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新理念有哪些(2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新理念有哪些(22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的新理念有哪些-第 21 页教育的新理念有哪些?教育新理念的内容较多,主要是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采取自主讨论、自主研究、合作学习等新的模式下教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自有教不好的老师,取消传统的死板的教学方式,具体的几个方面如下:1、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2、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3、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4、把一流的学生
2、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5、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6、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 7、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
3、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8、衡量教学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9、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眩耀。10、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11、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12、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
4、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13、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1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15、“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教育教学类18、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19、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20、和学生共同成长,是新世纪赋予教育和教育者的新的要求。21、“蹲下”一词是多么贴切的词语,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视线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从孩子的位置出发去理解世界。22、我们每一个人都需
5、要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程中“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程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新课程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23、和学生交朋友,才能听到他们的心里话。24、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色满园。25、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 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对教师来说,修养是教育的载体,境界是教育的起点,人格是教育的风帆。26、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我们应用“问题”来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27、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28、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
6、才是真爱。29、教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孩子终身的大事。30、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31、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32、创新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基础教育阶段,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教育既有可能为创新提供发展的契机,成为发展的动力,也有可能阻碍,甚至扼杀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摧残天资优异而具创造力的年轻人,比鼓励他们开花结果要容易得多。33、酸甜苦辣都有营养
7、,成功失败都是收获。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让他们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即使是失败,也可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无穷的财富。34、正确判断每个学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征及其发展潜质,这是教育智慧中极为重要的部分。35、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36、人类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潜能,绝不是课堂上讲解出来的。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这样的教育和训练正变得越来越重要。37、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
8、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这也不许动,那也不许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38、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这是教师从教的基本功。去当一天学生,体验一下学习生活,再来反思:教与学是否和谐。39、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40、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碧海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41、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
9、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42、教师应当具有的人才观是: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观;终身学习的人才观。43、教师应当具有的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教育观;系统工程的教育观;正确方向与科学方法的教育观。44、教师应当具有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学生是各有个性的学生观;学生都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生观45、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天生都是世间的奇迹,坚信每个人都是可造就的。46、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47、工作的计划性使你一天生活过得充实,而且会使你一生有所作为。48、你希望学生认认真真地学习,首先你自己就要认认真真地研究、扎扎实实地工作。49、每个人都有潜在
10、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远离,被惰性所消磨。评价类50、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51、要尽量多地要求每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学生,完善教育评价,可能使学生身体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广泛地发挥。52、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53、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长处,揣测他们的能力,了解他们的程度,考验他们的天资,巩固和鼓励其优点的一切趋向,并帮助他们发展,同时使他们自己相信其长处。54、用我们的爱心和诚心去赞美每一个孩子吧!我坚信:忧郁、自卑将不复存在,每个孩子的眼中都是一片晴空。55、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发现和
11、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56、宽容不是姑息、放纵,而是在严格要求下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理解、尊重,给予充分反思的时间,改过自新的机会,使他们最终改正错误。57、健全的人格是二十一世纪的护照,充分发展的个性是民族的宝贵财富。58、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59、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60、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
12、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61、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62、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63、每一个少年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64、成绩主要说明学习起点的新状况,而不是提供终结性的结论。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学校。65、多一把衡
13、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 引用 最新教育理念39条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如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功教育。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将变得无法存在。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
14、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学校】 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教师】 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的未来。 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9、
15、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10、站上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站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 11、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12、这几种比喻很值得我们教师欣赏: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
16、香味俱全的味大餐。 【课堂教学】 13、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最头痛的问题是学生不提问题。如果学生提问题,重要的不是学生提问的正确性、逻辑性,而是学生提问的独特性和创造性。难怪有人说,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了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会不断发现问题。学生的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 14、教师是教育目的的实现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教学方法的探索者。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导向性意见,而要首先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不要强求学生接受教师的立场,而要
17、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对学生予以“一锤定音”式的裁决,而要进行富于启发价值的评价;不要对学生鲜明的个性或完全否决或过度赞赏,而要引导学生鲜明的个性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15、衡量教育是否失败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16、过去的课堂教学,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现在的课堂教学,学生应该是主角,教师是配角。 17、成功的教学应该是学生带着不同的问题走进教室,学习后在更高层面上产生不同的新问题。 18、教师在课堂上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惟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及思考的时间。如今学生在课堂上缺少的就是“表现机会”和“思考时间”。 19、教师
18、向学生讲授“为什么”,远不如学生向教师提出“为什么”。 20、如果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学就是为了会学”。 【教师与学生】 21、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 22、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23、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是同样多的! 24、教师的表扬或鼓励,对有些学生而言是“锦上添花”,对有些学生而言则是“雪中送炭”。相比之下,教师应该更多一些“雪中送炭”。 25、教师对待学生要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反光镜”摘掉学生
19、的缺点;“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 26、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方法,而表扬学生时则可以适当地信口开河。 【教师的专业化】 27、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师,学习的速度务必大于教育变革的速度。教师要将“学习”作为最重要的职业需要,形成“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事事是学习之事”的理念。 28、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过去的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29、能使学生超过自己的教师才是最好的教师,能使自己超过教师的学生才是最
20、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有超越之胆,即具有敢于超越教师的精神;有超越之识,即具有超越教师的能力;有超越之智,即具有超越教师的智慧。 30、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个成熟的高素质教师。未来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31、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学生行为习惯】 32、学生行为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学生行为习惯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 33、当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的时候,原先认为“学习是苦事”就会变成“学习是乐事”。 【师
21、德】 34、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 35、宁可让学生说错误的真话,也不要让学生说漂亮的假话。 36、“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 【管 理】 37、没有最好的教师,只有用好的教师。【创新能力】 38、质疑能力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能力之一,也是创新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通过质疑和提出问题,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够得到不断强化,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够得以不断提高。教师给予学生真诚的鼓励,学生就敢于质疑;教师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学生就善于质疑;教师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自由的教学氛围,学生就经常质疑。 【现代教育方向】 39、强调多元、崇尚
22、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新、否定等级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主导思想;人性化、信息化和终身化的教育价值取向,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特征。1、以人为本是永恒的主体理念。因为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更受人的公平对待。2、自主、合作、探究、创新。3、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中国的教育理念需转变 教育理念的核心是究竟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一点非常具体地表现在各级领导、新闻媒体、家长和一般社会舆论对教育工作的价值评价上。正是这方面,在评价一个学校、一个教师和一个学生优劣的价值尺度上,普遍存在着令人焦心的不良倾向。 分数、升学率(还有出国留学)作为教育评价主要价值尺度的顽固倾向仍然广泛存在,根深
23、蒂固!本来,教育最重要的职能应该是通过教学和学校的一切活动去培养孩子们的自学能力、独立思维与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挖掘孩子潜在的可能性,养成孩子们高尚的品德和优秀的心理素质,可是,这些常常被压倒一切的分数尺度和升学率冲淡了。 举一个真实的例子。如果有一位因为获者得高升学率被评为全国模范班主任的教师,竟然为自己班上的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不满和怨恨,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一事件呢?事实是这位教师顺利地通过了各级领导的审查,不但获得全国性的荣誉也受到所有媒体的吹捧,还受到众多家长的敬佩;而按照科学的教育理念说,这位教师其实是没有资格做一个班主任的。这类的模范教师依靠压力和紧张的训练能够培养出考上一般大学或重点
24、大学的学生,却未必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才华横溢充满创造活力的人,从长远看对中华民族的未来是非常有害的。类似的例子在支配我们对学生、学校、教师的教育评价中比比皆是。有的重点中学招收的学生本来功课就好,毕业时考上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比例高不一定是学校办得特别好,社会上普遍追崇这类学校也是信奉一种不科学的教育理念的表现。媒体上天天在宣传与表扬的先进榜样都是在无心中宣传一种教育理念,比如什么理科状无、文科状元之类,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呢? 中国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具有按严格标准制定的基础学习要求,这并不是坏事。从某种角度看,这是中国教育的优点。但我们也应该适当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与做法。“他山之石,
25、可以攻玉!”我们需要反省的地方是奶多的。 要建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但要站到全中国与全世界的全球高度,也要有百年、千年的辽阔视野,“百年树人”说的正是这一重要长远视角。我们的人才价值尺度要向世界公认的尺度看齐,要目标长远的未来进行校正。 中国文明真正值得骄傲的地方其实不是秦始皇的大一统功劳,而是百家争呜百花齐放的战国时代。从某种程度说,中国文明可以称为战国文明,在短短的两百多年里大批充满创造性的人物如群星闪耀在天空,中华民族的所有伟大思想、观念几乎都被创造出来了。世界上能与此比美的只有希腊的雅典时代和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是战国时代和其他时代充满创造性的先人们奠定的,要复兴伟大的祖国,也
26、必须依靠大批充满创造激情与创造活力的人才。 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人的聪明令人自豪。可是,我们的电子科技、汽车产业等等的关键技术还在依赖外国,如果我们的教育只是能造就食人牙慧的聪明人,要真正振兴中国只是幻想。中国人绝不能以在世界上善于模仿的形象自豪,中国文明之所以至今受到全世界尊敬,肯定是以它的巨大创造性为根据的。 总之,必须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把心理素质的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维与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到首位,从长远来说,我们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强国之林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在课堂上,同样是讲牛顿三大定律,同样是讲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的教师能让学生自己悟出其中的十分之一
27、,有的学生甚至能在教师启发下自己悟出十分之三,就是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创造,这就远比把全部知识教给学生取得高分但学习中排除学生自己创造性的教学高明得多也困难得多。孔夫子早就主张“举一反三”,这一强调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优良传统可惜被我们很大程度上淡忘了。 学校在抓好课程教学同时,给予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爱好的广阔天地,让学生从书本学习与讨论、争论中获得较广泛的知识,以开拓眼界、发挥独创性,是评价学校工作的重要价值尺度。 对于教师,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强烈的创造追求和创造能力,其实比知识扎实、富于教学经验更加重要。 我们的学生面对的是统一的教学要求、统一的教材和统一的考试题。可学生的个性却是千
28、差万别的。“因材施教”要求教师与学生常有个别的知识与灵魂交流,在这种个别交流中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造性。这比提高全班考试分数困难得多。我认为:我们多么需要各级教育部门领导和媒体正确地表扬、宣传这样的教师。当然,这就要适当减少一个班学生的人数。一个面对六七十个学生的教师很难有精力与那么多学生作个别交流。 总之,我们要努力使考试第一、分数第一、知识第一、升学第一的教育理念逐步转变到以培养学生优良心理素质、优良自学能力、优良独立思维与实践能力和强烈的创造追求精神的教育理念上来。这无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是我们如果不自觉地努力,我们就永远不可能把中国建设成为真正伟大的现代国家,不能实现中华民族真
29、正的伟大复兴。 当代中国若干教育理念的反思【内容提要】权威主义、功利主义、精英主义和科学主义是长期以来存留在当今教育工作者中的重要教育理念。权威主义以教育者为绝对权威,并对教育内容进行神化,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最大障碍;以眼前利益为价值取向的功利主义虽然能带来教育表面的繁荣,但却是对教育真正内涵的阉割;仅仅关注极少数“英才”教育的精英主义教育理念,其实是古代圣人统治说在今天的体现,它不仅有悖于教育民主化的世界潮流,而且也有碍于国家的发展;具有科学万能论色彩的科学主义本身便是违反科学的,而它造成的怀疑精神的缺失则是这种教育理念在教育方面造成的最大负面影响。 教育理念是教育实践的内在动力,教育的巨大
30、进步必须以理念的突破和更新为先导。反思我国现存的教育理念,权威主义、功利主义、精英主义、科学主义是支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主要教育理念。本文拟从这些教育理念形成的根源入手,反思它们对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 一、权威主义:创新教育的障碍 所谓权威主义,是指将学校视为一种权力的实施机构,在这个机构当中,有权势者(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等)对无权势者(学生)拥有绝对的权威。在中国,教育理念中权威主义的产生,源自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的政治特质和教育领域中“政教合一”的形式。早在三代时期,教育便被视为与政治密不可分的一项工作而备受最高统治者的关注,“官师合一”既是重视教育的表现,又是使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保持权威性的
31、需要。后世儒家学者荀况是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教育领域权威主义必要性的始作俑者。在他看来,在教育领域要形成稳定的秩序,应该采取“合礼”的运行制度,一方面重视教师传授的以“礼”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即所谓“重道”,另一方面还应尊崇教师的权威,师生关系就如同君臣关系,教师对学生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教师的教导亦步亦趋。后来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出于巩固专制政权的需要,不仅实践了荀况的理论,而且以法的形式进一步强化教育内容的神圣性和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权威。 虽然自19世纪60年代中国便开始实施近代教育,但是到20世纪50年代之前,由于中国社会的专制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教育领域具有专制色彩的权威主
32、义当然也就很难得到彻底清算。在当今的教育工作者中之所以仍然存留着权威主义的教育理念,除了深受旧思想的影响,将权威主义视为维护教育秩序的有效手段之外,更多的是与将教学过程仅仅视为教师指导下的知识传递过程的认识分不开的。 权威主义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之一是形成了具有强烈权威主义色彩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对教师而言,因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居地位优势以及自身拥有的知识优势而常常被异化为权威的象征,为此,身为“干部”的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时被要求必须不苟言笑,时时保持威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他应是知识的宝库,犹如一部百科全书,无论学生提出任何问题,都能给出正确答案。对学生而言,教师是
33、真理的化身,他的说教永远正确。对于教师的教诲学生只能言听顺从,而不可提出异议。任何对教师的不从,都是对权威的冒犯。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是一种线性的“授受”关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居于主体的地位,发挥着主导的作用。虽然在现行的许多教育学教科书中也要求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是所要求学生应具有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不与教育过程中的权威主义相抵触,而且要求学生对教师权威和知识权威应该具有自觉的认同。 不可否认,教师在总体上是知之在先,在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但是这种对教师地位的认可却不可作形而上学的理解,不能得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固定不变的,否定在某些条件下师生的
34、地位可能发生交换。事实上,当教学的任务不再是局限于对已有知识进行传递,教学以一种更加民主、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时,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在新的教育秩序中,“这种关系将更少地体现为有知识的教师教导无知的学生,而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有关课题的过程中相互影响。有更多的是一种交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可能对教师的权威延缓不信任,相反通过行动和交互作用向教师随之产生的能力开放。相应地,教师将乐于面对学生,与学生一起探索师生所达成的共识。” 教育过程中,学生固然应尊重教师,但尊重不等于盲从,尊师也不是因为教师是权威。它是建立在人与人应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新型师生关系的体现。弗洛姆说:“人类因不从的行为得以
35、不断地进化,不仅精神得到了尽可能的发展,而且智力也得到了发展。人的精神之所以得到发展,仅仅是因为人敢于对以人类良心和真理名义出现的权威说不;人的智力发展依赖于不从的能力,即对试图禁止新思想的权威人士的不从和对长期形成的已变为废话的权威观点的不从。”2(p.3)同样,过于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和学生的一味顺从,只能阻碍教育的发展。 权威主义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之二是对教育内容的神化。在古代,教育内容是钦定的圣典而容不得怀疑,学生只能将其奉若神明而读之。一个人学问水平高低是以其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来衡量的。现代教育中虽然不再将知识视为经典,但作为一种法定文化、“科学文化”而被普遍地认作是确定性的
36、完备性学说,教师的任务只是将这种知识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习者,学生的任务则是对现有知识的学习和记诵。 强调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本身并无过错。但是权威主义对教育内容的神化,却使学生形成了“知识是具有绝对确定性的必然真理”的观念。其结果将引导学生埋头于知识的记诵与储备。不仅如此,对教育内容的神化,还会使学生相信每个问题的解答都只能有一个固定的、确定无疑的答案或方法,最终将学生的怀疑精神、创新意识磨灭得一干二净。 正是在这种权威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生不允许也不可能产生任何怀疑精神与创新意识。可见,清除权威主义教育理念,不仅是反对教育领域中的专制主义的要求,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前提。 二
37、、功利主义:素质教育的劲敌 所谓功利主义,在此处是指一种以眼前利益的获得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在一般人看来,在中国古代崇尚重德轻利的价值取向的指引下,教育的理念理所当然是非功利主义的,如果仅仅考察有见识的教育家的学说,这一点确实不错,但是回顾具体的教育事实,自汉代推行以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之后,功利主义其实一直成为左右古代教育发展的动力。科举考试劝以利禄,更是强化了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同时还形成了古代对“人才”的定义考试的成功者。正是由于以结果评价教育、评价人才,加之官本位的思想的影响,造成了古代应试教育的风行。 现代教育虽然自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便不再以功名出身奖励学习者,但是功利主义的倾
38、向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人们对新教育的接受和认识,相当一部分原因是认为这种教育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可见利益。许多家长和学习者表现出对教育超乎寻常的关注,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意蕴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仍然是对教育所可能带来的外在的功利的关怀。 功利主义仍然存留首先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体脑差别、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还长期存在,因此,接受好的、高一层次的教育,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一种有效的谋生手段,尤其是对于那些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子弟来说,在目前户籍制度管理异常严格的情况下考上大学将是他们跳出“农门”的唯一希望。正是在这种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升学主
39、义盛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其次,“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我国,教育自古以来便为人们所重视,其原因与其说是由于认识到教育在培养人方面的巨大作用,毋宁说是认为教育主要是发挥着筛选的功能,此外,社会上文凭主义的流行和相当多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将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教育质量和学校工作成绩的唯一标准,也在客观上刺激了功利主义的盛行。 学校教育理所应当讲求效益和效率,但是提倡讲求的是长远的利益,而非教育的短期效益。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方法来安排、评价教育工作本身就是违反教育发展规律的。功利主义教育理念对教育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危害
40、之一是障碍了教育目的功能的发挥,使教育目的难以真正成为评价的标准,导致了升学主义的风行。学校教育中急功近利流行,无论是学习者、家长还是学校管理者、教育者,虽然也认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真谛,但更加关注的仍然是升学,因为前者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无形的,难以精确度量,而且在短时期内也不可能取得可见的成绩。相反,后者却能给人们带来有形的利益,教育管理者可以此表明自己的“政绩”,教育者和学习者也可以此证明自己的教和学的成果。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中应试教育风行,素质教育举步维艰。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危害之二是在人才观方面,考试的优胜者便被认为是优秀学生,反之便是劣生。正是在这种功利主义理念
41、驱使下,学校关心的只是那些与考试有关学科的书本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其它知识以及情感、意志等的培养。由于当前我国考试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折射到这种所谓的应试人才身上,不仅表现出知识面狭窄等缺陷,而且还暴露出缺少创新意识以及高分低能等问题。事实上,没有任何测验表明,考试的成功者将来定能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而那些失败者将没有任何更进一步造就与发展的可能性。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危害的第三个方面是知识观和教学观。在学习者看来,凡是能够很快为自己带来眼前功利的便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而这种有用、有价值说到底也只是暂时的,因为在这儿知识仅仅只是达到目的、带来功利的手段而已。学生并不关心知识本身的正确与否
42、,而只关注哪种知识的学习能为考试带来好的结果,关注自己的学习是否能与教师的答案一致而获得高分。教师教学最关心的是自己所教知识能否在考试中派上用场。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水平高低与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被无情地简化为知识测试的结果。因而知识主义泛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每门课程均简约为知识内容的教学及掌握知识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在知识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态度、情感等则不加考虑。道德教育只是道德知识教育,而忽视道德情感的养成和道德行为的训练,其结果造就的只是冷酷的“道德学问家”。 功利主义教育理念虽然能带来教育的表面繁荣,但却不能使教育处于真正的发展之中,同时也妨碍了教育目的的实施、教育完整意义的展开。功
43、利主义教育理念若不加以清除,素质教育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三、精英主义:教育民主化的阻力 精英主义是一种认为教育主要应以培养少数英才为唯一目的教育理念。它其实是一种通过学校实施的社会分层。中国传统教育从来就是一种精英教育,而这种体制的出现主要是源于圣人统治说。在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体现出彻底的精英主义导向,例如学校设立的目的并不是面向全体民众以提高其素质,而是以培养官吏为唯一的目标。虽然中国古代教育遵循“有教无类”的办学路线,大多数人均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尽管这种机会有时是不平等的),但是这并不否认教育只是发挥其筛选功能。再就教育内容来说,古代教育传递的儒家经典其实质就是精
44、英文化,诗、书、礼、乐、易、春秋无一不是对古代政治的记述。 教育中的精英主义色彩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改变。在教育资源极度短缺的国度中,事实上学校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被视为精英教育的机构是极为普遍的。正是在精英主义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校教育或其重要表征文凭已经异化为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包括家长在内的每一位教育者关心学习者的考试,这是因为在学校教育的制度方面,虽然已经根除了地位等级的限制,但分数、智力则成为入学的决定性条件,进入高一级的好学校读书,则表明学习者有可能跻身“精英”阶层,进入主流社会,拥有美好的前程。为了进一步凸现学校的精英色彩,在同一级学校中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在同一所学校中,又有
45、重点班与非重点班之别,虽然这种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集中有效与有限教育资源,把那些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优异生集中起来实施较好条件的教育,在短时期内确实能取得明显的效果,但是从长期的效应来看,其负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从本质来说,这样的教育体制实际上是不公正地分配了教育资源和机会,同时它引起的马太效应更加剧了学校的两极分化,尤其是处于农村地区的薄弱学校,与重点学校相比,不仅硬件陈旧,设施落后,而且师资短缺、生源萎缩。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那些少数有可能成为“精英”的学生,而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致使多数学生在学校处于发展的不利地位。在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均是按照培养专家、学者的要
46、求进行设计。忽视教育的真谛乃是提升人的地位,发掘每一个人的最大潜能。 毫无疑问,我们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需要大批精英,然而培养精英不能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利益为代价。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而不仅仅是专家群体的形成。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它的使命是通过教育使每一个人的个性和能力得到最高度的、最和谐的发展。简而言之,精英主义教育理念不仅有悖于教育民主化、全民教育的世界潮流,同时也有损于国家和社会发展。 四、科学主义:怀疑精神的缺失 科学主义(scientism)或称为唯科学主义,对于其确切含义并无统一的界定。郭颖颐在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1900-195
47、0)一书中认为:“一般地说,唯科学主义是一种从传统与遗产中兴起的信仰形式,科学本身的有限原则,在传统与遗产中得到普遍应用,并成为文化设定及该文化的公理。更严格地说,唯科学主义可定义为是那种把所有的实在都置于自然秩序之内,并相信仅有科学方法才能认识这种秩序的所有方面(即生物的、社会的、物理的或心理的方面)的观点。”3(p.17)可见,科学主义其实就是科学万能论。 在我国,科学主义是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产物,它的出现,一方面是基于近代科技的落后,而热切盼望着通过令人神奇的科学能迅速地达到国家的富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在科学倡导的早期,主要是一些思想家而非科学家在进行热情的讴歌,而且他们的目的
48、是希望以此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因而产生对科学过于理想主义的误读则是不难理解的。 中国近代的科学主义可以追溯至维新运动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和严复。康有为在19世纪80年代通过与西方近代科技器物(显微镜)的接触,对西方科技的威力大为惊叹,在实理公法全书中全然不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界限,认为无论是实用技术还是人文心理,不管是客观世界还是主观世界,只要是符合科学方法,尤其是几何公理的,就是唯一正确的。严复是近代中国将现代科学作为一种价值体系来接受的最早的学者之一,他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通过大量的按语,极力推崇斯宾塞的庸俗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的生物进化规律同样也是人类社会的“天演公例”。严复的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从内容上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