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毁》教案定稿(7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783251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毁》教案定稿(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原毁》教案定稿(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毁》教案定稿(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毁》教案定稿(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原毁教案定稿-第 - 7 - 页原毁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说理透彻、逻辑严密的特点;3通过学习作者忧时伤事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个性化的思考,使学生形成对人对己的个性判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重点:1掌握基础的文言实词、虚词,积累常见的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认识滋生“毁”的根源及其危害;教学难点:掌握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教法指导:1注意掌握论辩文的特征,抓住论的对象,把握辩的过程,明确作者观点;2反复诵读,理清文章脉络,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对比的说理方法在文中的作用。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导语设计:“文起八代

2、之衰”,这句话是苏轼对韩愈的赞誉,从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其文学成就看,并非过誉之辞。 “八代”指的是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这几个朝代正是骈文由形成到鼎盛的时代。另外,还可从虚的角度理解“八代”,即很长时间。“衰”是针对八代中的骈文而言的。一个“衰”字,表达了唐宋古文家对骈文的贬斥和不满。从骈文的发展看,这一描述虽不乏主观色彩,但还是很准确的。因为两晋以后,骈文风气大盛,不分内容场合,几乎无文不骈、无语不偶,走向了形式主义歧途;内容上大多风花雪月,儿女情态,无病呻吟,趋于堕落。 到了唐代中叶,韩愈、柳宗元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古文运动,主张用散句单行的形式写作散文,使这种散文逐渐代替

3、了此前的骈文,并持续千百年。在这场运动中,韩愈的开创之功是不可没的,并且以卓越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古典散文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散文的历史发展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所以,素来不轻易称许别人的苏轼也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作了“文起八代之衰”的千古赞誉。2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河南河阳人;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昌黎:河北省昌黎的韩氏是望族。韩文公:死后谥“文”。韩吏部:最后的官职是吏部侍郎。幼年贫穷,刻苦自学,25岁中进士,29岁后才任宣武节度使属官,后来任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职,中间曾几度被贬。著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其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

4、雄壮。3古文运动: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苏轼因此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二、文题解读: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三、背景介绍: 韩愈生活的中唐时期,朝廷中世袭贵族与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官吏相互排挤倾轧,嫉贤妒能,于人求全责备,于己务求宽容,以致发展为后来的“朋党之

5、争”。一般的人士中也存在相互攻讦的情况,才德杰出的人很难不受毁谤。所谓“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韩愈站在中小地主阶级和有德之士一边,为他们鸣不平,希望引起当权者注意从而采取措施纠正这股歪风邪气,于是写下了原毁。四、预习检测参见金太阳导学案P2基础知识13和预习检测12(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名学生口头回答问题)五、诵读课文后,结合学案解释并疏通研讨课文第一节1自行译读,解释第一段中文中加点的字词:其责己也重以周(要求;严格;表并列;周密)其待人也轻以约。(宽容;简约)重以周,故不怠(懈怠)而我乃不能是(副词,却,竟然)早夜以思(连词,表修饰)后世无

6、及焉( 代词,他 )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缺陷;过错)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代词,这)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品行良善的人)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多技能的人)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助词,取独用法)2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其为人也,仁义人也( 判断句 )舜,大圣人也( 判断句 )3口头翻译第一段。4归纳第一段主要内容,并说明采用哪种论证方法,如何展开论证的?本段阐述的内容是否偏离主题,有何用意?明确: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其责己也重以周:高标准、严要求;其待人也轻以约:低标准、不苛求、与人为善)(形成板书)这一段似乎离开“原毁”的题旨,实则是树立正面的楷模,说明要根除诽谤

7、的产生,就要向古之君子学习,待己、待人分别采取“重以周”、“轻以约”的正确态度,为下面的论述作了有力的铺垫。六、诵读课文后,结合学案解释并疏通课文第二节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 周全 )其待己也廉(少,低)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太,甚)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声望)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叫做,称为)2口头翻译第二段。3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说说该段论证的中心是什么?请摆出“毁”的具体表现。结合第一段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明确: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待己廉:低标准、无要求责人详:高标准、苛责人、惧人闻达。同第一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毁谤成风的情况。第二课时一

8、、回顾旧知1.翻译下列句子: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即其新不究其旧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2诵读课文第一二段,回顾该两段所写内容。明确:第一段写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第二段写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一、二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毁谤成风的情况。二、诵读课文3、4段后,解释并疏通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为是者有本有原(的人)怠者不能修(修养品性)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朋友,同伙)不若是,强者必说于言(同“悦”)士之处此世(助词,取独)而望名誉之光( 助词,取独 ) 其国家可几而理欤(庶几,差不多)2指出下列句式特点怠与忌之谓也(主谓倒装)强者必怒于言,

9、懦者必怒于色矣(状语后置)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判断句)将有作于上者(状语后置)三、研读文本1本段(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毁”的思想根源是什么?明确: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作者认为“毁”的思想根源是“怠”和“忌”,而“忌”是主要原因。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2对比是本文的主要说理方法,说说本文的对比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效果。明确:“古之君子”与“今之君子”构成贯穿全文的对比。古之君子,责备自己很重,很周全,要求很严格,对待别人,很宽,很随和,毫不苛求;今之君子,要求自己很低,要求别人却很苛刻。这中间,段与段,层与层都采用对比写法,古

10、之君子责己“重以周”与待人“轻以约”,今之君子则相反。“重”与“轻”,“周”与“约”又构成具体的对比。古、今君子的具体行为亦构成对比。逐项对比,使问题的正反两面都得到淋漓尽致的阐发,作者的爱憎褒贬之情也愈益强烈。四、归纳中心作论的缘由:韩愈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治集团中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要他们破除世俗的偏见,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五、巩固练习及布置作业1翻译下列句子: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2金太阳巩固案P8(教师版)1-5题和10、1

11、1题。(68为选做题)六、板书设计: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根源怠与忌 危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论“毁”与“国治”)结构层次:第一段,先提出古之君子待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的原则。然后分三层来论述。第一层先总论责己、待人的正确原则及其效果。责己“重以周”,所以自己不懒惰松懈;待人“轻以约”,所以别人乐于做好事,从于己、于人都有好处这一结果,肯定了古之君子立身处世的可贵精神。第二层,举例论证。古代的君子以圣人舜和周公为榜样,在比较中揣摩舜和周公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去掉

12、自身不如舜、周公的地方,保持、发扬接近圣人的优点。指出要采取“责”“求”“去”“就”等具体行动。最后以反问句“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作结。第三层,着重谈宽于待人。先从横的方面论对别人的宽厚:“取其一不责其二”,再从纵的方面说明古之君子“待人也轻以约”:“即其新不究其旧”。又写到古之君子只怕别人得不到为善益处的焦虑心情:“恐恐然惟惺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第一段先树起正面的楷模,说明要根除诽谤之滋生,要向古之君子学习,待己、待人分别采取“重以周”、“轻以约”的正确态度,也为下文破题作了铺垫。(板)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其责己也重以周:高标准、严要求其待人也轻以约:低标准、不苛求、与人为善第二段

13、,写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廉,与古之君子相反。本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先提出观点:“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作为古之君子的对立面,今之君子由于采取了责人待己的错误做法,所以于人、于己都不利。第二层谈待己“廉”,自己没有优点,没有本领,却自我满足,自欺欺人。第三层谈“责人详”,即对别人的优点和本领,视而不见或尽量贬低,以要求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第二段开始破题,摆出了“毁”的具体表现,谴责了“今之君子”嫉善妒能的恶劣行径。(板)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待己廉:低标准、无要求责人详:高标准、苛责人、惧人闻达(同第一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毁谤成风的情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现实后果会

14、是什么?对人求全压制人才责己太宽骄横自是第二课时第三段,破题目中的“原”,推究“毁”的思想根源。作者认为“毁”的思想根源在于“怠”与“忌”。分三层来论述。第一层先从道理上作理论性的概括:“怠”的结果自己不能进德修业,“忌”的结果害怕别人进德修业。第二层以破“忌”为主,作者用自身经历作例证,分析“忌”的心理及表现。第三层得出结论:“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由此引发感慨:读书人处于这样的环境,希望名誉光大,道德传扬,太难了!(板)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揭示不正之风的社会根源及危害第四段:阐明写作意图,把根绝毁

15、谤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作论的缘由韩愈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治集团中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要他们破除世俗的偏见,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五、主题本文从待人、对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进而得出“怠”与“忌”乃是毁谤根源的结论。希望能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原毁脉络第一段:古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根源怠与忌危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论“毁”与“国治”)六、写作特点:1、鲜明的对比。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本文的重点并非是赞颂古之君子,而是抨击今之“君子”的责人详,待己廉,在于挖出其思想根源,因而文章对此着重予以论述。“毁”的思想有两方面,但主要是“忌”,文章对“怠”一笔带过,而着重分析了“忌”。3、寓理于形。虽是说理文,但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手法来讲道理。如语言描写,第一段穿插了古之君子责于己的话:“彼,人也”如行为描写,“日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如情景描写,写作者当着众人的面评论某人为“良士”或“非良士”,众人或表态或不表态,其心情都是嫉妒。七、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预习留侯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