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4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80870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愚公移山(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愚公移山(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愚公移山(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愚公移山(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愚公移山-第 4 页第11课 愚公移山 教师寄语: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感到吃惊的成绩来。 马克吐温课前热身:(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列资料,并把你认为重要的信息画出来。) 1题目解说:本文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后人加的。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 走进作者:(温馨提示:了解人物,主要从名、时、地、评、就等方面入手。)列子,姓列,名御寇,战国时郑人,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道家之书,世以老子、庄子、列子为三

2、大代表,但对生命表现出最达观,最磊落的就是列子了。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也是由于他有脱俗的心境,所以剧郑圃四十年而人不识,藏形众庶之间而国君不知。他说:“可以生而生,天福也;可以死而死,天福也。可以生而不生,天罚也;可以死而不死,天罚也。”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郑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列御寇所撰。汉书艺文志中录有列子八篇,今已亡佚。今本列子八篇(无端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是晋人张湛注释编写而成。其中书中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人有亡者、杞人忧天、齐人攫金等。本文就是一篇有浪漫主义神奇色彩

3、的寓言故事。它使我们形象地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3. 写作背景:(细心揣摩,对你后面的学习有用哦!)本文选自列子,成书于战国前期。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因此,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4. 有关寓言的知识:(你知道吗?)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蕴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强。寓言在创作上常用 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和植

4、物。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经拉封丹寓言等。5.学法指导:(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很重要哟!) 一、读:读即诵读。所谓诵读,就是有表情地以记诵为目标的朗读。诵读是学生对文章进行整理古籍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其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在诵读时,我们还得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写作背景;(2)扫除文字障碍;(3)理解思想感情。二、译: 译即试译。试译即在对文章进行诵读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对文章进行翻译的过程。翻译时应

5、遵循的原则:“忠实原文,不违原意;弄清语序,辨析词义;前后联系,理清难句;固有名词,不必翻译。”三、化: 化即理清古人的思想感情,明确作品的思想内涵,化古为今,化人为我,古为今用,古为我用。四、练: 练就是课本上习题要题题落实。文言文的训练不很多,主要四种类型:理解内容、翻译字词句子、读后感或改写扩展阅读,前三点针对性都非常强,落实得好既可巩固所学,又能在应试中游刃有余。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有关的文学常识。 2、理解疑难词句,疏通文义;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二、熟读课文方法:(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要求:放声朗读,读准字

6、音。) (2)抽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要求:准确朗读,读出节奏。) (3)选择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赛读。(要求:流畅朗读,读出感情。)三、疏通文意方法:(1)学生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自主完成,将疑问词句进行圈点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疑难词句。四、感知内容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 的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五、巩固提升1、解释下例加点的字词。(1)惩北山之塞 惩: 塞: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 (3)且焉置土石 焉: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意思 (2)甚矣,汝之不惠。 通 意思 (3

7、)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意思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意思 (5)无垄断焉 通 意思 3、翻译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 译: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 (3)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译: (4)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通过愚公之妻和智叟的话,理解愚公形象的意义。 学习本文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 体会神话结尾的含义和作用。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二、课堂探究(一)自主学习:(比一比,赛一赛,看看谁的思维快!)聚焦目标一:1.反复品读愚公与智叟的对话。说说他们各是怎样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8、的?聚焦目标二:2.文中多次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具体谈谈。聚焦目标三:3.这则寓言故事以神话作结,作者有何用意?(二)合作研讨:(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更何况聪明的你呢?赶快与同伴一起交流吧!)(三)展示讲解:(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就会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抓住机会,展现你的风采!)三、焦点论坛:有人说:“谁说愚公不愚?我看就很愚!高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出本来就很傻,为什么还要让子子孙孙去吃这苦头呢?让山开道,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你对此是怎样看待的?四、巩固提升(比一比,赛一赛,看谁做得好又快!)必做题:(相信你一定可以轻松过关!)1、原文填写:(1)愚公之所以决心移山,是因为

9、 。(2)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3)文中河曲智叟嘲讽愚公的话有_ _ 。 2、下列两段文字反映出了愚公妻子与智叟的态度、情感、用语上的好些不同。你能找出几处呢?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3、结合本文说说愚公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为什么?选做题:(恭喜你!已经完成当堂任务!你是最棒的!加油!)愚公移山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你能尝试着写一篇寓言吗?文白均可,字数不限。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