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传染病流行动态分析(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定传染病流行动态分析(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法定传染病流行动态分析分析自1956年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蓬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流行规律,探讨当前传染病防控形势和措施。方法 对19562009年蓬莱市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蓬莱市19562009年法定传染病年均总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由19561959年的4289.82/10万、40.27/10万和0.94%,下降到2000-2009年的150.64/10万、0.31/10万和0.20%,发病率最高达7521.35 /10万(1957年),最低至103.48/10万(2007年),死亡率最高达55.81 /10万(1958年)。各类传染病发病比例和发病
2、居前5位的传染病病种均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以呼吸系统传染病为主,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流感、麻疹、百日咳、流脑和肝炎,80年代后,以肠道传染病为主;2000-2009年排在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肝炎(65.86/10万)、肺结核(31.50/10万)、痢疾(26.13/10万、)淋病(13.63/10万)、梅毒(7.6/10万),死亡以肺结核、艾滋病为主,且连续2年出现狂犬病死亡病例。1978年(包括1978年)实施计划免疫后,计划免疫疫苗针对的麻疹、脊髓灰质炎(脊灰)、百日咳、白喉、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等6种传染病总发病率、死亡率分别比实施计划免疫前下降
3、了97.90%和97.21%。结论: 19562009年,蓬莱市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下降,病种发生明显变化。为了解和掌握蓬莱市传染病发病规律及流行特点,探讨当前防控形势,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对1956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源于蓬莱市1956年以来传染病发病与死亡统计记载资料、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蓬莱市统计局年鉴。12 报告病种及分类 1990年以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规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类25种。19902004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规定报告管理的甲乙类传染病2类2
4、4种,期间,卫生部1997年开始将肺结核由丙类改为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范畴。2004-12开始乙类传染病中增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血吸虫、新生儿破伤风。将19562009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流感、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肺结核)、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早期未分型,均列入肠道)、痢疾、脊髓灰质炎、霍乱、伤寒副伤寒)、自然疫源性及虫媒(疟疾、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流行性乙型脑炎、炭疽、回归热、斑疹伤寒、黑热病、布鲁菌病、登革热、新生儿破伤风)、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乙肝、丙肝、淋病、梅毒、艾滋病)4大类。1.3 将19562009
5、年分为19561959(50年代)、19601969年(60年代)、19701979年(70年代)、19801989年(80年代)、19901999年(90年代)、20002009年6个阶段;按1978年计划免疫实施前后,分2个阶段,用Excel软件对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观察比较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以及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疫情流行形势和变化趋势。 2结果2.1 总体趋势 19562009年,蓬莱市共报告发生25种158658例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661.28/10万,报告死亡17种1392例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死亡率为5.8
6、0/10万。19571959年发生麻疹和流感、1962年-1966年发生麻疹、19701971年发生流感暴发或流行,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出现3个波峰。54年来传染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大幅度下降趋势,由19561959年的4289.82/10万、40.27/10万和0.94%,下降到2000-2009年的150.64/10万、0.31/10万和0.20%,发病率最高达7521.35 /10万(1957年),最低至103.48/10万(2007年),死亡率最高达55.81 /10万(1958年),2000-2009年比1956-1959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了96.49%和99.23%,见表1。2
7、.2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流行形势 不同年代的主导传染病类型各不相同,20世纪50年代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其发病构成占97.06%;60、70年代仍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分别为78.36%、62.72%,但有下降趋势,消化道传染病构成比上升,分别为12.60%、31.47%;80年代以消化道传染病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2.49%;90年代和20002009年,消化道传染病构成比下降,分别为75.76%、46.93%,自然疫源性及虫媒和血源性传染病构成比呈现上升趋势,见表2。 2.3 不同时期居前5位传染病发病、死亡情况 不同时期发病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有所不同。19561959年发病数前5位为流感、
8、麻疹、百日咳、痢疾、流脑,占发病总数的99.31%,死亡前5位是麻疹、流感、百日咳、乙脑和流脑,占死亡总数的95.73%;20世纪60年代至20002009年的5个时期,发病数的前5位病例总数分别占各时期病例总数的85.67%、88.01%、99.05%、97.88%、96.07%,死亡数的前5位分别占各时期死亡总数的96.06%、96.65%、96.88%、100.00%、100.00%。1956-1959年发病占前5位的依次是流感、麻疹、百日咳、痢疾、流脑。从1959年开始国家重视肝炎的防治,并将其纳入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范围,因此,1960年代肝炎病例数据从无到有,并居第5位,此后,病毒性肝
9、炎发病率从70年代、80年代的第2位上升到90年代、20002009年的第1位。流感发病率在20世纪5070年代居于第1位或第2位,疫情经过19571959年3年持续高峰,60年代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发病率上升为首位;70年代麻疹疫情控制明显,疫情经过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得到了有效地抑制,80年代以后未再进入前5位。70年代以后,消化道传染病呈现上升势头,发病率占前5位依次是流感、肝炎、痢疾、流脑、麻疹; 80年代痢疾从70年代的第3位上升为第1位,流脑、猩红热、百日咳发病数较70年代下降明显,但在发病总数的构成比上升,位于发病率的前5位,肝炎仍然位居第2,但发病数有上升势头;90年代肺结核上
10、升为乙类传染病管理后即排在第4位,肝炎发病数下降明显,但构成比仍高居首位,这10年内 疟疾、麻疹、炭疽、狂犬病为零病例报告,新增霍乱、淋病、梅毒、艾滋病、流行性出血热疾病,发病率占前5位的依次是肝炎、痢疾、淋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2000-2009年肺结核上升为第2位,麻疹、流脑等呼吸系统疾病走出前5位,性病传染病位列前5位之中,排在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肝炎(65.86/10万)、肺结核(31.50/10万)、痢疾(26.13/10万、)淋病(13.63/10万)、梅毒(7.6/10万),见表3。死亡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早期也随发病总数变化而变化,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呼吸系统疾病、自
11、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为主,进入80年代,消化道传染病死亡构成加大,进入20002009年,肺结核、狂犬病、艾滋病进入死亡前5位之中,见表4。2.4.1 疫苗针对传染病情况 1967年该市进入麻疹疫苗推广期,不规范使用疫苗; 20世纪60年代开始使用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的发病由自然状态逐步过渡到疫苗控制时期,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随着麻疹疫苗、脊灰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乙脑疫苗、A群流脑多糖体菌苗等多种疫苗的规范使用和高水平接种率,相应的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下降明显,1978年后相应的6种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各下降了97.90%和97.23%,其中脊髓灰质炎
12、自1976年起无野毒株病例发生,1974年以后白喉、1996年以后乙脑持续保持零病例状态,麻疹19852002年的18年间为零病例发生,1975年后无死亡病例,1992年发生最后1例流脑死亡病例,见表5。2.4.2 病毒性肝炎 从1959年开始国家重视肝炎的防治,并将其纳入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范围。病毒性肝炎发病数的构成比由20世纪60年代的第5位上升至70年代、80年代的第2位。山东省自1990年开始病毒性肝炎的分型报告1,首先将甲型和乙型肝炎进行分型报告,1997年增加丙型肝炎分型。甲型肝炎发病率在经过19901994年的高峰后,呈现逐年稳步下降趋势,2001年出现短暂的骤升,经采取一系列措施
13、后,发病率急剧下降,2007-2009年发病率持续在2/10万以下。乙型肝炎发病率呈现缓慢上升,2000年达到最高峰(26.97/10万),又开始缓慢下降,直至2009年达到最低点(8.90/10万)。从1990-2001年,甲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总数占当年肝炎病例总数的69.48%98.05%。2000年开始增加了戊型肝炎的分型报告,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当年肝炎病例总数的构成比也成上升趋势,2009年发病率、构成比超过甲肝和乙肝,成为肝炎病例的首位(占38.25%),成为仅次于肺结核的第2位法定报告传染病。2.4.3 肺结核 1996年卫生部将肺结核由丙类传染病改为乙类传染病,1997年蓬莱
14、市开始将肺结核纳入传染病报告系统,上升为乙类传染病管理后,1997年发病数占当年病例总数的16.22%,位居第3位;20002009年肺结核发病数上升至第2位,占病例总数的20.91%,见表3。2009年肺结核发病267例,占当年全部法定传染病病例总数的43.27%,位次上升为第1位。2.4.4 性病 进入20世纪90年代,性病列为法定报告传染病,淋病、梅毒发病数进入传染病报告的前5位。从1998年报告有本地HIV阳性感染者以来,已累计报告HIV感染者11 例;艾滋病病人5例,进入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的前5位之列,见表4。 2.4.5 狂犬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 蓬莱市在时隔18年后分别于
15、2008年和2009年各发生1例狂犬病,位居2000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的第2位。在经过近50年的流感大流行之后,2009年春天,全球进入流感大流行阶段,新的流行毒株开始在全球蔓延,我市也发生3例有基础疾病或孕产妇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自1993年我市发生首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例以来,该病发病数和死亡数均位于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前5位,见表3和表4。3 讨论对蓬莱市19562009年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传染病防控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传染病流行模式也发生了几次改变,与俞新莲、桑春立等报告的传染病谱基本一致2 3【4】。20世纪50年代、60年代肆虐的麻疹、流感、百日咳、流脑等呼吸道传染
16、病得到基本控制,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后,曾对儿童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的六种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各下降了97.90%和97.23%,脊灰、白喉已30余年维持零病例状态,与谢坤清5、洪玲6】等报道的类似。20世纪50年代以前,山东省未建立起肝炎疫情报告制度,呈散发状态,1959年全省发生黄疸型肝炎流行,成为防疫工作中引人注目的难题,开始将病毒性肝炎纳入传染病的监测报告范围1 。1987年我市城乡部分地区、人群开始使用不规范乙肝疫苗,1992年国家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1993年开始使用甲肝疫苗,甲肝和乙肝发病率的持续下降跟推广甲肝和乙肝疫苗接种有必然的联系【7】。由于实验检测技
17、术的提高,戊肝、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成为防控重点【8】。1997年蓬莱市开始将肺结核纳入传染病报告系统,上升为乙类传染病管理后,建立专报系统,病例发现率逐年上升,特别是2009年我市开展第五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二期)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该项目为流动人口带来了福音,流动人口除享受当地人口待遇外,还享受交通补贴和营养补助。该项目促进了我市2009年登记和治疗流动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当年在法定传染病报告中的位次上升为首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淋病、梅毒、艾滋病患者也进入法定报告传染病死亡的前5位之列,市疾控部门联合建委、计生、教体局等部门对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妇女和宾馆、旅店、餐饮业公共场所
18、从业人员、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治知识,做好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加强常规监测工作,与公安、司法部门开展监管人员筛查工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陆续报告,以服刑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有卖血史的人员为主。已消灭18年的狂犬病死灰复燃,20002009年死亡数列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2位。新的流感毒株甲型H1N1流感病例出现,全球进入新世纪的流感大流行阶段。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经过17年的防控,进入一个低发病率阶段。该市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防制工作依然不能放松,将仍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9。病毒性肝炎特别是戊肝、肺结核是发生的重点传染病,性病疫情居高不下,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已由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等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时有发生【10】【11】,都充分说明了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接种和针对疾病的监测,防止其针对传染病局部暴发流行【12】,开展结核病的专项发现、追踪、治疗措施,扩大防病知识宣传,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和各种干预措施,建立现代信息网络和传染病预警机制,培养一支高水平技术过硬的传染病防治队伍,能够开展常规疫情监测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