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书.doc(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录一、编制依据2二、隧道工程概况21、工程概述22、主要技术标准3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31、地形地貌32、地质构造33、水文地质条件44、隧道围岩级别及支护5四、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过程与评估方法8五、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105.1 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105.2 评估办法105.3 风险评估10六、施工阶段风险评估13七、隧道工程风险分析141、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142、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因素143、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154、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15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17八、成立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201、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202、职责分工203、风
2、险评估与管理小组办公室21九、风险评估21十、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21(一)隧道坍塌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21(二)、隧道大变形施工对策及安全技术措施。25十一、残余风险评估27十二、隧道风险评估结论28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书一、编制依据1、招标文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及技术规范。2、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等文件。3、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相关规范。4、现行公路施工手册、现行工程建设
3、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5、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6、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功法成果等。7、依据以上文件、规范、标准及工程实地勘探情况,结合我公司现有的技术装备、施工能力、管理水平,以及多年从事复杂地形地质条件山岭隧道的丰富经验,并针对本工程施工特点,以“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创精品”为目标,编制本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二、隧道工程概况1、工程概述岭庵山隧道全长3004.5米,为分离式隧道。右洞全长3007米,左洞全长3002米,为特长隧道。隧道右线位于/1600/直曲线范围内,左线位于/1550/直曲线范围内。隧道纵坡坡率/坡长:右洞为-2.2/3
4、007m,左洞为-2.2/3002m。隧道进口设计桩号:右洞为YK102+576,左洞为ZK102+578;进口设计高程:右洞为292.7,左洞为292.67。出口设计桩号:右洞为YK105+583,左洞为ZK105+580。高程:右洞为226.98,左洞为227.05。2、主要技术标准公路等级: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荷载:公路级设计速度:80km/h路基宽度:整体式路基宽24.5m,分离式路基宽12.25m隧道净宽:10.25m隧道净高:5.0m设计洪水频率:路基、大、中、小桥及涵洞均为1/100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1、地形地貌隧道区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大,上缓下陡,天然山坡坡度约154
5、5,山脊(顶)陡峭。进口处地面高程290310m,出口处地面高程230250m,隧道轴线最大海拔标高661.7m。进口段自然坡度3040,出口段自然坡度1020。2、地质构造据钻孔揭露,拟建线位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主要由素填土组成,零星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由粉质粘土、粉土、少量淤泥质土、砂类土及砾石等组成。主要分布于现有河道和山前冲沟部位。第四系残坡积层():主要有粘性土、砂质粘性土等,广泛分布于山体斜坡表层或伏于冲洪积层下。前第四系基岩及其强、中、微风化层。沿线岩性为酸性侵入岩、火山喷发岩。主要为燕山晚期中粗粒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侏罗系南园组凝灰岩等较硬极硬
6、岩。岭庵山隧道主要穿越地层为强-微风化凝灰熔岩为主。岭庵山隧道典型衬砌断面图如下图:3、水文地质条件隧道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山坡坡体较陡,地表水总体较贫乏,除构造断裂带和节理裂隙密集带外,未见其他规模较大、透水性较好的构造发育。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及赋存介质不同主要有:1.基岩风化网状裂隙水:富存于第四系坡残积层底部及强风化岩层的网状裂隙中。隧道区强风化岩层孔隙裂隙较发育,富水性及导水性一般,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厚度较大,水量较贫乏,对洞身围岩及开挖影响较小,主要对隧道进、出口围岩及施工有影响。2.基岩构造裂隙水:洞身围岩主要为中、微风化岩,风化裂隙不发育,主要为构造裂隙水,受构造断裂、节理裂
7、隙密集带等地质构造的控制,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的补给,向山体附近的沟谷中排泄,断裂带内岩石破碎,透水性较好,富水性一般。勘察期间洞口附近测得地下水位埋深一般高于洞底。根据地表水,地下水采样分析成果,并按照规范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附录D进行判定,该隧道场区地层为弱透水层,综合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4、隧道围岩级别及支护岭庵山隧道围岩类别为II级,洞身围岩以强-微风化凝灰熔岩为主,岭庵山隧道左线围岩结构类型、洞门形式及围岩长度详见表1.3-1、1.3-2,隧道复合衬砌支护参数表详见表1.3-3。表1.3-1 岭庵山隧道左线围岩结构类型、洞门形式及围岩
8、长度表序号支护、衬砌类型里 程长度(米)洞门形式备注1Z0ZK102+578ZK102+59315削竹式明洞2Z5-1ZK102+593ZK102+622293Z4ZK102+622ZK102+655334Z3ZK102+655ZK102+712575Z4ZK102+712ZK102+771596Z3ZK102+771ZK102+811407Z2ZK102+811ZK102+9251148Z3ZK102+925ZK102+955309Z4ZK102+955ZK103+0014610Z3ZK103+001ZK103+22522411Z4ZK103+225ZK103+2553012Z3ZK103+
9、255ZK103+3257013Z2ZK103+325ZK103+444.7119.714Z7ZK103+444.7ZK103+485.74115Z2ZK103+485.7ZK104+136.4650.716Z7ZK104+136.4ZK104+177.44117Z2ZK104+177.4ZK104+346168.618Z3ZK104+346ZK104+73138519Z4ZK104+731ZK104+7572620Z5ZK104+757ZK104+7943721Z4ZK104+794ZK104+8495522Z3ZK104+849ZK104+9186923Z7-1ZK104+918ZK104
10、+9594124Z3ZK104+959ZK105+18522625Z4ZK105+185ZK105+269.884.826Z4jZK105+269.8ZK105+279.81027Z4ZK105+279.8ZK105+329.85028Z4jZK105+329.8ZK105+339.81029Z4ZK105+339.8ZK105+515175.230ZDK-1ZK105+515ZK105+5756031Z0ZK105+575ZK105+5805端墙式明洞表1.3-2 岭庵山隧道右线围岩结构类型、洞门形式及围岩长度表序号支护、衬砌类型里 程本里程长度(米)洞门形式备注1Z0YK102+576YK
11、102+59115削竹式明洞2Z5-1YK102+591YK102+625343Z4YK102+625YK102+675504Z3YK102+675YK102+7761015Z4YK102+776YK102+841656Z3YK102+841YK102+9601197Z4YK102+960YK102+995358Z3YK102+995YK103+2352409Z4YK103+235YK103+2653010Z3YK103+265YK103+36510011Z2YK103+365YK103+4225712Z7YK103+422YK103+4634113Z2YK103+463YK104+12766
12、414Z7YK104+127YK104+1684115Z2YK104+168YK104+36719916Z3YK104+367YK104+75338617Z4YK104+753YK104+7782518Z5YK104+778YK104+8163819Z4YK104+816YK104+9119520Z7-1YK104+911YK104+9524121Z3YK104+952YK105+26130922Z4YK105+261YK105+2953423Z4jYK105+295YK105+3051024Z4YK105+305YK105+3555025Z4jYK105+355YK105+3651026Z4
13、YK105+365YK105+51715227ZDK-1YK105+517YK105+5786128Z0YK105+578YK105+5835端墙式明洞四、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过程与评估方法根据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交质监发2011217号)要求及公路桥梁、隧道安全评估指南、桥梁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公路隧道作业要点手册的有关内容,结合本标段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本标段隧道风险评估基本程序如下: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主要确定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3、 提出各风险因素的
14、等级及残余风险等级,综合确定各隧道风险等级。4、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并确定监控责任。5、上级单位对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查,并提出修正意见。6、根据上级部门意见及专家意见完善风险评估报告并执行。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见后附图)满足施工阶段开始检查施工图阶段所做的全部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以及招投标和合同中反馈的信息结合自身施工水平和现场情况对风险进行识别和管理对风险进行评估在施工组织计划中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预设的应对措施和残余风险的处理措施全过程对残余风险进行风险监控建立专门机构定期检查施工中实际地层条件和各种风险 检查结果是否满足要求 不满足 直至整个隧道完工 改变预
15、设的风险应对措施、施工方法和步骤,选择更优化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实施变更后的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 附图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五、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根据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及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2009年版)、标准施工招标文件(2007年版)、现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现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内容及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建立我合同段隧道工程施工风险控制体系。5.1 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具有工作经验的且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识的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组成。序号姓名职称专业1石华锋高级工程师桥隧2高峰高级工程师隧道3彭小兵高级工程师隧道
16、4余高飞高级工程师桥隧5王明军高级工程师桥隧6丁志峰高级工程师桥隧7廖大成工程师隧道5.2 评估办法以设计图地质资料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中的风险评价结果为主线,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进行评估。具体采用了专家评议法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价矩阵法及指标体系法定量分析的办法来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5.3 风险评估隧道工程风险分级和接受准则(1)事故发生概率的等级分成四级,见下表事故发生概率等级标准概率范围中心值概率等级描述概率等级0.31很可能40.030.30.1可能30.0030.030.01偶然20.0030.001不太可能1注:当概率值难以取得时,可用频率代替概率。 中心值代表所给区间的对数平均值
17、。(2)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分成四级人员伤亡是指在参与施工活动过程中人员所发生的伤亡,依据人员伤亡的类别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等级标准如下表示:人员伤亡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后果等级4321人员伤亡数量(人)30或10010F30或50SI1003F10或10SI50F3或SI10注:F=死亡人数(含失踪) SI=重伤(3)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经济损失是指风险事故发生后造成工程项目发生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包括直接费用和事故处理所需(不含恢复重建)的各种费用,如下表示。直接经济损失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一般较大重大特大后果等级1234经济损失(万元)Z1010Z5050Z500Z500(4
18、)环境影响等级标准环境影响是指隧道施工对周围建(构)筑物破坏或损害、环境污染等,根据其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如下表示。环境影响等级标准后果定性描述灾害性的很严重的严重的较大的轻微的后果等级54321人员伤亡数量(人)永久的且严重的永久的但轻微的长期的临时的但严重的临时的且轻微的注:“临时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可以消除;“长期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以内不能消除,但不会是永久的;“永久的”含义为不可逆转或不可恢复的。(5)专项风险等级标准根据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后果等级,将风险等级分为四级:极高(级)、高度(级)、中度(级)和低度(级)。风险等级标准后果等级概率等级一般较大重大特大1234很可能4高度高度
19、极高极高可能3中度高度高度极高偶然2中度中度高度高度不太可能1低度中度中度高度(6)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表风险等级接受准则处理措施低度可忽略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中度可接受此类风险次之,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不期望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极高不可接受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并监测,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六、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施工准备情况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准备情况气象调查与施工有关法令调查设计文件的核对情况实施性施工组织
20、设计其他施工地质勘察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地质勘察资料收集情况常规地质法情况(地质素描)超前地质预报情况其他施工管理风险因素核对表施工管理培训情况检测情况应急预案情况人员管理情况施工队伍状况机械设备程度施工质量施工经念辅助工法的掌握与应用监理情况其他其他风险因素核对表交通事故司机运输设备交通管理道路状况其他用电事故用电设备施工组织设备状况用电管理其他七、隧道工程风险分析1、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风险辨识是风险评估与控制的基础。风险因素辨识是否全面、辨识的结果是否准确将影响风险评估和控制过程。风险辨识主要内容有:(1)在隧道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应当考虑?(2)引起这些风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各
21、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因素根据设计现场勘察资料和给定的设计图纸对岭庵山隧道、垵口隧道危险单元划分及风险分析:(1)隧道洞口仰坡陡立,岩石破碎,节理发育,受雨水冲刷易形成滑坡,仰坡稳定性差。(2)隧道洞身开挖易发生坍塌,尤其是级围岩及浅埋段。(3)二衬施工属于高空作业,存在人员高空坠落和高空坠物等危险因素。(4)挖机、装载机、空压机等特征设备存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事故的危险因素。3、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分依据隧道工程事故安全风险评估指南。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评估主要考虑隧道地质条件、建设规模、气候与地形条件等评估指标,具体见下表。岭庵山、垵口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
22、明地质G=(a+b+c)围岩情况a、围岩长度占全隧道长度40%到70%2瓦斯含量b隧道施工区域不会出现瓦斯0富水情况c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1开挖断面A中断面(单洞双车道)2隧道全长L长(大于1000m、小于4000m)3洞口形式S水平洞1洞口特征C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1隧道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大小计算公式为:R=G(A+L+S+C)关垭子、宴家隧道R1= G(A+L+S+C)=3(2+3+1+1)=2114R121依据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总体风险分级标准,岭庵山隧道、垵口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级(高度风险)。4、隧道工程专项风险评估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后,通过相关人员调查、评估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方式,
23、分析评估单元中可能发生的典型事故类型,并形成风险源清单。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序号风险源判断依据1洞口开挖可能导致坍塌、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2洞口边、仰坡防护可能导致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3洞内运输可能导致机械伤害4钻爆作业可能导致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5初期支护可能导致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6二次衬砌可能导致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评估小组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对可能导致事故的致险因子进行分析,具体填入下表:风险源风险分析表单位作业内容潜在事故类型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备注洞口工程坍塌防护不当等忽视安全、警告等物体打击无防护等操作错误等高处坠落无防护、警告标志忽
24、视警告标志等洞身开挖坍塌防护不当等忽视安全、警告等物体打击无防护等操作错误等高处坠落无防护、警告标志忽视警告标志等机械伤害使用不安全设备等设备带病运转等初期支护坍塌防护不当等忽视安全、警告等物体打击无防护等操作错误等高处坠落无防护、警告标志忽视警告标志等触电设备未接地接零违章操作电器设备二次衬砌触电设备未接地接零违章操作电器设备机械伤害使用不安全设备等设备带病运转等高处坠落无防护、警告标志忽视警告标志等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隧道工程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方法,事故的严重程度的估测方法采用专家处理方法。事故可能性的估测方法采用指标体系法。隧道施工区段坍塌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
25、类分值说明围岩级别A、级4根据围岩节理发育情况级3断层破碎情况B存在宽度20m以上50m以下的中等规模断层破碎带2渗水状态C线状股状1.2地质符合性D工程地质条件与设计文件相比较差2监理工程师确认施工方法E施工方法基本适合水文地质条件要求1参照有关技术标准确定施工步距F=a+ba级围岩衬砌到掌子面距离70m以下全断面开挖衬砌到掌子面距离120m以下1b一次性仰拱开挖长度8m以下1隧道施工区段评估指标分值:R=CA+B+D+E+F级R=CA+B+D+E+F=1.24+2+2+1+2=11.8,级R=CA+B+D+E+F=1.23+2+2+1+2=10.6。人的因素及施工管理引发的事故可能性的评估
26、指标体系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总包企业资质A一级1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资质B有资质0针对施工的主要分包企业历史事故情况C发生过一般事故1指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从事过的工程项目上曾经发生的事故情况作业人员经念D经念丰富0从特种作业人员、一线工人的工程施工经念考虑安全管理人员配置E符合规定0三类人员持证在岗安全投入F符合规定0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G符合合同要求0专项施工方案H可操作性强0M=A+B+C+D+E+F+G+H=1+1=2,0M2,依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与折减系数对照表,折减系数为0.8。典型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等级划分:级施工区段事故可能性等级:P=R=11.80.8=9
27、.4,7P11,属于级(可能)。级施工区段事故可能性等级:P=R=10.60.8=8.5, 7P11,属于级(可能)。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评估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分类分值说明岩溶发育程度A岩溶不发育,有岩溶裂隙、小容得发育1根据设计文件和超前预报结果判定断层破碎带B施工区段及附近存在断层破碎带或较大裂隙2根据设计文件和超前预报结果判定周围水体情况C隧道周围不存在补给性水体0根据现场调查情况判定隧道施工区段涌水突泥事故可能性分值计算:P=B(A+C)=0.821=1.62,2P4,属于级(偶然)。专项风险等级依据风险矩阵法和指标体系法进行动态风险估测。岭庵山隧
28、道、垵口隧道重大风险源等级汇总表序号施工区段(里程桩号)坍塌涌水突泥大变形可能性等级严重程度等级风险等级可能性等级严重程度等级风险等级可能性等级严重程度等级风险等级1级施工区段可能较大3级高度偶然一般2级可能较大高度2级施工区段可能较大3级高度偶然一般2级可能较大高度八、成立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1、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组 长:项目经理盛锦翰副组长:项目总工丁志峰 项目书记邱德元 副经理卜卫宾成 员:副经理郭军、安全总监黄江、副总工程师廖大成、机械总工唐生军、隧道一队队长吴明文、隧道二队队长翁绳龙、隧道三队队长高春阳、隧道四队队长周义山。2、职责分工(1)、组长:负责安全评估与管理工
29、作的领导工作。制定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工作实施细则。(2)、副组长: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开展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并向组长负责。(3)、成员:在组长及副组长的领导下开展安全评估与管理工作,成立抢险小组,并落实各项具体措施;与项目部其他相关部门紧密联系,共同抓落实,从人、财、物各方面给予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工作切实的保障。3、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办公室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办公室设在项目部安质部,日常工作由项目安全总监黄江负责,值班电话:。九、风险评估本阶段风险评估以定性、定量为主,结合现有统计数据及现行规范、规定,通过工程类比。根据已掌握的勘测、设计资料和隧道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分析确定各风险因素导致的风险事件可能发
30、生的概率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十、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经过隧道风险评估,岭庵山隧道、垵口隧道被判定为高度风险隧道。被判定为高度风险的隧道施工区段为:级围岩施工区段坍塌,级围岩施工区段大变形、级围岩施工区段坍塌;被判定为中度风险的隧道施工区段为:级围岩施工区段大变形。根据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的规定,针对不同的风险事件、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拟采取如下技术对策。(一)隧道坍塌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1、坍塌风险等级归类:根据“隧道安全风险等级划分”的成果:风险被评为“高度”等级的施工区段为级围岩施工区段、级围岩施工区段。2、风险处理对策:(1)、根据公路隧道风险接受准则与采取的风险处理措施规定,中度风
31、险是可以接受的,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一般不予采取风险处理措施,但需予以监测”;高度风险“必须有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的成本部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为此,项目部确定如下风险技术对策:高度风险隧道施工区段:在加强施工监测的同时,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做好设计复核,尤其是现场地质核对和完整的地质分析工作。超前地质预报的主要方法确定为:地质分析法超前预测、超前水平钻孔探测、检测和地质雷达检测。制度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加强现场演练。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与工序衔接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序紧跟;积极与谷竹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以及建立单位、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做好变更设计方案,规避
32、风险;加强监控量测,必要时与专业设计人员密切配合,采用力学反演技术及时修参。编制隧道监控量测方案,认真实施监控量测,通过记录、分析、反馈,判断围岩稳定状态;必要时与设计单位配合,利用实测数据,借助大型土木软件,通过建模、网化、加载、求解与分析等计算步骤,预测围岩变形或进行力学反分析,及时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依据公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规定,在监控量测与数据处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二次衬砌施做时间,确保及时施做二次衬砌。一般级围岩施工段二次衬砌到掌子面的距离控制在70米以内,级围岩施工段二次衬砌到掌子面的距离控制在90米以内,确保隧道安全、稳定。(2)加强施工监管,确保措施到位;加强工
33、序管理,确保工序紧跟,尤其是开挖与初支、初支与衬砌及仰拱超前施做与拱墙二次衬砌工序间的合理步距控制。3、洞口及明洞工程段防护技术措施隧道洞口段工程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边仰坡防护及洞口段衬砌、洞门施做等。结合隧道洞口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到施工开挖边坡的稳定性,本着“早进晚出”、“减少开挖”的原则,洞口采用明挖法施工,及时进行边仰坡防护施作并加强对山坡稳定情况的监测、检查,确保施工安全。具体施工工艺分述如下:(1)洞口排水:首先施工隧道洞顶截水沟,截水沟距坡顶开挖线不小于5m,其坡度根据地形设置,但不应小于3,以免淤积。(2)洞口边仰坡开挖与防护: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现场布置,
34、在洞口范围内测量放样边坡控制桩,按照设计坡比分层开挖,分层开挖高度2m,采用随开挖随防护的方法。开挖洞口时以尽量减少破坏原有植被和岩体为原则,按设计坡度一次性整修到位,围岩破碎的部位用网喷锚杆加固。洞口场地用装载机辅以推土机整平压实。洞口段开挖应充分考虑洞内施工需要,合理布置供风、供水、供电设施、材料存放及加工场地、机械停放场地。4、软弱围岩及浅埋段预防坍塌、冒顶的其他技术措施:(1)施工中遵循“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早衬砌”的施工原则;调整、优化开挖方法,视围岩稳定情况,决定喷砼封闭与出碴的先后顺序,原则上先初喷封闭,再进行出碴,尔后复喷直到达到设计厚度。对、级围岩浅埋段,在掘进施
35、工中很有可能出现塌方,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首先按照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施工,做到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及时施做小导管超前支护,如果小导管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与设计要求相差较多,应停止施工,打超前探孔,如实掌握隧道围岩情况,根据超前探孔地质资料,上报设计院,变更施工方案。每循环进尺控制在60至100cm之内。应采用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施工,开挖后,对掌子面及拱顶初喷封闭,并及时施做钢架,锚喷支护。拱架间距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做,必要时缩小拱架间距,拱架连接板处设置锁脚锚杆。系统锚杆交错布置于拱架两侧并与拱架焊接牢固,钢筋网片紧贴初喷面,纵环向搭接至少一个网格长度,加强支护吗、,确保施工安全。仰拱紧跟掌子面,
36、距离保持在40m以内,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2)加强监控量测,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安全和二次衬砌的设计厚度。(3)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监控量测分析,及时调整设计参数。(4)有仰拱地段要严格控制掌子面、仰拱、二衬各工序间的步距,严格按规范作业,尽早完成二次衬砌施工。(5)施工作业期间,值班技术人员24小时值守,随时记录掌子面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6)进洞前,应对洞口段以及浅埋段的纵横断面进行测量,并绘制纵横断面图,确认浅埋情况,做到随时掌握洞顶覆盖岩土层厚度,并据此调整支护参数和作业工序部署。(7)做好进洞人员登记工作,严格进洞作业人员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
37、损害发生。(8)做好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并经常进行演练。(二)、隧道大变形施工对策及安全技术措施。1、大变形风险等级归类、级围岩施工区段大变形为高度风险事件。2、隧道大变形技术对策(1)隧道开挖后出现大变形的病害特点A、隧道支护变形量加大,沿隧道两侧拱部范围内出现纵向开裂;B、施工面封闭不及时,开挖后围岩会沿节理面及层理面产生松弛破裂,在拱顶、拱壁及掌子面出现围岩剥落掉块,开挖轮廓逐渐呈不规则状态等现象,之后暴露面呈现出破碎状态;C、围岩应力释放缓慢,时间长,且具有突然大量释放的特点,使得锚喷支护变形开始不明显,之后突然开裂,变形发展较快;D、隧道洞口段出现偏压不对称性、非均与性
38、,隧道开挖后出现变形。(2)控制变形的主要技术措施控制原则:采用“加固围岩、改善变形、先柔后刚、先放后抗、变形留够、地步加强”的主动式控制原则。一是提高围岩力学性能着手,主动加固围岩,使之承受一部分荷载;二是加长加密锚杆,使支护的荷载传入基岩深部;三是初期支护允许柔性变形消耗围岩中储存的能量;四是预留足够的变形量防止初支侵入二衬空间;五是遇到大变形时要增加钢筋对二次衬砌进行加强;六是加强隧道底部结构强度。技术对策:A、在掘进施工中国很有可能出现变形,为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首先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做到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及时施做小导管超前支护,如实掌握隧道围岩情况,根据超前探孔地质资料,上
39、报设计院,变更施工方案。每循环进尺控制在60至100cm之内。开挖后,及时对掌子面及拱顶进行初喷封闭,并及时施做拱架、锚喷支护。拱架间距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做,必要时缩小拱架间距,拱架连接板处设置锁脚锚杆。系统锚杆交错布置于拱架两侧并与拱架焊接牢固,钢筋网片紧贴初喷面,纵环向搭接至少一个网格长度,加强支护,确保施工质量安全。仰拱紧跟掌子面,距离保持在40m以内,使初期支护尽早封闭成环。B、隧道开挖后,现场技术员要立即对工程地质状况进行观察,内容包括:工作面附近围岩岩性;节理发育程度,接触面充填物的性质,开挖面稳定状态的观察;开挖面有无松散坍塌剥落现象,有无地下水等。以上内容均需做好记录。初期支护
40、完成后,对初期支护的状况进行观察,内容包括支护锚杆是否被拉弯,喷射砼层是否产生裂缝、剥离和剪切破坏,钢支撑有无被压曲变形情况等。洞外观察包括对洞口地表沉陷情况、边坡及仰坡的稳定以及地表水渗透等的观察。C、加强监控量测,留足沉降量,保证施工安全和二衬的设计厚度。D、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并结合监控量测进行分析,及时调整设计支护参数。E、有仰拱地段,需考虑超前施做仰拱填充,严格控制掌子面到仰拱、填充及二次衬砌间的距离,严格按照规范作业,尽早完成二次衬砌施工。F、施工作业期间,值班技术人员24小时值班,随时记录工作面的情况,遇到问题,及时汇报,防止错过最佳处理时间。G、进洞前,应对洞口段的纵横断面进行测量,并绘制纵横断面图,确认浅埋情况,做到随时掌握洞顶覆盖岩土层的厚度,并据此调整支护参数和作业工序部署。H做好进洞人员登记工作,严格进洞人员资格控制管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害发生。I、做好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并经常进行演练。十一、残余风险评估由于采用了相应的风险对策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风险动态管理,隧道施工的风险会相应降低,但不可能完全消除,结合初始风险评估结果和制度对策措施,对隧道残余风险进行评估。根据施工的进展情况对实风险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反馈,发现问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