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五千年1—8集解说词(9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五千年1—8集解说词(94页).doc(9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点击标题即可欣赏视频)公元1793年9月,经过整整一年的颠簸,英国勋爵马噶尔尼率领着一个庞大的商业使团,浩浩荡荡地前来东方觐见大清国的皇帝乾隆。这是一个新兴的海洋帝国与中国这样一个古老的内陆帝国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会晤。为了这次来访,英国专门准备了能代表其最新科技水平的发明创造作为礼品,计有590件之多,包括天文地理仪器、自鸣钟、近代火器、轻便马车和船舶模型等,而由科学家、画家、测绘员、医生等135人,以及650名官兵和水手组成的使团更是阵容强大。虽然来者之多让大清国的官员和子民惊叹不已,但更让他们有些惶惑不已的是,这一干人等只有一人略通中文,如何有效地交流成了问题。要知道
2、,在当时整个西方世界能使用汉字的,掐指算算也不会超过一百人。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由于长期闭关自守,国力渐渐衰弱,于是,汉字与这块生养它的、命运多舛的土地一起,遭逢数次劫难,历经几多坎坷。斗转星移,时光如梭。在公元21世纪的门口,汉语在世界范围内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目前,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超过了4000万。然而,对于正在兴起的汉语热,这不过是波澜壮阔的大潮卷起的第一个浪头。公元1793年至今不过二百多年,但这浴火重生的过程既是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一部分,同时它也是一面镜子,不论是我们的社会,还是我们的传统,甚至我们特立独行的汉字,都因此而获得了另一个回望自己的角度。说文解字:“天,颠也
3、。”公元1899年3月的一天,随着挖掘的深入,一座巨大的塔基完整地呈现在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尔德维的眼前。这个巨大的塔基共7层,每边长87.78米,据说建塔时共用去了5800万块砖。它就像是庞然大物一样蹲坐在那里,俯视着两河流域,考古学家认为,它就是圣经中描绘的巴比塔。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一种语言。因为没有交流障碍,大家很容易齐心协力,于是,他们在两河流域建起了繁华的巴比伦城。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沙歌蒂巴比伦是一座非常富有的城市,那些城市管理者们想为世界留下一些永恒的建筑,他们决定修建一座通天的高塔。通到天上的目的,就是为了显示他们的强大,甚至可以与上帝并驾齐驱。随之问题
4、也就出来了。通天塔越建越高,很快就高耸入云,这让上帝又惊又怒:凡人怎么能同自己比肩而立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慧林于是上帝想到应该变乱人的语言,当人们之间的语言沟通受到限制的时候,人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力量也就受到了限制。于是有一天,修建巴比塔的人发现自己不能够很好地交流、沟通了,那么后来巴比塔也就停工,也就荒废了。意大利那不勒斯东方大学教授沙歌蒂这就表明上帝在那个时候,以那样的一种方式,我们说奇迹也好、行为也好,他做到了他比人类高明。通天塔只造了半截儿,从那以后,在西方,“巴比”就意味着混乱的意思。巴比塔是我们今天可以找到的最早关于语言力量的故事。那么,人类从前讲的真是同一种语言吗?时过境迁
5、,最早的语言是什么样子已无可探寻,西方圣经中的这个寓言,只不过表达了人类天性中希望无障碍沟通的美好愿望。今天的我们已经知道,世界四大文明天生是独立的,融合和交往是它们诞生很久以后的景象。所有的语言和文字都先天存在于各自独立的文明环境之中。上帝或许认为自己的目光已笼罩了整个世界,但遗憾的是,在圣经的世界里,并没有东方中国,更没有汉语和汉字!考古发现使人类有可能向自己的祖先无限靠近。如果根据史料记载制作出一张公元前15世纪的文字地图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这张由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组成的地图上,由西到东,依次分布着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和古代中国的甲骨文。考古专家们发现,这些
6、人类已知最早的原生古典文字虽然还不能完全记录语言,但语言中的主要信息都已经被凝聚在这些符号之中。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最早的创造文字的主要方法,就是用画图的方法,就是叫表形的方法。因为最早都是表形,所以写出来的字当然是差不多的。太阳都是圆,只不过有些圆的写法不一样。月亮都是写一个不完备的月亮。可是“人”呢,就不一样了,“人”写出来,各人写法就不完全一样了。而事实上,几乎不约而同地,在距今四五千年左右,这些大江大河的孩子们,都萌发了记录与交流的愿望。于是,依靠环境和经验的赐予,他们分别用美丽的图画,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欲记录下来。而现今我们所看到的远古遗迹,正是当年人类生存环境的留存或者生命形态的
7、凝聚。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印度哈拉巴文字、古中国甲骨文它们就像是人类建起的一座座真实的通天塔,它所储存的能量、标志的成就,培育了我们对祖先的敬仰,塑造了我们的精神内核,凝结成了每个民族的文化纽带。然而,以追求永恒为使命的文字,却与远古人类一样弱不禁风。今天,四大文明孕育的古文字中,有三种都已被深埋在岁月的风尘中。而那悲壮的泯灭、沉重的掩埋,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汉字不同寻常的生命特质。说文解字:“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五千年前,两河流域是一片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在各个种族不间断地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中,源源不断的砂砾,掩盖了两河流域肥沃的土壤,也掩埋了苏美尔人灿烂的文明。公元前1
8、世纪,苏美尔人在泥板上压刻的楔形文字,被在莎草纸上划写的字母文字所取代,从此,这种曾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的文字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竟黯然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长达一千五百年之久。公元1472年,一个意大利人游览古波斯的首都时,在皇宫的遗址里看到了这些刻在墙上的符号,他把自己的满腹狐疑带回故乡,但没有人在意他的发现。意大利圣心大学教授梅毕娜在第一次发现(楔形文字)的一百四十年之后,又有一位名叫西耶雷卡的意大利人,他有一个重大的发现,也就是发现一种像星星一样的文字,很可能是埃及文字,并且把它带到了欧洲。这些原始的符号究竟代表着什么?首先在欧洲复苏的现代理性,开始为人类祖先的踪迹激情澎湃,魂牵梦绕。可是,
9、这些像楔子一样,不规则排列的奇怪文字,让欧洲学者焦虑了好几百年,如果不是一块巨大的岩石,这场庄重的猜谜竞赛,不知道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拱玉书这块石头就是所谓的贝希斯顿铭文。贝希斯顿铭文是勒刻在贝希斯顿村的悬崖峭壁上的一个铭文,它是公元前519年,由大流士平定了九个叛王之后命人勒刻的。目的是为他歌功颂德,记载他的丰功伟绩。铭文是用三种语言刻成的,一种是埃兰语,一种是巴比伦语,一种是古波斯语。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研究员刘健为了彰显波斯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以这个铭文被刻在非常高的悬崖上,路过的行人就很难看得仔细了。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吧,两千三百多年来,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段铭文。
10、公元1835年,这块岩石终于吸引了一位年轻英国军官的目光,他的名字叫罗林森。好奇的罗林森将这段楔形文字的铭文制成拓本,带回了欧洲。经过十二年的苦心钻研,他首先读解了三种文字中距离当时最近的古波斯语,然后以此为参照,最终解读了其中的古巴比伦语和埃兰语。失踪了一千五百年,被发现后又困扰欧洲人长达三百多年的楔形文字,终于借助贝希斯顿铭文这把钥匙,一点一点地大白于天下。笼罩在面纱下的两河文明向世人展露出她勾魂摄魄的微笑。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雄伟壮丽的金字塔,矗立在尼罗河畔已经五千多年了,但在公元19世纪以前,没有人知道是谁修建了它们,也没有人知道这绵延起伏的黄沙下面,湮没着怎样令人叹为观止的辉煌。公元
11、5世纪,来自欧洲的征服者封闭了最后一批古埃及神庙,并严禁使用法老的语言文字,于是,岁月的黄沙成为古埃及文明无法摆脱的宿命。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没有人能听懂金字塔的叹息!公元1798年5月,拿破仑率领庞大的舰队和5万多人马远征埃及,150多位科学家、学者和艺术家加入了这次不同寻常的冒险。不幸与幸运并存。几乎所有东方世界的重大历史秘密,都是被欧洲人的大手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解也不例外。第二年7月,法国士兵在尼罗河河口附近一个叫罗塞达的小镇上挖防御工事的时侯,后来被称作“会说话的罗塞达碑”破土而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颜海英当时拿破仑的这些士兵一下子就震惊,然后手里的东西都掉
12、在地上了。他们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科学考察团的语言专家;语言专家来了之后,仔细地察看,发现上面的碑文是用三种文字书写的,其中一种文字他们认得,是希腊文。他们推测另外两种文字,应该写的是同一个内容。这个石碑后来就变成了解读古埃及文字的一把钥匙。今天,“会说话的罗塞达碑”被放置在大英博物馆埃及厅的入口处,石碑的题签上却写着“不列颠军队征服的战利品”。当时,军事强人拿破仑的法国,并没有保住自己远征埃及的硕果,仅仅保管了两个月,公元1799年9月,在与英国争霸的金字塔战役中,“罗塞达碑”又成了英国人的战利品。此后,英、法两国的学者们展开了旷日持久的解读竞争。也许是因为可以时时面对“罗塞达石碑”,所以英
13、国的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很快便读出了其中几个希腊人的名字,但读出几个外国人的名字对于解读古埃及文字的意义并不太大。转机出现在二十多年后的法国,公元1822年,一位精通十多门古语的天才商博良,在这项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颜海英他正确地判断出古埃及的文字当中,既有表音符号,也有表意符号。还有一部分符号是起着像我们汉字的偏旁作用的,是那种限定符号。所以商博良等于是找到了一个正确的解读方向。另外,商博良最大的一个贡献还在于,他是第一个成功地解读出古埃及法老名字的人。所以商博良在这两点上就打败了托马斯杨。虽然失去了罗塞达石碑,但在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道路上,法国最终还是超越了英国,人们终于
14、聆听到沉默了两千年之久的声音:我女儿的嘴唇是荷花的蓓蕾,她的乳房是曼德拉草的果实,她的玉臂是葡萄的藤蔓,她的眼睛如果仁般宁静,她的眉毛如柳条般缠绕。其实,在甲骨文被发现之前,汉字的童年与这块土地上那些久远的王朝一样,也被彻底掩埋在厚厚的黄土下。就在巴比塔被发现的公元1899年,清代末年的北京已是风雨飘摇!这一年的秋天,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得了疟疾,便到北京宣武门外的达仁堂去买中药,在煎药的过程中,突然,其中的一味药材“龙骨”吸引了他的目光。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李学勤到清代时候的国子监,就是清代的太学。祭酒这个名称呢,实际上是国子监的一个负责人。当时在北京最好的金石学家,就是王懿荣,因
15、为这样的情况,所以他有机会接触到各地发现的古物,他有这个条件。其实,不单单只有他一个。不久,山东一位名叫范维卿的古董商,便从河南安阳搜求了一些“龙骨”,送到了王懿荣的家里,请老乡帮忙看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李民范估(范维卿)呢,他好像也意识到这里面有什么东西,就把这个卖给了王懿荣,王懿荣因为他有这方面的修养,他就觉得这个好像是字,而不是一般的卖捣碾药的原料,所以他就很重视这个,大量地出高价去收购。一连几天,王懿荣遍翻各种史料典籍,终于从周礼春官和史记龟策列传中弄明白了:这一定是早在秦汉之前的上古文字。这个极富传奇性的故事,刊登在公元1931年7月出版的华北日报副刊上,但其真实性后来受到了一
16、些学者的质疑,今天,学术界也认定这只是小报记者的杜撰。真相究竟是什么,还有待未来去逐步厘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前一年,甲骨文告别了被当做中草药默默消亡的命运!六文钱一斤的“龙骨”,骤然间身价百倍。王懿荣买下这批甲骨后,找来自己的好友、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共同研究,很快,他们便从这些甲骨上读出了中国上古社会许多被湮没已久的秘密。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拱玉书我认为解读古代文字,必须得有钥匙,所谓的钥匙就是必须得具备条件。我认为必须得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有参照,所谓的参照就像贝希斯顿铭文,或者是像罗塞达石刻,是用三种语言或者两种语言。这都是三种语言写成的铭文,其中有一种是容易解读
17、的,是当时讲的语言,古希腊语或者是古波斯语,这一种语言破解了之后,那么其他两种语言也就迎刃而解了。第二个条件,那就是文化的延续性,就是文化必须是延续的,以后来的文字可以印证前面的文字,就是以后证前。因为没有解读的钥匙,人们只能把这些精美的印章文字,当做图画来欣赏。因为缺乏文字材料的佐证,这就是古印度的哈拉巴文化为什么只能给人们留下一些残缺印象的原因。那么,破解甲骨文的钥匙又是从哪里找到的呢?为什么欧洲人破解楔形文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都是无数专家耗费了数百年的光阴才真相大白,而中国人破解甲骨文只有一两个人仅仅在几天的时间内就初见成效呢?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这说明我们的文化一直是传下来的,没有断掉。所
18、谓的断掉也是短时间的,在甲骨文没有发现的时候,可以说是跟甲骨文断掉了嘛,可是后来又找出来了。所以从文字来看,我们的文化是一条线传下来,一直传到今天,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之前。遥不可及的是历史,但中国因为有了朝夕相伴的汉字,所以无论如何回溯,往前,再往前,依然能够保持近在眼前般的鲜活。这些象形、会意、形声、假借的古老符号为中华文明保存了火种,使历史得以记载,学术得以传承。到了今天,汉字已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今兮昨兮,那些在岁月的长河中应运而生的原生古文字,为什么只有汉字能够一帆数千载?说文解字:“合,合口也。”东方不亮西方亮。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了中国,其他的文明都黯淡了许多
19、,取而代之的,是崛起于欧洲、与汉帝国遥相对应的罗马帝国。不管是罗马帝国,还是古希腊,都得从腓尼基说起。中国社科院世界史所研究员郭方腓尼基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公主,名字叫欧罗巴。当时古希腊的主神,也就是雷神,叫宙斯。看上了欧罗巴,但是他怎么得到她呢?于是宙斯自己就化身成为一头长着金毛的公牛,渡过海去,劫走了欧罗巴。把欧罗巴驮在自己的背上,渡海回到古希腊。由此,古希腊和它背后的这片大陆,就得到了“欧罗巴”的名称。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认为它暗喻着古希腊的文字和文明是来源于腓尼基。“腓尼基”在希腊语中是“紫红色”的意思。公元前13至公元前11世纪,在今天的叙利亚、黎巴嫩一带,活跃着一个不知从何处而来的民
20、族,因为他们总是穿着鲜亮的紫红色衣服,即使穿破了,颜色也跟新的时候一样,所以被人们称作是“腓尼基人”。正是这些穿着紫红色衣服的商人,结合当时流行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特点,创造了省时而又简单的22个腓尼基字母,这就是后来席卷世界的字母文字的源头。意大利圣心大学教授梅毕娜腓尼基人最主要的是经商,他们都是一些特别聪明的经商者和市场的争夺者,他们的船只经常活动在地中海海域和北非。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他要做生意,要知道买什么东西,多少钱,有多少个。所以他就很简单地记账。他怎么记呢?他用圣书字,或者是楔形字来记,不行。他们没有那么高的文化,他们就简单地用圣书字里面表音的符号来写,这样你写我写,起初是乱写的
21、,后来慢慢地就变成有规则的,这样呢,才产生字母。此后,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希腊人创造了希腊字母,而取代希腊的罗马帝国又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拉丁字母。从此,所有独立的语言都有可能以极低的成本,创造自己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决定了欧洲大陆未来民族国家林立的政治格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拱玉书字母是语言中的最小单位,理论上能够表达任何一种语言。字母文字有极大的适应性,它与任何一种语言相结合,都可能形成新的文字,正是因为字母文字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字母与欧洲各民族的语言相结合,稍加变革就形成了今天欧洲这样许许多多的文字。我们从一张今人绘制的公元5世纪的欧洲地图上可以看到,罗马帝国的疆域
22、西达西班牙,北到不列颠群岛,南至非洲北部,东面经中东抵黑海。随着罗马帝国军队在各省的进驻,拉丁语被传播到帝国的各个角落,而各省当地人所说的语言,由于受到征服者的抑制而大大地削弱,甚至被消灭。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在宗教势力的辅助下,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完全匍匐在狄奥多西一世的权杖下,但这种大一统的局势并没有持续多久。三年后,狄奥多西一世病危,看起来风光无限的罗马帝国刹那间危机四伏。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慧林在罗马帝国时期,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分分合合始终是存在的。作为一个统一的罗马帝国,其实始终试图解决这样的矛盾和冲突,但是看来并不是很成功。后来基督教
23、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其实也是想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不仅基督教并没有能完全弥合罗马社会和政治文化之间的种种差异、冲突,甚至基督教教会内部也有很多教义和权力之争。这种教义和权力之争,如果向前追溯的话,可能和某种语言的传统有关。在当时的罗马帝国,存在两种文字,那就是拉丁文和希腊文。东部教会和西部教会难以融合的根本原因,正是由于两种语言文字对圣经的理解不同而造成的。如何才能保障自己去世之后帝国的安定?怎样才能巩固家族的统治呢?弥留之际,狄奥多西一世亲手将罗马帝国一分为二,交给两个儿子。说拉丁语的区域后来被称作西罗马帝国,而讲希腊语的地方成为东罗马帝国。意大利罗马大学教授马西尼所以,各个国家,我们现在
24、的各个地区,就利用拉丁文发展他们自己的语言。虽然保留这个文字,虽然保留一个文化遗产,不过每一个地区都慢慢地发展起来它自己的语言。语言文字的不同,加剧了欧洲由治到乱。虽然圣经依然是这块大陆上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共同读物,但不一样的语言习惯,已经在和那20多个字母相结合,酝酿着不同的文字。欧洲大陆的分解,已经是注定的事了。就在东西罗马分庭抗礼的同时,中国这块土地也正经历着南北对峙的折磨。从公元4世纪初期开始,源源不断的游牧民族跨越长城,以弯刀和铁骑横扫中原,汉族政权被迫逃到了淮河、秦岭以南。这样,中国自然而然地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在这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内,豪杰并起,群雄逐鹿,不论是汉族皇帝,还是游牧
25、民族的皇帝,都像走马灯似的换个不停。公元399年,一支据说来自大兴安岭的游牧民族鲜卑,在中国北方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史称北魏。经过四十年的征战,北魏将中国北方的五胡十六国逐一剿灭,于是,中国的疆域内出现了两个相对统一的政权南北对峙。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彦民这种情况看起来和欧洲东西罗马分治,有非常相似的地方。南方的汉族政权,自然是以汉语为官方语言。而北方的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呢,没有文字,但他们有(本民族的)语言;作为征服者,鲜卑人自然是以本民族的语言为习惯,而以说鲜卑语为荣。所以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以往那个庞大的、整体的中华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东西方的历史在这个节点上,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以后
26、欧洲大陆和中国大陆的命运却截然相反,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分裂的中国再次走向统一呢?公元495年5月26日,北魏孝文帝公布的一项政令让所有的鲜卑贵族瞠目结舌。在这项政令中,孝文帝拓跋宏宣布:“停止说鲜卑话,一律讲中原汉语的正音。30岁以上的人或许一时难改,30岁以下的朝廷现职官员不许再讲鲜卑话。”七个月后,孝文帝又将皇族的姓氏由拓跋改为汉族的姓氏元,并将鲜卑族的姓氏全都改为汉姓。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鲜卑族已经成为中原的主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像孝文帝这样的,可以说先知先觉的人,他就认识到,如果不抛弃原来一些不适应统治农耕民族的习俗,不进行改革的话,一方面他的统治不能够长久,另一方面它这个
27、民族可能要被淘汰。然而,反对的声音首先来自皇宫深处。公元496年8月,乘着父亲外出巡视的间隙,不愿改姓学汉话的太子逃回北魏的旧都平城密谋复辟,这让孝文帝元宏无比震怒。在出逃事件发生的八个月后,复辟失败的太子喝下了父亲钦赐的毒酒,这一天,距离他15岁的生日,还差整整十天。后来,孝文帝元宏用“大义灭亲”四个字总结了自己毒死儿子的原因。这个有能力缔造一个强大王朝的君主,却没有能力创造文化和文字,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他只能牺牲亲情,这就是元宏的命运。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卜宪群孝文帝杀太子,实际上是为了推行他整个的汉化政策,他是为了北魏的整个国家的利益,为了他的王朝的利益,才不得不这样做的。复旦
28、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一直到清朝,甚至连一些周边的国家,跟中国之间的联系,很大程度上就是同样的文字,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孝文帝的改革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采用了汉制,这样鲜卑族跟汉族之间一种界线就打破了,特别是政治上就统一了。“白日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这是孝文帝定都洛阳后,一次与群臣对饮时的即兴诗作,诗句可见他统一中国雄心尚未实现的焦虑和急迫。公元499年4月,一心想统一中国的孝文帝元宏病逝在南征途中,壮志未酬,年仅33岁。北魏政权从此一蹶不振,再次走向分裂。但历史在这个节点上却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欧洲大陆是在字母文字的主导下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分裂;而在中国,混乱中却孕育
29、着再次统一的希望,因为方方正正的汉字已经在聚集着结束内乱的能量。有了方块字这个纽带,一统天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说文解字:“惟初太始,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腓尼基人发明的字母文字在进入公元8世纪以后,开始了它的裂变过程,到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在欧洲大陆上,拼音字母与各民族语言相结合,陆续形成了40多种文字,并最终导致了今天我们在欧洲版图上所看到的这些民族国家的诞生。而与此相对照,公元8世纪到16世纪的中国却非常稳定,尽管经历了唐、宋、元、明几个王朝更迭,但在广大辽阔的中国区域内,汉字像一根看不见的魔线,把语言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甚至血统都不相同的人民的心灵缝合
30、在一起,成为自觉的中国人。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打过一个比方:“一个生活在公元前1世纪汉朝的中国人,若在公元8世纪复活,他一定会感到非常舒服自在。他将发觉当时的唐朝与过去的汉朝大致相同,他会注意到两朝民族相同、语言相同、儒家学说相同、祖先崇拜相同以及帝国行政管理相同等等。如果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人,在公元11世纪、16世纪或19世纪在欧洲复活,他将会为居住在这一古老帝国许多地区的日尔曼民族,为崭新奇特的生活方式而大吃一惊:语言在变、衣服在变、信仰在变,连谋生手段都在变!”这个一而不变的历史,就是汉字和它所承载的华夏文明的特性所在。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许嘉璐但是我
31、们不能说我们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什么叫优秀?就看你的文字形式适合不适合本民族的思维和表达,适合的就是好文字。应该说,对于中国话来说,对于汉语来说,汉字是最好的表达形式。对于拼音文字,对于西方国家,那种拼音文字对它是最好的文字。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所包含的东方思维方式具象、隐喻和会意,是中国文化及其传承的核心,这种思维形态被熔铸在汉字里,令其成为种族灵魂的载体,以及最重要的民族精神资源。在漫长悠久的岁月里,汉字的形体虽屡有变异,但却一脉相承,忠实地记录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光辉历程,清晰地照亮了中华民族踯躅前行的漫漫夜路。不论是楚辞汉赋、二十四史,还是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都是汉字数千年来用灵
32、魂的砖石构建的精神大厦,汉字使我们成为我们,使汉族成为汉族,汉字使中华成为中华!这让我们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秦始皇。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詹伯慧秦始皇做了两件大事,后人永远都记得,一个万里长城,一个统一汉字,统一文字。因为文字统一之后,我们就是表意系统汉字,一直延续到现在。尽管语言的发展由于各种原因形成了许多方言,比如说南方广东、福建这些地方,方言很复杂,但是由于有汉字在维系着,我们共同的主流文化,能够不断地绵延下来,延续下来。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古代的中国人不用汉字,而是像古罗马人那样,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中国大大小小的各种方言,其后果将会是什么?公元1848年,美国汉学奠基之作中国总论出版。在这
33、本著作中,美国“汉学之父”卫三畏用自己在中国四十年的生活经历告诉世人:一旦废止汉字,而改用字母去拼写汉语方言,那么中国将不复存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汉字与创造它的民族一起穿越了厚重的历史,在这块土地上执著地书写了几千年,从无间断。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汉字与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一样,是人类文明史中不同寻常而又光彩夺目的奇葩!汉字五千年(解说词)第二集 高天长河西安,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都城之一。秦王朝、汉王朝、唐王朝都曾定都于此。在这座城市中,有一座汉字的殿堂碑林博物馆,历朝历代产生的汉字,都以自信非凡的姿态,存留在一块块庄严、巍峨的石碑上。这些石碑是依然站立着的岁月,是没有被岁月轻易泯灭的历
34、史,它们记录了汉字的前世今生,它们承载着华夏祖先的永恒之心。说文解字:“源,水泉本也。”汉字的源头在哪里呢?直到今天,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相信:汉字是圣人创造的。造字的圣人名叫仓颉,是华夏始祖黄帝的史官。为了感念他的功绩,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人们已经开始立庙祭祀。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 黄德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里面,就明确地说,“黄帝之史仓颉始作书契”。这句话包含了这样几层意思:第一,说明他是黄帝时代的人;第二,他的身份是一个史官;第三,是从他开始作书契,书契也就是对文字的一种称呼,另一种称呼。史书记载,仓颉“四目重瞳”,就是说他长着四只眼睛,这大概是强调这位圣人具有异乎寻常的观察力。因为具备了这
35、样的观察力,所以仓颉能从鸟兽的蹄印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汉字。当汉字被创造出来时,天地鬼神都震动了,所谓“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这当然是一个神话,任何一种文明的发育期,先民们总是将重大的发明创造归结到某位具体的神或圣人身上,实际上,这些神圣只是那个时期文化的代表者。既然“仓颉造字”是一种神话,那么汉字最早诞生在哪里?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 王震中说到汉字的起源地,我们根据考古发现,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有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在这些文化里面,所发现的史前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或者是玉器上的刻划符号,都认为跟我们后来的甲骨文这个系统
36、,是可以联系起来的。这个时候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而在此之前一定有一个漫长的发育过程。在山东省考古研究所,陈列着几尊灰陶制成的、刻有神秘符号的酒器。它们烧制于五千多年前,公元1979年在山东境内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其中一只陶尊的腹部,刻着这样一个符号:上面是圆圆的太阳,下面是五座连在一起的山峰,中间的部分,学者们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火焰,有人认为是一弯明月,还有人认为是一只大鸟。虽然对图案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大家都认为这个符号应该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 李学勤现在我们知道,它不但在山东莒县、诸城这些地方出现,它在南京也出现过,在安徽也出现过。而且
37、同样的符号,在不同的文化里面也会出现,因为在良渚文化,甚至浙江,它也会出现。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学中心教授 栾丰实那么就是说,它刻画这个图像,它所代表的含义,它所代表的精神方面的内容,在不同的族群和人群里面,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我们认为,像它这种就可以叫文字。历代学人的探索,艰难、曲折而扎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有关汉字产生于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长江、黄河流域的推论,在学术界逐渐成为共识。然而,公元1987年,在淮河上游进行的一次考古发掘,却让看似清晰的汉字源头,再次变得扑朔迷离!“这很像个眼睛。”张居中第一眼看到这个符号就产生了这个念头。那是公元1987年5月的一个下午,当时,张居中正担任贾湖遗
38、址考古工作队的队长。这片刻有符号的龟甲,就是在遗址中的一处墓葬里被发现的。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 张居中这个眼睛的刻法,很像后来殷墟甲骨文里的“目”字的那个刻法,有一些像。当然它更接近于写实,但是这个符号的出现,确实是使我非常高兴,因为它就是我亲手清洗出来的,可以说这一个是确凿无疑的,是最早的在龟甲上发现的刻划符号。如果这个符号果真被证明是原始文字的话,那将是一项具有世界意义的发现!因为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学术界公认人类最古老的文字,是在伊拉克南部发现的楔形文字,距今大约五千年左右。而贾湖遗址是一处距今约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这个遗址中出土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不仅意味着汉字的
39、起源需要重新审视,而且世界古文字的历史也需要重新修订。“还能找到更多的刻符么?”接下来的几天,考古队员们怀着兴奋、多少也有些紧张的心情期待着。随着新的墓葬被发掘、清理,更多的契刻符号出现了。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 张居中我们一共在17个器物上发现有二十来个单体符号,其中龟甲上的大概有9例,石器上有两例,陶器上有两三例,骨器上还有几例,一共有17例,有二十来个符号。刻有符号的龟甲分为背甲和腹甲,中间装有小石子,是当时的一种占卜工具。以此推断,龟甲上的契刻符号很可能和贾湖古人的原始宗教信仰有关。但是这样的符号真与文字有关吗?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曹桂岑在舞阳贾湖发现了1000
40、多粒稻,碳化稻。这个碳化稻,有由野生稻到栽培稻的一个演变过程,所以可以说居住在淮河流域就是贾湖这一带的裴李岗人,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的,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必须想办法掌握天文气候的变化。 中国科技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教授 张居中贾湖遗址前后一共挖了7次,发现有30多只用丹顶鹤的翅骨制作的骨笛,其中有二孔骨笛、五孔骨笛、六孔骨笛、七孔骨笛和八孔骨笛,经过音乐家测音研究,证明已经具备了完备的四声音阶、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和七声音阶。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古老的管乐器。骨笛和刻有符号的龟甲往往相伴出现,据专家们推测,它们可能是原始宗教仪式的用具。在悠远高亢的笛声中,通过占卜祈求上天和祖先的庇护。
41、这说明贾湖人已经发展出相对复杂的宗教仪式。【美国华盛顿】公元2003年3月,经过十多年的论证,中国科技大学古文字研究组和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哈勃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最早的书写,中国河南贾湖遗址,公元前七世纪的符号使用终于发表在国际考古文物界的权威刊物古物上。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截然相反的意见,争论直到今天仍在继续。汉字的源头在哪里?那注定充满神秘感的汉字源头,将以长久的未知支持我们对先人生活的无上敬仰,那是具有一种人类神性的敬仰,如同对未来无尽的思虑一样,成为我们生存意义的重要来源。这是来自八千年前的音韵,悠扬的旋律似乎在昭示着汉字婴儿期的踪迹,既飘渺又真切。【汉 说文 远 辽也】安阳小
42、屯村位于河南省的北端【小屯村 河南安阳】,洹水从村子的东北部流过。从1928年开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考古组,在小屯先后进行过十五次考古发掘。 1936年3月12日,考古组决定在这一天结束小屯的工作,下午三点,工作人员王湘开始清理村北的一处灰坑。这个灰坑已经发掘过一次,只是例行检查一下有什么遗漏,当他铲去坑底的一层黄土之后,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片片的甲骨密密麻麻地拥挤在一起。由于岁月久远,龟甲和兽骨板结成了一根高两米,直径一米,重达六吨的甲骨柱。后来雇佣了六十四个杠夫,化了两天时间,才将这些甲骨运到五公里外的安阳火车站。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 孟世凯】当时编号叫做127,后来就简称为
43、127坑,在这里出土了一万七千多片甲骨。这个数字是后来到了南京以后,把它剥离出来以后才知道的。当时很惊奇,从殷墟发掘,1928年就开始调查,1929年春天正式发掘以来,十五次发掘,十三次发现了甲骨文,这是唯一一次是数量最多的。 一代一代考古学家,经过八十年的整理和辨识,那些消逝了三千多年的岁月复活了。 在商代,生活在都城中的人们,明天迎着太阳出门,自然会联想到这个圆圆的“日”字,低下头就可以瞅见“手”和“脚”,从水中的倒影或铜镜中可以看到“面”和“目”。一只手握着毛笔站在大街旁,这就是甲骨文中的“建”字。这只手很可能属于个正在规划大工程的建筑师,也许远处的那些“宫”殿,祭祀祖先的庙堂“享”,就
44、是出自他的手笔。 现在,建筑师不得不从路中间让开,一个赶着牛的牧人走了过来,牧人的身后可能是一乘由四只手抬着的肩“舆”,拥挤的街道难免会发生冲撞和争执,也许就在街边上,两个披头散发的人扭打在一起,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斗”殴事件。夜晚,临街的两扇大门被轻轻地关上,每“户”的人都渐渐进入梦乡。银色的“月”光均匀地铺在陶制的圆“窗”之上。几乎每一个字都像一幅画,都是细腻的观察力和惊人的想象力,凝结而成的果实,每个字都值得用画框镶起来存留观赏。这些美丽的文字是做丝绵用的呢? 【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 教授 李民】这个问题也是我长期考虑的,它为什么在民间的墓里头,在一般的遗址的墓里头没有发现甲骨文。因
45、此,现在有人就说了,说这个甲骨文那是档案。甲骨文,具体说它在商代是用于什么,我们现在别的问题我们都说不很清楚了。但是起码说,它是一种重要的占卜的记录。 占卜的方式大约是这样的,首先将龟甲或者牛骨修整好,然后在背面挖若干椭圆形凹槽,接着将燃烧的木头紧紧抵住凹槽,由于急剧受热,龟甲好牛骨会产生许多裂纹,占卜的结果就依靠这些裂纹来判断。汉字中的“卜”、“兆”,就源于这种裂纹。殷人往往会把何时、何人,问卜何事,以及占卜的结果,全部用文字刻写在占卜后的龟甲和牛骨上,所以这种文字也叫“甲骨文”。这件甲骨上记录的是有关商王武丁的妻子,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有姓的伟大女人妇好,生育前后的卜辞。 【安阳师范学院
46、 教授 郭青萍】妇好要生孩子了,不吉祥吗?三十一天之后分娩了,曰“不嘉”,果然是不吉祥,怎么样呢?“为女”,是生了个女孩。从这一片来看,占卜妇好分娩的事情可以看到,生男孩就是吉祥,就好,生女孩就“不嘉”,就不好。所以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一种重男轻女的思想。 虽然问卜的内容和事后的结果,都清楚地刻录在甲骨上,但是今天我们还不能确切地知道,当年占卜者根据什么裂纹判断是“嘉”还是“不嘉”,也无法确知甲骨上裂纹的形态,如何指示人们的行为。那么替商王支持占卜活动的又是一些什么人呢?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中心 教授 方辉】商王室它有一套占卜系统,占卜体系,来专门负责占卜、祭祀,具体到文字本身来说,
47、它有“贞人”,现在还有说,还有“卜人”,先占卜了之后,“卜人”和“贞人”还有说不一样的。但是无论如何,它就是说,它是有一套完整的机构来控制它。 1936年,在出土六吨甲骨的灰坑中,考古工作者在厚厚是甲骨层边上【YH127坑 殷墟】,还发现了一具蜷曲的人骨架。曾多次支持殷墟考古的董作宾先生认为,这一具骨架生前,很可能就是一位“贞人” 。如果董作宾先生的判断正确的话,那么“贞人”的尸骨和占卜的甲骨埋藏在一起,正是表明这些甲骨极其神圣,需要精心收藏和守护。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这种想法并非无端推测。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 宋镇豪】从甲骨文上所反映的时间来说,它跨的时间比较长,有的甚至一年多时间的
48、甲骨,集中在一个坑里出现,那是什么原因呢?有的时候一坑里出土了几百片上千片, 甚至上万片的甲骨,那就是因为已经经过了集中存放以后,一次性处理掉的。 【瑞典汉学家 教授 林西莉】当人们使用甲骨时,人们把问祖先的问题写在上面,因为他们想要知道将来是怎样的,问题可能是关于狩猎,或者战争之类的事情,它也很有可能是关于私人的事情,比如孩子的出生和他将来的生活。 今天看起来占卜的内容并没有多少绝对的秘密,那么为什么甲骨还要秘不示人呢?实际上,商王和贞人们所守护的并不完全是占卜的内容,而是与祖先沟通的权力。尤其对商王来说,这种权力是统治王朝必须的手段。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教授 王晖】因为人们都相信鬼神,那么急祀鬼神的权力,占卜的权力,都在商王手中,商王就可以用这种方式来统治人民。就是说,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