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1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12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第 12 页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新) 中草药抗病毒的机理及兽医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从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近况、中草药抗病毒机理、 抗病毒中草药的兽医临床应用、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思路4个方面论述了目前国内外中草药的研究现状,并探讨了中药研究的思路与出发点。为进一步发掘祖国的医药资源和研发高效低毒的抗病毒中草药指出了方向。 关键词: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进展 目前,我国因病毒感染导致动物死亡的比率在所有病因中居第2位,仅次于细菌感染的死亡率,占36(8, ,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很多病毒结构简单,仅由一种核酸RNA或DNA和蛋白质组成,缺乏完整的酶系统,有严格的
2、寄生性,需借助宿主细胞的功能繁殖。病毒只能在敏感的细胞内培养或感染易感机体,抗病毒药物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才可作用于病毒。不少抗病毒药物对细胞或机体有毒而不能应用,从而大大限制了抗病毒药物的发展。因此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必须既能防止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又能特异地抑制病毒复制中的某些关键步骤,而且应当不影响机体细胞的代谢。然而由于许多代谢步骤为病毒和细胞所共有,所以很难研制出一种无毒的抗病毒药物。然而,祖国医学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病毒性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中成药、单味草药与复方制剂都有。在祖国医学中, 1虽无“病毒”之名称,但有关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早有记载,并在数千年的临床应用中
3、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科研工作者已从中草药中筛选和寻找出一些高效抗病毒药物,其中有些已被开发应用于临床。现就抗病毒中草药研究近况、中草药抗病毒机理、 抗病毒中草药的兽医临床应用、抗病毒中草药的研究思路4个方面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抗病毒中药研究近况 1.1 单味抗病毒中药 现在研究已证实,有些中草药具有非常强的抗病毒作用。在临床上治疗病毒性疾病的单味中药如清热药的板兰根、黄柏、黄芩、黄连、金银花、连翘、叶下珠等,解表药的麻黄、桂枝、香薷、紫苏叶、防风、薄荷等。根据临床实践和现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抗病毒中药可分为两大类。一是能直接灭活或抑制病毒的中草药,常用的有醋、黄芪、板兰根、麻黄、苍术
4、、五味子、蚕砂、桑叶、青篙、马鞭草、地丁、木贼、紫草、香附、夏枯草、天花粉、甘草、三七、大黄、大青叶、女贞叶、白头翁、地榆、地骨皮、百部、防风、连翘、吴茱萸、辛黄、虎杖、侧柏叶、二花、鱼腥草、茵陈、厚朴、穿心莲、桂枝、柴胡、菊花、野菊花、黄连、黄柏、蛇床子、蒲公英、薄荷等;二是通过诱生干扰素或促进人体免疫功能而间接达到抗病毒作用的中药,常用的有人参、茯苓、猪苓、党参、黄芪、山药、首乌、巴戟天、灵芝、黄精、肉苁蓉、菟丝子、山茱萸、当归、刺五加、枸杞子、虫草等。 1.2 复方抗病毒中药 利用两味或两味以上中药相配伍,研究中药在抗病毒方面的协同作用,最终以取得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新中成药为目的的研究,
5、是目前中草药抗病毒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双黄连粉针剂 本方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组成。研究表明,双黄连粉针剂具有明显抗A3V、RSV、ADV-3、HSV-1、HSV-2、CBV-3、CBV-4、新型肠道病毒71型(EV71)的作用;对 2Polio V-3、ECHO6V、麻疹病毒(MV)、VSV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荆防口服液 此口服液由辽宁省兴海制药厂生产。经鸡胚法和体外实验研究表明,对AV(FM1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体内实验研究表明,10g/kg剂量的荆防口服液能有效抑制1/6页 3FM1株引起的小鼠肺炎病变的产生。 抗病毒胶囊 本方由板蓝根、虎杖、红条紫草、菌陈、苍术组成,方2由黄柏、
6、西洋参、虎杖、黄芪、知母组成。经透射电镜负染法观察发现,两方药物与HSV-2相互作用后,病毒颗粒形状明显改变,出现病毒颗粒变形、大小不均、包膜裸露或破损以及病毒颗粒凝集融合成块或结构模糊不清等。说明此胶囊在体外对HSV-2颗料的形状结构、表面成分和分散度均 4有显著的破坏作用。 热毒清 本方由金银花、鱼腥草、大青叶、蒲公英等药味组成。经体外实验研究、用RT-PCR检测感染细胞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和HCMV感染孕妇的治疗试验研究发现,“热毒清”对HCMV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CM胞病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孕妇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 5(TNF-)和白细胞介素-2(IL-2)迅速恢复正常水平
7、。 病毒清口服液 本方由板蓝根、连翘、贯众、大青叶、金银花、藿香、生地、甘草等10 6味药组成,体外实验表明,对HSV-1和ADV-3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病毒清颗粒剂 本方由板蓝根、连翘、大青叶、甘草等10余味药组成。经体外法和鸡胚法实验证实,对ADV-7、RSV、HSV-1、A3V均具有抑制作用;临床应用,对呼吸道感染伴有咽 7痛、头痛、发热病证者疗效亦十分显著。 菊蓝感冒冲剂 本方由解放军309医院研制。经鸡胚法实验研究表明,其提取液对甲、 8乙型AV和ADV-3有抑制病毒繁殖的作用;体外实验表明,对ADV亦有抑制作用。 熊胆粉牛黄丸 本方主要由熊胆粉、人工牛黄、青黛等药味组成。体外实验研
8、究表明, 9其水提液对ADV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RSV(南京株)无效。 复方冬夏丸 本方由冬夏草、山豆根、板蓝根、黄芪等10多种中药和海洋生物组成。用酒精和水提法得水溶性有效成分,经体外法和间接免疫酶标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对 10Epstein-Barr病毒(EBV)抗原表达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清温败毒饮 本方由生石膏、生地、玄参、黄芩、牡丹皮、知母、黄连、栀子、淡竹叶、桔梗、甘草组成。郝氏等用清温败毒饮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20例,结果:治疗组平均发热天数、尿蛋白转阴天数钧明显短于病毒唑对照组,说明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疗效 11显著。 抗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配方 应如海、蒋作功精选具有
9、较强抗病毒作用和促进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诱导干扰素产生、抗菌消炎作用的10余种中草药, 经水提制成复方中药抗病毒合剂,并首先试验用于抗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结果表明,抗病毒合剂对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IBDV) 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免疫系统和重要实质器官有明显保护作用。 防治冠状病毒引起的SARS中药复方制剂 2003年SARS流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推荐6个预防性中药处方,在治疗方面,分早期、中期、极期、恢复期,推荐4个方案。付琦等报道,中西药联合治疗SARS,进展期用国药2号,极重期用国药3号,恢复期用国药4号。临床 12实践证明,中西药联合治疗组治愈率高达95.56%。 2.中草药
10、及方剂抗病毒作用的机理 2.1直接抗病毒作用 主要是指对病毒的直接杀灭,以及阻断病毒对正常细胞的的吸附、穿入、复制等环节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 2.1.1直接杀灭 是指药物对病毒侵入细胞前的的杀灭作用。如王志玉(1996)报道大黄醇提液中的蒽醌类 13对病毒有直接杀灭作用,李铁民等人(1994)报道甘草甜素对带状疱疹病毒有直接杀灭作用1415,张其威等人(2005)报道板蓝根对疱疹病毒有杀灭作用而非抑制作用。 2.1.2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和穿入 2/6页 张为民等人(2001)报道,黄芪中A6组分对流感病毒包膜功能及影响病毒对敏感细胞的吸 16附和穿入有较明显作用。许小琴等人(2004)报道,
11、中药抗病毒活性成分中的黄酮类,多糖及其衍生物,三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甘草甜素衍生物)、生物碱及苷类等,都是阻止病 17毒颗粒对宿主细胞的吸附过程,而发挥抗病毒作用的。 2.1.3抑制病毒的复制 日本科学家研究发现,甘草对艾滋病病毒有较强的抑制增殖作用,如1毫升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加入0.25毫升甘草甜素,或者等剂量静脉注射,就可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细胞全部死亡,且无任何毒副作用。杨海燕等人(2004)报道,中草药中的多酚类物质可以抑制流感病毒蛋白质和RNA 的合成,同时也可以抑制流感病毒的吸附作用。 2.1.4阻止病毒由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侵染 李铁民等人(1994)报道带状疱疹病毒体外感
12、染细胞16h后加入甘草甜素,可抑制病毒从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扩散。许小琴等人报道硫酸葡聚糖和硫酸戊聚糖能够抑制合胞体的形成和抑制HIV-1P24原向培养液的释放,从而阻止病毒由感染细胞向未感染细胞的侵染。 2.2间接抗病毒作用 由于病毒感染机体后,必定寄生在机体的细胞中才能生存、繁殖,因而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激发调动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来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这一途径尤为重要,更符合中兽医的“扶正驱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基本思想。 2.2.1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 机体的免疫器官包括胸腺、法氏囊等中枢免疫器官和脾脏、淋巴结等外周免疫器官,它们的状况直接影响机体的免疫力。童鲲等人(1995)报道
13、,玉屏风散加味能增加小鼠脾脏和胸腺的重量,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血清溶血素形成、空斑形成、细胞的 18溶血能力以及增强脾细胞诱发的足跖迟发型超敏反应。 2.2.2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吞噬细胞包括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和血液中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他们具有强大的吞噬病原体作用,是机体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近年来发现许多中草药能不同程度的增加正常或免疫抑制机体的白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和吞噬能力。贺玉琢等人(2004)报道,经口给犬服用固体饲料葛根汤后,在体温升高的同时,机体防御因子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增强,从而提高了免疫功能,故可抑制感冒病毒与
14、流 19感病毒等增殖,有效改善感冒症状。周然等人报道玉屏风散不仅可显著性地增强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且对环磷酰胺所造成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抑制也有明显的 2+激活作用,吴贺算等人(1984)报道,白虎汤中的Ca可以增强家兔肺泡巨噬细胞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巨噬细胞的成熟,白虎汤对肺泡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 2.2.3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体是抗病毒体液免疫的的主要因素,分泌型IgA可防止病毒的局部入侵,IgG、IgM可中断已入侵的病毒通过血液循环扩散。 细胞免疫是T细胞介导的机体的一种重要的免疫反应,因为抗体不能进入受感染的细胞,细胞内病毒的消灭主要依靠细胞
15、免疫。孙炜等人(2002)报道,小柴胡汤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 2.2.4诱生干扰素(IFN) 干扰素是一种天然的非特异免疫防御系统,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在入侵部位的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可渗透到临近细胞而限制病毒向四周扩散,干扰素本身对病毒无灭活作用,主要作用于正常的细胞,使之产生抗病毒蛋白和抑制病毒高分子生物合成,使细胞获得抗病毒能力。现代研究证实,中草药中有许多具有内源性IFN诱生作用或促诱生作用的药物,如从香菇中提取的香菇素在小鼠中能诱导血清IFN,日本学者从甘草中提取的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制剂能诱生?型IFN,并对细胞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3/6页 2.
16、2.5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C)的活性 自然杀伤细胞是机体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的一种,能在体内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起到免疫监视和抗感染作用。李剑勇等报道,中药方剂小柴胡汤和人参汤对受抑制的NKC活性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2.2.6改善病毒感染所致机体的不良反应和病变 英国学者KuroKawaMM给小鼠经鼻腔内接种流感病毒,葛根汤口服给药,结果发现,葛根汤可推迟小鼠体重下降,促进下降的体重提前恢复,拮抗肺的变性并具解热作用。 柴胡中的柴胡皂苷和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病毒所引起的机体免疫系统过敏反应,从而降低炎症对组织细胞的损害。 由苦参及苦豆子中提取的苦参素,其中的
17、有效成分苦参碱可减轻乙肝病毒所致的肝细胞的变性、坏死,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具有明显的保肝作用。 3 抗病毒中草药的兽医临床应用 近年来,由于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的流行,给我国的家禽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克服烈性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兽医部门除了加大疫苗的研制外,还应在药物防治方面加大研究。目前临床上尚没有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病毒化学药物出现。由于我国是世界上中药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且中草药中化学成分非常多,极其有利于先导化合物的寻找,所 20以无论是采用中草药直接进行病毒病治疗还是新药开发方面都有广阔的空间。据孙志良 -1等 报道,采用白毛藤、白术、黄连、板蓝根等提取物制得的白毒注射液
18、以不同稀释度(10。、-2-34l0。、10 )分别同浓度为10 TCID5o的鸡新城疫病毒(NDV)液混合,37? 作用2 h后,将 -1混合液接种鸡胚纤维单层细胞,72 h后观察结果。结果表明经l0 稀释度白毒注射液处理的 -2NDV接种的鸡胚成纤维细胞呈现完整的单层;经l0 稀释度处理的细胞单层已不完整,大量 -3细胞发生融合,出现合包体,细胞单层开始崩解;而l0 稀释度处理的单层细胞完全崩解、脱落,只剩合包体。同时该课题组还研究了白毒注射液对犬瘟热病毒(CDV)混合对鸡胚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结果与NDV病毒试验结果相似。以上结果均表明中草药白毒注射液对畜禽病毒NDV、CDV等有强大的抑制
19、作用。邹永新等E伸 研究了纯中药复方制剂“鸭肝康”“热毒清”对人巨细胞病毒抑制作用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9,13(2):175,179 6 卞益明,徐晓梅等.病毒清口服液的制备及其药理学实验研究J.河北中医,1997,19(6):44,45 7 陈玉祥,刘水平等.病毒清颗粒剂的体外抗病毒及抗菌作用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23(2):197,198 8 陆维艾,张显杰等.菊篮感冒冲剂抗病毒作用实验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1999,15(4):14,16 9 程丑夫,谭圣娥等.熊胆粉牛黄丸抗病毒、抗炎及急性毒性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1997,13(4):5
20、0,51 10 黄培春,邓惠华等.中药复方冬夏丸体外抑制Epstein,Barr病毒抗原表达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0,14(2):128,130 11 郝向春,马素娟,陈玉良清瘟败毒饮治疗流行性出血热12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1,8(1),45,48. 12 付琦,李志刚,贾宝辉,等.中西药联合治疗SARS 253例疗效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12):1203,1206. 13王志玉.大黄醇提液的抗疱疹病毒作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6):364. 14 郑 敏,等.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毒研究进展,中草药,1998,29(9):633,635 15李铁民,梁再赋.甘草提取物及其衍生物的抗病毒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4,25(12):655. 16 郑敏,陈鸿珊. 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毒研究进展中草药1998年第29卷第9期631,634. 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