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教案(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780576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赤壁赋》教案(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后赤壁赋》教案(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赤壁赋》教案(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赤壁赋》教案(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后赤壁赋教案-第 4 页后赤壁赋苏轼【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流畅地翻译全文。2.从写景状物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并与赤壁赋比较,理解作者被贬黄州时复杂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教学重点】 1.归纳积累文言知识;2.与赤壁赋比较讲解,通过抓关键字句加深对作者人生态度的认识。【教学难点】苏轼儒、佛、道思想在赋中的反映。【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轼的自题金山画像“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播放幻灯片)。这首诗是他去世前两个月所写,自嘲政治事业的无成。但从中可以了解,苏轼文学上的盖世功业却是在屡遭贬逐的逆境中建立起来的。第

2、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前后赤壁赋都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一个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既望”,一个写于同年“十月之望”,前后仅相隔三个月,这两篇同名赋文究竟有何不同及联系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学习后赤壁赋。二、整体感知:1.识读:请学生朗诵课文,辨字形、字音。2.评读:分角朗读第一段,分组朗诵第二段,全班读第三段,勾疑难,疏通文意,“评点” 重点文言字词。3.概括段意:第一自然段: 先写黄泥坂夜游,为游赤壁作铺垫。第二段:复游赤壁的所见所感第三段:叙述夜逢孤鹤和梦会道

3、士两件事。 三、分析课文:(一)分析第一段:1. 分析鉴赏:“一切景语皆情语”,阅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其中写景的句子,结合前后语境,体味这些句子中蕴涵了苏轼怎样的情感。 明确:1)苏轼的世界 : 霜露、木叶、人影、明月 (原本为一派萧瑟之景) 月白风清 (苏轼见之心喜,踏歌而行,感到如无美酒佳肴,未免辜负了这月白风清的良夜。) 2)从中可以看出苏轼“超然”的情怀和他旷达的心胸。2.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写出了怎样的氛围,有什么作用?明确:黄泥坂的初冬月夜,景色清朗,静谧宁馨。寥寥十六字,逼真地写出初冬月夜静谧温馨的气氛,烘托出主客浓厚的游兴,并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

4、铺垫。 (二)分析第二段:1. 本段写了哪些场景?明确: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冬夜美景)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2.面对眼前的赤壁之景,苏轼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从中暗含苏轼怎样的情感?明确: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2)对赤壁之景旧颜不再的感叹实际暗含对世事变化无常,年华逝水的无奈盖叹;更有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的惊叹。3.如何理解:“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明确:1)、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历史背景: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 4.

5、苏轼独自历险,无人能从。当他登上峰顶后,突然“划然长啸”。你如何理解苏轼的“划然长啸”?明确:1)、表达登上峰顶后的那种壮怀激烈的激昂之情,仿佛自己就是宇宙的精灵,天地的主宰。2)、抒泄贬谪黄州以来心中所积压的种种郁闷之意。5.长啸后苏轼为何又“悄然而悲”、“凛乎不可久留”?这种情感在前赤壁赋里有体现吗?明确:与自然和而为一后,诗人又震撼于大自然的伟力,而深感个体的渺小,正如前赤壁赋所写:“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高昂的情绪陡然低落,转为高处不胜寒的忧惧、伤感。6.面对大自然的伟力,苏轼在激昂悲伤后,采取了什么的行动?体现他怎样的情感态度?明确:1)反而登舟,

6、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修焉。2)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淡泊。(三)分析课文第三段:作者是如何逢鹤的?你认为作者有否真正逢鹤?提示:孤鹤东来,显然是为文末梦见道士伏笔的,你怎样理解这个梦境?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个角度来谈谈。明确:()第三自然段写了江中见鹤,后梦见鹤化道士。()在我国传统意象里,鹤带有高贵、幽雅,超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 为作者所偏爱,苏子曾作放鹤亭记,以放鹤招鹤、与鹤相处来宣发内心弃世的幽情与超脱尘世的情怀。()思想内容方面,作者的处境窘困,心情苦闷,现实中又找不到出路,只好借助“梦鹤仙境”寻求解脱,而且与苏轼前赤壁赋中作者“遗世独立,羽化登仙”一致。艺术手法方面,是大胆新颖

7、的奇思遐想,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 (四)夜游赤壁情感经历的变化:江山不可复识 无奈、惊叹划然长啸 激昂的乐 凛乎不可久留 悲伤、恐惧听其所止而休 随遇而安的淡泊四、深入探究:1.与前赤壁赋的写景句子作比较,意境、情感发生什么变化?明确:1)意境:前赤壁赋整个意境恬淡飘渺;而后赤壁赋却奇崛瑰伟,不再“主客同船共游、同饮共乐、同调歌吹”,再游赤壁,无人能从,只有孤独一人。历程:抛弃客人,独自踏上寻幽历险之路登越险境之兴奋无人能从,只有孤独一人顿感“高处不胜寒”渺小与悲哀解缆登舟,随波飘荡,任其所止。2)情感:与前赤壁赋中“乐悲乐”的情感变化有所不同,后赤壁赋中的情感由平静的乐,到激昂的乐,再转为悲

8、,但最终并没有复归于乐,而是归于一种顺其自然的无奈与淡泊。2.自读比较前后赤壁赋的异同提示:)从游的方式上去比较)从景色描写上去比较) 写作重点上去比较 4)从作者心情变化去比较比较项目前赤壁赋后赤壁赋所写景物清幽的秋色,江与月峭拔的冬景,江月木石起兴预先计划对美景陡起游兴游踪人不离舟舟游、山游、舟游抒情方式主客问答,自发议论记游后,以道士化鹤结尾。后赋用道士化鹤印证前赋,抒发超脱的情怀抒写重点谈玄说理亦实亦幻抒发感情主调旷达乐观略为虚无缥缈五、名人眼中的苏轼:林语堂: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不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传) 余秋雨:“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文明的碎片苏东坡突围) 苏轼代表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最健全、最融通,也最为后人所仰慕的一种人格模式。(康震评说苏东坡)六、布置作业:背诵课文。附板书设计: 顾而乐之 乐 江山不可复识 无奈悄然而悲 悲划然长啸 激昂的乐凛乎不可久留 恐惧 听其所止而休 随遇而安的淡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