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15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50257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15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15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1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15页).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农村建设心得体会农村,是农民们的生存家园,也是新农村建设指导员们赖以存在的精神家园。当我们乡镇人一辈又一辈,一年又一年,在广阔的农村贡献青春年华时,农村的繁荣和发展也就成了我们的梦想和期待。我们和农民一样渴望着脚下的这片土地热起来、美起来、靓起来。一、农村,我们永远的家园曾经有很长的一些时间,在三农问题上,没有更多的人提起和关注新农村建设,人们把眼光和话题均放在了三农之外;曾经有一些响亮的声音,反复倡导只有把农民从农村和土地上彻底地转移出去了,三农矛盾和国家发展的一切难题才迎刃而解;曾经有一种更极端的理论,“要想富裕农民,必失消灭农民”。作为与农民血肉相联、与三农息息相关,长年累月奋斗在农

2、村一线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我们对这些理论和观点曾深深地困惑、忧虑和不敢苟同。用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来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在我们眼里是过于理想化的论断,相对于国情和现实是过于高远和虚幻。九亿农民脱离了生生不息的土地,他们怎样生存?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的程度达到了能承担九亿农民的生存保障吗?看看今天正在飞速发展的工业,令人目不暇接的市场和花团锦簇的城市给农民提供了些什么?!又能更多地提供什么?!连每月低得可怜的工资都无法保证按时兑付,还谈其它?!看看我们的民工们的工棚和吃的粗食,以及讨要工资的艰辛,那些大力提倡用转移农民、消灭农村来改变国家的面貌,振兴国民经济、建立和谐社会的人就应该噤口!(一)农

3、村,有农民永远脱离不了的生存要素。农民这个庞大的群体能够生存,依赖的是广阔的农村。那里有他们永远脱离和舍弃不了的生存要素。我曾经把这些要素归纳为维持农民生存的六大基地:粮食基地即土地,虽然少,却能维持温饱;房屋基地即农舍,质量虽然参差不齐,但面积却绝对宽敞够用,这远超过城镇居民的平均水平;园田基地即菜园,每日必须的蔬菜供应所在,在那些偏僻不发达的山区农村,没有市场和蔬菜交易,农民不出钱就能吃上各类时令蔬菜;燃料基地即山林,这是农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燃料来源地和少量的经济收入补充基地,很多山地农民靠山林树木创收,种植木耳、香菇等也能维持全年的现金支出;人情基地即村庄,当国家和社会机制没有给农民

4、任何生活、生存保障的情况下,村庄里那种普通而又独特的不同于城市、社区的人情交往圈和交往方式将解决农民一切急难困苦、生老病死的重大问题。正是这六大基地保障了农民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无论是国家兴,农民安居乐业,还是国家衰,农民穷困潦倒,总之,都是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供养和庇护着成千上万的农民,也正是这些基本要素满足了农民作为一个自然的人和社会的人不仅能够活下去,而且比较有尊严地活在这个世界上。(二)农村,是城市和工业发展及农村劳力转移的坚强后盾。中国曾经有九亿农民,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城市和工业吸纳了近2.5亿农民,留在农村的还有6.5亿农民,这6.5亿农民的小康之路、幸福生活如果全部寄托在离开

5、土地和农村,让他们走向城镇和工业,并依靠城镇、工业来完全彻底地解决他们生存和生活、教育和医疗等等,这在目前的中国现实里,几乎无异于天方夜谭。不能因为2.5亿农民进了城,打了工,有了超过农村留守人员平均收入的工资收入,就认为所有的农民都可以走这条路。要看到的是,走向城市和工业的都是农村的青壮年和比较有文化、有技能的一部分人,他们在农民和农村中也是生产力因素中和劳动力里最活跃的分子、最有创造力的群体。可以说广大农村和无数农民家庭将最有体力、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贡献给了城镇和工业,并且在这个贡献过程中农村和农家是不计任何成本和完全处于劣势的,连农民外出务工的往返路费这种成本都由农民自己承担了,工资也是雇

6、佣方说了算,农民根本没有谈判的能力。农村最具活力的一群人走了,最弱势最需要关怀的一大部分人留下了(老人、妇女、儿童);打工而去的农民还把所有的生存的问题,所有的困难和包袱,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人情往来等等留给了农村和在农村的家庭。随着工业化、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所需的人力数量会越来越少,所需人力的素质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被淘汰出局的农民也会越来越多,那么,农村无疑是农民永远的家园!很多专家、学者和研究三农的人们只看到了转移农村劳动力的轻松、便利和高效,看到了把所有农民转移出去的美好前景,而没有看到转移农民的代价和成本,以及进城农民背后留下的那些沉重包袱和艰难困境。曾经有很多农民离家外出务工了,仍

7、然坚决不丢弃农村的土地;也曾经有农民已经举家迁往集镇了,还要到城镇外租种土地,甚至开荒种地;也曾经有多年从商已步入富裕行列的农民依然依恋着那偏远脊薄的土地,这说明什么?说明农民的生存危机意识难消,脱离农村这块土地后生存的安全感缺乏。不论城市和工业如何飞速发展,由此吸纳去的农村劳动力如何多。总之,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农村这个大后方的稳固和支撑上的,没有这个大后方作坚强后盾,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无疑将会大打折扣,黯然失色。(三)发展农村,是治理我们国家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选择。不管农村多么苦、多么穷、多么脏、多么乱和多么差,她所承载的历史重负和未来责任,都是无可用语言归纳和掂量的,也是我们这个正在负重前进

8、的农业型的大国,再也找不到替代的所在。在城市和工业的基础还很脆弱,它们尚有无数的自身难题亟待解决的情况下,把几亿农民的生存和发展的命运再加到它们身上,其结果是无法想象的。即使是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的很好了,农民很大的可能也是在他们固有的土地上进行商品生产和工厂化的劳作。让农民不脱离土地而发展产业是最明智而适合当前中西部我国广大农村的。怎样尽可能地引导农民在自己的家园上充分使用劳动力?发展市场需要的产业和生产社会消费需求的各种产品(首选农产品)、获取效益的最大化、改善生活是最直接最可取的方式。这种方式比把大批农民弄到土地家园、农村山区之外,效果要好得多。例如我们实践中经历过的发展烟叶、食用菌、蔬菜

9、、养殖、加工等产业,农民没有离开农村也能搞市场经济,山区农民也能亲手培育一朵朵高山产业之花,放出奇光异彩。因此,我们为什么不能立足于农村、立足于农民自身谈发展?问题的核心不在于他们是在城市或农村,而是怎样发展农村和改善农民的生活以及解决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如果用一些事半功倍的办法就能让农民生活得更好,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要用很多精力和财力、物力去把农民活生生地从土地上剥离出去呢?要知道农民与土地的血肉联系是与生俱来的,只要有农民就有土地,有土地就有农村,为什么一定要全部改变他们的性质?让一部分有能力、有技术可以转移出去的农村劳动力自然脱离土地和农村,或者农家里的一个、几个人离开,或者土地不需要

10、时短期离开,其他的不能脱离农村的老人、儿童等不离开,不变其身份,就让农村还是农村、农民还是农民,让他们在一个建设的很好的新农村完满地完成其生命的过程,于国家于农民未尝不是件双赢的大好事。目前,我国有限的耕地上养活了13亿人口。人均耕地各地很不平衡,我所知的最少的一家1口人不足0.2亩地,也生存下来了,而且土地经营得好,家庭也过得还不错。正是农民自己不脱离土地,并且将多余的粮食供献给城镇,用这种方式比较好地消除了饥饿,减少了贫困人口的总数,稳定了社会秩序,使我们的城市没有其它国家那样大量的难民潮和大型贫民窟,国家没有频繁的农民暴动和社会动荡,也没有阶级之间长期的你死我活的斗争,避免了引发更多的其

11、它社会问题,比如因为饥饿产生的下一次土地革命。试想,这是多么伟大的成就!把农民就地安顿好,让他们稳定地美好地生活在他们的家园土地上,让农民种地,工人做工,各得其所,各得其利,让国家腾出手和精力谋划更大更多的发展,这是多么“划算”的事情!农民不脱离土地,温饱主要由农民自行解决,发展主要由国家帮助解决,国家的压力也会小得多,帮助贫困落后的农村、农民解决发展问题比解决*亿人城镇化生活所需的代价不知要少多少!所以,发展农村,建设新农村是我国治国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选择。二、建设新农村,用行动实现梦想曾经有农民戏谑地描绘过他们的如意生活:“锅里有煮的、兜里有抖的、怀里有搂的”,我们引申一下他们的纯朴渴望

12、就是:农业发展,粮食丰收;现金充足,生活富裕;妻儿双全,家庭美满。但是农村的未来,我们的美好家园的理想前景,仅仅局限这些方面是远远不够的。广大的农村,当前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很多,农民们迫切地渴望着国家能把农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平衡决策,能在城市与工业已经腾飞的前提下,拿出较多的精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与城里人平等的公共物品,让农民们在广阔遥远的农村也享受到这个国家平等的国民待遇。当前农村发展应在文化、教育、卫生三大方面和水、电、路、讯、房五大重点上做文章。文化、教育和卫生是农民作为社会人必须享受的社会待遇和保障,国家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政策,对此农民虽然还说不上满意,但是充

13、满了期待。而水、电、路、讯、房的建设,则是农民的基本生活所需,要求十分迫切!围绕十个“一”,建设新农村。1、一份土地。在广大农民尚无任何来自国家和社会的保障的时候,土地是农民的裹腹生存之依赖。特别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土地对于农民的生存尤其重要,在土地急速地、无可遏制地减少的情况下,我国对耕地的保护不仅纳入国策,更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国策。城镇、工业侵占农村土地的现象令人触目惊心;农民的利益,农村的发展正在受到巨大的侵害,这是国人都无庸质疑的事实。当前,因为土地之争引发的农村矛盾已成为广大农村矛盾纠纷的首要原因,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农民对土地的不能割舍和生存依附。保护耕地,坚决遏制耕地的变性和

14、流失,给农民一份生存的保障,是所有问题的首要问题。再给农民一份使用土地的权利,虽然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土地二轮延包将农村和农民进一步固定在了小农耕作的经营模式上了,也引发了另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和问题,但总的来说能给更多的农民一种比较可靠的安全感,让农民们有一种“我有地,我能活”的生存底气,是国家一种长治久安的明智决策。把现有的土地管好、用好、最大效益地发挥作用,创造效益,让农民在土地上刨金致富,是摆在当前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及农民面前的艰难课题。将失地的农民安顿好,让他们有生存的保障,结束他们“种粮无地、上岗无门、经商无道”的惨淡生活,则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重大难题。怎样化解农村多种多样、陈旧

15、而复杂的土地矛盾,则是应该尽快破题的。2、一栋房屋。农民的房屋是农民三五口之家安身之所,立命之处。农村的房屋应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可惜现在的农舍虽然比较宽敞,但是质量不高,样式单调,环境不美、内设不齐,人畜混居,特别是中西部的山区农村,土坏房、茅草房、石片房、窑洞房以及危房还大量存在。就象古人吟唱的一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建设新农村,必须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各地的经济发展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房屋建筑,差距极大,向中西部山区和偏远落后农村实行农房改造政策性倾斜是极有必要的。明确规定并用财力支持,近几年内彻底消灭农村的草房、石房、窑房、危房。对已建或即将建造的农房进行科学规划、合理

16、布局。用补贴、奖励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民自主改造、折迁、新建农舍,达到实用美观。优化设计、美化环境、讲究内设,指导农民从住房入手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3、一条好路。农村的路是农民通径处面世界的必由之径。农村的路况十分恶劣,农民的要求极其迫切。解决农村行路难的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大财政投入,加快社社通的实施进程,并且此政策应该相对稳定,而不是昙花一现,朝令夕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讲究实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参与改善交通条件,引导农民将富余的劳动力转移到公益事业建设上来。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用最少的钱修更多的路,转换资金转移机制,杜绝国家扶持资金的流失和浪费,减少国家

17、投入成本。4、一盏明灯。农村用电问题已经得到改善,农网改造工程实施以来不断地进行农村电网建设,但是很不完善和彻底,农村的电价仍然在很多地方居高不下,电力故障排除迟缓不力,农村电管员队伍建设滞后,人员流失严重,服务不到位,农网改造债务沉重,农民们仍有许多怨气和不满。给农村农民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要在电网、电价、电管员、电力服务这四个方面下功夫。5、一口净水。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实施多年了,农民吃水难,吃脏水的事实仍然很严重。特别是偏远高寒山区的农民。怎么让农民吃上一口净水?因地制宜,设计方案,各地情况差异很大,必须根据实际解决问题。重点扶持,帮助建设。农民科学引水、蓄水、用水意识差,许多山区农民苦干

18、、蛮干、盲干,挖了很多井,仍然吃不到洁净充足的水,在用资金分类重点扶持的情况下,必须要有技术指导,帮助农民建造好能提供满足生活之需的各种饮水设施。人畜引水要同时规划。对有条件的群居的农村,饮水工程应和环境保护同时并举,既要有引水网络,还要有排污渠道。对特异地区的水质水况进行跟踪监测,杜绝因水源水质引发的地方性群发性疾病发生。6、一个小银行。在农村建立一个借贷自由方便,能及时帮助农民解决日常急用所需的小银行极其紧迫和重要。这个“小银行”可以是真正的银行,也可以是信用社或者基金会,甚至可以是农民或农民组织自发自主产生的操作规范的信贷团体。这些能有效地解决国家权威金融机构从农村退出后,商业金融又不能

19、进入,但农民又有各种贷款之需的现实问题。农民的贷款需求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解决意外急难之需,例如生病、受伤等等。二是生产性投入。三学生学费。农民在自身经济能力极弱的情况下,既不能让生产链条断裂,更不能让生命的链条断裂,尤其是不能让下一代受教育的希望破灭,所以,借贷就成为广大农村极为普遍的常见的行为。但是,由于实用便利的小银行没有或者即使有但实质上其作为也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急需,所以,农村的民间借贷、高利贷、地下钱庄等等现象十分严重。农村的经济秩序已经和正在被严重打乱。建立“小银行”,必须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在维持金融自身运转规律的前提下,一切从农民利益出发,解农民之所急,应农民之所需,并且要坚

20、信农民和培养农民的信贷信誉。7、一个小市场。农村地域辽阔,人口相对散居,密集度不高,除了小集镇人口相对集中外,绝大多数农村农民的采购和出售都比较分散。一个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和人聚习惯及地方风俗的小市场,既有农民日常生活用品销售又能进行农产品交易,由此来连接整个社会的物流大网络,农民也通过它进入消费大世界和市场大动脉。这种市场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已铺天盖地地涌向了农村,现在已经出现了“百价争营”的局面,但是很不规范,交易信誉度不高,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有些物品甚至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对农民家门口的为农民提供了便捷的小市场,重点在于由工商等职能部门进行规范管理,引导经营者以诚信和质量服务农民,

21、其中特别是农资经销,要重点管理。8、一个好环境。这里的环境指自然的和社会的。自然环境要优美,尽显田园风光。要教育农村群众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合理开发利用山区现有资源,发展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社会环境要和谐稳定,让生活在这里的人安居乐业。两方面美好环境的创造,都需要两者的共同努力:政府的引导和农民的自觉。政府的引导将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而农民的自觉也非一日而成,先要对农民进行环境建设的教育。物质的、外在的环境美化了,人的素质就会成为社会环境好坏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要致力于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村民自治是改善农村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有效途径

22、。9、一个好政策。农村税费改革以来,惠农政策不断惠及亿万农民。惠农政策的关键不在于多,而在于能真正惠农。关键不在于政策,而在于落实。县乡两级应是各种惠农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国家应象抓税改那样严肃各种惠农政策的执行。对于拒绝执行者应施以重罚,对于已经减免的涉农收费应该警惕其卷土重来。对于农民这个弱势群体,只有国家和政府的强有力措施才能保障其政策利益。10、一个好组织。农村现有的村委会是所有组织中最有权威的组织,其作用也具有权威性。但是仅有村委会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有更多的各类农民组织产生并发展成熟。要有人为农民办事、引导组织农民办自己的事,让农民有靠山、有依托、有归属感,让一盘散沙、自由散漫的农民

23、有一种组织形式来凝聚、来号召,要让农民有与政府、市场、某些社会团体谈判对话的实力和方式,彻底改变目前农民无组织的自由主义状态。不论是哪类组织其最高宗旨都必须竭诚为农民服务,这些组织活跃起来了,必定会为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为农民自己办更多的好事实事,农村的面貌也会较快地有更大的改观。新农村建设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还要抓好软件建设。软件建设的重点是要抓好农村群众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力量;抓好文明村、文明户等各类文明创建活动,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铺张浪费,开展“法律进万家”、“婚育新风进万家”、“农村红白喜事树新

24、风”等活动,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健康、文明、节俭、勤劳的社会风气。三、建设新农村的措施,必须具体而实际(一)宏观调控、政府统筹,县乡指导、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是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在农村找到的工作切入点和新支点,必须由国家宏观调控,政府用政策来统筹安排,这是大政方针上对农村的高度重视和倾斜,必须自上而下地有序进行。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将广大农村与城市、工业纳入相同重要的地位考虑其发展,就是让农民与其他社会阶层的人一样享受国民待遇,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社会保障,就是让农民能象城镇人那样分享应有的多类公共设施、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就是文化、教育、卫生方面拥有公平同等的待遇;就是要将农村

25、亟待解决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由国家从政策和财力予以倾斜和重点支持尽快得以解决。例如农村因税费时代向上缴纳税费和公共设施建设遗留下的巨额村级债务,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等问题,必须由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拿出具体而切实可行的政策,从整体上把握和调控,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地政治环境,打好政策基础。在政府统筹里,用充足的财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农村今天的凋敝和衰退,正是农村财力严重匮乏的结果。新农村建设的每一项工程、每一个环节的实施都要大量的钱财作基础,否则就是空谈。这钱财的来源必须以国家资本为主,地方和农民资本为辅来筹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应由县乡指导,这种具体的指导能让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少走弯

26、路,减少浪费,事半功倍。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积极主动参与才会使新农村建设更具生机和活力,更有成效。(二)整体规划、全面推进,先急后缓、循序渐进新农村建设不是盖几栋新房子,建几个新村庄,应该是全方位的“新”,全方位的建设。外在的物质的要建设得新美,内在的精神的更要建设高尚,两个文明的建设必须齐头并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央提出的十分全面的目标。但在重建的内容很多,人力、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必须有所侧重,有先后、有急缓。农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基础设施必须尽快建设,更高层次建设可以稍缓。(三)支农惠农、打破霸权,发展农业、致富农民随着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实施,国

27、家更多的建设资金投向农村。这些支农惠农政策和资金能不能有效地转移到农村和农民手中去,必须打破三个霸权:决策霸权、行业霸权和渠道霸权。决策霸权就是决策者“手把文书口称敕”,政策怎么落实,钱怎么用一言堂,不讲民主决策和实事求是。行业霸权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政策只要出自哪个行业哪个部门,这些行业和部门就先抢占利益制高点。渠道霸权就是资金流转下移的过程中,实行“跑冒滴漏”的手法,让宝贵的新农村建设资金大量流失和改变用途。当所有的新农村建设政策和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农村时,终极效果应是发展农业、致富农民。我们认为所有的新农村建设措施都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降低农民的生活成本,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但带来的将是农民和农村整个经济状况的好转。因为随着他们生活成本的减少,如农家子弟享受了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农民享受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就会节省很多开支,节省下来的钱,就会转化成一家一户的生产性的资金,投入再生产再发展,农业生产的断链和投入不足的状况就会大大改变,在此基础上再很好地扶持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产业,建立活跃的农村农产品市场,则农业发展,农民致富,指日可待!-第 1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