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2)阶段性作业11(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力学(2)阶段性作业11(13页).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材料力学(2) 课程作业1(共 3 次作业)学习层次:专升本 涉及章节:上册第7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答案,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果。)1. 提高梁的弯曲强度的措施有 。A. 采用合理截面; B. 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况; C. 采用变截面梁或等强度梁; D. ABC;2. 对于一个微分单元体,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正应力最大的面上剪应力必为零; B. 剪应力最大的面上正应力为零;C. 正应力最大的面与剪应力最大的面相交成45度;D. 正应力最大的面与正应力最小的面必相互垂直;3.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微分单元体的三对互相垂直的面上均有剪
2、应力,但没有正应力,这种应力状态属于纯剪切状态;B. 纯剪切状态是二向应力状态; C. 纯剪状态中; D. 纯剪切状态中的最大剪应力的值与最大正应力的值相等;4. 一点应力状态有几个主平面 。 A. 两个;B. 最多不超过三个;C. 无限多个;D. 一般情况下有三个,特殊情况下有无限多个;5. 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如果主应变之和为零,即:,则体积应变为零;B. 如果主应力之和为零,即:,则体积应变为零;C. 如果泊松比,则体积应变为零;D. 如果弹性模量,则体积应变为零;6一圆轴横截面直径为,危险横截面上的弯矩为, 扭矩为,为抗弯截面模量,则危险点处材料的第三强度理论相当应力表达式为_
3、。 . . . .7一点应力状态主应力作用微截面上剪应力 为零。A可能 B必定 C不一定 D不能确定是否8钢制薄方板的的三个边刚好置于图示刚性壁内,边受均匀压应力,且板内各点处,则板内靠壁上一点处沿方向的正应力和正应变应为。A. ; B. , ; C. , ; D. , ; 题一、8图 9、微元体应力状态如图示,其所对应的应力圆有如图示四种,正确的是 _。题一、9图10、构件中危险点应力状态如图所示,材料为低碳钢,许用应力,其正确的强度条件是 。A. B. C. D. 题一、10图 二、计算题:1 悬臂木梁如图所示。木料的许用应力。因需要在梁的截面上中性轴处钻一直径为的圆孔,问在保证该梁强度的
4、情况下,圆孔的最大直径可达多大(不考虑应力集中)? 题二、1图2 受力物体内一点处于平面应力状态,如图所示。试利用解析法求:(1) 该点处应力状态主应力的大小;(2) 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的位置及主应力的方向。(3) 该点处应力状态最大剪应力的大小; 题二、2图 3受扭圆轴的直径d=60mm,在圆轴面测得与轴线成30方向得线应变,已知材料的。试求轴受的扭转力偶m。题二、3图 4 受力构件中取出某点的图示单元体如图所示,问将应变计安放得与轴成什么角度,才能给出最大读数?在此方向上该点的线应变为多大?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 题二、4图 5. 钢质构件上截取一单元体,边长为,角。单元体各面上均
5、匀作用有应力,。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试求此单元体对角线长度的变化。 题二、5图6试从图示各构件中A点和B点处取出单元体并表明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见教材习题7-1) 题二、6图7有一拉伸试样,横截面为的矩形。在与轴线成角的面上切应力 时,试样上将出现滑移线。试求试样所受的轴向拉力F的数值。(见教材习题7-2)8 各单元体面上的应力如图所示。试利用应力圆的几何关系求:(l)指定截面上的应力;(2) 主应力的数值; (3) 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的位置及主应力的方向。(见教材习题7-8) 题二、8图9各单元体如图所示。试利用应力圆的几何关系求:(1) 主应力的数值;(2) 在单元体上绘出主平面的
6、位置及主应力的方向。(见教材习题7-9) 题二、9图10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如图所示。试用应力圆的几何关系求主应力及最大切应力。(见教材习题7-15) 题二、10图11 在矩形截面钢拉伸试样的轴向拉力时,测得试样中段点处与其轴线成30方向的线应变为。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试求泊松比。(见教材习题7-19) 题二、11图12从某铸铁构件内的危险点处取出的单元体,各面上的应力分量如图所示。已知铸铁材料的泊松比,许用拉应力,许用压应力。试按第一和第二强度理论校核其强度。(见教材习题7-24) 题二、12图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B; 3A; 4D; 5D; 6. A; 7. B; 8. C; 9. A; 10. 选C ;解: , ;二计算题1解: , , 取: 2、解: 。3解:轴表面测点的应力状态为: ; 题二、3图4解: 时线应变最大 , 5.解: ,6解:7解:8解:9解:10解:11解:12解:-第 1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