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历年真题(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历年真题(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语历年真题-第 4 页浙江高考论语历年真题一、201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子: 韩非子:24 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答案:一、解题思路:23题以常识为基础便可答题,没有难度。24题重点落在评析二字,所
2、谓评析就是要评价分析,实际答题中,应先分析观点,在做评价。既为分析,就需要涉及孔子观点是实质性内容,而不是停留在“政”“刑”“德”“礼”“务德”“务法”这些词本身,而要适当上升一个高度来理解。所谓分析就是要能对材料所表现的为政观进行逐点地、辩证地分析,比如一个人的观点包含AB两个方面,那么最好对AB两面从正反面都进行解说,而后在进行总结说明,这样的分析便能覆盖全面答案。 23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以法治国 24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互相补充。 二、2012阅读下面
3、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 24 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 答案:二、解题思路:23题属于简要的内容概括,能看懂断句所代表的意思即可,没有难度。24题的难度在于首先要知道孔子的仁爱观,这点对于现在的考生来说略有难度,但是从常识积累的角度来说,考生应该能意识到孔子的仁爱有差别的概念。所以答题必须要先提到孔子的仁爱观是什么样的。24题还有一个难点在“看法”,所谓
4、看法就是你怎么看待或评价某个对象,于是考生答题时就需要看出后人是如何评价孔子、为什么这么评价孔子,并进行点评。 23(1)贵人贱马 (2)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三、20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 者(宋真德秀撰西山读书记)23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
5、部分。 (2分)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析孔子的观点 (3分) 答案:三、解题思路:23小题是根据所学过的课文的内容来答题的,没有学过选读的考生可以忽略这道题。24题的重点应落在“根据”材料“析”观点上。所谓“根据”就是要把几则材料中相关的要点都找出来,比如“贫”“富”“无谄”“无骄”“乐”“好礼”“无怨”“难”“易”“不耻”等,然后立足于几个关键词组合分析出孔子的观点。需要注意的是第三则材料对于24题来说不是重点。 23颜子 恶衣恶食 24贫穷而不抱怨是困难的,富有而不骄横是容易的,故处贫难,处富易,这是孔子对人之常情的体认。 处于贫穷时不仅要保持气节,更要安贫乐道;处于富有时不仅要不骄横,更
6、要谦逊好礼。四、201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注】微生高:春秋时鲁国人。醯(x):醋。23第一则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的_观。(1分)24孔子为什么说微生高不直?对孔子这种评价,你怎么看?(4分) 答案:四、解题思路:23题,略。24题中有两问,那么答案一定要两答。一问“为什么”,把材料大意疏通,解释此人此事与“不直”的关系即可。二问“怎么看”也就是“看法”,参考第二题的思路。 23.择友 24.第一问:醋是小物,
7、有就说有,无就说无,微生高应据实相告。而他却向邻居求讨,以应求者,用意委曲,并非正直之人,因此孔子认为微生高不直。第二问:孔子的评价是正确的,为人处世要实事求是,要正直。其目的在教诲弟子养成君子品格,于细微事不可不谨。五、201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知言者,尽心知性,于凡天下之言,无不有以究极其理,而识其是非得失之所以然也。浩然,盛大流行之貌。气,即所谓体之充者。本自浩然,失养故馁,惟孟子为善养之以复其初也。盖惟知言,则有以明夫道义,而于天下之事无所疑;养气,则有以配夫道义,而于天下事无所惧,此其所以当大任而不动心也。23根据材料可以判断,朱熹这段话是对孟子中“我知言,我善
8、养吾 ”一句的注释。(2分)24从画线句中概括“知言”和“养气”的功能。(3分)答案:五、解题思路:23题靠平时积累,此外别无他法。24题与前几年的24题相比,这道题出得太简单了,充其量只是“理解”材料便可,无需“分析”与“评价”。23浩然之气24知言,能明道义,于事无疑。养气,能配道义,于事无惧。福建部分:六、2014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孟子万章上)注不处:不享有。一介:一点点小东西。(1) 请概括上面两个选段主张的共同之处。(2分)(2) 上面两个选段主
9、张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六、解题思路:(1)(2)题都是属于理解材料内容题,能看懂材料便能解决问题,无需太多思辨分析,(1)题要分析共同之处,找出两则材料共同点不难,如果可能,把这种共同点做现代语境的转化更好。(2)题分值大,是因为要分析,此处分析不同于前面题目中的分析,要求全面即可。这里两道题目,能够准确翻译显得更重要。(1)取得财富不能违背原则。(意思对即可。)(2)论语选段立足于“道”,其主张侧重于取得的方式方法要正当;孟子选段立足于“义”和“道”, 其主张侧重于取得和给予都要合乎道义。(意思对即可。) 七、2015阅读下面的孟子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尧以不
10、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孟子滕文公上)注易:修治,耕种。(1) 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3分)(2) 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3分)答案:七、解题思路:这道题在材料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注意结合注释意思,但实际上注释所关联的句子意思并不构成理解材料以及答题的障碍,这是出题老师设计的小陷阱。(1)题应该可以很容易在理解材料意思的基础上得到答案,真正难点在(2)中的“理解”一词,所谓理解就是要对这个句子进行全面的解析,这句话
11、包含多个要素“天下”“得人”“难”,结合材料阐述你对三个词进行相应的拓展阐述,答案方可全面。另外,这个材料的出发点是孟子“圣王”“王道”思想,这个背景性的知识是有必要了解的。(1)“忧”的内容不同:农夫为耕种丰歉而忧,尧、舜则为治理天下的人才难得而忧。(意思对即可)(2)“得人”中的“人”,是治国理政的人才,他们既要能施惠百姓使其安生,又要能教化百姓使其向善。这种人才十分稀有,很难找到。(意思对即可。)附:诸子思想核心要义孔子:礼、仁、中庸、教育思想等;孟子:人性善、仁政、王道、民贵君轻、浩然之气等;荀子:天行有常、化性起伪、隆礼重法等;老子:无为、道、寡欲、弃智等;庄子:齐物、逍遥游、相对等墨子:兼爱、非攻、天志、明鬼、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等管仲:富民强国、善本起末、爱民顺民、重德教民等韩非子:反对礼制、重法治、人性好利恶害、“不法古,不循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