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尾酒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结题报告(1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尾酒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结题报告(10页).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鸡尾酒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结题报告-第 10 页鸡尾酒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结题报告近几年来高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衰退呈现日益扩大化的趋势,老师的谆谆教导逐渐在学生的心中掀不起波澜,通过勤奋读书改变命运的人生信条不能再契合现在高中学生的欲望诉求,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的学习模式被几乎所有的学生拒绝,这一系列现实要求老师必须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成绩探索出一条新路。我们课题组的老师普遍认为:只有真正做了解学生的老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重新燃起希望之火。经过课题组全体老师三年的不懈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1.是深化新课程改革,进
2、一步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常规的需要。常规明确提出了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教法、教师仪表和学生心理的具体要求,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2.“九零后”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九零后”学生从小就在父母的娇惯下长大一般自我意识比较强,受关注的心理更为强烈;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同龄人交流沟通的经验,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渴望理解与尊重;他们大多成长于在比较优裕的生活状态,学习改变命运的意识比较淡薄,学习积极性欠缺。“九零后”的心理特点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并尊重他们的需求,才能激发其奋发求学的原动力。3.鸡尾酒效应准确揭示了教师、教法和学生心理的关系。研究和应用鸡尾酒效应,可以帮
3、助教师明确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学生听课的浅层需求与深层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不同作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鸡尾酒效应”在声学中是指人耳的掩蔽效应。在鸡尾酒会嘈杂的人群中,一个男人和一位美丽的小姐两人可以顺利交谈,尽管周围噪声很大,但两人耳中听到的是对方的说话声,他们似乎听不到谈话内容以外的各种噪音。因为他们已经把各自的关注重点放在谈话主题上了。但是,如果这时有一个人喊男人的名字(选择性注意),男人马上就能听到。男人虽然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但其实大脑是在监听一切的,大脑知道每个人在说什么,但是这些内容只会停留在潜意识,因为大脑认为没必要把这些听到的内容全部进行逻辑加
4、工,只是听到重要信息时才传到加工的位置进行分析,这样这个信息就进入了自己的意识。在这里,“女人”(教师)和“男人”(学生)要只“听到的是对方的说话声”(在教师的充分吸引下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谈话主题)、教法、仪表(仪表)、眼神、手势等方面精心设计。不仅如此,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仍然会在潜意识中搜寻自己最关心的信息(学习的内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求知心理,扮演好“喊人”的角色(外因),把学生最需要的信息传达给他。二、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1. 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拟在改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倦怠与被冷落心理,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不仅如此,还力争达到以下目
5、标:(1)提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表现规律以及相应对策。(2)构建能够对学生心理提供积极影响的教师态势语表达模式。(3)形成适合学生接受心理的教学内容设计规划。2. 课题研究内容(1)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理特点的研究。中国教育大辞典中对课堂心理气氛的观点较容易理解,即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代表了师生双方感情的融洽、和睦与流畅。教师不同,课程不同,班级不同,课堂教学心理气氛也迥异。或严
6、肃活泼,或压抑拘谨,或轻松愉快,或紧张烦闷,或民主平等,或专制独裁。心理气氛不同,必然教学效果各异。在这里,占主体地位的是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明确把握了学生尤其是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性。(2)教学内容的准确筛选与配置的研究。教师针对学生整体和个体的学习心理特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机筛选与合理配置,对提问方式的设计,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对导入方式的选择,以期达到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效果。例如,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参与心理;要适当引导,调整学生的焦虑心理;要改变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期待心理;要把握知识和能力落差,维持学生的探究心理;要设计教学空白,激发学生的创造心
7、理;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动态的学习心理。(3)教师通过神情、手势、语言对学生进行心理暗示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采用心理暗示的隐性管理方式,及时、适度、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调控。这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观察与把握每个学生的课堂反应与心理,并及时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管理,做到尊重爱护每个学生与严格要求和谐完美的统一,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包括表情示意、走动示意、手势示意、变音示意、提问示意、因势利导、旁敲侧击等方法。归根结底,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热情才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而内动力的激发需要教师的引导、点拨、迁移、发散和控制,这与鸡尾酒效应
8、不谋而合,同时也为我们研究这一课题提供了契机。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 研究的对象以十八中学高一、高二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在高一年级(级学生)设置实验班(高一7班)和对照班(高一8班),实验班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照班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与实验班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检验实验效果,其它班级教师根据实验方案尝试教学实践以获得重要参考意见。2. 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表现(如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况、上课时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无睡觉现象等)获得有关实验的资料。(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学生,掌握实验前后学生的学
9、习兴趣、探究式学习的情况,了解实验的效果。(3)对比实验法: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学生的学习成绩及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等进行对比,获得实验效果。四、课题研究的依据1.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TSBruner)提出了发现学习,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探究,发现新问题,并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得出新的结论。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信息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皮亚杰(JPiaget)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不是被动地接
10、受,学习者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和机械的记忆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以先前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不断地学习新知识,通过意义建构将其内化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放手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发现,发展学习者的个性与创造性,并要求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气氛。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年12月,在上级科研部领导的期待下
11、,我们有幸承担了鸡尾酒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年1月并通过市教育科学规划中期评估后确定为重点课题,为课题的研究注入了动力和希望,如今回顾起来课题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酝酿准备阶段(年12月-年的1月)是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是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拟定实验方案,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举行了课题开题会,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阶段是启动实施阶段(年2月-年2月),这是实验研究的主要阶段。所做工作主要表现为:1. 课题组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了学生对课堂现状的反馈情况;2. 学习科研理论,初步构建了引导探式教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并在策略的指导下进行
12、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3. 在年6月末进行了阶段性成果总结,征集并上报论文。4. 实验教学在.2-.7 月进行了实验对照研究,以主持人老师所教的两个班级级高二(10)班为对照班,另一班级高二(12)班为实验班,在这期间都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并对月考(10 月)、期中(11 月)考试成绩的对照。在.2-. 7月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的对照班和实验班对期中(5 月)、期末(7 月)考试成绩与实验前期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年9月之后以老师所带的两个班级级高二11班为实验班级,高二13班为对照班级,对两个班级在高二上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第三阶段:总结阶段(年2月年4月)
13、本阶段为实验总结阶段。课题组搜集完善各种资料,组织课题组成员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进行结题评审。六、课题研究成果:(一) 实验效果与分析通过高一两个学期的实验,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1. 学生学习成绩的测试情况:(1)在.2-.7 月对照班和实验班都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对月考(4月)、期中(5月)考试成绩的对照结果如下(表1):原始成绩见附件三班级4月平均分4月优秀率4月及格率期中平均分期中优秀率期中及格率高二10班(实验班)98.4312.7%72.1%105.7818.8%83.4%高二12班(对照班)98.5411.9%74.5%102.6714.3%79.7%(2)在.9-
14、.1月对照班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和实验班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对期中(11月)、期末(1月)考试成绩的对照结果如下(表2):班级11月平均分11月优秀率11月及格率期末平均分期末优秀率期末及格率高二10班(实验班)104.1317.9%85.2%109.1822.5%90.2%高二12班(对照班)99.9814.1%80.05%102.8416.3%82.3%(3)在.9-.1月对照班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和实验班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对期中(11月)、期末(1月)考试成绩的对照结果如下(表2):班级期中平均分期中优秀率期中及格率期末平均分期末优秀率期末及格率高二11班(
15、实验班)103.2318.3%87.5%108.5823.4%90.7%高二13班(对照班)97.6816.2%81.47%102.3417.8%83.5%2.实际课堂教学情况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参加实验的几个班级在实验前普遍存在以下现象:常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有一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上课打盹睡觉;上课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不能紧跟老师的讲课的进度进行思考,甚至走神发愣,需要老师点名才能重新集中注意力。在实验过程中,上述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能回答准确。尤其是老师
16、调查统计实验学生的爱好、心理特点,并制定特定的交流信号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大为提高,上课打盹睡觉的现象基本杜绝。随着实验的深入,学生逐渐养成跟随老师思路积极思考的习惯,探究学习、深层钻研、拓展研究的习惯逐步确立。随之而来的是课堂效率的提高,基础知识掌握得与实验前相比大幅度提高,答题规范性得到强化,思维深度与思维广度得到大幅度拓展,学习成绩进步明显。(二)课题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通过上述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教师态势语的种类及其作用。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广泛调研发现教师的在以下态势语方面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明显的刺激作用。(1)表情语。表情语主要包括面部表情和眼神。教师在课堂中对表现不同的
17、学生要及时变换不同的面部表情,或微笑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或严肃表示对走神学生的无言批评。在面部表情中最生动、最丰富、最能传达心灵感受的是眼神,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运用内涵丰富的眼神可以与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灵交流,屏蔽学生的懈怠消极心理,激发学习动力。教师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时,一般可采用:平视法,直视学生的眼睛或鼻梁,眼神专注,表情端庄,以示对学生的尊重;环视法,即自左至右或自右至左扫视全体学生,环视时要求教师的视觉焦点要准确地落在每一个学生的眼睛上,让每一个学生觉得老师在注视他(她),不能虚视任何一个学生,以免让学生产生不被老师重视的感觉;瞪视法,与不专心的学生交流时宜采用瞪视法,即表情严肃,眼神严厉
18、,以示批评,此时的眼神一定要期望与失望并存,既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批评,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老师的满怀期望。(2)手势语。手势语是指教师通过手、掌、臂膊的变化与学生交流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手势语可以将表扬、赞同、鼓励、振奋、批评、拒绝等不同的意见传达给学生,对学生良好浓郁的学习状态的保持起到促进作用。(3)体态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体态语主要包括头部和身体的变化传递的无声语言。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采用点头、摇头、侧头、耸肩、前倾等体态语传达赞同、否定、惊讶、失望、重视等不同的心理感受,将老师的心理及时传递给学生,完成师生的心灵沟通,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2教师的态势语作为一种无声语言,它可以
19、传递丰富信息,有着生动、形象、经济便利的特点,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具有奖惩意义的“教具”,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法宝”,但它不能完全取代口语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态势语言只是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虽然它能在特定情境下独立地向学生传递信息,但要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与口头语言密切配合,不能用态势语言全面代替口头语言,进行“哑巴”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态势语言不能随意,必须做到适度、自然、感情真挚、动作果断优美、使教师当时对学生的评价动之于内而形之于外。当师生双方都懂态势语言并能灵活运用交流时,便一定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和谐一致,课堂教学的效率,将得到充分的提高。3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胜于单
20、纯的说教。尤其是对学习不专心、精力不集中的学生,教师居高临下的说教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通过和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心里话,理解并尊重他们的“想”和“怕”,作学生的知心朋友。这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注意力集中程度持续时间不长,而教师适当的态势语交流能及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调的变化、短暂的停顿,甚至一个简单的服饰都会成为学生注意的对象。所以教师在上课前不仅要备好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式以及学生情况,还要设计好教学过程如何巧妙利用心灵教具,从而掀起教学中的高潮。(三)课题组成员所取得的成果分析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课题组成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
21、学理论得到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进步巨大。首先,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多数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学生是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主体这一现代学生观得以确立。教师开始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教育,对课堂教学中老师态势语的积极影响与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学习习惯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再次,提高了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所取得的成果如下:七、通过本研究引发的思考及对策(一)课题研究中遇到的新问题1师生双方在认识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和学生交流的越多,越发现所谓的“九零后”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与教师存在巨大差异。“九零后”学生特点鲜明,既有不同于以往学生的优势,如自我意
22、识强,敢于表现、表露和表达自己,渴望过平淡而真实的生活,情感、责任、义务负担轻,活泼大方,尊重老师但不迷信老师等;也有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甚至缺少明确的理想和追求等明显的劣势。教师一方面能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是社会在转型时期的必然结果,带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坚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又总是在不知不觉间用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学生,总是拿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作对比,放大他们的缺点忽视他们的优点,甚至于把学生平等对待老师的态度也当成对老师的不尊重。2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待进一步多样化以高中语文课为例,尽管教师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开设了课本剧表演
23、、知识竞答、演讲辩论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借鉴“星光大道”“艺术人生”“职来职往”等电视节目开展的新型课堂,使原本较为枯燥的教材内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但毕竟还有很多内容,尤其是应试解题能力的练习、讲评式课堂的表现形式还过于单一,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授课模式。3学生动手笔答的意识有待加强课堂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新颖别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使课堂呈现出一种气氛活跃、交流融洽、思考积极、回答踊跃的景象。但这一种看上去很美的景象还比较肤浅,或者说是一种表面繁荣的泡沫课堂。因为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心不高的学生,虽然在教师的调动下也能热烈响应教师的引导
24、,进行思考和回答问题,可一到动手书写文字较多、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答案,就表现出懒惰的特性,不愿动手。因此,课题实验的深化,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训练和提高,是我们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4教师态势语生硬难以与学生形成和谐交流首先,有的参与实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态势语流于形式,动作单一,眼神犀利,表情僵硬,没有把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关心和希望融入其中,调动不起学生的共鸣,难以形成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影响了教学效果。其次,教师为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准备的“道具”,因为自己的烘托渲染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难以发挥“道具”的全部功用,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或因语言的失误将学生引向思维的误区
25、。(二)可行性对策经过多次交流、研讨,以及对学生的调查问卷,课题组的老师们提高了认识,形成了共识:1.多渠道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多渠道”是指理论上认真学习有关课堂教学的理论书籍,有关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学专著;实践方面多参与听评课活动,多观摩学习专家视频,研究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交流、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各种途径。2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摒弃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用新眼光观察学生,学习多种角度评价学生,放大学生尤其是意志薄弱、进取心消极的学生的优点,循序渐进的培养提高这一类学生的综合素质。3精心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跨学科学习,汲取其它学科的长处,弥补自己之不足;观摩收视率比较
26、高的电视节目,研究其组织形式、表现方式、评价模式,改进和丰富课堂教学,创造更多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活动方式。4理解并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对教师来说,关爱胜于教育。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之情才是师生之间和谐交流的基石。八、主要参考文献1布卢姆人类特性的稳定与变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42美艾帕尔梅拉别思怎样识别形体语言 航空工业出版社 1998.73彭红交际口才与礼仪 华东师出版社 2007.64让身体也会“讲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3年第10期5刘利群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教学与管理)2000年第8期6. 马慧课堂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管理(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第1期)7.岑国桢,李正云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