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8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719785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第 8 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同位素标记法”是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所采用的方法,也是目前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 2、能力目标 (1)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2)用“同位素标记法”来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二、教学

2、重难点 1、教学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教学关键:引导学生分析两个实验思路极其流程 4、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复习为主,实验教学法,习题分析教学法 三、教学过程 教学引入 第一章和第二章所涉及到的四位科学家:_?性状由遗传因子决定;_?提出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_?把遗传因子改为基因;_?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但是基因到底是什么,通过第三章基因的本质的学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自主复习,提出疑问: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体

3、内转化实验 (1)过程 (2)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 判一判: (1)S型肺炎双球菌有毒性,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 ( ? )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细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尸体中提取到的细菌全部是S型细菌 ( ) (3)格里菲思认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 ) 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 (1)过程 (2)结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转化因子,是遗传物质。 思考: 艾弗里实验中设置DNA,DNA酶这一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一是对照说明只加DNA组的结论,二是说明DNA的基

4、本构成成分不能实现转化。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结构及增殖 2( 实验过程 (1)标记噬菌体 (2)侵染细菌 3( 结论:在噬菌体中,保证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即DNA是遗传物质。 思考: 与艾弗里实验比较,两者共同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 提示: 设法把DNA与蛋白质等其他物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连一连 判一判 1、 豌豆细胞内既有DNA,也有RNA,但是DNA是豌豆的主要遗传物质( ) 2、 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 ) 教师指导: 考点一 分析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比较体内转

5、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 体内转化实验 体外转化实验 操作人 格里菲思 艾弗里及其同事 细菌培养场所 小鼠体内 培养基(体外) 巧妙构思 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做对照 将物质提纯分离各自观察 结果观察 小鼠是否死亡 培养基中菌落 实验结论 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 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 。2、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存在怎样的关系, 答案 体内转化实验说明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体外转化实验进一步证明转化因子是DNA。 易错警示: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4点易错分析 (1)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而是具有毒性的S型细菌,使小鼠致死。 (2)在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

6、的R型细菌均转化成S型细菌,而是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不要认为DNA也变性失活。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开,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4)转化的实质并不是基因发生突变,而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1、注射后能使小白鼠患败血症而死亡的是 ( ) 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 2、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是科学家研究、确定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涉及的S型细菌和R型细菌可以通过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来区分,区分的依据是_。 (

7、2)格里菲思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 (3)该实验能否证明DNA是转化因子,为什么,_。 (4)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两种细菌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从免疫学角度解释: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_; 曲线bc段上升的原因是_。 答案 (1)S型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R型细菌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 (3)不能。因为没有把DNA和其他成分分开,单独观察各自的作用 (4)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杀死 有毒的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的免疫力下降 技法提炼 肺炎双球菌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对照 在格

8、里菲思的实验中,分别用活的S型和R型细菌注射小鼠形成对照,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单独注射和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形成对照。在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中,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之间形成对照,而DNA与DNA酶处理产物之间也形成对照。 考点二 比较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完善噬菌体增殖的相关条件 (1)模板:噬菌体DNA。 (2)合成DNA的原料:大肠杆菌提供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合成蛋白质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3)合成蛋白质 场所:大肠杆菌核糖体,2、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32P噬菌体P,P含上清液中几乎无32PDNA,进入了宿主细菌,35S含S噬菌体宿主细胞内无35S,35

9、S蛋白质外壳未进对照, 蛋白质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DNA入宿主细胞. 易错警示: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易错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标记误区 ?该实验不能标记C、H、O、N这些DNA和蛋白质共有的元素,否则无法将DNA和蛋白质区分开。 35S (标记蛋白质)和32P (标记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方法不同,前者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征元素(32P和35S); 后者则采用直接分离法,即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

10、型细菌混合培养。 4、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32P、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答案 C 技法提炼 1、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 用32P 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1)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

11、清液中出现放射性。(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考点三 聚焦生物的遗传物质 1、根据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获得实验结论 正常烟草;产生花叶病(对照组) 易错警示: 对遗传物质的3点总结 (1)一切生物(朊病毒除外)的遗传物质是核酸(DNA或RNA)。 (2)凡细胞生物(不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其细胞中的RNA只是遗传信息表达的媒介。 (3)DNA病毒如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板书设计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2、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三、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导学反思 本节教学亮点: 待改进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