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的阶段研究总结(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的阶段研究总结(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的阶段研究总结-第 8 页课题编号:JXKT-XS-04-016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的阶段研究总结 -问题的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的研究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问题的设计、提出及解决策略的研究,本学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5年上半年,我们主要以课题研究方案为指导,以校本研训为研究途径,以课例研究为抓手,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反思、边总结、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探索最佳适合本校师生的实施策略。为了总结经验,便于以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现将2015年上半年的研究情况进行总
2、结。 一、2015年上半年工作清单1、2015.3,制定2015年上半年课题研究计划;结合教研活动召开课题组例会,学习2015年课题研究计划。2、2015.4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开展为契机,开展“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的课例研究,通过集体备课、磨课,在网上晒课。3、2015.5,结合教研活动开展“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的课例研究,前期召集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进行选做课教师和做课的内容,先在教研组内开展集体备课、磨课,然后在集体展示磨课,整个过程进行录像!4、2015年5月22日,定单教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的课例研究,邀请金凤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苏艳玲来我校进行
3、观课、议课课题研究指导,整个过程进行录像。5、20157,召开课题组研究工作总结。二、具体开展的工作1、积极召开课题例会,按计划安排部署、总结为了能使我校申报立项的第四届基础教育课题“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校本实践研究”第二阶段能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先后召开了两次课题例会,会议由课题主持人马向丽主持,数学组全体成员参与了本次会议。第一次会议上,马校长先组织大家学习本阶段研究的计划,计划中包括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步骤与方法,使教师们明确本学期我们要研究什么,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研究;其次,鼓励大家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勤动脑、勤动笔,善于反思,本学期学校的教研活动将
4、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一方面推动课题的研究,更主要的是想通过此阶段课题的研究,教师在课堂上能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二次,会议上,首先,课题研究组的成员进行2015年课题研究总结,郭晓凤、苏改凤教师结合5月份的课例研讨简单的排列折线统计图,从数学课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及问题设计有效性策略的进行了反思 ;计淑琴教师从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谈了自己的收获、万小敏教师从问题设计的分类谈了自己的想法;马少明老师谈了个人对于“课堂追问”的理解等,其中部分教师也谈了自己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困惑,最后由课题主持人马向丽进行了本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在总结中,谈到本学期研究的收获及困惑的地方。不管是教
5、师的总结,还是课题主持人的总结,可以看出,每一位课题组成员都认真、积极、实践、反思、总结了本学期的研究,同时为下学期深入扎实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落实金凤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从2015年3月16日开始,我校数学组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由我校杜媛媛、万小敏两位教师进行网上晒课。活动过程中,教研室数学教研员苏艳玲老师亲自来我校指导,参与学校的集体备课、磨课,结合小专题“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给老师们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3、开展校本教研课例研
6、讨活动5月份的第一周,利用教研活动,安排部署。课题组内,定专题、定备课、定讲课教师、定评课教师。通过教研组内讨论,大家认为除了本次研讨的专题:“教师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还应该把 “教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也作为本次课例研究的一个专题,因为每一节课,以问题贯穿始终,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与问题设计有效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把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作为我们这次乃至今后课例研究的第二个专题。这样本次研究的专题是:1、教师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2、教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两个备课组,各上一节研讨课,由郭晓凤教师执教三年级的简单的排列和苏改凤教师执教五年级折线统计图。5月7-5月21日
7、是校内走课活动,第一次走课,由备课教师按照研究的专题独立备课、上课,然后课题备课组成员从研究的专题“教师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及“教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出发进行讨论,重新修改教学设计进行第二次走课,上课后,执教教师和课题组的教师对第一次上课和第二次上课进行对比,明确进步的方面,分析还有哪些地方没有突破专题,合理整理修改建议,推敲反思优化教学设计;接着第三次“走课”,如此循环,直至上课教师这一节课上的完美,至少教研组内教师认为已是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已突破本次研究的专题,这位教师的走课才结束。5月22日,走课结束后,进行的定单教研,邀请金凤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来我校进
8、行观课、议课课题研究指导。三、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通过此次以走课、定单教研活动形式,扎实开展课例研讨活动,我们研究出了教师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的一些策略:1、创设活动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开展动手操作活动,顺应了小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又能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可以设计紧扣新知、过程简单、取材方便的操作内容,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如郭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新知时,创设“用1、3、7
9、、9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动手摆,边摆边记”通过动手摆、动脑想、动手写,学生在操作中思考、探索出两位数的排列方法(调换数字、固定),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渗透了分类的数学思想。2、创设质疑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有人说: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而要想让学生能提问、敢提问、会提问,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质疑的情境。如:郭老师在教学完用1、3、0、5组成多少个没有重
10、复数字的两位数后,问学生:你有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抛出: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新旧联系提出:-虽然学生说的没有几个能说到教师希望说到的“点子”上来,甚至有些同学说的和本节课的知识没有一点关系,但我们不能说这一次的创设的问题情境是无效的,因为不管学生说没有说出你教师所希望的,但是毕竟课上我们给了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问的氛围,提供了提问的机会,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因为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给学生一个发展、前进的过程,允许学生走一点弯路。3、创设追问的问题情境,在郭老师的课上,有二次追问:第一次,让学生找出“用1、3、7、9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
11、的两位数”中的关键字词,当学生找到“没有重复”,教师立即追问没有重复,是什么意思?这一追问便于让学生理解题意,为探究新知做了铺垫;第二次追问,在学生探究出固定十位法后,请学生说这种方法好吗?学生回答有规律,教师接着追问:有什么规律?让一些还对此方法有点迷糊的学生,加强了对固定式十位法的理解,从而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四、需要改进完善,促进课题研究1、本次课例研讨活动的开展,虽然在“教师创设良好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中,通过研讨已总结出以上一些策略,但在创设问题情境还有其他方面的策略:利用情境图、利用学生生活实际等;针对不同的课型,创设情境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这都是以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研究。
12、2、“教师问题设计有效性的策略”在本次研讨活动中还没有研究总结出一些策略,需要全体课题组成员继续研究。如怎样设计问题,激发孩子质疑问难的兴趣?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试着问“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等,来给孩子提供提问的机会;怎样恰到好处的追问,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另外,在问题设计有效性专题研究时,可以设计课堂观察表,备课组进行分工进行课堂观察如:教师提问、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等来进行量化和质化的评课。3、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因为我校年轻教师教师多,教师们都是初次接触课题研究、课例研究,所以针对专题进行备课、说课、课后反思、评课都十分困难,有些教师在第一次教研活动时都无从下手,经过课题主持人不断地培训、组内教师的互帮,在最后一次5月22日教研活动中,有部分教师能星星点点的从专题出发进行说课、评课,这可以说在教研活动的质上上了一个台阶。为什么教师从专题出发进行备课、上课、议课,如此困难,细想:一是教师第一次结合专题扎实开展进行教研活动;二是教师对这方面的理论知识缺乏。总之,本次研讨活动虽已结束,但课题研究却没有结束,改变教师课堂教学现状仍是我们继续需要研究的。在今后的教学和教研中,对教师加强有关理论培训,继续从课例、小专题研究来促进课题研究,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边完善,不断探索出适合本校师生的问题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