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范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及处理(范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因素的分析及处理一、造成质量事故的施工因素1、建筑材料及建筑制品质量不良承重构造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导致构造承载能力下降,造成构造裂缝,甚至倒塌。例如,钢筋物理力学性能不良使钢筋混凝土构造产生过大的裂缝或产生脆性断裂破坏,水泥安定性不合格造成构造混凝土爆裂;水泥受潮、过期、结块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甚至于出现裂缝导致构件或构造破坏;防水材料的质量不良导致渗漏、耐热度差、流淌等质量缺陷。保温、隔热材料、装饰材料等等质量问题也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工程质量事故。2、人的因素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根本的施工理论知识而造成事故的情况也很多。例如:1由于对土压力的作用缺少认识,采用不适
2、当的回填基坑方法,而造成根底位移或根底裂缝。2对简支梁和连续梁的根本概念模糊。如某单屋厂房为预制地梁,施工时用预制地梁的钢筋现浇成连续梁,造成地梁在支座处附近出现裂缝。3对预制构件使用和施工时的受力区别认识不清。如预制桩使用时为受压构件,施工中为受弯、压弯、拉弯构件,施工操作稍不注意,就易使桩开裂或折断。其他如柱、屋架都有类似的问题。4对砖砌体在施工中的稳定性认识缺乏,考虑不周。如山墙在大风或脚手架震动下倒塌。5对装配式构造施工中的整体稳定认识缺乏。如装配多层框架接头混凝土没浇或浇后强度还没到达要求,就施工上层构造而造成事故。6对悬挑构造的倾覆或折断问题缺乏认识。常因拆模过早而发生事故。7对模
3、板或支架的受力特点认识缺乏,造成模板工程构造方案不合理,安装不当,刚度不够,整体稳定性不好,而造成楼板、顶板、大梁倒塌。8对施工中楼面超载要领不清或根本没有,其主要原因还是对构造设计理论不太懂,对楼面设计活荷载没有量的认识。因此,构件、材料随意堆放,稍不注意就要出现超载的断裂、倒塌事故。9脚手架或井字架设置不当。有的外脚手架和井字架失稳倒塌;有的里脚手架的构造和布置不合理,造成楼板出现过大的变形和裂缝。10不懂得对施工现场原有建筑物的保护和采取保护措施。如有的在基坑开挖时,破坏了已有建筑的地基;有的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方法,造成已有建筑地基下沉加大等。3、管理问题建筑工程质量事故有纯技术问题造
4、成的,但通过大量的事故调查研究和分析得知,绝大多数的事故的发生不单纯是技术问题,还有技术管理问题和施工组织管理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工地上缺乏熟练的、称职的施工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技术人员更换频繁。2没有建立各级技术责任制,技术工作没有实行统一领导和分级管理,造成一些工作重复劳动,甚至出现一些无人管的真空地带,而造成事故。3图纸不经会审,仓促施工。例如,建筑图与构造图有矛盾,以及建筑构造方案与施工条件有矛盾等。如果这些矛盾没有妥善解决就仓促施工,往往酿成事故。4对“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施工的认识缺乏或根本没有,使施工组织设计成为应付检查和对付上级的材料。因此,施工中没有将经过推敲和反复
5、比照而确定下来的施工方案和各种有效的施工技术措施加以实施和落实。5技术交底不认真或交底不清,如在采用新构造、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的施工方法时,不进展必要的技术交底,也容易造成事故。6施工顺序错误。例如,靠得较近的相邻根底,不是先做深根底,而造成开挖深根底时破坏浅根底的地基等。7未经设计同意,乱改设计。例如,柱与根底连接节点、梁与柱连接节点任意施工,改变了原设计的铰接或刚接方案。8不按有关的施工及验收标准施工。如现浇构造中不按规定位置和方法留设施工缝等。9不按有关的操作规程施工。很多破坏的砖柱、砖垛,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砌筑质量不好,上下通缝,包心砌筑,砂浆强度不够。检查中发现破坏面都在通缝和内
6、外包心处。10没有按规定对进场材料和制品进展检查验收。钢筋进场不按规定抽样见证试验,造成错用。11在建筑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缺乏操作、试验和测量等方面的监视或者监视不严。12季节性措施不力。冬施混凝土养护,有时不进展严格的热工计算而单凭经历或测温不及时、不准确都可能使混凝土受冻而强度遭破坏等。13土建与各专业施工队伍之间配合协作不好。例如,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有些大而刚度差的构件,只考虑了预制方便,使运输、安装困难而造成事故等。14没有认真进展中间交接的质量检查验收工作。例如,基坑槽开挖前,不对测量放线进展复查;根底施工前,不认真验槽等。15出了事故后,不认真调查事故的全部情况,没有认真分析事故
7、产生的原因和进展必要的计算,就匆忙处理,往往是治标不治本。例如,现浇混凝土构造外表出现蜂窝麻面后,不调查分析,就用水泥砂浆抹涂,而给构造留下严重缺陷。16出了事故后,不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的原那么总结经历教训,而是“事过境迁,无案可查,使类似事故重复发生。质量检查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都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精神,坚持原那么,一丝不荀。对不遵守施工工艺,违反操作规程等无视质量的行为,应立即加以纠正,必要时应通知有关负责人令其停顿施工作业。各级领导都应尊重质检人员的职责,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对由于质检不严或不支持原
8、那么而造成质量事故的质量检查员,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或令其承当一定的经济责任。二、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1、工程质量事故的特点和分类工程质量事故具有复杂性、严重性、可变性和多发性的特点。1复杂性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繁多,造成质量事故的原因错综复杂,即使是同一类质量事故,而原因却可能多种多样截然不同。所以使得对质量事故进展分析,判断其性质、原因及开展,确定处理方案与措施等都增加了复杂性及困难。2严重性工程工程一旦出现质量事故,其影响较大。轻者影响施工顺利进展、拖延工期、增加工程费用,重者那么会留下隐患成为危险的建筑,影响使用功能或不能使用,更严重的还会引起建筑物的失稳、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9、。3可变性许多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出现后,其质量状态并非稳定于发现的初始状态,而是有可能随着时间进程而不断地开展、变化。因此,有些在初始阶段并不严重的质量问题,如不能及时处理和纠正,有可能开展成为严重的质量事故。所以,在分析、处理工程质量事故时,一定要注意质量事故的可变性,应及时采取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或加强观测与试验,取得数据,预测未来开展的趋向。4多发性建筑工程中有些质量事故,在各项工程中经常发生,而成为多发性的质量通病。因此,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2、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当发现工程出现质量缺陷或事故后,监理工程师首先应以“质量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并要求停顿有质量缺陷部位和其
10、有关联部位及下道工序施工,需要时,还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要及时上报主管部门。3、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所需的资料处理工程质量事故,必须分析原因作出正确的处理决策,这就要以充分的、准确的有关资料作为决策根底和依据,一般的质量事故处理,必须具备以下资料:1与工程质量事故有关的施工图。2与工程施工有关的资料、记录,例如建筑材料的试验报告,各种中间产品的检验记录和试验报告以及施工记录等。3事故调查分析报告质量事故情况表。包括发生质量事故的时间、地点、事故情况、有关的观测记录、事故的开展变化趋势、是否已趋稳定等等。事故性质。应区分是构造性问题,还是一般性问题;是内在的实质性的问题,还是外表性的问
11、题;是否需要及时处理;是否需要采取保护性措施。事故原因。说明造成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并应附有说服力的资料、数据说明。事故评估。应说明该质量事故对于建筑物功能、使用要求、构造承载力性能及施工平安有何影响,并应附有实测、演算数据和试验资料。事故涉及的人员与主要责任者的情况等。4设计、施工以及使用单位对事故处理的意见和要求。4、事故处理的结论事故处理的质量检查鉴定,应严格按施工验收标准及有关标准的规定进展,必要时还应通过实际量测、试验和仪表检测等方法获取必要的数据,才能对事故的处理结果作出确切的结论。检查和鉴定的结论可能有几种:事故已排除,可继续施工;隐患已消除,构造平安有保证;经修补、处理后,完全
12、能够满足使用要求;根本上满足使用要求,但使用时应有附加的限制条件,例如限制荷载等;对耐久性的结论;对建筑物外观影响的结论;对短期难以作出结论者,可提出进一步观测检验的意见。对于处理后符合规定的要求和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可予以验收、确认。预制钢筋砼根底断桩原因分析与处理一工程概况 某工程工程建筑面积4393m3,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构造,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桩根底。地坪绝对标高为277.6277.93m,地貌形态属长江级防地,地层构造大致分为4层:新近人工填土0.452.50m,以粘土为主混杂卵石,碎石,植物根等杂物;粉质粘土厚1.253.60m;卵石层厚8.6512.00m,卵石成分以花岗岩为主,含大
13、量粘性及砾石。上部为强风化,N120击数为1-4击,下部为中风化状,N120击数为5击以上;基岩层为侏罗系泥岩,外表强风化,揭露的最大面厚度为0.20m。各土岩层容许承载力【R】建议值为: 粉质粘土【R】=120KPa 卵石1【R】=180 KPa E0=900 KPa 卵石2【R】=350 KPa E0=1600 KPa 泥岩 【R】=220KPa 卵石2为良好的桩端持力层,基桩尖平面处土的容许承载能力Ri为350 KPa,各土层桩周围容许摩擦阻力为20 KPa。 根据地质条件,该建筑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根底,以卵石2作为桩尖持力层,深度为自然地坪下78m。为了解决库存预制小桩,设计选用
14、200200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桩。原剩余桩规格较多,最长6m,不能满足使用,只能利用尖持桩与接桩进展组合,以满足深度要求。桩的连接采用焊接方式,设计单桩容许承载能力为294KN。二桩根底施工概况 该工程设计采用桩297根,施工桩架采用自落式小型桩架,锤重1.2T,设计要求成桩贯入度控制最后3阵每10击为1阵,下同小于或等于25mm阵,施工实际贯入度控制最后3阵小于或等于20mm阵正式打桩前分别在具有代表区域C、D、B、E、15D、15F6个承台根底上各打1根桩,通过探试桩探得的实际入土深度为7.59m,与地勘时间相比深度增加0.51m。通过对桩的重新调配在尽可能利用原剩余桩的情况下,预制加工补充
15、局部桩。正式打桩后在15E轴线处出现第一根断桩。后出现多根断桩,经施工,管理,设计现场分析研究,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三断桩原因分析出现断桩大体上有3种情况:A 当桩入土5m左右时贯入度保持在45cm阵时持续时间较长约810阵,突然贯入度聚变加大到812cm阵或更大,桩出现倾斜而断裂。B 接桩后,接头部位还未入土,在接头下部出现混凝土破裂断桩。C 装入土34m后突然倾斜,扶正后又出现倾斜且贯入度陡变,判断已断桩。2断桩原因:A 土层中土质变化大,桩打在大而坚硬的卵石上或不明障碍物上,由于桩的断面小,侧向刚度差,桩受挤压而断裂。B 桩身的弯曲度过大或接桩不直,在反复集中荷载作用下,当桩身承受的抗
16、弯强度超过混凝土抗弯度时即产生断裂。C 桩接头部位构造存在着缺陷。由于主筋骨断面变小,混凝土保护层超厚,使桩的有效面减小如图1;接头处主筋,箍筋,网片筋集于一处,浇灌混凝土时不易密实;箍筋,网片筋容易产生位移,从而使该部位出现缺陷,形成薄弱环节。从该部位断桩分析,上述为主要原因。 D 桩接头焊接不标准,不平整,空隙处钢板末垫实焊接,施打过程中连接角钢变形使接桩廉价而断裂。E 桩接头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通过钢筋传递到接头下部桩身上,由于钢筋受热快膨胀大于混凝土,便混凝土保护层受拉产生裂纹形成缺陷导致桩的断裂。F 桩在施打过程不标准,如锤的落距过大,桩架不正等原因将桩打断。四断桩处理出现断桩后在
17、分析断桩产生原因的同时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补救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点:1. 在设计承台范围内能补桩的,尽可能在承台补桩如图2所示2. 在设计承台范围内不能补桩的加大承台如图3示。承台加大后钢筋直径按原设计提高一个直径级别。扩大的承台面积在满足传力的情况尽量使承台面积最小,这样可以减轻承台本身自重和承台上填土重量,相应地提高桩的承载力。五桩的检测 该批桩施工完成后,由四川省煤炭地质工程桩根底检测站进展检测,方法采用JGJ93-93?基桩低应变动测规程?中反射波和动力参数法进展检测为1%且不少于3根的原那么,该工程应抽检3根桩。由于该工程根底断桩较多的特点加大抽检比例额,共抽检工程桩20根,抽检比例为
18、6.73%,抽样方法分区域随机抽样,对补桩有所择重。被测基桩分布见平分布示意图4,其中桩号右下角加字母B的为补桩。检测结论:被测桩桩身构造混凝土强度和单桩竖向向允许承载力均可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质量良好。从构造施工到交付使用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未见不均匀沉降和其他不良现象。六预防措施与改良建议1施工前熟悉地质资料,查清地下障碍物,并进展认真清理。2.桩在使用前检查桩的外形尺寸,发现弯曲超过标准或桩尖不在纵轴结上时不得使用。桩的组长比应控制在不大于40.3.桩制作时保证钢筋的直径,数量,间距符合设计和标准要求;接桩保证接头处主筋顺着,确保桩的有效断面不被削弱。4.保证砼配合比正确,振捣密实,强度均匀,特别要注意两端钢筋密集部位混凝土的浇捣,保证钢筋不走样变形。5.桩的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发现桩的质量超过有关验收标准时不得使用。6.接桩要保持上,下节桩在同一轴线上焊接桩必须对称焊接,接头缝隙用薄钢板塞满焊劳。7.根底设计采用钢筋砼预制桩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整桩,如用小桩200200尽可能用在深度6m以内。8.桩在施打过程中严格操作规程进展施工,发现如下问题立即停顿施打,将问题处理前方能继续施工。A贯入度聚变;B桩身突然发生倾倒,移位或严重回弹;C桩顶或桩身出现严重裂缝或破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