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论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775806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体育论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体育论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体育论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体育论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8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学体育论文: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第 7 页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统一部署,2006年9月开始,浙江等五省全面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新课程的逐步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校体育教学的创新,促进了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但许多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改革还存在着许多困惑,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在此,针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具体问题与同行们、专家们探讨,旨在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抛砖引玉,为深化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一、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建议1、场地设施、器材、师资配备与学生选项的矛盾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

2、将内容划分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其中田径类项目、体操类项目和健康教育专题为必修内容,球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为选修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在学校确定的模块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内容,以形成爱好和专长,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开设选项课必须以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器材等作为基础,选项开设得少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相反,选项开设得多师资力量和场地器材显得不足。比如我校高二、高三年级开设选项课教学,男生开设篮球、排球、足球三个选项,女生开设篮球、排球、形体三个选项。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是不能很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一些学生喜欢小球类,

3、比如乒乓球、羽毛球等,一些学生喜欢网球、游泳等项目,甚至选择篮球、足球对抗性较强项目的人很多,相对于排球对抗性小的项目人数较少。但由于场地设施不够、师资力量不足,无法开设更多的选项,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选项不感兴趣,上课无精神。建议:(1)各个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一般学校有几个专职体育教师就可以开设几门选项课。但分班时要注意上课人数和课时的分配。例如:我校每个年级有12个班级,共有9位专职体育教师,这样就可以开设9个选项,其中男生开设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5个选项,女生开设篮球、排球、形体、羽毛球兼乒乓球4个选项。6个班级,9位老师同时

4、上课。 (2)多与学校领导沟通,争取更多的场地、器材,开发更多的课程资源,让原有的场地、器材利用率更高。2、模块教学、学时安排与学分获得的矛盾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中必需修满11个学分,共198学时,才能达到体育与健康的毕业要求。11个学分中包含国家规定的2个必修学分(田径类项目系列和体育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和浙江省规定的1个必修学分(体操类项目系列),其余8个选修学分由学生在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球类项目、新兴运动项目类四个系列中自行选择学习模块和内容,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修满18学时)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学分。在具体操作中无法完成要求,首先课时不够,

5、从高一到高三共6个学期,除去五一、十一假期,期中、期末考试,会考,高考,学校运动会等活动外,每学期最多只有30个学时,加上高考提前,高三第二学期只有15-20个学时,这样一共不到170个学时,怎能修完198个学时呢?如何得到11个学分呢?采用模块教学也是一个问题,如果不把每个模块分割开来,必修项目(田径、体操、健康教育专题)必须一起上,这样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可能每节课都是田径或体操或健康教育讲座,不但学生对上课内容不感兴趣,连老师都会厌烦。如果把模块分开来上,那么学分就不能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内认定。模块教学中,学生修满18个学时,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学分。假如一个学生修完18个学时的篮球选项

6、课且成绩合格,想选修其他选项,按照新课程规定是完全可以的,但困难却出现了,这位学生转到其他选项班以后,他的学习基础和其他选项班的同学不一样,那么教师又该如何安排教学进度,教材内容和考核内容呢?学分制管理问题。首先学分制管理有没有必要,好处在哪里?有什么意义?“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修满18学时)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学分。”这个规定对学生来说要求比较低,除了伤残病的学生,其他学生基本上都能达到11个学分,所以根本无法区别学生成绩的好坏。建议:(1) 不要定死所要修满的学时数,可按照各个学校实际情况,学生只要完成总学时的 90%以上且成绩合格就可以获得学分,这样可以解决学时不够问题。 (2)采用

7、模块教学,比如高一第一学期将18学时的田径课和选项课交替上,第二学期将18学时的体操课和选项课交替上,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程度,也能每学期得到所修模块的学分。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如果在一个学期内完成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 (3) 将田径、体操、健康知识讲座三个必修模块分开上,比较合理。但每学期的模块学分无法结算。某校根据自己的情况,将田径、体操、选项综合起来结算体育分数,只要体育分在60分以上,修够总学时的90%以上,即可获得本学期的体育学分。 (4)为区分学生成绩的好坏,建议采用如下学分制管理:比如每个学期规定最高可得2个学分,然后根据体育成绩

8、90分以上的为2学分,80-70分的为1.5学分,70-60为1个学分,60分以下不给予学分。每学期必须修满1个学分,方可毕业。3、评价体系与教师工作量、可操作性的矛盾新课程标准要求学习成绩的评价要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其甄别与选拔功能。积极倡导评价内容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努力将评价贯穿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评价内容主要由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组成。在具体操作中评价很困难。首先过程性评价中,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详细记载

9、学生个体的发展轨迹,固然很好,但一个教师要面对这么多学生,一些量化的可以记载完成,那些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就难以一一记录完成了。新课程评价中要求考虑学生的起点和努力程度、进步幅度,这点很难,因为学生的起点自己是可以控制的,这样学生的进步幅度就不真实了。评定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形式。自评可以让学生了解、发现和诊断自己的学习情况,但学生往往对自己的评价都很高,这样就失去评价的意义了。新课程中采用等级制代替百分制评定学生的成绩。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差距,避免学生造成自卑感,但是也会产生由于差异不大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学生会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混混日子,达不到真正改革评

10、价制度的目的。新课程教科书上没有具体教学内容和评分标准,这使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评价。建议:1、采用小班化教学,以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监控每个学生,完成学生成长记录档案。 2、根据自己和周边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和评分标准,完成校本教材。4、课堂教学问题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如果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学习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也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新课程改革中各种观点很多,培训学习机会较少,使许多体育教师不能真正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对新课程的认识不够,处于半

11、知不解状态。(2)一些教师教学思想、观念没有彻底转变,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现象。(3)误解“淡化运动技能教学”观念,没有理解淡化运动技能教学与体育能力培养的关系。 运动技能是体育能力培养的基础,没有运动技能就谈不上体育。(4)合作探究学习、分层教学等教学方式空前运用,但往往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不够深入。(5)新课程中的5个教学目标是否要一一俱到,感觉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体现得不够。建议:(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多读有关新课程的书籍,多参加新课程培训,教研组多开展教研活动,组内多上公开课,并进行评议。二、结束语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一些困惑也是必然的现象,新课程需要不断地探索与改进,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我们教师要积极投入,大胆探讨,努力实践。我们相信,经过广大体育教师、专家的实践与探索,课程改革一定会走出迷茫,取得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