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先迎来黎明》教学反思(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谁先迎来黎明》教学反思(3页).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谁先迎来黎明教学反思-第 3 页谁先迎来黎明教学反思曾庆华谁先迎来黎明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第4课时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认识由于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基础上,对地球自转方向和全球时区的探究,其中,地球自转方向是本课的探究重点,而关于时区的认识又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教材的内容分成四个部分:1、提出问题:,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谁先迎来黎明?2、模拟实验:地球自转方向不同,迎来“黎明”的时间先后就不相同?3、探究地球自转的方向?4、认识世界时区图。教学前,由于上的是第四课,没有地球自转的基础知识点铺垫,我于是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明白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星球,因此有白天和黑
2、夜的交替变化。 于是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按分步骤进行。在课堂上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确定不同地区即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关系,二、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第一个问题很简单,学生在小地球仪上就找到了,当我出示一张中国地图时,很快就确定位置关系了。确定地球自转的方向,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都会比较一致,认为只有两种:顺时针和逆时针。但是到底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却只能是相对的了解,让学生在做汽车,做转椅的试验中,明白,其实我们人类相当于坐在地球这个大转椅上,看到的方向和实际地球转动的方向刚好相反。最后认识时区和时差这个部分,我在教学中,让学生先自己看视频,明白地球的自转,每15度转一个小时。然后自学课文中的
3、内容,甚至还要详细解释什么是地球上的经线。最后一步,让学生学会在时区图上看时间的差异变化,一定要学会看时区图,这个有一点难度,尤其是推算纽约时间和北京时间时,最后得出中国和美国的时间刚好相差13小时,一个是白天,另一个就是黑夜。接着,让同学们按照各地时区的不同进行简单地计算,推测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世界各地的学生又在干些什么呢?最后,总结地球形状特点和自转特点,加深学生对地球自转特点的理解。总之,这是一节层层递进的课,前后环节联系非常紧密,一着不慎就会乱套,所以,我在设计过度的语言时,尽量简洁明了,自然的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一气呵成,最终解决了地球自转方向和时区的问题,课堂效果还是不错的。如果能有前面的铺垫的话,效果应该还可以更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