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教案)9.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教案)9.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教案)9.1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第 4 页溶液的形成课题课题1溶液的形成(2)课时 2 课时(总第 课时)科 任教 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重难点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原因。难点:溶解与乳化、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学过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分析二者的原理是否相同?给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探究几种物
2、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过程与方法: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设计实验的能力。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 什么是悬浊液,乳浊液,它们与溶液有何区别?2、 什么是乳化作用?3、溶解过程包括那两个过程?4、溶质溶解形成溶液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如何?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5、浊液:、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或乳状液)、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或悬浮液)浊液的特征:不均一、不稳定。6、乳化作用:使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的作用。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溶解过程
3、包括: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过程,需要吸收热量;同时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结合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对外放出热量。2、 溶质溶解形成溶液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扩散过程的吸收热量和水合过程的对外放出热量的多少。如NaCl、NH4NO3、 NaOH 三种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改变:NaCl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下降,NaOH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例题 如右图向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原来U型管内两臂在同一水平上的红墨水,右边液面降低了些,左边的液面上升了些,则加入的物质是 :A、活性炭 B、生石灰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练习
4、 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无色透明 B、无色均一 C、均一、稳定 D、纯净的液体2、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A氯化钠投入水中 B、冰投入水中 C、碘酒 D、二氧化碳通入水中3、溶液是一种( )A、化合物 B、混合物 C、纯净物 D、无色透明液体4、下列属于溶液的是( )A、豆浆 B、泥水 C、稀硫酸 D、牛奶5、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 A、氯化氢、盐酸 B、生石灰、石灰水 C、二氧化碳、碳酸溶液 D、氯化钠、食盐水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课堂作业。 必做题:课本33页1(1)、5 选做题:讲家中的日用品溶于水中,探究溶解时的吸热、放热现象。如右图所示,向
5、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右侧U形管中液面未发生明显变化,该物质是 ( ) A氢氧化钠固体 B浓硫酸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 讨论补充记录 讨论补充记录板书设计5、浊液:、乳浊液 、悬浊液 浊液的特征6、乳化作用: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1、溶解过程包括: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2、溶质溶解形成溶液后溶液的温度变化情况:扩散过程的吸收热量和水合过程的对外放出热量的多少。教 学 反 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方
6、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