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环境与生态 微专题11.2 湿地等生态问题-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1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一 环境与生态 微专题11.2 湿地等生态问题-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11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十一 环境与生态 微专题11.2 湿地等生态问题-二轮地理微专题要素探究与设计 Word版含解析-第 - 12 - 页微专题 湿地等生态问题【知识精析】一、湿地1湿地资源问题及产生原因(1)问题: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和效益下降,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2)产生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入手。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类因素类型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
2、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大量引水灌溉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河流的截流改向2湿地的成因分析湿地形成原因: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现举例如下所示:(1)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地表水不易下渗。(2)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化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
3、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3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湖泊作为一项重要的湿地资源,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4湿地的生态效益5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二、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及类型2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
4、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干旱的自然特征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土地荒漠化这一过程的发展,并且常常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3结合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分析其治理措施三、水土流失1.水土流失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水土流失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下,土壤受到侵蚀(破坏、磨损、散、搬运、沉积的过程)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表物质性状、地形坡度、降水强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形态和植被状况来影响水土流失。2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源头地区山区侵蚀和淤积;水土流失下游地区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害;生态恶化干旱灾害频繁。关联分析如下: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黄土土壤特性: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地质: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人为原因:开垦坡地、毁坏树木、过度放牧、开矿、无计划修
6、建窑洞。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四、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思路(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气候原因:气温、降水、风力、风向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荒漠化通常与气候干旱、风力大有关,水土流失通常与降水集中、多暴雨有关。土壤原因:土壤特性会影响区域生态环境。如黄土高原的土壤以粉砂颗粒为主,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高,遇水易崩解,会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植被原因:植被破坏会引发多种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地下水位下降、滑坡、泥石流、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河流原因:河流流量的大小、侵蚀强度等与生态环境问
7、题的关系。如泥石流、水土流失的发生等。(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等。农业结构单一或不合理,会导致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遭到破坏;居民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如柴草的大量使用,会导致植被破坏、秸秆不能还田、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五、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1.解决区域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1)针对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的对策:首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因素,然后从减弱或消除那些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的影响角度分析对策。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轻水土流失。(2)针对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
8、展规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田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3)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2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或对策(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根据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环境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例如,水土流失的产生与地形坡度有关,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平整土地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
9、生。(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对策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例如,毁林开荒退耕还林;围湖造田退耕还湖;陡坡垦荒立体农业;农业结构单一多种经营。(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把环境治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环境问题。例如,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要治理水土流失,最好的措施就是发展立体农业;我国牧区的荒漠化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我国东北林区,除了保护森林外,还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等。六、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进行分析时,从思路上来讲要依据以下程序:区域地理位置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问题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治理措施。针对每
10、个思维环节具体分析如下: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1)湿润地区地表植被稀疏,容易产生水土流失。(2)湿润地区山区地表植被破坏,容易产生泥石流和滑坡。(3)干旱的农业区不合理的灌溉,容易产生土地盐渍化。(4)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5)干旱农耕区引水灌溉,容易使河湖水量减少,产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2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覆盖率、地质特点等。(2)人为原因:主要从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不和谐方面分析。3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1)植树造林,水土保持,草原建设和国土整治的重点生态工程。(2)在河流中、上游流域建设水土保
11、持重点防护工程。(3)建立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4)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5)加强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和宣传,积极倡导全民参与。【素养提升】一、选择题(2017.课标卷II)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1.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2.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
12、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3.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季风气候(2017北京卷)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45题。4甲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 )A新,耕地、牧草地 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内蒙古(
13、)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点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内蒙古和贵州两省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图,判断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耕地、牧草地,从而再判断甲是哪个省级行政区。(2016海南卷)下图示意以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68题。6.该固定沙丘( )浅层土壤含水量低 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 68月土壤含水量高A.B.C.D.7. 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
14、是( )风速较大 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 降水量较少A.B.C.D.8.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名师点睛】解答该题组的关键是看懂图中信息,理解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的区别。固定沙丘是指植物盖度40或丘表有薄层粘土结皮、盐结皮,在风力作用下不发生位移的沙丘。固定、半固定沙丘也不断发生变化。既可因遭受风蚀而改变形态,也可因接受风积而增高、扩大和延伸。因条件改变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固定、半固定沙丘可转变为流动沙丘;反之亦然。流动沙丘的特征是:地表植被稀少,沙丘形态典型,在风力作用下,容易顺风向移动。它对交通、工农业建设威胁大。流动沙丘移动速度与沙
15、丘的高度、风速及其变率、下垫面的状况等有关。动态度用来定量描述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变化程度,也可定量表征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的变化速率。黑河源于祁连山地区,是西北地区的重要河流之一,黑河流域中游具有该流域最好的绿洲。读黑河中游临泽县不同时期荒漠化土地动态(单位:%)统计表,完成910题。时段/年轻度荒漠化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极重度荒漠化197719861.2722.414.511.26198619939.865.255.180.31199320020.451.034.430.46200220120.500.702.931.78197720122.272.540.620.879由表中信息可知()A该地
16、以中度荒漠化为主B该地荒漠化以土地沙漠化为主C极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相对较稳定D该地重度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10导致19771986年临泽县中度荒漠化土地动态度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耕地大量扩张 B农牧民薪柴短缺C放牧规模扩大 D不合理灌溉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读甘肃省民勤北部荒漠草场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完成1112题。11“生态裂谷”的位置距县城距离为()A020 km B2040 kmC4060 km D6080 km12“生态裂谷”地区()A植被覆盖率较高B流水侵蚀作用较强C风力侵蚀作用弱D固定
17、沙丘转为流动沙丘11.A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示中020 km的距离,地下水位最低,说明过度开采地下水,因而是“生态裂谷”的位置。12.D 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说明“生态裂谷”地区水资源短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较低;由于气候干旱,水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流水侵蚀作用弱,气候干旱区风力大,风力的侵蚀作用加强;由于地表植被减少,土质疏松,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转为流动沙丘。(2017江西模拟)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水源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过
18、去,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回答1315题。13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A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B流水侵蚀作用强烈C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D引湖水灌溉,耗水量大14抑制湖区西部沙漠不断扩展的可行性措施是( )布哈河流域内封山育林,营造防沙固沙林 开垦荒地,充分利用布哈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设置石(草)方格沙障固定流沙 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A B C D15在湖泊四处中,最适宜淡水鱼生长的是( )A处 B处 C处 D处(2017桐乡模拟)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
19、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折线图”(干燥度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完成1617题。16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干燥度越小,黄河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D河流湿地率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17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为1.53。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B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增加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该河段湿地率的有效措施(2017新乡一模)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的城市湿地。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为典型的青
20、藏高原湿地,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回答1820题。18.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A.降水较多B.气温低,蒸发弱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来源19.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是拉萨市氧气的主要补给源之一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湿度和温度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A.B.C.D.20.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不可取的是(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
21、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二、综合题21.(2016课标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21.【答案】(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
22、中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2)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较大(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22(2017江西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乌拉盖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在下游形成了大片湿地和湖泊。近年来随着乌拉盖河流域煤炭资源的开发与大型化工企业的建设,下游地区湿地正在逐渐消失。(1)描述乌拉盖河流域的地形特点。(2)简述乌拉盖湿地减少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22.【答案】(1)以
23、高原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相对平坦,起伏较小。(2)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增大,年降水量减少,荒漠化现象加剧;湿地的降解功能下降,当地土壤污染更加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平衡;旅游功能下降,环境恶化。【解析】第(1)题,从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方面分析。乌拉盖河流域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地形以高原为主;由河流的流向可知,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湿地、湖泊多,说明地形平坦,起伏较小。第(2)题,结合湿地的功能和地理环境要素回答。湿地有产出功能、调节功能、降解功能、旅游功能等;地理环境要素主要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湿地减少导致降水量减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变大;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
24、低,土壤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恶化等。23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祁连山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生态功能和地位十分重要。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其涵养的水源也是甘肃河西五市及内蒙古、青海部分地区500多万群众赖以生存的生命线。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丰乐口管护站,不久前刚刚发现了珍稀动物雪豹的身影。近两年国家环保部通过卫星遥测发现了这个区域的不少问题,除了开矿以外,保护区内水电设施繁多、遥感监测发现了37个水电和能源项目,旅游设施未批先建13个,全部旅游项目中只有1处进行了环评,此外还有过度放牧等现象,多种问题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严重,显现“生态危机”。研究表明,工业排放的有色颗
25、粒物会加快冰川近20%的融化速度。材料二 祁连山地区冰川分布图材料三:近50年来祁连山地区各海拔高度带冰川面积变化图。(1)分析祁连山地区“生态危机”的原因。(2)冰川的生存、发育及规模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3)据图描述祁连山地区各海拔高度带冰川面积变化特征。 (4)为保护祁连山这个重要的生态屏障,应采取哪些措施?23.【答案】(1)采矿、发电、无节制旅游开发、农牧业生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了祁连山地区生态平衡,影响了珍惜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破坏了草场,加快了荒漠化速度;排放废气造成空气污染,加剧了冰川的融化速度等。(叙述合理即可)(2)气候变化,气温升高可以加速冰川融化、降水量增多可以增加
26、冰川面积;人为因素,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可以使全球变暖,加剧冰川融化速度。(3)海拔4000 m以下山区冰川已完全消失;随着海拔上升,冰川面积变化百分比逐渐下降;海拔5500 m以上区域冰川面积基本上没有变化。(4)恢复破坏区域,制定相应的法规,禁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设置相应的监管部门,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节能减排,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下游区域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源(6分,答出3点论述合理即可得分)(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冰川生存、发育及规模变化的因素。主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分析。自然因素主要从气温和降水来分析;人为因素主要从全球气候变暖来分析。气温升高可以加速冰川融化、降水量增多可以增加冰川面积;人为排放的温室气体可以使全球变暖,加剧冰川融化速度。(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读图可知,在海拔4000 m以下山区冰川已完全消失;随着海拔上升,冰川面积变化百分比逐渐下降;海拔5500 m以上区域冰川面积基本上没有变化。(4)本题主要考查生态保护的措施。可以采取恢复破坏区域,制定相应的法规,禁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设置相应的监管部门,合理开发资源等措施,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节能减排,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下游区域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