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783565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第 7 页名著导读:讽刺作品的阅读教案一、导入新课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二、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3、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4、学习小说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5、深刻领会八股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毒害。三、师生探究1、创作背景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

2、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 2、作者简介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安徽全椒人。移家南京后自号秦淮寓客,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又自号文木老人。他看透了当时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通过写作儒林外史,对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有力批判,显示出民主主义思想色彩。3、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以十多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故事,展示了一

3、幅18世纪中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写出它的腐败与不合理。4、结构简介现在通行的儒林外史共有56回。对于它的结构,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以看做是总纲,点明主题和创作意图;第56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第一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主要描写科举制度“贯索”下的文人图谱,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生)、二娄以及蘧公孙

4、、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牛浦郎等人为代表,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对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无聊名士攀附权贵、附庸风雅的无耻行径。第二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主要写作者设想的理想人物。作者着重写了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第三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描写那帮维持文运的“星君”消散之后,剩下的只是一派荒凉和寂寥,社会风气更加恶劣,一代不如一代。惟有几个市井奇人,勉力维持,也只能算是前贤余音罢了。5、人物简介【1】 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2】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3】八股迷的典型马静、

5、鲁编修;【4】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6、主题思想【1】“功名富贵说”;【2】“公心讽世”说;【3】“文人命运”说。7、 艺术特色【1】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典范;【2】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富有形象性;【3】全书没有一线到底的人物和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四、探究思考(一)专题一:故事会 1、方法指导 【1】梳理你想讲述的故事情节,准备一个简要的提纲;【2】讲述时既要抓住故事梗概,也要注意一些生动的细节,让自己的讲述更有吸引力; 【3】注意体会故事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努力在自己的讲述中体现出来。 2、故事梗概示例【1】范进中举故事讲述古代广东有一贫苦童生范进从20岁开始考秀

6、才,理想是中举人。直到34岁才中了秀才。他的岳父胡屠户是个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人,对女婿感到很不满意,在范进面前趾高气扬,粗野狂暴,范进也只是唯唯连声、低声下气。好不容易在次年范进中了举人,他喜极而疯,后来又被岳父胡屠户一个耳光打醒了。范进身边的人都是趋炎附势的小人,因此他因中举而升官发财了。【2】两根灯草话说有个乡绅叫严监生,胆小又有钱。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女后代,老人家卧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侄子问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还没见面,老人摇头。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银子不曾交代家人,拉人摇头摇的厉害。老奶妈有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

7、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指着不动。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知道,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草怕费了灯油。”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了随即点点头,手一垂,人就挂了。【3】少年王冕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他从小替人放牛,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并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他不愿意接交朋友,更不愿意求取功名利禄。县令登门拜访,他躲避不见;朱元璋授他“咨议参军”的职务,他也不接受,心甘情愿的逃往会稽山中,去过隐姓埋名的生活。(二)专题二: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1、对比的讽刺艺术;对比是这部小说的为了突出讽刺效果常用到的手法。 如胡屠户对

8、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中举前称他为“现世宝”、“癞蛤蟆”。中举后称他为“贤婿老爷”、“天上的文曲星”;对他外貌的描述也不同,中举前说他“尖嘴猴腮,不三不四”,中举后夸他“才学高,品貌好”;两次的贺礼也不同,中举前是“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中举后是“七八斤肉,四五千钱”;离开范进家的动作神态也不同,中举前离开时是“横批了衣裳,腆着肚子去了”,中举后离开时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咪咪地去了”。通过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还有对众乡邻的对比:范进中举前对范家揭不开锅,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不闻不问,范进中举后赶紧送酒送肉,搬桌拿椅。作者对他们

9、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对比之中写出人性淡薄和世态炎凉,极富讽刺意味。 除了同一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作为一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还塑造了一批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与体现社会腐败的反面人物进行对比。正面人物有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等,反面人物如前面提到的胡屠夫以及众多贪污腐败的官僚们。这一鲜明的美丑对比,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越是正面人物就越显出反面人物的丑陋,以美烘托出丑的极致。 2、夸张的讽刺艺术;在小说中,吴敬梓对人物最富于特征的细节加以适当的夸张,把重点集中在人的性格中最显目的特征上,再放大给人看,这是勾画讽刺人物的一个很出色的手法。即把否定的东西加以放大来产生

10、极强的讽刺效果。吴敬梓在真实的基础上,透过夸张这个放大镜,把生活的黑暗扩大化,把一件小事上升到人物的精神层面,反映出最深刻的内涵,让讽刺显得犀利而深刻。如人人皆知的范进中举后因惊喜过渡而发疯的这一幕,这种夸张的讽刺艺术可谓达到了极致。当范进面对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大喜时,他那颗因饱经辛酸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灵,承受不住这强烈的刺激。于是,“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作者从范进几十年的辛酸悲苦来写这极度

11、兴奋的一瞬,把看似荒唐的现象表现得如此合乎生活的逻辑,将当时的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这种社会现实加以夸张的描写,从而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第五回中,写严监生之死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临时了还不忘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唯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断气。透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的夸张,把严监生那贪婪吝啬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3、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小说在讽刺过程中,把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挖掘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在讽刺过程中起到对社会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目的。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它所写的事情是公开的,也是常见的,平时是谁都不足为

12、奇的,而且自然是谁都毫不注意的。不过事情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而至于可恶。但这么行下来,习惯了,虽也在大庭广众之间,谁也不觉得奇怪;现在经它特别一提,就动人。” 吴敬梓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事情,不以主观偏见去遮盖对象的丰富内容。整篇小说虽以描写反面人物、揭露反面现象为目的,但并没有因要显露出描写对象的戏剧性,而忽视人物的客观真实性。在他笔下,讽刺对象并不是无恶不作的坏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综合因素的人物,恰恰是这样,讽刺才更真实、深刻。综上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在喜剧的背后,作者把犀利的笔锋伸进人物最深的精神层面中,从而揭露这些悲剧性的社会原因,启发读者

13、,尤其是读书人对人生价值、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思考。笑中带泪,是这部小说讽刺艺术的精华所在。(三) 专题三:续写故事1、要求 【1】打开思路,天马行空,尽情想象,不妨设置一些悬念,让故事更吸引人; 【2】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要符合其性格特征,不能脱离原著; 【3】儒林外史特别善于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人物,揭示主题,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习这种笔法。2、提示:先选择人物,然后在了解人物主要故事的基础上,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合理想象。3、示例:续写范进中举话说那范进中举之后,和张乡绅结交,成了方面大耳的“老爷,后来又当上了知县。范进成天带着家丁招摇过市,强征保护费。有一次,一个穿着褴

14、褛的读书人说没钱交保护费,范进刚走过去,那个读书人就抓住范进的袖子说:“范进,我是你乡试那年的同案啊,还记得我吗?”范进一把甩开他,一脸鄙夷地说:“这是哪的贱民,我可不认得,给我打。“几个家丁上前摁住那人,那人挣扎着说:”当年要不是我借钱给你去乡试,你能有今天吗?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一个家丁见范进恼怒的脸色,上前就恶狠狠地扇了他一个巴掌:”你敢诋毁我们家老爷,给我狠狠地打。“家丁们见状,对那人就是一阵拳打脚踢,见那人奄奄一息才住了手。范进看着刚才说话的家丁说:”干的不错,赏!“说罢,带着人大摇大摆地回去了。范进回到了家后,想了想今日在街上的情景,又叹了口气,暗自派手下的人送给那人当初给他乡试

15、的钱。范进想着自己的前途,又有了一点精气神,盘算着下一步该做什么五、中考链接(浙江.台州)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示例:小说中的严监生,是吝啬者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临终之际,因心疼灯里点着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就不肯断气,直到妻子马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他才咽气。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来表现他的极度吝啬,让人读了觉得十分可笑,从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六、 阅读感悟1、该书一个显著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2、成功的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3、喜剧性与悲剧性的高度和谐统一;4、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5、小说描摹出这种普遍性的社会景观,从根本上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毁。七、课堂小结 本次“名著导读”的主题是“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写的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该书采用了高超的讽刺手法,代表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成为讽刺文学的佳作。八、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钱钟书的围城和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2、自主学习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4首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