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第 7 页教学内容 乘法分配律学习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经历探索的过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2.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有简算意识。3.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学习重点 经历探索的过程发现乘法分配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学习难点 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单计算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齐读课题二、 学习目标三、 新知探究1、设计情境,初步感知规律课件出示:请同学们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帮助算一算,一共贴了多少瓷片?学生列式计算汇报,还有别的算法吗?(6+4) 9
2、这种方法先算?再算?还可以怎么列式? 69+49 你又是怎么想的?小结:同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列出了两道不同的算式,两道算式都是求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所以都等于?(90块 )得数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他们连接?这样的式子叫等式。2观察等式,发现特点。谁来读一读这个等式? 仔细看一看,除了得数相同,等号的左边和右边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同桌轻声交流一下)、相同点:都有6、4、9三个数,都有加法和乘法的运算,结果也相同 眼力不错,找得很准。、不同在哪儿呢?等式左边3个数怎样计算?(先算6+4的和,再与9相乘。)等式右边3个数又是怎样计算?(先算6乘9和4乘9,也就是将6、4怎么样与9相乘?有
3、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什么词?(分别),再把他们的积相加。:小结:同学们概括能力很强。这道等式很有特点。相同是等号的左右两边都用了同样的3个数,都有乘法和加法运算,结果也相同。不同是运算顺序不同,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右边是:将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将乘积(相加。)3、猜想验证,揭示规律:左右两个式子相等,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有规律?如果换3个数进行同样的运算,结果还会相等吗?(相等)这只是大家的猜想,猜想过后还要验证。先猜想,再验证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请看黑板: 18 12 3几个数?照样子写写看,左边可以写成:(18+12)3 (将18与12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
4、数3相乘)右边呢?183+123 (将18、12数分别与3相乘,再将乘积相加)。两个式子的结果相同吗?我们得算一算! 哦,果真相等。所以,这两道式子之间也可以用等号连接。、举一个例子,还不能说明问题,请同桌两人合作,再举例看看。先看活动要求(1)同桌两人合作,先共同商量好三个数字,(2)左边的同学写左边算式,右边同学写右边算式,并算一算,结果是多少?(3)互相看一看,得数相等吗? C、汇报研究结果。板书例子4、合作探究,总结规律象黑板上这样的式子能举得完吗?(板书省略号)虽然咱们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你发现了吗?(四人一组互相说说)(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乘,就
5、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最后将积相加。)同学们真善于总结。5、用字母表示分配律。6、强调分配率的意义,总结概念,正反都可用。四、我们发现了这么重要的乘法分配律,它又有什么作用呢?1.两题中自己选择一题计算:(6238)88 62883888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2.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80+4)25 3472+34283.363口算怎样算?你能说说这样计算的道理吗?五、巩固新知1、判断2、填空3、拓展应用六、总结七、作业 乘法分配律中的加法如果改成减法,是不是也同样适用呢?举例验证教学反思:、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设计教案时,我们必
6、须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解读教材,让学生在现实具体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通过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为学生解决问题和男女生比赛等的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验证、归纳,初步了解感知规律,再次通过练习、描述、完善认识,达到对规律的理解,建立模型,最后又在熟悉的情境中深化认识认识规律,丰富规律的内涵。、充分体现寻找规律、描述规律、应用规律、发展规律的过程。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将传统的“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拓展为“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发现乘法分配律”,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获得结果的过程。学生从对规律的初步了解、深入理解到应用和拓展,是一个从琐
7、碎到整合,正表述到逆表述,从单一到开放,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其间培养了学生从“猜想与验证”等探究的方法。、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从新课的学习开始就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学生会认为只要应用乘法分配律就能使所有的计算都变得简便。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就是要得到一个整十整百数,这样才叫简便。而忽视了乘法分配律的真正内涵改变原来式子的运算顺序,结果 不变。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选择了第()组两种情况,让学生明白,乘法分配律不是简便计算,是两个相等算式之间的结构特征,只有当数据比较特殊时,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来改变计算顺序,使原先的计算变得简便。这种科学的辩证思想的建立,对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是十分有利的。其次,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乘法分配律是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个经典的教学内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性质。学习目标是 并运用性质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和实际应用。设计环节是通过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数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感知猜想验证总结应用。注重学生在发现、感悟、体验数学规律的过程上,学会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情况善导,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