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推广》课程标准(电商专业)(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店推广》课程标准(电商专业)(6页).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网店推广课程标准(电商专业)-第 4 页网店推广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本课程标准由企业电商课程组开发制定。网店推广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以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启发性为原则,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以通过完成整体化工作任务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内容”来组织课程内容为着眼点,以淘宝网店为教学活动载体,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学中做、做中学”。一、 学习领域定位(一)本学习领域课程对应的职业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对应的职业或岗位工作任务领域)1、*(例如网店客服对应工作领域为售前接待、客户疑虑解答、促进成交等。)2、*3、*4、*5、*6、*7、*(二)本学习领
2、域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是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课程。电子商务是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产物,并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电子商务是交易渠道变化的产物,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通过拓展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电子商务化现代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总之,*是一门实用性、应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它是从事现代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管理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体系科学,符合高职教育电子商务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作用。本课程在现实社会上的运用也十分广泛,电子商务行业近年来发
3、展速度惊人。所以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该课程是一门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表课程关联类别关联课程与关联点分析顺序关系课程名称关联点* *前续课程*前续课程后续课程后续课程后续课程后续课程后续课程*后继课程*后继任务二、 学习(能力)目标1. 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培养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能力和*能力等共*个职业核心能力3学生除了掌握*的基本知识外,还要求有自我学习、自我探讨的能力,对给定的案例能运用*原理进行分析,并能结合具体的企业和产品做简单的策划,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4*5*三、学习(工作)内容教学对象教学题材电
4、子商务专业学生*教材及相关资料教学工具使用电商机房,板书结合PPT演示讲授+实操练习教学方法任务实操、分组讨论、案例分析、顶岗实习教学组织课内教学,校外实习教学要求通过教材基础知识讲授,结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实现“边学边做”的教学。学生综合实践是对学生关于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实践及巩固,以便学生在校外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能得心应手,在校外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步更快。四、学习领域设计(一) 学习领域设计此处说明采用什么方式,如何设计得到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表序号学习领域学时教学方法学期1*2*3*4*5*6*(二) 学习领域设计学习领域1*学习时间*教学方法*任务描述1.*2.*3.*学习
5、目标1.*2.*3.*学习内容1.*2.*3.*对应企业工作情境描述:*学习组织形式:*考核标准:*学习领域2*学习时间*教学方法*任务描述1.*2.*3.*学习目标1.*2.*3.*学习内容1.*2.*3.*对应企业工作情境描述:*学习组织形式:*考核标准:*五、实训本课程遵循“实践为主”的原则,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具体的实训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技巧等综合能力,为他们将来走上具体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共*课时,其中课内实训*课时,课内实训由两部分构成:(一)案例分析每一章都配有相应案例,案例分析采取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
6、结的方式,目的在于强化学生记忆,巩固知识点,拓展视野。(二)实训项目1、授课内容实操巩固(1)实训目的:*(2)实训内容:*2、网店*实训(1)实训内容:*(2)实训要求:*3、*实训(1)实训目的:*(2)实训内容:4、某超市促销方式评析(1)实训目的:*(2)实训内容:*六、实施建议1.教材及相关课程资源开发建议采用以项目方式编排的教材,融理论知识与大量案例于一体,具备理实一体化特征。2.课程考核建议本课程的考核由两部分构成(一)平时成绩(占50%)包括出勤率(20%)、课堂参与程度(15%)、作业完成质量(15%)(二)卷面成绩(占50%)采用闭卷形式,卷面知识覆盖面在95%以上。3.师资配备建议4.条件配备建议七、说明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学制为三年的电子商务专业。完成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数为*学时,其中讲课*学时,课内实训*学时;本课程标准开发人员:*,苏州几何体科技有限公司培训部,*,苏州几何体科技有限公司培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