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6163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61631(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与管理61631-第 8 页北京市感染性疾病科的设备配置要求:预检筛查室一般医疗设备:参照综合医院医疗器械装备标准消毒设备:空气消毒设备(紫外线灯、空气净化器等)气溶胶喷雾器、消毒剂等。发热门诊诊疗办公用品:必要的诊床、桌椅等诊疗用品: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手电筒、心电图机。 防护用品:隔离衣、防护服、帽子、医用口罩、N95口罩、护目镜(屏)手套、鞋套、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消毒隔离用品: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备、消毒液出液器。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灯、空气净化器、气溶胶喷雾器。污物桶、医疗废物周转箱和黄色垃圾袋。消毒剂(快速手消毒剂、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氯消毒剂、漂白粉等
2、。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或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化验室设备:血尿便常规检查、肠道门诊需开展动力制动试验、血气分析仪、离心机、普通显微镜、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血球计数器放射检查设备:移动200Amx光机、洗片机、双联看片机抢救用品:供氧设备、吸氧管和氧气面罩若干、简易呼吸器、负压吸引器、无创呼吸机、气管插管切开包、除颤器、带血氧监测的心电监护设备、有创呼吸机抢救药品: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升压药、抗心率失常药病人转运设备:轮椅、平车、救护车(负责呼吸道传染病转运的救护车除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外,还应配备负压转运舱)留观病房:独立卫生间或密闭清洗消毒便器、呼叫设备或对讲机、电传机、复印机、电子
3、病历传输系统感染性疾病科诊室用品:必要的诊床、桌椅、肠道留观室应配备有孔诊床。诊疗用品: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压舌板、手电筒、心电图机、抢救车、治疗车、双联看片机、移动200Amx光机、 防护用品:工作服、隔离衣、防护服、帽子、医用口罩、N95口罩、护目镜(屏)手套、鞋套。消毒隔离用品: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备移动式紫外线消毒灯、压力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污物桶、医疗废物周转箱和黄色垃圾袋。消毒剂(快速手消毒剂、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氯消毒剂、漂白粉等。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或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化验室设备:血尿便常规检查、肠道门诊需开展动力制动试验、普通显微镜、血球计数器抢救用品
4、:供氧设备、吸氧管和氧气面罩若干、简易呼吸器、负压吸引器、无创呼吸机、除颤器、血氧监测心电监护仪抢救药品: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升压药、抗心率失常药病人转运设备:轮椅、平车五、感染性疾病科的管理(一)感染性疾病科要合理配置医务人员,要选拔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医务人员充实到感染性疾病科,为患者提供便捷、舒适、人性化较好的医疗服务。(二)要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的培训,既要培训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工作制度,又要培训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预防、诊断、治疗、职业暴露处理和防护等内容,并定期进行考核和传染病处置的演练,切实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能力和救治水平。(三)感染性疾病科的工作制度1
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确保其真正得以落实。2、定期对科内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3、对科内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4、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5、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楚。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6、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
6、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7、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理,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登记、转运、处理等工作。8、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理,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科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要及时将传染病报告卡和传染病信息报预防保健科或医院总值班室。并与医院感染管理科沟通。必要时,可直接向所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对排除传染病的,要及时修正报告。9、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密切配合,开展有
7、关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工作。10、医院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配备必要的防护物品,尽量防止和避免职业暴露,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能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四)感染性疾病科的工作流程1、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2、病例诊断及报告流程 详见讲义较大传染病(非典、人禽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首例病例的判定流程(1)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区)卫生行政部门分别成立由呼吸内科、传染病、流行病和病原微生物检验等相关专业、具有高级职称人员组成非典、人禽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专家诊断小组。(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省内首例疑似非典和疑似人禽流感病例报告后,应于12小时内派出省级专家组进行判定,卫生部在
8、接到各省首例疑似非典和疑似人禽流感病例报告后,应于24小时内派出国家级专家组进行判定。(3)各省首例、散发或感染来源不明的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非典病例,所有疑似或实验室确诊人禽流感病例,由国家级专家组进行诊断、判定,其标本由国家参比实验室进行复核、确认。医疗机构较大传染病疫情诊断程序:发现可疑病例后立即报告医务部或总值班,后者及时组织院内专家组会诊,院内专家组会诊仍可疑诊断时,由专家组决定是否进行区级专家组会诊。传染病疫情分级和报告时限:疫情分为四个等级: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较大传染病疫情事件和一般传染病疫情事件。报告时限:特别重大传染病疫情立即报告;重大传染病疫
9、情1小时内报告;较大传染病疫情2小时内报告;一般传染病突发事件4小时内报告。医疗机构较大传染病疫情报告程序:发现可疑病例后立即报告医院保健科专职人员,并同时报告医务部或总值班。保健科专职人员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属地CDC,并进行网络直报。医疗机构一般传染病报告程序:医师发现法定传染病要及时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新卡2005年1月1日实施)医疗机构一般传染病报告时限: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按照2003.11.7卫生部37号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执行。(甲类城市2小时,农村6小时;乙类城市6小时,农村12小时;丙类24小时)新下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病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3、预防与控制流程(1)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组织面向社会公众的健康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对SARS、流感和禽流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加强大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鼓励群众自觉报告疾病、举报疫情和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流行病学调查与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非典和人禽流感疫情,以及非典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报告后,应立即按卫生部下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和人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医疗机构要协助开展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
11、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判定、追踪调查非典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医学观察14天(自最后接触之日算起),一般采取居家医学观察,必要时集中观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按照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对病、死禽和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判定,并自最后接触病、死禽或病例之日起进行医学观察7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非典和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登记,告知其自我隔离并每天自行测量体温,一旦有发热、呼吸道症状,及时报告。对各省报告的首例、散发或感染来源不明的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非典病例和所有疑似或实验室确诊人禽流感病例,国家级专家和当地
1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要立即组织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追溯可能的感染来源,开展可能的暴露因素、传播途径及环境污染、动物宿主等方面的调查研究。(3)病例的隔离、管理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发现疑似较大传染病病人(非典、人禽流感预警病例),应立即在感染性疾病科进行就地单间隔离治疗,并戴好口罩,直至明确排除非典、人禽流感及其它需要隔离的传染病。对所有疑似病人要立即送指定医院或病区隔离治疗。疑似病例之间及与临床诊断病例应分开隔离。(4)消毒管理疫点消毒: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对较大传染病疫点进行消毒处理。诊室消毒:在属地CDC的指导下进行彻底消毒后方可接诊下一位病人。(5)实验室检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
13、人员和医务人员严格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实验室检测工作程序(暂行)和禽流感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要求的生物安全条件,对非典、人禽流感病例和非典、人禽流感预警病例进行标本采集、包装、运送至指定网络实验室检测,并按照上述技术方案的要求将有关原始标本或阳性分离物送国家参比实验室进一步复核、确认。(6)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捕杀、处理病、死禽的人员,在动物禽流感疫区进行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疾病预防控制等职业暴露人员,应严格按照禽流感职业暴露人员防护指导原则进行个人防护。从事非典、人禽流感病例和非典、人禽流感预警病例流行病学调查的疾病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个人防护。(7)疫苗接种和药物预防。按照
14、卫生部发布的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各省可根据当地流感流行的高峰季节或对疫情监测结果的分析预测,在流感流行高峰前12个月,遵循自愿的原则,推荐重点人群,例如65岁及以上老人、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的工作人员等接种流感疫苗,以减少此类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和感染流感后发生并发症的机会,降低流感相关住院率、死亡率。对动物禽流感疫情地区的病、死禽密切接触者及现场处理疫情的工作人员,可应急接种本流行季节的流感疫苗,也可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下,预防性服用抗病毒药物,包括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8)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加强医务人员防
15、护、防止医院交叉感染发生。各级医疗机构要对照卫生部颁布的非典、禽流感防治的有关工作规范,查找薄弱环节和隐患,严格按照卫生部发布的医院预防与控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医院感染的技术指南要求,参考WHO关于甲型流感(H5N1)医院内感染控制指南(暂行)采取严格的以传染源隔离、病区消毒、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等为主的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综合性措施,杜绝非典和人禽流感的医院内感染。加强对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和家禽暴露人群的防治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对大众的健康宣传教育,禁止宰杀、烹饪、销售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和病禽,提倡文明的饮食习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不良的环境卫生状况。同时加强
16、对饲养、贩卖果子狸等野生动物和禽流感患病动物暴露人群的健康状况监测。加强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京、津、沪、穗、汉)防治工作。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要重点做好应对非典、人禽流感疫情和流感暴发的准备工作,防止疫情通过流动人口扩散。各地要注意改善农民工的住宿条件,加强健康教育,提供便利,使农民工有病能及时就医。加强农村地区的防治工作。各地要建立以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中心,以县级医院、乡卫生院和村卫生所为依托,以村为基础的非典和人禽流感疫情监测报告体系,尤其是加强出现动物禽流感的农村地区的健康宣传教育和家禽暴露人员的管理和疾病监测工作,真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9)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各级疾病
17、预防控制机构及科研机构要完善有关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和相关机构的建设,配备必要的人员,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使生物安全管理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开展非典、禽流感病毒检测工作的实验室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33-2002)微生物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三级实验室(P3)的要求,并经过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凡未经批准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非典、禽流感样本的采集、保藏、携带、运输和使用等相关活动。各医疗机构要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意识;要加强对内设检验科和有关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于医疗机构中病原微生物比较集中的区域和密切接触病原微生物的部门,要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