立统一观点;局部与整体、先天与后天、机体与外环境的对立统一

6、观点。第一章 体育卫生与运动环境卫生【教学内容】1、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2、 环境对人体及运动能力的影响3、 运动建筑设备卫生【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体育锻练的卫生原则;环境对人体健康和运动能力的影响及运动建筑设备卫生的基本理论知识。重 点 : 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难 点 :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第二章 运动与营养 【教学内容】 1、 营养素2、 热能3、 运动员的合理营养4、 比赛期的营养5、 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教学基本要求】熟悉人体所需六类营养素的营养功用和供给量;影响人体热能消耗的因素和测定方法;运动员的合理营养;比赛期间的营养和各类运动项目的营养特点。重 点 :营养素的

7、概念、热能的概念、平衡膳食、运动员的合理营养难 点 : 蛋白质及糖的作用、人体的热能消耗、平衡膳食的概念。第三章 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体育卫生【教学内容】1、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2、 女子的体育卫生3、中年人的体育卫生4、老年人的体育卫生【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身心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变化规律,掌握儿童少年、女子、中老年人的一般与特殊的体育卫生要求。重 点 :儿童少年的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人的特殊体育卫生要求。难 点 :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依据儿童少年心血管系统、神

8、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提出的儿童少年体育卫生要求;女子及中老年锻炼的特殊体育卫生要求。第四章 医务监督概述【教学内容】1、 医务监督的目的和意义2、 体格检查【目的要求】掌握医务监督的目的、意义和体格检查的形式、内容及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重 点 :体格检查的形式和内容。难 点 :体格检查过程中常见几种异常现象的医学分析第五章 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教学内容】1、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2、早锻炼和课间操、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教学基本要求】熟悉和掌握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和下午课外体育活动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难 点 :健康分组重 点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第六章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

9、监督【教学内容】1、自我监督2、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3、 比赛期的医务监督【教学基本要求】熟悉和掌握自我监督的内容和意义、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和某些单项比赛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重 点 :自我监督的内容和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难 点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常用指标第七章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讲授内容】1、 运动性疲劳概述2、 判断疲劳的简易方法4、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教学基本要求】熟悉并掌握运动性疲劳的分类、机理、判断和消除方法。重点:运动性疲劳的判断,运动性疲劳的消除难点:运动性疲劳的机理第八章 运动性疾病【教学内容】1、 过度训练2、 过度紧张3、

10、 运动与晕厥4、 运动性腹痛5、 运动性贫血6、 运动性血尿7、 中暑8、 冻伤9、 溺水【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并熟悉各种运动性病症的原因与发病机理、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措施。重 点 :各种运动性疾病的症状、诊断、处理及预防难 点 :各种运动性疾病的发病机理。第九章 运动损伤概述【教学内容】1、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2、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3、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5、 运动损伤的预防【教学基本要求】熟悉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含运动损伤的潜在原因与致伤条件);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运动损伤的预防及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方法等知识与技能。重 点 :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难

11、点 :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和发病规律。第十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教学内容】1、出血的急救2、急救包扎的方法3、骨折的急救4、关节脱位的急救5、心肺复苏6、搬运伤员的方法6、 抗休克【教学基本要求】熟悉并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包扎、止血和骨折、关节脱位的临时固定、搬运伤员、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等急救方法,以及抗休克的急救措施。重 点 : 绷带、三角巾的包扎、指压止血法及复苏术的的基本要领及技术。难 点 :绷带、三角巾包扎及复苏术的基本技术。第十一章 运动损伤的处理【教学内容】1、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2、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一般处理方法;熟悉并掌握闭合性软组织

12、损伤的病理过程、处理原则与方法。重 点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难 点:开放性运动损伤的处理第十二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教学内容】1、中草药疗法2、针灸疗法3、拔罐疗法4、 按摩疗法5、 物理疗法6、 固定疗法7、 牵引疗法8、 伤后的康复锻炼【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讲授,了解运动损伤的中草药、物理、牵引等常用治疗方法。通过讲授与实习初步掌握针灸、拔罐、固定等方法和常规伤后训练的方法。重 点:各种治疗与康复方法的基本操作难 点:各种治疗与康复方法的作用原理;各种治疗与康复手段的基本操作。第十三章 常见运动损伤【讲授内容】1、擦伤、撕裂伤、切伤和刺伤 2、肌肉拉伤 3、关节韧带损伤 4、滑

13、囊炎 5、腱鞘炎 6、疲劳性骨膜炎 7、髌骨劳损 8、骨骺损伤 9、肱骨外上髁炎 10、腕舟骨骨折 11、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12、脑震荡【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机制、症状与体征,掌握各种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方法。重 点 :损伤的发病机制,临床征象,处理方法。难 点 :运动损伤的发病机制。第十四章 按摩【教学内容】1、 概述2、 常用按摩手法3、按摩的应用【教学基本要求】熟悉并初步掌握按摩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常用的按摩方法,按摩的应用和一些常用的人体穴位,了解足部反射区按摩保健法。重 点 :20种常用按摩手法的掌握难 点 :治疗按摩中取穴方法及常用穴位九、实验教学实验一 人体一日需热量测定实验二 运动后5次肺活量的测定试验三 包扎与止血实验四 骨折、脱位的临时固定和搬运实验五 心肺复苏术实验六 运动损伤检查方法实验七 按摩的基本手法实验八 穴位按摩与运动按摩实验九 治疗按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