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巷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6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76311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巷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6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朱巷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6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朱巷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6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巷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6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朱巷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地理必修3)一、 选择题(50分)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此据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1-4题。1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A都是平原地区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都位于入海口处D土壤都比较肥沃2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

2、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适宜发展畜牧业。3下列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资源 B是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C是全国最大侨乡所在地 D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4下列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开发早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 B当船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时,稠密的水系为扩大交通联系提供了天然水道 C我国历史上人口从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规模的迁移,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种植业提供了丰富的劳

3、动力资源 D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今天,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超过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供应地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下一级区域。5. 东北平原既是东北地区的一部分,又可划分为三个部分,下列不属于东北平原下分的三部分的是( ) A. 松嫩平原 B. 长江三角洲地区 C. 辽河平原 D. 三江平原6. 下列属于行政区的是( ) A. 安徽省 B. 青海湖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厦门经济特区7. 下列区域之间有明确边界的是( ) A. 热带草原与热带荒漠带 B. 东部季风

4、区与西北内陆区 C.中国与俄罗斯 D.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8. 我国北方有些居民没有后窗,这反映出当地( ) A. 光照较强 B. 风沙大 C. 冬季寒冷 D. 雨水多9. 长江三角洲肥沃的土壤是( ) A. 水稻田 B. 紫色土 C. 黑土 D. 红壤10. 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区域的共性特征是( ) A. 区域轮廓形状 B, 矿产资源丰富 C. 经济发展水平 D. 地貌形成原因11.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 A. 总是固定不变 B, 随科技进步而减弱 C. 随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弱 D. 随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弱12. 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总称为( )

5、A. 遥感 B,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技术 D.地理信息系统13. 运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帮助野外考察人员( ) A. 适时测定经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 B. 准确分辨地面物体的种类和性质 C. 有效管理轨道卫星的正常运行 D. 快速了解全球各地地理信息14. 遥感的关键装置是( ) A. 运行在空中的卫星及其他航空、航天器 B, 地面站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的软件和硬件系统 C. 地面接受站的电磁波接受装置 D. 接受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电磁波信息的传感器15. 驾驶人员为防止在陌生的公路上迷失方向,最好的办法是( ) A. 装配GPS信息接收机 B. 携带地图及时核对 C. 遇到岔路时停车问询

6、D. 装配卫星遥感接收器16. 下列有关“数字地球”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后由人来管理 B. 为地理信息技术奠定基础 C. 将全球的地理信息进行平面的、静态的显示 D. 能为复杂的生产、研究活动提供实验条件和试验基地17、GPS卫星星座的工作卫星和在轨备用卫星分别是( ) A. 21颗和3颗 B. 22颗和2颗 C 21颗和4颗 D. 24颗和4颗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回答1820题:18、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

7、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19、对1985年与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城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20、国家气象局每天为电视新闻提供的卫星云图主要使用了( )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 全球定位技术 A. B. C. D.21、如果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森林火灾的原因 B.用来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间 C.用来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预测分析火势蔓延的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22、有的渔民已经利用GPS

8、新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在渔民中广泛推广应用这一新的捕鱼技术,可能会出现的后果是( ) A.可能会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日趋枯竭 B.可能会使渔民的鱼获量日益持续增长,获得长久的高经济效益 C.可能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使渔民获利更少 D.可能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使渔业资源更加丰富23、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它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 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 C.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 D.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依托于优势的地理位置24、下

9、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居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25、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二、 综合题(50分) 26、读“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条件”示意图,完成以下表格。(30分) 水热条件土地条件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农业生产特点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27. 阅读下列

10、材料和“3S技术的综合应用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1999年,首届“数字地球”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专家认为,“数字地球”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地图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综合,实现地球圈层间物质流、能量流与信息流数据的集成,从而对全球化问题进行广泛研究。 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测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

11、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1) 图中-箭头指向线分别表示3S技术的不同应用功能,其中表示“提供影像信息功能”的是和 ;表示“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的是和 ;表示“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的是 。(9分)(2) 图中各个圆的重叠部分分别代表RS、GPS、GIS不同组合综合应用,其中重叠部分乙代表GIS和RS技术的组合,丙代表 技术的组合。(3分)(3) 在图中所示的各个综合应用中任选一种组合,并写出应用实例。(4分)(4)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地球”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4分) 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答题卷(理科)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答案 学号 姓名 班级 二、综合题(共50分)水热条件土地条件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农业生产特点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 26. 27.(1) (2)(3)(4)-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