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案(含答案)(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案(含答案)(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案(含答案)-第 9 页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社会背景: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阶级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2黄老思想的内容(1)内容:一个是治身(养生),一个是治国。(2)主要观点: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3作用: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4黄老之学统治地位的丧失(1)原因: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
2、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董仲舒的新儒学(1)提出背景: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2)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3)主要观点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提出“天人感应”的学说,神化皇权,宣扬“君权神授”。强调君王施政应以德为主,提出“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4)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对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一定限制作用;被汉武帝采纳,成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3、(2)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名师点睛 董仲舒的新儒学有效协调了君臣民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大一统、“君权神授”来强化中央、君主的权威;通过“天人感应”来制约君主的行为;通过“三纲五常”来规范社会群体成员间的秩序,从而稳定了社会统治秩序。主题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的内容、特点及产生的影响1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内容(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2)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提出“限民名田”和
4、“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的主张。(4)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并大力提倡孝道。2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特点外儒内法,思想专制,又带有神学倾向。3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影响(1)在当时为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2)儒家独尊,使儒家学说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3)董仲舒的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西汉神学迷信的泛滥。(4)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5)儒学独尊束缚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6)对中国人的伦理观念、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5、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中反映了董仲舒对待儒学的什么态度?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答案态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果: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并付诸实行,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原因:该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维护政治统一的需要。口诀记忆董仲舒的思想一春一罢一君神,三纲五常二天人。注释:一春:春秋大一统。一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君神:君权神授。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二天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1
6、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黄老之学,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推动作用C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D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儒、墨、法等各家内容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C、D三项符合黄老之学的有关介绍;适应中央集权需要的是儒家学说。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A推行法家思想 B加强中央集权C实行“无为而治” D提倡“百家争鸣”答案B解析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割据势力,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是()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
7、政”思想C宣扬“民本”思想 D反对苛政刑杀答案A解析西汉时期,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时期大一统的需要,它的基础是“天人感应”,通过对“人君受命于天”的强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汉书食货志记载:“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旱灾发生后,商王汤即命在郊外设祭坛,每日安排人行“郊祭”,祈求上天降雨。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的思想 B君权神授的思想C无为而治的思想 D天人感应的思想答案D解析材料中描绘了商汤设“郊祭”求雨的情景,这是当时生产力相对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缺乏认识的一种体现,当时人们认为只要人心虔诚,上天就会实现人的想法。答案为D项。5董仲舒的新儒学对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有一定作用,依
8、据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的学说C“屈民而伸君” D统治者必须实行仁政答案B解析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因此人君必须遵守天道,实行仁政,否则,天就会降下灾异加以谴责和威慑。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但它们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他在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材料二孔子学说之后,中国最有影响
9、的是道家学说。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可以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材料三法家的这些原则为秦统治者所采纳时,其效能显示了出来。秦统治者利用这些原则开始征服其他诸侯,建立第一个帝国。然后他们又用一贯无情的手段将严密的组织扩大到全国,不过,其结果正如我们看到的,引起了一个反作用,使帝国在其创立者去世后没几年就被推翻。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以上材料均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国家教义”的原因所在。(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儒家和道家是如何“互相补充,满足
10、中国人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的?(3)结合法家思想的相关内容,说明其为什么能被秦统治者所采纳?其实践效果如何?答案(1)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强调道德原则;提供一门官场哲学。(2)儒家提倡“仁”“礼”“以德治民”,主张“学而优则仕”;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和超然、潇洒的人生观。(3)采纳:法家提倡变革和中央集权,符合秦统治者的需要。效果:一方面秦以法家为治国思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另一方面,秦短命而亡,使法家信誉扫地。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的思想及其相互关系。第(1)问孔子学说最终成为官方教义的原因直接从材料中提取。第(2)问从儒家和道家思想比较的角度回答。第(3)问结合所学
11、知识即可回答。【阅读与思考】(教材P14)提示“天人感应”思想体现了皇权的绝对地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对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的一种制约;但依靠封建迷信是不可能达到制约君权的目的的。【解析与探究】(教材P14)提示(1)指导思想方面,李斯的指导思想主要是废弃一切思想理论,实行彻头彻尾的愚民政策,禁锢思想,强化君主专制;董仲舒的指导思想主要是统一思想,发展儒家的思想理论体系,使儒家理论定于一尊,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局面。但是对这一区别的认识也不要绝对化,李斯的主张也包含巩固统一的想法,董仲舒的主张也有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的目的。(2)社会效应方面,李斯的
12、主张摧残了思想文化,也未能维护秦的统治。董仲舒的主张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兴盛,维护了汉朝的统一与稳定,但也导致了其他思想流派的衰落。【自我测评】(教材P14)提示1.(1)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儒家学说经过自我调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儒学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2(1)董仲舒针对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天人感应”的政治思想。(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
13、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汉武帝的这些措施,为儒家思想上升到独尊地位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延续了两千年之久。基础巩固1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仁义恭俭“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非有契于仁义恭俭”排除,为皇权专制提供了神学理论依据,强调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故迎合了汉武帝专制的需要,限制了君主的行为,故选C项。2汉书元帝纪载:宣帝曾经训斥太子与儒士们的关系过于密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
14、政乎?”宣帝所说的“自有制度”的实质是()A仁政爱民 B无为而治C严刑峻法 D儒表法里答案D解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成了正统,但要注意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是糅合法、阴阳家等的思想,故汉武帝之后的治国思想实质上是儒法结合,外儒内法。3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儒家法家道家兵家阴阳家A BC D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思想而成。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4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
15、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融合道家、法家主张和迷信思想丰富发展儒学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从根本上放弃了“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答案D解析从题干材料看,尽管“天人感应”思想宣扬了“君权神授”,但同时也提出,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进行谴责和威慑,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故D项错误。5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君为臣纲”“父为
16、子纲”“夫为妻纲”答案B解析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统治思想,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及其儒家思想逐步神学化、宗教化、教主化。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答案A解析秦朝之后建立汉朝,汉初以道家思想为
17、治国理念,“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一句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专制的体现。B、C、D三项说法错误。能力提升7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家给人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而不可食”。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墨家学说 B法家学说C黄老之学 D大一统思想答案D解析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用黄老之学,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到了西汉武帝的时候,经济实力大增,这时候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8
18、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荀子主张“礼法并用”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打击诸侯王国问题,在思想上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为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服务。故本题选C项。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
19、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的推崇。材料三“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的主张。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应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的统治有何意义?(2)材料二该故事的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
20、理观念有关?该故事为什么能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3)阅读材料三,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政协委员李汉秋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说出你的理由。答案(1)“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巩固国家政治统一,加强中央集权。(2)“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3)董仲舒。有一定的合理性。“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具有永恒的意义和普遍价值。在今天,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吸取其精华内容,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解析第(1)问思想主张可联系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概括得出,意义从政治角度回答。第(2)问伦理观念很容易联想到“孝”道,原因从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角度去思考。第(3)问中第一小问容易回答,第二小问从儒学道德的意义和影响及对我国当前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