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案设计(5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773616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6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教案设计(5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学化学教案设计(5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化学教案设计(5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化学教案设计(53页).doc(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学化学教案设计-第 52 页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知识与考点】本单元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社会关注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水的电解实验,氢气的性质,单质、化合物的分类,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过滤的操作应用,以及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都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中考命题中形式多样,主要考查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问题,同是关注环境,关注开发新能源对人类的巨大作用。【知识点网络】水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液体,4时=1/cm3,101kPa时,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电解氢气(负极)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最小气体,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氧气(正极)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能

2、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支持燃烧净化方法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分布、储量分布: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其中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爱护水资源水污染原因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水污染危害人饮用中毒、致病、甚至死亡工农业生产使用被污染的水,会降低产品的质量消除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物质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构成原

3、子:金属、稀有气体、碳、硅等。分子:如氯化氢由氯化氢分子构成。H2、O2、N2、Cl2。离子:NaCl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由钠离子(Na+)氯离子(Cl-)构成分类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单质(同种元素):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化合物(不同种元素):CuOHCl NaOH NaCl分子与原子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相似点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学习分子原子有妙招 “认识物质的微观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并用粒子的观

4、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是化学课程标准强调掌握的内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但很多同学都感到这部分知识难学、难理解,实际上只要同学们掌握了分子原子学习的妙招,就不难攻破这个难关了。第一招 化抽象为实验探究由于分子、原子是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粒子,很多同学对其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感到非常困难,教材上是利用实验和“活动与探究”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分子、原子知识的,如借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测得的苯分子图像和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让同学们感受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通过水的蒸发、品红的扩散等演示实验感受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通过家庭小实验体验分子间是有间隔的;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同学们亲自实践,探索分子的性质。还有

5、教材中布置的家庭小实验,同学们一定要亲自动手做,如1体积黄豆和1体积绿豆混合的小实验,通过观察混合后的现象,从而借助宏观颗粒来理解微观粒子,逐步由直观形象形成抽象的理论概念。第二招 化分散为归纳比较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和性质时,同学们可采用归纳比较法进行学习。运用归纳和比较的方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把握概念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可比较如下:分子原子区别概念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变化前后种类和数目不发生变化。是否独立存在能独立存在,构成物质并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

6、有些能独立存在,并直接构成物质,且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变。构成同种原子或不同种原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且纯净物中仅含有一种分子。一般有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三种粒子构成。所显电性情况不显电性不显电性表 示方 法用化学式(分子式)表示用元素符号或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联系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在化学反应中原分子破裂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重新组合成新分子表 达 方 法均为微观粒子,既可讲个数,又可论种类。基 本 属 性体积小,质量小,都是在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间隔。同种粒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性质不同。第三招 化理论为联系实际学习的目的在于掌握知识。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学习分子、原子知识时,同学们

7、要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问题。如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解释蒸发、热胀冷缩等现象,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如“酒香不怕巷子深”、“墙内开花墙外香”、“太阳下晾衣服干得快”、“打气筒充气的原理”等都可用分子和原子的理论进行解释。第四招 化微观为图形示意由于微观世界是我们用肉眼难以看见的,在学习时若用粒子模型、图形来形象地表示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我们可用大小或形状不同的图形表示原子,用这些图形的结合表示分子,如用“”表示氧原子,用“”表示氢原子,则“”就可以表示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的过程

8、则可表示如下这样,就将一些抽象的微观物质形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加深了我们对分子、原子知识的理解。自然界的水的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程标准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提出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推动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进行。本文力图通过对教材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实验内容安排及特点的概述,谈谈对课改实验的初步认识。一、第三单元实验内容概述(1)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设计实验证明植物体内含水。(2)分子和原子: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活动探究氨的扩散;家庭小实验:1+1是否一定等于2。(3)水的净化:过滤液体;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制取蒸馏水;家庭小实验自制

9、简易净水器;二、本单元实验内容的特点(一)实验选材的生活化化学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科学,化学知识渗透在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弥补学生所学知识及社会生活经验的不足,教材充分发挥了实验的作用。如课题2,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水在常温下的挥发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现象入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再如课题3中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从生活用水的角度引出过滤和蒸馏等实验操作的学习。实验的生活化还体现在实验用品上,如课题2中“家庭小实验”利用黄豆与绿豆、水与酒精等体积相混合探究“1+1是否一定等于2”;课题3中利用饮料瓶、纱布、砂石等自制简易的水的净化器;课题1实验设计证明植物体内含水则更具有

10、开放性,可利用树叶、水果、塑料袋、玻璃瓶、阳光等。(二)实验呈现方式的多样化能力的培养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在化学学科中,实验是最主要的活动手段。本单元的实验内容编排,改变了以往主要由教师演示为主,辅以少量重复性的学生实验的格局,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界限,倡导课堂实验由教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的原则;扩充了趣味性较强的家庭小实验,如自制简易净水器,乙醇与水的混合等;增加了以实验为载体的探究活动如氨的扩散,过滤液体;首次尝试了以习题的方式呈现实验,如证明植物体内含水,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验操作的能力,树立大胆探索的意识。上述四种呈现方式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

11、高,体现了学习活动的渐进性。此外,36幅彩色实验插图既有显示装置和仪器的,如制取蒸馏水的装置;更多的则是凸现了一种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提供资源信息的功能,如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等,使学生对实验中多彩的现象、严密的过程、精美的仪器及状态各异的物质等一目了然。(三)强化实验操作技能的应用价值正确的操作是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保证。以往的初中化学教材侧重于让学生提前训练,从而与相关化学知识脱节,造成学生失去兴趣。本单元则一改上述安排,如课题3从水的净化角度,按照除杂质的顺序安排了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发等实验,将基本操作与生活中水的净化

12、过程联系起来,把硬水、软水和硬水软化知识作为含可溶性杂质水净化的例子,与蒸发操作结合起来,从而使实验基本操作不再单调、枯燥,体现出实验操作在化学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四)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现代教学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长期以来,化学实验多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新的课改理念认为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其功能不只是单纯的验证知识和结论,还应该使学生能感受和体验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受到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单元的实验安排很好地把握了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关系:首先是增加了探究性实验,并且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突出对实验中

13、某一过程而非实验全过程的探究,如关于分子不断运动的活动探究,首先做一个氨水使酚酞试液变红的试验作为知识铺垫,然后再试验分别将盛有浓氨水和酚酞试液的两个烧杯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观察现象,并探究得出变化的原因是分子不断运动。家庭小实验先以日常生活中的1体积黄豆和1体积绿豆混合时总体积小于2体积的宏观现象作为铺垫,再试验酒精与水等体积混合后的总体积是否等于两者原体积之和,由此设想到乙醇和水的分子大小不同,分子间有间隙,二者混合时,分子运动使有些空隙被挤占了。另外,教材通过在验证性实验中融入探索和研究的成分,来增强验证性实验的探索性和研究性。如在观察并分析了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后,结合前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14、”的概念,安排了“讨论”: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组“讨论”是学生在实验基础上认识水的组成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中间过程,学生能从中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并养成在观察基础上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三、教学中的建议(一)水的组成探讨水的组成,课题实验“水的电解”在教学中应起到以下作用:正确显示水通电后的现象,验证产物,在此基础上探究推断水的组成;与实验前后的点题史实及课题讨论相呼应,使学生体验科学家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对陌生的科学问题产生兴趣和亲近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和分析的习惯和能力;

15、使学生在亲手实验中掌握检验氢气的操作规范。实验习题设计实验证明植物体内含有水,不要对学生有任何限制,学生一般都能经过独立思考选择合理的实验用品、操作步骤和方法并实际操作。可用交流的方式鼓励学生的这种尝试和探索。(二)分子和原子实验插图“水为什么会减少”能使学生首先回忆起一些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结合“品红在水中的扩散”实验,自然地引出历史上的科学家对这些现象的思考物质由微小的粒子构成(该课题的第一个知识点),紧接着实验插图“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则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分子或原子微粒的存在,并与前面的史实呼应,使学生体验到人类科技的发展成果。实验探究“氨

16、的扩散”应达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在学生亲身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步骤2中密闭容器外盛酚酞试液的B烧杯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使学生关注科学实验及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及其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三)水的净化过滤和蒸馏是初中化学中的实验基本操作,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新教材的编排优势,紧紧围绕水的净化问题逐步展开,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操作技能。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

17、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设计三维动画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质疑驱动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教学程序:创设问题情景,激趣提出问题,质疑引导探究,驱动引导分析。形成想象巩固深化,反馈交流。学习程序:明确问题,产生疑问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现象,透析本质借助三维动画,形成想象表象根据想象,形成概念理解概念,迁移运用,表达交流。二、教案课 题分子和原子授课人饶志权学 校湖北省仙桃市实验初中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真实存在,了解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 能力目标:通过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提高学

18、生抽象思维能力;3 情感目标:通过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解释,学会科学联系的方法;通过对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学会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及对分子行为微观想象的形成。教学难点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教学方法学案导学、问题导思、实验探究、动画揭示微观的直观教学相结合。仪器药品酒精、浓氨水、酚酞试液、胶头滴管、洒过香水的绢花、大小烧杯、试管、锥形瓶,分子间隔演示仪等等。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导入部分】一、分子的真实存在。【激趣】请同学们分组实验,滴一滴医用酒精在纸上、手上或衣服上,并注意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在衣服、

19、纸上、手上等处滴一滴医用酒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过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回答:酒精挥发了。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启迪思维。【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绢花【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回答:闻到了花的香味,但看不见这种物质。引导学生探究。【播放动画1】无数的球状的微小粒子从一束鲜花中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的小女孩的鼻孔处,小女孩发出声音:好香啊!观看放映。通过多媒体模拟展示微观世界,引导学生形成想象。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演示】一小堆糖,用药匙先取出一点,再一分为二,再分面四分之一想一想,最后分成了什么?【讲解】糖就是由许多

20、肉眼看不见的小粒子构成的。很多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粒子分子构成的。【提问】你能解释为什么酒清挥发了吗?你能解释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花的香味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让学生初步认识一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板书】分子是客观存在的【指导阅读】教材P47第一、二自然段【组织讨论】1为什么水会减少?2解释品红在水中的扩散。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并表达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请猜想一下,品红在什么情况下可扩散得更快一些?【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回答:在热水中,分子运动加快。回答:说明分子是在运动的。联系物理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导学生深入探求知识。【过渡】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

21、构成的,这些粒子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我们借助先进仪器不仅能看到,而且我们还能移动它们。【指导观察】世界上最小的汉字【板书】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等。观察,猜想它的大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与理解分子的真实存在,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第二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很小;【指导阅读】“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段话。【提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质量很小?哪些数据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学生用课本数据回答。理解“分子很小”。【知识介绍】苯分子放大的倍数。【动画2】水分子的小黑点与乒乓球比较,渐渐变大,变成乒乓球和地球模样【板书】分子很小。学生观看。直观揭示分子的大小。第三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 2分子的

22、运动【过渡】从品红的扩散,我们猜想分子是在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水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引导探究】阅读资料。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演示】取一只试管,倒入2毫升氨水,滴2滴酚酞试液。【提问】有什么现象?【提出问题】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提供实验仪器】浓氨水、酚酞溶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等。【提出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板书】分子的运动。实验探究过程等。【引导分析】方案一,烧杯A与烧杯B哪些条件

23、相同,什么条件不同?为什么这样设计?【巡回引导】肯定学生的发言的正确性,指导学生设计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评价方案】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讨论:(发言要点汇总)1可能根据氨水易挥发的性质,再利用氨气的易溶于水。2必须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才能完成。学生先分组动口讨论,再动手实验。几分钟后,表达交流。介绍自己实验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学生设计方案汇总:)4 其他方案。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如果改变温度会有什么影响?归纳: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温度

24、升高,分子运动加快。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投影】学案上的课堂训练一完成练习。随堂巩固知识第四部分:分子的基本性质 3、分子间有间隔【设疑】物质为什么有固(s)、液(l)、气(g)三态的变化?再次激趣【演示实验】两个集气瓶中分别盛放O2和NO2两种气体,口对口放置,抽去中间的毛玻璃片后,观察发生的现象.【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追问】根据这一现象,你还能提出什么假设?【播放动画3】分子间隔和分子运动的微观过程:NO2分子向上运动,O2分子向下运动,最后趋向颜色一致。观察,并描述现象:下面瓶中的红棕色的气体逐渐进入上部的氧气中,随时间的推移,两瓶趋近一致,但颜色变浅。学生回答:说明分子在不

25、停地运动。观看,并理解分子的运动,初步形成分子间有间隔的想象表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能力。【提出课题】我们能够把分子间的间隔直观地表现出来吗?请同学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组织讨论】评价实验方案是否能够成功,是否可行。【自主探究】提出假设: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设计实验:(方案汇总)1.一定量有颜色的水和无颜色的水混合。2.一定量酒精与水混合。3.冰融化成水体积的变化。4.一定量汽油与植物油混合等等。学生分组交流,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具备创新的科学素养.【提问】本实验探究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演示实

26、验】用分子间隔演示仪做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减小的实验。(水预先染色,现象更明显。)【提问】请你分别用“”表示酒精分子,用“”表示水分子,画图模拟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相互扩散。归纳:1.必须是两种不同的分子构成的物质。2.先分离开来,后混合均匀。(也可由学生自己动手演示)画图,相互讲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想象表象。第五部分 迁移应用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计意图【组织讨论】1.为什么一滴酒精滴在纸上,过一会儿就消失了?2.手上消失得快,还是纸上消失得快?为什么?3.从体积上来说,112吗?为什么?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的固、液、气三态转化。结合刚学过的分子的基本性质回答。应用

27、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投影】课堂训练二边做练习边回答。巩固、深化知识。【归纳板书】分子的基本性质。【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小结发言。加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指导练习】完成学案上的练习。附:板书设计: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蒸馏水与天然水区别,会用简单的方法区分硬水与软水。(2)观察和操作净化水的实验,通过与同学交流合作,了解净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能把简单净化水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3)设计并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2)通过对水净化过程

28、的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水污染的了解和对净化过程的参与,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2)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简单的水净化处理问题。【教学难点】探究水净化的一般过程。【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为主结合其他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景导入课题设问过渡设问过渡活动与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过滤器学生讨论设问过渡活动与探究预留问题设问过渡投影设问过渡活动与

29、探究阅读探究预留问题阅读探究教师提问投影练习设问过渡学生讨论学生思考学生深思总结教育布置作业同学们,自然界的水是否都是无色无味,澄清透明呢?展示三杯水样:井水、河水、污水,请大家看一看。请前面的学生闻一闻自备的玉带河水,能否尝一尝,为什么?我们怎样把这些浑浊的水变得较为纯净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水净化的一般过程。投影课题。同学们,你们家在没有用上自来水之前,饮用的是河水,还是井水?你们家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对水进行简单净化的?教师见机提问:这些白色物质是否有净水作用呢?同学们,我们如何把这些沉淀和水分开?请大家举出日常生活生产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教师先举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实例

30、: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教师表扬学生,夸奖他们是生活有心人)这些分开固体和液体的实例,有什么共同点?教师倾听、总结实验室通常用过滤装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分开。教师示范投影:操作提示,并进行指导同学们比较过滤前后的水,清澈程度如何?山泉水为何总是很澄清?教师倾听大家再闻一闻、看一看过滤后的水,和过滤前相比哪些性质基本无变化?如何把水中的颜色、气味也除掉呢?大家参看教材P5758,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自制简易活性炭净水器教师展示制作较好的简易净水器,表扬肯定学生。请大家看一看,闻一闻滤后的水,和处理前有什么不同?借助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课件投影),简介活性炭。利用活性

31、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掉水中一些溶解性的杂质。如:去色去嗅。活性炭净水器的进水口为何在下面?同学们知道我们所用的自来水的水源来自于何处?自来水厂是如何把浑浊的长江水净化为我们能饮用的自来水呢?播放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影片。经过上述处理过的水,澄清透明,比较洁净,是不是纯净物?若水量不同,肥皂的量不同,现象又有何不同;用不同硬度的水洗衣服时,产生肥皂泡沫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回忆日常生活,长时间烧开水的茶壶内壁有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如何形成?生活中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一杯是加明矾并过滤后的井水,一杯是纯净水,你能采取什么样的简单方法加以区分。刚才经过静置沉淀、过滤、吸附这些操作净化后的水能否

32、用作医疗上的注射用水?在实验室,我们可以使用装置(投影蒸馏装置,并展示实物),采取蒸馏的方法制得净化程度较高的水蒸馏水。请同学们说出蒸馏净水的原理,其中包含了水的哪些物态变化。通过水的汽化和液化,可以使水得到较高程度的净化。事实上,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的方法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上网,查资料等作一下了解。同学们,我们要使被污染了的河水,得到初步净化,要经过哪些操作?由此我们看到,若使污染的河水变得更清更蓝,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水的净化很复杂,洁净的水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我们都要为身

33、边的水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社会调查:请同学们调查,了解当地政府采取了哪些举措来治理污染的水。一位学生用透明的杯子盛接一瓶教室里的饮用纯净水,展示。大家看一看,该学生闻一闻,尝一尝。同学们说一说这种洁净的水的有关物理性质。学生回答:井水、河水加明矾把明矾加入盛井水的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并记录现象,交流(有白色物质生成)阅读教材P55,回答。(明矾溶于水后形成的白色物质,能够吸附悬浮于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使它们从小颗粒变为大颗粒,从水中沉降出来。)学生激烈讨论学生甲:用漏勺子将煮熟的饺子和汤分开;学生已:用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和水分开学生思

34、考,归纳。回答:都是用一种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的物品,把固体和液体分开。同桌之间合作,动手制作过滤器,并过滤加明矾静置后的井水。学生回答: 过滤后的水较澄清。当山泉水通过山上的小石块、沙层时,小石块、沙层起到了过滤的作用。学生回答: 仍有臭味、仍显黄色。动手制作简易活性炭净水器,互相评价,取长补短。把过滤后的玉带河水通过简易净水器净化处理。学生回答: 基本无气味,无颜色。课后讨论探究,解答。学生回答:长江水,东城河水欣赏观看。看后简要说出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两位学生分别用硬水(准备的井水),软水(教室里的纯净水)(用水槽盛装)加肥皂水洗涤毛巾(水量同,肥皂的量同),其他学生观察现象有何不同

35、。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56内容回答。学生通过阅读教材P54内容,了解硬水有哪些危害。思考,回答思考,回答不能,因为净化程度不高。学生回答:汽化和液化。学生集体回答写调查报告。通过熟悉的事物进入课题。发挥学生的语言智能。借助课件告知目标。发挥学生运动智能。发挥学生语言智能,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迁移到课堂,以建构知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展现和发展学生运动、人际关系智能。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并体现运动智能。通过评价他人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展现和发展自我认知智能。拓展课堂知识,延伸课堂内涵。通过影片,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比较实用的知识。拓展课堂知识,延伸课堂内涵。培养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借助

36、熟悉的生活知识,学生自然得出结论,体现建构知识。及时巩固,加深印象。教育学生关心、爱护、珍惜水资源。水的净化教学设计案例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2.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三、情感与价值观1.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用学到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缩短理论实践间的差距;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教学重点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2.了解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

37、等净水的方法。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2.引导学生正确做好实验。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发挥想象提高兴趣。教学用品仪器:烧杯、药匙、漏斗、滤纸、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平底烧瓶、石棉网、酒精灯、试管、碎瓷片、带橡皮塞的双直角导管。滴管药品:绣江河水、自来水、蒸馏水、明矾、肥皂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飞流直下三千尺”诗中描述的是哪一种物质?问题1.在生活中你们知道有哪些水?2.这些水中哪些是混合物?它们含有哪些杂质?展示绣江河水、自来水、蒸馏水各一杯。小结导入 海水、河水、湖水等都是天然水,跟纯水相比,朗诵“,疑是银河落九天!

38、” 回答:水回答:海水、河水、湖水、矿泉水、蒸馏水思考、回答:海水、河水、湖水、矿泉水观察听老师小结创设热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引入本课主题水。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温故知新,同时也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对比能力。天然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所以一般不宜直接饮用,需要经过净化处理后才供生活使用。这节课我们学习“课题3-水的净化”。问题前几天布置同学们对“容城居民生活用水是怎样得到的”进行调查。下面请同学们说说调查结果。讲述其他城市的生活用水也是经对天然水净化处理得到的。引入下面我们通过对绣江河水的净化探究,重点了解沉淀、过滤、吸附、蒸馏这几

39、种净化方法。巡堂指导引导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1.怎样把水中的沉降物除去?2.过滤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巡堂指导问题在实际的自来水生产中,可以用什么物品来代替实验中的滤纸和漏斗呢?展示家用活性炭净水器并讲解其净水原理。设问经过上述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 浑浊的绣江河水变澄清了,这是否意味绣江河水已经变成纯净物了呢?巡堂指导问题上节课布置同学们预习、查阅资料或上网查询,请说说硬水的危害。小结硬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多的危害,所以要把硬水转化成软水。有什么方法呢?设问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又可以软化硬水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蒸馏。演示实验水的蒸馏并检验其硬度。小结可

40、见通过蒸馏, 既可以除去水中的不容性杂质,又可降低水的硬度。一举两得。想象学完本课以后,你想到些什么?请谈谈。课堂小节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布置1.课堂练习:课本P56 1、2两题2.课后作业:课本P56 3、4题汇报调查结果: 容城居民生活用水是经过下列过程得到的:绣江河水明矾凝聚静置过滤沉降物活性炭吸附漂白、消毒生活用水。阅读课本P52-53第一自然段,划出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探究1明矾净水。汇报活动结果:烧杯中的绣江河水上层变澄清了,下层有沉降物析出。说明明矾有凝聚悬浮物的作用,可做净水剂。讨论、阅读课本P53内容。回答: 过滤时要做到“一贴二低三靠”。活动探究2过滤沉

41、降物学习小组交流、汇报活动结果思考、阅读课本P54第一自然段观察、了解、思考活动探究3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汇报活动结果:盛软水的烧杯中出现丰富的气泡,而盛硬水的烧杯则没有气泡,有大量的沉降物生成。阅读课本P54 23自然段回答:1.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衣服;2.锅炉用水硬度高,会结垢而浪费燃料,而且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甚至可能引起爆炸。3.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不利于人的健康。思考、阅读课本P54 第5自然段。回答:用煮沸水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思考观察、听老师讲解实验。听讲、记忆可能回答:1.我想发明一种新型净水机,通过处理,即可以除掉水中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又可以降低水的硬度;2

42、.我想发明一种新型锅炉,既能节约能源,又能在烧开水时自动降低水的硬度。回忆、学生代表小结。思考、练习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养成关注生活中化学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实验动手和概括知识的能力,体会成功的情感。养成学生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分析概括知识能力。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并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网上资源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促进良好学习方法的形成,以提高学习效率。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课题3 水的净化一、除不溶性杂质的方法1.静置2.过滤二、除可溶性杂质的方法1.吸附2.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爱护水资源教学设计案例 一、 教学设计思路 1探究性活动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开放性学习方式。它能较好的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一体,对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很有益处。因本次探究性活动在低年级教学班中开展,所以事先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活动的“启动”课上,教师重点针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研究的进程、科学小论文的撰写三方面进行了指导,并建议学生把研究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上、合理地进行小组分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