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6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66页).doc(6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1一 月二 月三 月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合 计合 计合 计四 月五 月六 月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产品名称数量金额利润合 计合 计合 计江苏省九年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试用)江 苏 省 教 育 厅二三年三月目 录一 课程性质 3二 课程理念 4三 课程目标 5四 课程内容 7五 课程实施 六 项目课程指引36年级1家政2技术初步79年级1园艺2营养与烹饪3蔬菜栽培4农作物栽培5食用菌栽培6养殖7木制品的设计与制作(木工) 8金属制品的制作(金工) 9布制品设计与制作(布艺)10工艺制作11电子电工12现代办公技术13职业引导江
2、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征求意见稿)在人类发展的新阶段,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习基础将不断被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改写和刷新,一些以劳动为基础、与生活相联系的当代新技术日益走进学生的生活领域,成为教育今日儿童应对明日世界的基础。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且符合江苏省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的,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体系,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我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我省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是综
3、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必须修学的基础性学习领域,是由国家规定、并由地方和学校组织实施和开发的课程。为了适应我省课程改革的需要,探索适合我省教育实际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实施体系,切实加强和有效指导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现以国务院关于改进和加强基础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验稿)为指导,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劳动与技术教育指南为基本依据,制定本纲要。一 课程性质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操作性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实现劳动与技术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在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劳动与技术课
4、程是一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统一的课程,它是在国家所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框架下,由省教育部门和各地方、各学校共同开发和组织实施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基础教育中具有基础性的课程。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动手与动脑结合。劳动与技术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基本技能与态度的习得是以每个学生的个体经验和亲身实践为基础的,任何学习者都不可能通过间接经验获得熟练的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和情感体验。劳动与技术课程强调每个学习者都应通过现实的亲自操作过程获得直接经验,获得操作体验。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以操作为基础的学习,是建立在操作基础上的知识、技能、态度、方
5、法、能力的综合学习。2以项目为载体。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不是就技术学技术,而是以完成一件制作、从事一个任务、形成一样产品、进行一项设计的项目形式展开。一般地,一个项目浓缩着若干个教育要素,是一个系列性的技术过程,成为技术学习的载体。3可感的操作对象。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对象和操作对象一般与可感的事物、问题相联系。除了学习过程中人与人的互动外,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伴有人与工具、与材料、与物体的作用。学生通过这一作用,加深自己的学习体验,加深自己对材料、对工具、对技术过程的理解,同时也加深在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方面的认识。4多学科的视野。劳动与技术课程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它综合运用数学、
6、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语文、艺术、思想品德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社会、经济、法律、伦理、心理、环境等内容的教育视野。劳动与技术课程既是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新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学习。5贴近现实生活。劳动与技术课程一般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在现实生活中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作为核心组织和设计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热爱生活,应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技术应用生活,并创造新的生活。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生活取向要求课程内容安排上应更富有弹性和开放性,应体现农村和城市的不同特点,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6开放的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
7、课程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开发潜力较大的开放性学习领域,主要包括劳动、技术、家政、职业指导等科目,技术、家政等科目都包含若干项目,每个项目本身又具有开放性,有着丰富的内容,且这些内容与科技发展关系最为密切。二 课程理念1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是人人必须拥有的经历。在基础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范畴,是着力于学生基本素质培养的课程。获取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机会,丰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经历,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劳动与技术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为每个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从而实现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条件。2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核心。劳动与技术课程不仅
8、注重学生对符合时代需要、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在劳动与技术学习中的体验与探究,注重劳动与技术思想方法和文化特性的熏陶与感悟,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性实践过程,劳动与技术课程通过一件件制作品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一个个技术现象、技术问题的发现和探究,通过一项项技术小试验,为学生提供了激发创造潜力,发展创造能力的广阔舞台,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意识得到加强,创造精神得到熏陶,创造性想像、批判性思维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得到发展。3劳动与技术课程是劳动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统一。劳动与技术课程既要体现学生
9、的认识发展规律,又要反映技术的静态结构和发展态势。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逐步增加劳动与技术教育中的技术含量,形成技术素养上的内在序列和梯度结构,努力实现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重要目标。要加强劳动教育在日常生活和日常学习活动中的有机渗透,充分利用一切有益起源,调动一切教育因素,提升劳动教育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目的。劳动与技术课程必须注重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目标的统整,注重学生的劳动与技术能力与共通能力发展的统一。4在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中重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劳动与技术学习的主
10、人,他们不仅是劳动体验、动手操作的主体、而且也是技术探究的主体。教师是劳动与技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亲密的伙伴。必须在新的人才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指导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实现劳动与技术学习方式的转变,并建构体现技术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系。5以生活为基本逻辑组织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应当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寻找那些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现实生活有用、与现代科技有关的课程资源,并通过一定的加工与改造,成为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可感的、易于操作的,同时又是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体味、设计、操作、评价、再创和交流等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学习活动,所
11、使用的材料又具有简洁、轻便、易于采集、成本低廉、便于重复使用,安全系数较高,同时又有利于班级授课制中的课堂集体教学等特点;这些内容既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又有利于引导学生走向可能生活。6劳动与技术课程应该在综合的视野中进行。劳动与技术课程超越了传统的学科本位,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同时强调基础性、通用性和循序渐进性。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改变学生的活动方式,必须改变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努力使相关的学习科目(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互相联系,统一于劳动与技术的活动过程中。加强劳动与技术学习领域内各科目、各项目、各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统整,构建符合学生认识特点、符合技术特性、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劳动
12、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体系,同时注意中小学及各年龄段间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衔接,形成中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各方面态度和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的序列。7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评价。评价的对象、方式、过程、手段都要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原则。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和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与情感。应以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为基础,技术操作与技术设计为重点,实行中小学劳动与技术的考核与合格证书制度。合格证书应成为学生毕业、就业、招工、升学的基本依据。8加强劳动与技术课程在实施中的校内沟通和在
13、基地、政策上的外部衔接。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劳动与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间内在联系,探索综合实践框架下劳动与技术课程实施方式和多种相关课程的统整形式。同时,努力探索教育领域内劳动与技术教育与各类生产部门、经济部门的基地共建、资源共享、技术相通、政策相应的内外衔接机制。三 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养成勤俭节约、认真负责、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初步掌握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所必备的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一定的技术认识、技术思维、技术实践和
14、技术创新能力,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有关技术、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奠定初步的基础。初步具有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质量意识、审美意识、伦理意识、效益意识、环保意识、职业与创业意识,以及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二)分目标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四个部分。1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具有勤俭节约、认真负责、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参与技术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具有从事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的自信心,持之以恒的毅力
15、,克服困难的意志。 了解技术与环境、技术与生态学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具有一定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审美意识,初步形成与技术相联系的经济意识,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伦理、心理、法律的意识。初步具有关心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初步具有服务社会、推进技术和经济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知识与技能学会自我服务劳动、社区劳动和公益劳动。了解基本的家庭营养、卫生知识,学会简单的烹饪技术。学会使用家庭常用工具、器具和设备,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技术加工工具的使用技能。认识一些常见的技术加工材料,知道其性能和用途。掌握一种传统工艺或它的基本流程(如泥塑、陶艺、纸工、编织、印章、刺绣等)。掌握一门通用的工业生产技术(如纺织品
16、加工、木工、金工、电子电工等)或典型的农业生产技术(蔬菜栽培、食用菌、树木栽培、养殖、农机具的使用与保养等)。了解本地区经济形势、人才需求状况以及劳动就业的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典型职业的基本运作规律、典型工作岗位的基本特征和具体要求。学会正确分析个人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学会填写升学志愿,掌握求职的方法和技巧。3过程与方法初步具有技术的感知、思维、想像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掌握收集、处理、运用技术信息的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技术设计,具有良好的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一些技术探究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对技术设计、技术实践过程及产品的反思和评价能力。具有良好的与人交往、合作
17、的能力。4行为与习惯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具有认真、细心、精确、严密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具有主动进行技术学习和技术探究的习惯。能自觉遵守安全规则,具有自觉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习惯。初步具有正确的消费意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四课程内容(一)内容的结构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内容结构包括劳动、家政、技术和职业准备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学段分化,在劳动方面,36年级主要是自我服务和简单的公益劳动,79年级主要是公益劳动;在家政方面,36年级为家政常识,79年级为家政综合;在技术方面,36年级为“技术基础”,79年级为“技术初步”;在职业准备方面,36年级为“职业了解”,79年级为“职业引导”。
18、36年级劳动与技术项目年级项 目说 明家 政技术初步3纸工4手缝、洗涤纸工、泥塑两类中各选一个项目5烹饪、编织手工(可选用木、塑料、金属、织物等材料)两类中各选一个项目6家用电器、种植手工(可选用木、塑料、金属、织物以及电子器件等材料)两类中各选一个项目79年级劳动与技术项目年级项 目说 明家 政技术基础7布制品设计与制作(布艺)、营养与烹饪工艺制作、养殖两类中各选一个项目8金属制品的制作(金工)、木制品设计与制作(木工)、食用菌、园艺、蔬菜、农作物任选两个项目9上电子电工、现代办公技术任选一个项目下职业指导(二)内容的选择所安排的内容兼具基础性和拓展性。基础性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
19、基础,是完成劳动与技术课程目标的主要载体,体现了现阶段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内容上的结构性和方向性。拓展性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同时对实施条件也有相对较高的要求,是为部分地区、学校和学生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达到较高要求而提供的参考内容。各地区、各学校在选择项目时,既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也应考虑到学生作为课程内容选择的主体,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特长和个别差异在一定基础上进行选择,学校应当为此积极创造条件。五 课程实施(一)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是实施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教师应从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从当地实际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
20、源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发与运用等。教师应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应深刻把握劳动与技术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应认真调查和研究当地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有益资源,以实现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的创新。2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也是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愉快地学习,进行自主的探究。教师尽可能地满足学生们在学习上的要求,注意个性的培养,指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成功,并分享成功的欢乐与幸福。3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完整学习包括知识、技能、方法、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学习。要把积极的劳动与技术态度和正确的劳动与技术价值观的形成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要把学生的创新精
21、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4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要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取模仿、体验、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手脑并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充满乐趣的过程。5劳动与技术课应把课本中的理论、项目教学内容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要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于本纲要所述课程内容,在若干选修项目中选择符合本校、本地区实际的项目和项目内容,也可以在若干有条件开设的项目中,让学生自主选择。6劳动与技术课应把知识学习与技能操作、文化领悟紧密结合起来。劳
22、动与技术课的技能操作及其实践活动一般不得少于总的教学时数的60%。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先统后分、先分后统、操作相对分散或相对集中等不同的教学模式处理好教师的讲解、示范与学生的操作之间的关系。7劳动与技术课应把课堂教学与校内外的劳动与技术实践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校内外劳动与技术实践基地的教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与技术实践。校外的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一般每年安排12次,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实际以及学生年级段的差异进行相应的安排。8劳动与技术课的教学要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做好劳动保护。在教学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注意劳动卫生,劳逸结
23、合,确保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安全性。(二)学习评价建议1劳动与技术的学习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既是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又是劳动与技术课程评价的手段。2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内容包括:劳动态度与劳动习惯;劳动与技术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劳动与技术的操作技能(含技术设计);劳动与技术的实践能力;劳动与技术学习的成果质量。3劳动与技术学习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主。凡参与劳动与技术学习与实践过程,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给予肯定。劳动与技术学习的成果优劣的主要依据。对那些设计与制作成果或特别优秀、或有所创新、或有所发明者,应给予特别鼓励。4劳动与技
24、术学习的评价过程也是学生再一次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应当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评价的主体应当包括学生本人、教师、家长以及其他有关人员等。评价中,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社会对学生的评价等多主体评价的结合。5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可以采用产品展示、撰写心得体会、考核、专题活动、相互交流、自我评价、作品评定、日常观察等形式。6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平时考核可以是单一性考核,着重某个方面、某个层面或某个项目,学期考核和学年考核是总评性考核,以一学期或一学年的学习与实践和各方面情况的综合作为依据,由教师给出评语和评定等级
25、。考核的方式应注意理论考核、操作考核相结合。评定等级一般分为优秀、及格、不及格三种。考核的成果应当记入学生成绩手册,作为学生综合评价的依据之一。7实行学生劳动与技术学习的合格证书制度。以学生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为基础,以技术操作和技术设计为重点,采取劳动与技术的“毕业作品”(物化的作品为主件,设计思路及感受为附件)认定的形式,进行小学和初中劳动与技术学习“合格证书”的认定。劳动与技术的“合格证书”应成为学生毕业、就业、招工、升学的基本依据之一。8学生学习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档案建设是评价的重要工作。可以采用“文件夹”、“档案袋”的形式,将学生平时的劳动与技术学习评价材料和成果加以整理和汇集,以作为
26、学期考核、学年考核以及对“毕业作品”检查、认定的依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劳动与技术的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较高的规范性。为此,应就劳动与技术课程中的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或内容编写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师和学生对话的平台,是教学实施的基本依据,应有利于学习活动的组织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对教师也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意义。教科书的编制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具有科学性,体现时代性,具有基础性,内容符合技术规范。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目标相统一。具有多学科的综合视野,注重项目之间的联系和有关内容的整合。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27、,有广泛的适应性。充分考虑师生双方的互动,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注意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引导。思想教育寓于其中,人文因素有机渗透。注重安全教育。文字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其管理建议1学校应高度重视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实施,明确劳动与技术课程的管理责任,把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开设及人、财、物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并从实际出发,多方面、多途径组织实施。2各校应根据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开设方案,选择和确定教材。学校开设的项目应兼顾劳动与技术教育项目的代表性和完整性。要积极、稳妥地结合地方实际开发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校本课程,使劳动与技术的内容更
28、加丰富多彩。3学校应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途径配备好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专、兼职师资,小学18个班机以上,初中12个班级以上都要至少配备专职教师1人。为保证劳动与技术课程的正常实施,规模比较大的学校(小学32个班级以上,初中18个班级以上)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教学辅助人员(如技师、管理员等),并纳入劳动与技术教研组的管理,吸收具有特长的各种技术人员参与到学校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中去。建立劳动与技术教研组(或中心教研组),健全教研活动各项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劳动与技术课程实施中的功能。4应因地制宜地安排与落实劳动与技术课程的专用教室及场地,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专用教室可以是综合性的操作室,也可以按劳动
29、与技术教学中的某一个或一类项目而设置。专用教室中应配备基本的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仪器、设备、工具;同时,要充分重视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安全设施建设,在专用教室中配备必要的、基本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医药箱、灭火器),并定期检查、维护各种教学设施和设备,以确保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专用教室既是学生接受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一个展示学生的劳动与技术成果的场所,它兼具学习和展示作品的功能,学生一旦进入专门教室,就应该感受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氛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拓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学校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建立劳动与技术教育基地(中心)。5家庭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
30、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动员和引导家长关心劳动与技术教育,并在对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认识上达成共识,配合学校在家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劳动与技术教育。家庭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应使学生逐步养成必需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其能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参与处理家庭事务,承担与家庭有关的社会责任,理解和尊重家庭成员,能为家庭成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6社会是学生赖以生存的土壤,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舞台。应根据不同的学段,让学生到社会各行业中进行考察、实践,通过与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直接接触,了解社会,形成对一些基本生产劳动知识和技术的认知、操作,体会到良好的劳动与技术素质、道德素养、职业素质对个人生活与工作发展的重要性,将学
31、校中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应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劳动与技术课程的重要意义,使包括家长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认同劳动与技术课程,并主动地加入到为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实施献计献策、甘作奉献的行列中来;应加强与当地科技场馆、厂矿企业、农场、少年宫等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其设施的教育功能。六 项目课程指引 36年级家 政家政是一门旨在使学生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家政劳动能力的启蒙教育课程。通过家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手缝、家用电器、烹饪、洗涤、编织和种植等最基本的生活技术对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习得相应的生活技能,为创设美好生活打下基础。一、 课程目标
32、1 关注家庭生活中的技术问题,能运用所学技术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问题,在劳动实践中形成细致认真、互相合作的良好品质和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2 学习手缝的基本针法,学会根据生活、学习需要及自己的爱好设计和缝制一些小物件。3 了解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学会阅读简单的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掌握常见家用电器的一般使用方法,形成安全、节约用电的良好习惯。4 能说出常见食品的种类,鉴别变质食品,学会安全使用炉灶,合理使用炊具,制作简单的饭菜。5 能根据洗涤物品正确选择洗涤用品和洗涤方法,学会洗涤一般的衣物和器皿,确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形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6 学习编织的基本方法,了解各种编织物品与
33、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完成23个编织项目。7 尝试种植12种常见的花卉植物,美化家庭环境,能对花卉进行水、土、光、肥的一般管理。8 形成初步的消费理财意识、质量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二、 课程内容主题内 容教学活动建议 手缝生活中的纺织品手缝基础以“温馨可爱的纺织品”为主题收集纺织品挂件饰品、布贴、靠垫等资料、实物、图片等以“巧手缝制的乐趣”为主题展开教学,在缝制12件作品(如小挂件、小饰物)的实践活动中认识手缝工具、学会简单识图和基本针法(攻针、回针、绕针)家用电器 电与家用电器 家用电器的使用以“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为主题展开教学,认识电和家用电器(如:电灯、电冰箱、洗衣
34、机、空调等)的重要性 以“做电器的主人”为主题展开教学,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学会阅读家用电器使用说明书和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烹饪厨房设备和炊具选购食品制作家常菜肴以“我爱厨房”为主题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常用厨房设备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及安全事项模拟或实地采购,学会从营养、卫生、经济、环保等角度鉴别和选购食品 以“尝尝我的手艺”为主题,开展买菜、摘菜、洗菜、烧菜的综合实践活动,掌握切、拌、煮、炒等技能洗涤生活中的去污、除垢与保洁洗涤用品的识别一般衣物和器皿的洗涤以“生活中的美容”为主题展开教学,认识清洗和保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饮用器皿、纺织品的清洗、家用器具、人体皮肤的保洁)收集、阅读常用洗
35、涤用品的使用说明书,比较这些常用洗涤用品的性能和用途,了解洗涤用品对环境的影响以“我有一双勤劳的手”为主题开展教学,选择适当的洗涤用品和洗涤方式进行洗涤编织生活中的编织物编织技能以“多姿多彩的编织物”为主题开展教学,收集饰物挂件、袋、包、衣等编织物的图片与实物根据不同的材料(如:纸、线、绳、草、塑等),选择适当的编织方法(如:穿、拉、扎、扣、盘等),编织23件作品(如小花篮、小动物、中国结等)种植常见的观赏性植物花卉种植小花圃的管理以“让我家更漂亮”为主题开展教学,收集常见观赏性植物及其对家庭的美化作用的图片与实物根据季节和学校的条件,选择12种常见的花卉进行种植,如菊花的栽培(选种、扦插、打
36、头、修剪、留蕾、支撑)、水仙的水培等,并对花卉进行水、土、光、肥的一般管理分组实践、负责管理校园小花圃或街道社区的花圃三、 课程实施建议(一) 教学建议1 小学家政课从四年级起开设,各主题分配如下:四年级为手缝和家用电器,五年级为烹饪和洗涤,六年级为编织和种植。2 每个主题的教学时间一般为810课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课时可分散或集中使用,对操作性较强的内容,建议两节课连排,开展教学。同时开展必要的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操作时间。3 每个主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种植课的内容应根据季节变化和植物生长特点作相应的调整。4 教学活动以制作12件作
37、品为主线展开,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动手实践的活动中,获得材料认识、工具使用、技能技巧等方面的体验,感受劳动与技术创造生活的喜悦。5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班级活动、小组合作和个人操作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时,小组成员以不超过6人为宜。6 教学过程中应体现“安全第一”,落实安全措施,强调规范操作,预防事故的产生。教师应密切注意监护。7 注意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二) 教材编写建议1 可编写小学46年级的家政综合教材,或将家政的教学主题与技术初步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按年级各编一册教材。2 教材内容的
38、选择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典型性,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便于举一反三。3 以各主题为主线,通过文字、图画、表格、开放性作业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力求图文并茂、简洁通俗、要点明确、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便于小学生自学、讨论和理解。4 教材可分为教学活动和相关信息两个部分。活动部分以主题为线索编排,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信息部分提供一些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获取信息的方法指导。5 教材中设置开放性作业,引导学生通过查找信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家庭实践等方式获取答案和积累经验。成品、制作过程及所涉技术的重点、难点等尽可能以图示的形式清晰展示。6 教材要注意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注意学生劳动观
39、点、劳动习惯的养成,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三) 评价建议1 从材料准备是否充分,操作是否认真、仔细、规范,以及所表现出的积极性、自主性、合作性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从是否合乎技术质量标准、造型是否美观、性能与成本的比较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对学生表现出的创意要及时加以肯定。2 评价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采用作品展示、撰写调查报告和体会、班内交流、操作技能竞赛、专题活动、日常考察、学期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3 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鼓励家长参与评价。4 评价结果采用等级与评语相结合的方式,记入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单。评价等级一般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种
40、。(四) 场地与设施建议1 烹饪实践活动必须在烹饪专业教室进行,洗涤实践活动也可利用烹饪专业教室进行,其他教学活动可以在多功能劳动与技术教育专用教室进行,或在普通教室中进行。2 烹饪专业教室的大小及基本条件要符合烹饪教学的要求。地面防滑,通电、通水,有水池,有一定数量的灶具和抽油烟装置,有足够的橱柜,有放置垃圾的地方,有敞开的应急通道、急救箱和灭火器。以25套为设备配置的基本单位进行基本配置(含教师进行准备及演示所需设备)序 号名 称数 量序 号名 称数 量1液化气灶510漏勺52砧板511围裙253菜刀512洗碗布104厨房用秤113消毒柜15炒菜锅514抽油烟机56锅铲515垃圾桶57饭锅
41、516急救箱18电饭锅517微波炉19碗、碟、汤匙、筷子25 在烹饪专业教室中配备洗涤教学用的基本设备序 号名 称数 量序 号名 称数 量1洗衣机1台4板刷25把2洗衣盆5只5拖把8只3抹布10条6各类洗涤用品3 多功能劳动与技术教育专用教室中以45人为配备基本单位配置家政教学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小针线包(内含:针、线、剪刀、顶针、纽扣等)45只,锄头10把,铁铲10把,镰刀20把,专用剪刀10把,水果刀20把,浇水工具8套,施肥工具8套,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一些常用的家用电器。技术初步技术初步是引导学生步入技术世界,初步认识一些常见材料和工具、习得一些操作技能的技术启蒙课程。技术初步课程主要
42、让学生了解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初步掌握技术活动的一般流程,形成关注技术、热爱技术、投身技术创新实践的意识。一、 课程目标1 了解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2 认识常用手工材料的性质和特点,了解材料对技术产生的影响和作用。3 学会基本的手工操作技能,了解加工技术的变化、发展和技术革新的意义。4 养成节约材料、讲究质量、认真负责等习惯,培养技术伦理、保护环境、经济效益等意识。二、 课程内容主题内 容教学活动建议身边的技术技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技术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社会调查,并以“我们身边的技术”为题,说明技术无处不在,人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技术演示、收集技术应用的信息参观访问手工制作中的技术 用纸质材料制作纸质材料的种类、特性纸加工的技术(包括裁、折、剪、刻、切、撕、贴等)制作纸制品主要练习折纸和剪纸以及贴的技能用木质材料制作 木质材料的种类、特性木加工的技术(包括锯、刨、划线、凿、削、磨、钉、胶合等) 制作木制品 可结合纸质材料进行制作木加工主要学习锯、削、磨和胶合的技能,尽量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