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专业群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自动化专业群建设方案.doc(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 董良新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主任 副教授项目组主要成员: 郭 兴 烟台东岳汽车有限公司 工程师 周保源 烟台东岳汽车有限公司 工程师崔 强 烟台宝钢钢管有限公司 工程师孙仁静 烟台大学 讲师姜虎强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讲师杜俊贤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讲师刘道刚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讲师范长青 信息与控制工程系 讲师(一)项目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在国家大力提高产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大背景下,山东省“十一五”期间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建立现代制造业体系为目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及家电、机械设备等六大支柱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
2、和高技术化,带动全省工业实现新的突破。通过对烟台一些企业进行走访调查,烟台作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城市,其先进制造业水平的提高,会使企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大多数企业和毕业生认为电气类专业在未来若干年内仍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并且有较大的需求量。同时,新兴行业不断出现,对电气类专业毕业生也会有较大需求量,该专业的设立,较好地满足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对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2.人才需求分析烟台在十二五建设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紧跟科技进步新趋势,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结构合
3、理、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突出高端化、品牌化和链条化发展方向,做强做优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电脑、手机、新型铝材、核电装备等产品集群,形成竞争力强的产品集群方阵。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烟台富士康公司、上海东岳烟台汽车有限公司(与我院已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合作培养进入实施阶段)等公司在烟台落户,带来了先进理念和装备水平的极大更新和提升,必将引起新型工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巨大变革。自动化技术已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全面渗透到产品开发
4、及工业生产的各行各业,涵盖着广泛的专业岗位群,涵盖机械制造、机电机床、电力能源、仪器仪表、电子通讯、楼宇、家电等行业企业,广泛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在这些设备中大量运用了可编程控制器、变频调速、交直流传动、自动检测等先进自动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及相关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成为当前及未来若干年最为紧缺的人才之一。(二)建设目标发挥本专业校企深度融合,创新“模块训导,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以教研室为主体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建设,引领专业发展;带动相关专业,建成区域经济自动化类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成为烟台市培养电气技术人才及相关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经过3年努力
5、,专业建设水平居省内同类专业先进行列,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辐射区域内同类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1.创新以“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依托烟台工业企业发展优势,瞄准核心职业岗位(电气设计及维修)能力需求,以校企共建的现代控制技术中心为平台,突出生产性实训主线,创新以“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认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路径,梯次推进能力提升,全过程融入职业素质教育,形成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建立人才培养模式持续创新保障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方案不端完善。2.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
6、工作过程顺序,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融职业资格标准入课程标准,以区域性典型产品为载体进行组合,重组课程内容,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2门优质核心课程,编写2部工学结合特色教材,建设5门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及配套教材和课件,建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为相关专业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3.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按照突出技能培养和教学一体化教学要求,建设自动控制实训中心、电子产品制作中心、可编程控制实训中心等,建成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新技术研发与生产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校企合作,满足100%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拓展校外实习基地数量,密切校企合作,吸引企业资金,共建生
7、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化运作,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参与生产全过程,强化生产管理及质量管理。学生半年顶岗实习达到100%。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高校培训、业务进修及双向挂职等途径,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培养6名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以上;聘请企业行业专家4人,直接参与教学、专业建设及项目研发等;实施绩效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升。5.扩大服务领域,强化社会服务能力针对企业和社会需求开展技术服务及社会培训,开展技术研发及应用,开展培训,提升本地经济电气技术人才的服务能力;增强与企业的合作,合作开发优质课程及创新项目,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利用实训
8、基地开展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6加强专业群建设重点发展专业群,带动专业群生产过程自动化、计算机控制自动化建设和发展。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和骨干教师2人;建设1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2部工学结合特色教材。(三)建设特色1以“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烟台汽车产业优势,瞄准核心职业岗位(电气设计及维修)能力要求,以校企共建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心为平台,突出生产性实训主线,创建以“能力梯次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岗位要求的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课程建设按照从企业调研,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工作任务分析,课程内容重构
9、重组,课程标准制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头脑风暴式研讨,课程建设,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思路,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2.创新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以校企共建的现代自动化控制技术中心为平台,根据专业特点,开发并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融“教、学、做”为一体,使学生既掌握熟练的电气设计方法,又掌握电气维修技能,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3.突出真实工作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真实工作情景,配置真实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控制仿真、完成工作任务,工作现场由学生自己动手创造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实训学习的
10、过程中养成现代化大生产所要求的遵章守纪、严格要求的风气和习惯。(四)建设内容1.创新以“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负责人:范长青围绕职业岗位需求,专业与企业合作,教学与生产结合,创建以“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工作过程确定教学顺序,以生产性实训为主线,按照认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路径,能力梯次递进,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生向员工的角色转变。第1、2学期,学生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见习与认知教育,并完成公共课程、简单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学习。第3、4学期,学习较复杂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在校内完成电气控制有关的专项技能训练,
11、并引入真实产品进行生产性实训,使学生达到中级电工操作工、计算机高级操作工水平。第5学期,学习复杂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区域性典型产品为载体进行编程、操作维修的综合实训。第6学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以顶岗实习的形式进行综合技能强化;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实现真题真做;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促进学生就业。如图1。图1 以“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工作:1)每学年完成2次职业岗位调研分析,形成调研报告,指导专业改革。2)执行“以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跟踪岗位需求,建立人才培养的目标导向。2.课程体系建设负责人:姜虎强(
12、1)课程体系改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突出全面素质培养,构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能力模块及课程见表1:表1 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能力模块及课程能力模块课程实践环节电气自动化技术课程体系人文素质能力体育、思想品德与法律、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与创业等课程军训、安全教育、讲座、就业讲座、心理测试等通用能力大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高等数学工程数学计算机技能训练英语演讲比赛等机械工程能力Autocad中文绘图机械基础机械制图制图设计认知实习金工实训模块电工电子技术能力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工实训模块电子技能实训模块等电子技术应
13、用能力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单片机控制模块等电气控制能力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工厂供电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拖动控制模块供配电模块、PLC控制模块顶岗实习模块等自动控制能力自动控制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传感器模块变频器模块课程设计模块等 人文素质能力模块通用能力模块讲授文化课、两课及公共选修课。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前提,重点加强工程数学、英语及计算机等工具课程的教学比重,并取得相应证书,形成了英语、计算机三年不断线的教学格局,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基础,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机械工程能力模块电工电子技术能力模块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模块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专
14、业群中其它相关专业公用模块。以“应用”、“够用”为原则,满足课程设置先进性、应用性、前瞻性的要求,对部分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和优化。 电气控制能力模块自动控制能力模块紧扣专业核心能力,突出能力培养,按照专业核心能力进行课程重组和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专业能力要素、知识点分解到每门课程和各实践教学环节中,根据专业化方向、设置专业方向课程。实习实训模块为专业群及其它专业进行实训教学。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以职业资格或职业岗位工作要求为导向,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中心设置应用领域多样化的实训模块,即认知实习模块、电工技能模块、拖动控制模块、电子技能实训模块、供配电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PLC控制模块
15、、变频器模块等,与企业开发订单实训模块、顶岗实习模块,每个模块对应相应领域的概论性课程和专项技术课程,达到模块能力要求。技能培养与职业性标准相结合。专业技能与相应的技术认证挂钩,通过课堂教学模拟仿真案例课程生产实践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体设计和付诸实施的能力,提高运行过程中的排错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归纳出本专业核心就业岗位的相关就业岗位,根据本专业岗位群中每个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提取每个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完成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工作的能力及支撑能力要求的专业知识,建立如表2电气自动化技术岗位能力与对应知识点:表2 电气自动化技术岗位能力与对应知识点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
16、力主要知识点供、配电设计人员1.供配电设备维修管理2.供配电系统控制、设计1.供配电设备维修管理能力;2.供配电系统控制、设计能力。1.掌握供配电技术基础知识。2.熟练掌握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操作。电气设计及维修工1.电气设备操作、维护;2.电气设备自动控制。1.电气设备操作、维护能力;2.电气设备自动控制能力。1.掌握电气操作的基本知识。2.掌握常用机床的电气控制。自动控制软件编程1.plc的维护操作;2.plc的软件编程。1.plc的维护操作能力;2.plc的软件编程能力。熟练掌握plc,单片机软件,如三菱、ATMEL等电机控制设计1.电机维护、操作能力;2.电气自动控制设计能力。1.电机维
17、护、操作能力;2.电气自动控制设计能力。1.了解常用电气操作的基本知识。2.具备常用的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能力注:核心职业岗位是电气操作、维修工和电机控制设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确定行动领域;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专业所对应的典型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重组内容,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图2为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开发示意图。图2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示意图课程体系建设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将职业能力转化为教学目标,将获得能力所需时间转化为教学学时。推进岗位需求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提升
18、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新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就业,人才培养的实施按照“认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2)课程建设成立由专业带头人、有企业背景的专业骨干教师、课程建设专家、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结合烟台及周边地区先进制造技术生产特色,强化岗位调研力度,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纳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做出专业群的核心课程的学习情境教学方法。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教学方案设计,以工厂电气控制学习领域为例进行教学方案设计(表3)。表3工厂电气控制学习领域为例进行教学方案设计序号学习情境子情境1学习情境1:工厂低压电器的认识1.1常用电气设备的认知21
19、.2工厂低压电气的拆装与维修3学习情境2:基本电气控制线路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方法42.2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接线与调试52.3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线路62.4三相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线路72.5直流电动机控制8学习情境3:CA6140车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护3.1 CA6140型车床的结构93.2 CA6140型车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10学习情境4:X62W万能铣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护4.1 X62W万能铣床结构114.2 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124.3 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检修13学习情境5: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护5
20、.1 Z3040型摇臂钻床结构145.2 Z3040型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15学习情境6:T卧式镗床电气系统的检测与维护6.1 T68卧式镗床结构166.2 T68卧式镗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176.3 T68卧式镗床的电气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检修18学习情境7: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运行与维护7.1绕线式异步电动机转子串电阻起动电路的组成和动作原理197.2 PQR10A桥式起重机的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及故障分析20学习情境8: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8.1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的设计218.2电气元件布置图及安装接线图设计课程建设研究。把现有课程整合成按照
21、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要求的7大能力模块课程,以课程建设为重点提升专业内涵,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科研和创新能力,提升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核心课程建设。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构建核心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能力和双证书为基础,构建课程内容;以教学做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在课程建设中,由专业带头人负责确定核心课程,制订课程标准,建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变频调速、供配电技术可编程控制4门体现岗位技能要求的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编制特色教材和教学课件,行成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共享教学包。进行综合课程的整合。根据课程内容、设备情况,结合职业资格证书来确定课程内容;组建课程改革小组对核心课程的内容进行模块化
22、改革;与企业合作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特点的优质核心课程;确定模块的标准,开发模块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整理、合并、扩充,按功能模块形成新的模块课程体系。整合职业基础课程,对电路基础、模电、数电等课程进行整合,改编电工电子技术教材;将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增加职业岗位案例、实例,整合成单片机技术与实践;将电机控制技术、电机拆装实训整合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等。精品课程建设。建设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体系,2012年将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建成院级精品课程。(3)教学资源建设工业案例建设。三年内,完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变频调速、可编程控制等3门优质核心课程的工业案例22个。试题试卷库建设。三年
23、内完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变频调速、供配电技术、可编程控制、单片机技术电路基础等课程匹配的试题库试卷库。教材建设。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充分体现职业理论、职业技能、职业能力要求的教材,在教学中教授、示范、练习结合,与“双证书”结合,突出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生产性实习的内容,融合职业资格证书相关内容,吸收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建成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教材。精选产学结合紧密、技能鉴定内容体现明显、推广借鉴性强的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共享,注重多媒体课件的引入与开发,编写院本教材,形成独具特色的自编教材体系。三年内完成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变频调速、供配电技术等教材的编写,见表4。表4 核心课程教材编写序号
24、年度待建设特色教材负责人合作企业教材出版社12011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董良新烟台宝钢钢管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出版社22012变频调速董良新烟台东岳汽车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出版社32013供配电技术董良新烟台福山供电公司山东电力出版社(4)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1)教学方法改革以全面提高人才质量为出发点,从重课堂教学向重实践教学转变,从知识型教学向能力型教学转变,从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性学习转变。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实行弹性学分制,开设汽车文化等跨系选修课,增大选修课时数,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取启发式、体验性学习方法、案例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利用单片机、PLC实验实训室
25、、电气实训虚拟车间,融“教、学、做”于一体,电机控制技术等多门课程实施“理论学习虚拟演练实操训练”教学方式。 依托实训中心,实施单片机应用技术等课程一体化教学,并通过校园网引入相关新知识、先进技术的讲解。(2)教学手段改革教师采用多媒体、投影、幻灯等教学手段,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并充分利用学院网络平台进行网络教学。利用电工电子实训基地、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等加强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利用电气实训中心、电子产品焊接实训室强化生产性实训;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开发实验实训模块,开发实训项目和创新项目,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推行以生产性实训、模块实训为内容的技能训练,将职业素养
26、的训导贯穿于实训教学的各个环节,使生产性实训、仿真实训占到总实训学时的80%以上,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6个月以上。在考试考核方面构建起多样化的考试体系,考试采用综合作业+理论、理论+技能等方法。(5)教学过程管理与质量监控建设教学质量管理和监控组织机构,突出持续性、全程性监控特点,实现学院教学质量管理的经常化、规范化。成立“教学质量督导组”,负责对专业教学过程、教学秩序、教学效果进行检查;组织专业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评价活动。成立“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小组”并确定其职能,建立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校企共管机制,实现实习岗位对口、实习过程可控、实习管理规范。教学质量督导组对承担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实行过程评
27、价,广泛听取学生意见,加强检查和评价,细化兼职教师考核要求;强化兼职教师的日常管理,建立业务档案,制定专人负责联系,帮助兼职教师领会本专业的教学特色和要求,为专业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3.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负责人:刘道刚(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遵循“先进性、教育性、开放性、共享性”原则,建设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生产研发为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新建电工电子实训室、变频调速实训室、可编程控制实训室等。吸引企业资金,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强化生产管理及产品质量管理,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下参与生产全过程;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优化资源,建立生产性管理机制,广泛地开展对外交流、学术研讨等活动,全面开
28、展社会培训,推广普及新技术、新工艺,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通过引进高技能实训指导教师,与企业紧密结合共同开发新产品,使专业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产学结合,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表5是电气自动化技术实训室的建设情况。表5 电气自动化技术实验、实训室建设实训(验)室名称功能实训项目备注自动控制实验室教学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技术、信号与系统综合实验数电、模电实验室教学、培训数电、模电及微机原理综合实验PLC、单片机、综合实验室教学、培训PLC可编程、单片机开发应用综合实训变频调速综合实验室教学、培训电机变频调速控制电工电子及电力拖动实验室教学、培训电工、电子、电力拖动(
29、带直流电机)技能实训与考核实验工业自动化工程训练中心教学自动化流水线实验(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和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校企人员双向挂职,聘请合作企业经验丰富人员参加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培养方案制定,培养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派部分老师到实习基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学工作,实现资源共享。我专业先后与上海东岳汽车有限公司、斗山工程机械中国有限公司、山东上汽变速器 (烟台) 有限公司、一汽青岛汽车厂等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关系。这些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为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在校外
30、实训基地顶岗实践,既熟悉了每个岗位的职业技能,又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3)实训基地内涵建设1)实习实训条件软件建设:在实训基地的运行和管理方面,引入企业的5S管理体制,推行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实现实训基地的企业化管理。健全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效果评价办法;编制校企合作各工种的生产操作规程;制定实训基地工作岗位职责;研究并开发实习标准,编制实训指导手册,制定实习实训考核及成绩评定标准。2)加强顶岗实习组织管理:为使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掌握胜任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能力,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良好品德,健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加强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研究和管理监控。聘请企业
31、专业工程师配合专业教研室联系校外实习基地,根据学生毕业当年企业的用人需求落实顶岗实习单位,巡回指导学生和管理学生。校企双方共同成立组织和管理机构,双方人员参与过程的管理和质量考核,明确校企双方的权限和职责,对学生工作、学习、生活全方位管理、顶岗实习全过程控制的机制。校企合作编写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实习日志、反馈跟踪记录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主动和企业加强联系,学校指定实习指导教师,不定期的联系,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考核成绩占顶岗实习的10%;实习单位制定的专门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工作态度、安全人士、出勤情况、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进行严格考核,考核成绩占顶岗实习等额70%;学生实习过程中要做
32、好实习记录,实习结束后要写出实习报告,成绩占顶岗实习的20%,最后对学生综合评价,评价合格的办法“工作经历证书”。制定指导教师的考核与工作量计算办法,做到顶岗实习“岗位落实到位、实习跟踪到位、教师指导到位、作业文本到位”,确保实习质量。毕业设计主要在顶岗实习中完成,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过程的有机结合。 3)实习实训质量保证:成立质量监控小组,通过定期与随机抽查的方法进行监控,收集有关实习、实训教学质量的信息、数据,掌握实习、实训教学运行状态,检查实习、实训教学效果,提高实习、实训教学质量,促进示范性重点专业的建设。4、师资队伍建设负责人:邹爱琴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专兼结合制度,保障兼职教师
33、的来源、数量、质量以及专任教师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保障由专人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5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有10人;校外兼职兼课教师6人。我们拥有4位相对稳定的外聘老师。主要来自于山东锐杰、烟台通用等,他们理论功底扎实、思维活跃,并且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双师”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1)培养和引进1名专业带头人在教师中选拔1名副教授以上职称、硕士学位,教学能力和实践技能强、熟悉本专业对应技术岗位领域的双师素质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引领专业建设和发展。培养措施和承担任务:到德国、日本等国家培训一个月,学习
34、先进职业教学理念与办学模式;安排到企业实践锻炼2个月,培养其成为自动控制行业专家;参加国内培训和学术会议交流,掌握应用技术的前沿,并成为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的专家;承担相应的市级、省级、企业技术攻关项目或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标准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2)培养和引进4名骨干教师 在现有教师中选拔4名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职业教育理念先进、改革创新能力强、较高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进行培养;通过培养使其具备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能力。引进2名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骨干教师,改善师资结构。主要培养措施和承担任务:选送2名骨干教师到德国、日本
35、等国家培训1个月,学习先进办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课程建设方法;选派2名骨干教师参加全国自动化协会等单位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理念等;聘请国内课程专家对骨干教师进行指导,提高课程开发能力;到烟台周边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鼓励教师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承担院级及以上技术应用研究或企业委托课题1项,提高骨干教师科研水平;完成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3)双师素质队伍建设 培养双师素质教师10人,3年内,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2个月,参加国内自动化技术进修学习,使之能够指导生产性实训和学生顶岗实习,参加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设计、行业联系、教材建设,
36、完成建设项目任务。(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密切与企业合作,聘请6名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专兼教师比例达到1:1;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实践指导课或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工作,参与课程开发、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技能鉴定、教学评价等工作;企业技术专家重点指导专业建设,参与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负责人:杜俊贤(1)职业培训与技能鉴定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为企业开展培训服务,承办农村劳动力和社会无技能劳动力的中短期培训班。强化社会服务能力,成为烟台市培养电气技术类中高级技师及相关技能人才的培训基地。(2)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每年选派2-
37、4名专业教师,到行业企业对口挂职和兼职,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利用企业生产条件,将实习过程和企业生产结合起来,积极承担企业和社会科研课题,实施综合技术服务。在教学基地建设中,设立校企合作教材开发项目,共同开发体现岗位技能的教学实训课程。结合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3)对外交流与合作派出骨干教师出国研修,推动专业和教学改革。引进国外先进办学理念、模式、优质课程、先进教学管理体制,更新教育内容和方式,促进专业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发展各类学历、非学历的合作办学项目。开展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特色专业
38、以及课程教学的深层次合作,开展文化交流及师生互访交流活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聘请专家学者来校短期讲学,通过讲座和研讨等形式,使教师和学生及时了解职业教育的前沿发展情况,拓展学习视野。6.专业群建设负责人:刘金凤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龙头,辐射带动计算机控制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建设,将以“能力梯次递进”为特征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应用到专业群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在课程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使资源效益最大化;在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既保留各专业的特色又相互渗透。(1)共享课程资源最大限度优化教学资源和有效组织教学,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专业群
39、课程体系搭建素质课程平台、专业群职业技术基础平台、专业技术模块三个平台来建设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变频调速2门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2)共享实训基地实现专业群内的自动化控制实训中心、现代智能控制中心、电气维修实训室、检测实训室资源共享。同时,改善专业群相关专业的实训设备条件,新建成自动化设备实训中心,提升整体实力,为各专业实训教学及对外服务提供保障。(3)发挥团队带动、渗透作用,带动专业群专业教师水平提升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的带动下,专业教师相互渗透,专业群中其他专业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重点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增强重点专业优秀师资对其他专业教师的带动作用,专业群其他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
40、骨干教师2人,双师素质教师6人,聘请兼职教师10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进度安排见表6: 表6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进度表任务建设内容主要监测指标2011年2012年2013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预期目标:构建“模块训导、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制定专业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验收要点:1制定专业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 2建立“平台+模块”专业课程体系,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相关大纲的建设方案;3进行专业能力调研、分析,制定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和标准;4进行核心课程内容及标准研究,生产、训练项目研究,实习实训模块研究,参考项目、创新项目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及实施方案。预期目标
41、:优化“模块训导、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验收要点:1选定1个教学班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试点、形成阶段性分析报告;2形成专业课程标准、专业教学计划和相关大纲并实施;3进行课程研究、专业训练项目研究及参考项目、创新项目研究并开发建设;4加强与企业合作交流,依托行业协会,共同制定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预期目标:形成完善的的人才培养模式及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验收要点:1继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试点、形成阶段性比较分析报告;2实施并优化专业课程标准、专业教学计划和相关大纲;3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及相关综合实训项目的开发建设;4形成专业能力考核办法和考核题库;5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用人
42、单位满意率高于98%。优质专业核心课程(精品课程)预期目标:制定课程改革和建设规划,确定实施方案。验收要点:1确定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建设方案并实施建设,基本达到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水平;2建设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申请院级精品课程;3确定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等课程建设方案。预期目标:制定课程改革和建设规划,建设2门核心课程和1门院级精品课程。验收要点:1进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变频调速技术2门课程的建设,基本达到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水平,建设网络课程;2建设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获得院级精品课程;3确定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建设方案。 预期目标:制定课程改革和建设规划,建设2门核心课
43、程和1门院级精品课程和1门省级精品课程。验收要点:1进行工厂供配电技术等2门核心课程的建设,达到工学结合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水平;2建设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省级精品课程;3进行基础课程与选修课程建设。(续表)7任务建设内容主要监测指标2011年2012年2013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特色教材预期目标:建设1本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及1本能力指导教程。验收要点:1建设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电机与电气控制; 预期目标:建设1本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验收要点:1建设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变频调速技术; 预期目标:建设2本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及1本能力指导教程。验收要点:1建设工学结合的特色教材单片机技术与实践、可编程控
44、制技术; 2开发电力拖动与自动控制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技能鉴定指导教程;3实施、优化工学结合的专业能力训练教材。专业教学资源库预期目标: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验收要点:1确定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预期目标:建设1门网络课程,实现同类院校共享。验收要点:1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网络课程,完善专业信息库,提供资源共享。 预期目标:建设2门网络课程,实现全国共享。验收要点:1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可编程控制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2门高质量网络课程,内容包括专业信息文献库、多媒体课件库、试题库、案例库,收录相关企业、行业、教学与教学管理标准等资源,完善专业信息库,提供
45、资源共享。 (续表)7任务建设内容主要监测指标2011年2012年2013年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机制与团队结构预期目标: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并实施,教学团队结构趋于合理。验收要点:1.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制定师资培养、引进机制的草案;280%专任教师参加高职教育培训并通过教学能力侧评;3培养骨干教师2人,培养“双师”素质教师6人次,聘请兼职教师4人;4硕士教师比例达到80%。预期目标:教学团队结构优化,施行绩效管理,提升教师水平。验收要点:1完善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建立交流学习机制;290%专任教师通过教学能力测评;3引进专业带头1人,培养骨干教师2人,培养 “双师”素质教师5人次,聘请兼职教师5人,聘请企业行业专家2人;4“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5专、兼教师比例1:0.7;预期目标:教学团队结构优化,绩效管理效果明显,教师水平明显提升。验收要点:1优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机制,形成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方案与实施办法;2100%专任教师通过教学能力测评;3培养专业带头1人,培养骨干教师2人,培养“双师”素质教师8人次,聘请兼职教师4人,聘请企业行业专家2人;4“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5专、兼教师比例约1:1;6硕士教师比例达到90%。专业带头人预期目标:形成专业带头人基本信息,提出本专业中长期发展思路。验收要点:1培养专业带头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