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行——建筑特色民居(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之行——建筑特色民居(8页).doc(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山西之行建筑特色民居-第 8 页山西之行学 校 : 江 苏 大 学学 院 : 艺 术 学 院专业、班级 : 姓 名 : 学 号 : 目录:1、 综述2、 壹、现代建筑2.1、山西博物馆 -12、各项展示3、 贰、寺、庙、塔3.1、概述3.2、大同恒山悬空寺、双林寺、应县木塔4、 叁、民居建筑4.1、民居概述4.2、平遥古城、灵石王家大院综述: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众多的古遗址,号称“地上文物中国第一”。传说中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板(今永济)、禹都安邑(今夏县),都在山西境内建过都。临汾有尧庙、尧陵,沁水有舜王坪,河津的龙门则是夏禹治水的所在,又叫禹门口。此次去山西实习,了解
2、了一些我们身处在江苏所见不到的一些特殊的建筑,也体会到平时体会不到的一些别具特色的文化。关键词:文化、木制古建、民居简单的分类介绍一下我此次山西之行所到的几处地方:壹、现代建筑一、山西博物馆(Shanxi Museum)综合性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始建于1919年。2005年,现代化新馆在太原市汾河西岸建成开放。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由主馆和四角辅楼组成。主馆造型如斗似鼎,象征富足祥和。山西是中国文化遗产大省。山西博物院是全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藏品约40万件,荟萃山西文物精华,其中青铜、玉器、雕塑、壁画等尤具特色。基本陈列“晋魂”由7个历史专题和5个艺术专题组成,展示了中华五千
3、年文明进程中山西独特的贡献。1、文明摇篮:以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史前文化遗物,展示远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揭示文明和国家的形成进程。2、夏商踪迹:山西夏商时期文化遗存灿若繁星,方国文化丰富多彩而独具特色。展示山西地区夏、商两代近千年的风貌。3、晋国霸业:晋国六百年伟业,奠定了山西历史文化的基石。再现了两周时期三晋大地上数百年间的风云变幻。4、民族熔炉:山西北通塞外草原,南临中原腹地,成为华夏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大熔炉”。展示了自汉至隋800余年民族文化融合的进程。5、佛风遗韵:山西古代的佛教雕塑作品,既有享誉中外的云冈石窟和天龙山石窟,更多隐于乡间古刹的各种佛像。展示了自北朝至明清1500余年间佛教艺
4、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6、戏曲故乡:山西是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中国戏曲艺术故乡”的美誉。展现了自战国至明清戏曲艺术发生、发展并不断成熟的过程。7、明清晋商:明清时代,“晋商”称富海内,名闻天下,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帮之一。展示了明清时期晋商由兴起到鼎盛直至衰落的历史。8、翰墨丹青:中国的书画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韵味。历代名家中,尤以山西文化巨擘傅山的书法艺术引人注目。9、瓷苑艺葩:瓷器是土与火的结晶,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不仅展示独具特色的北方瓷器,特色鲜明。其中还展出馆藏历代彩瓷精品,缤纷绚丽。10、方圆世界:山西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钱币,品类丰富,绵延有序,诸多珍品。再现了古
5、代货币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轨迹。11、山川精英:玉,深深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礼俗之中。,展示出自新石器以来的一万年间古人对治玉艺术的不懈追求和历代审美价值的演变。12、土木华章: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的美誉。,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宝库”多彩多姿的杰作佳构。模型制作精巧细致,还原度极高。小结:这个博物馆规划合理,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范围之广。合理的运用了一些可以利用的空间,藏品众多,讲解标注详细,个个精美别致,让人惊叹不已、流连忘返。贰、寺、庙、塔概述:寺: 创字会意即寸土之地,表示精确,不容猜疑变化。寺位,寺处,做事,只需敬顺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历,失之千里。佛陀入世
6、中国教化世人的办事管理机构,系皇帝直接接引并侍服于宫廷,故亦称佛寺。所以宫延、寺院建筑与园林之相,系出脉。佛寺就表示敬信佛陀教化,顺理即化。庙: 世间达贤位逝者,亦可依律建庙,如孔庙,二王庙等,皆是敬顺真如,仰止贤圣,即得妙法之地,故称庙,庙通“妙”也。寺庙: 所以寺庙,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得妙法真如之地,当顶礼。寺庙庄严,神圣不可侵犯,寸土之间,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敬顺即得妙法。 塔:是一种供奉或收藏佛舍利(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宝塔”,是一种常见的东方传统建筑。此次实习所遇见的一些寺、庙及佛塔:一、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建造及地理、历史环境:恒山
7、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北岳恒山金龙峡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距大同市65公里,恒山悬空寺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历代都对悬空寺作过修缮,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北魏王朝将道家的道坛从平城,今大同南移到此,古代工匠根据道家“不闻鸡鸣犬吠之声”的要求建设了悬空寺。它是国内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高空木构摩崖建筑、也是国内唯一真正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独特古建,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建筑特点:悬空寺距地面高约50米,悬空寺发展了我国的建筑传统和建筑风格,其建筑特色可以概括为“奇、悬、巧”三个字。 “悬”是悬空寺的另一特色,全寺共有殿阁40间,表面看上去支撑它们的是十几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实有
8、的木柱根本不受力。据说在悬空寺建成时,这些木桩其实是没有的,只是人们看见悬空寺似乎没有任何支撑,害怕走上去寺会掉下来,为了让人们放心,所以在寺底下安置了些木柱,所以有人用“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来形容悬空寺。而真正的重心撑在坚硬岩石里,岩石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样子,然后插入飞梁,使其与直角梯形锐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学原理半插飞梁为基。再说,悬空寺飞梁所用的木料是当地的特产铁杉木加工成为的,据说用桐油浸过,所以不怕白蚁咬,也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悬空寺千年不倒也并非奇迹,乃是人们的智慧的结晶。 悬空寺的“巧”体现在建寺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峭壁的自然状态布置和建造寺庙各部分建筑,将一般寺庙
9、平面建筑的布局、形制等建造在立体的空间中,山门、钟鼓楼、大殿、配殿等都有,设计非常精巧。寺内有佛像八十多尊。 值得称“奇”的是,建寺设计与选址,悬空寺处于深山峡谷的一个小盆地内全身悬挂于石崖中间,石崖顶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伞,使古寺免受雨水冲刷。山下的洪水泛滥时,也免于被淹。四周的大山也减少了阳光的照射时间。优越的地理位置是悬空寺能完好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小结:以其奇巧怪异的造型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构思新颖奇特,无一不彰显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及创新能力, 除了建筑本身所处之处奇险让我们惊叹之外,建筑上的雕梁画栋,步廊厅台,彩绘装饰都让人称奇。虽然它建造在悬崖峭壁之上,但是却坚固可靠,虽历经时光流转
10、却依然让人觉得震撼精美,动人心魄。三、双林寺布局:双林寺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约为一万五千平方米,内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为庙院,沿中轴线坐落着三进院落,由十座殿堂组成。前院为释迦殿、罗汉殿、武圣殿、土地殿、阎罗殿和天王殿;中院为大雄宝殿和两厢的千佛殿、菩萨殿;后院为娘娘殿和贞义祠。东部为禅院、经房等。明代,于寺庙外围建一周高大的夯土包围墙,上置箭垛,外观似一座小城堡。进入拱券形山门,正北第一座殿为天王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明间檐下挂一竖匾,书“天竺胜境”四字,笔力遒劲。前檐置五铺作斗拱,如意头假昂。明间置板门,次、稍间置窗。屋顶悬山式,屋脊正中琉璃宝顶上有明“弘治十二年八月二十六日”题记,乃明
11、代重修时所置。穿过天王殿,北面坐落着释迦殿,同两厢罗汉殿、武圣殿、阎罗殿和土地殿组成第一进院落。释迦殿是本寺主殿之一,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栏额普拍枋出头,檐下无斗拱。明间置门,正中匾额书“灵鹫遗风”四字。屋顶悬山式,满布灰瓦,整个建筑风格质朴简洁。小结:双林寺虽然保存的不算完整,但是在参观它的过程中,从它斑驳的墙面、剥落的装饰、侵蚀的梁柱,都能依稀看出曾经的双林寺的精美绝伦,各个大殿都基本上以中轴为基准,依次排列,从它严谨整齐的规划中不那么看出它身为寺庙的严肃和端庄。辅以各个大殿内的精致佛像及绚丽天花壁画,这些美轮美奂的彩塑让人心驰神往,而当我们在称赞的同时也不禁感叹道时间岁月流逝的无情。四、
12、山西应县木塔立体造型:塔为平面八角形五层六檐楼阁式,总高 7米。建立在一个巨大的约4米的基座之上,基座分两 层,下层方形,上层八角形,高 。该塔每层之间 平座内设一级暗层,致使塔身实为 9层。附阶周匝,正南 面辟门,塔底层直径 30米。2层以上皆设斗挑出平座 钩栏。每层柱间装隔子门。各层柱头上施斗悬挑塔檐, 檐上覆盖布筒板瓦,顶层为八角攒尖屋面。铁制塔刹雄伟壮观,瑰丽精巧。结构特点:塔身构造是逐层立柱,柱间额贯联,纵横 施以梁枋,其间有斗垫托,夹层撑设斜材,自下至上 逐层叠架而成。每层随塔身内外设柱子两周,遂致各层 构成塔室、围廊和平座。每面分隔 3间,有门额、立颊、 地结成框架稳固柱身,围廊
13、绕塔室形成八面排列的桁 架。各层外檐柱上下之间的衔接,有斗和草承托,上 层柱根较下层柱向内收进半径,既可形成塔身外观轮廓 收分的曲线美,又可保持上下层柱的稳定。塔身斗依 其部位、结构和形状分类,达54种之多,可谓集中国古代建筑之大成。塔身梁架是承重塔体荷载的骨架。14层外槽用乳 和草乳内外贯固,内槽南北向用六椽两道,各角抹角一根,两根六椽之间用三缝足材枋相联,两六 椽当心又施一单材枋顺连接。平座夹层外槽设承重 枋和草乳直角相交,当心立柱,两向设有斜撑,枝樘 固济。第 5层梁架是塔顶结构,外槽有乳和草乳,上 置方墩承平。内槽南北向用六椽和六椽草,其上 方木墩垫架四椽、承椽枋、抹角和平梁,铸铁刹杆
14、 插入其中。六椽之间施八角攒尖藻井。有资料显示,木塔中运用的卯榫形式达62种,被誉为“卯榫之冠”,斗拱形式54种,被称作斗拱博物馆,整个建筑未使用过一颗铁钉。塔刹系铁铸部件组合而成。刹下砖砌莲台式基座。刹 高,有仰莲、覆钵、相轮、露盘、仰月及宝珠等。 8条铁链系于戗脊下端,久经风雨,完好无损。小结:进入木塔所在的院落里,完全就被这个看似不高但异常雄伟壮观的木塔震撼到,质朴的木质外表,风雨寝侵蚀的痕迹,透露出一种安静淳朴,厚重庄重的感觉。木塔的第一层外观极为华丽,重檐上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灿灿生辉。但入塔的门却并不宽敞,乍由外边进入塔内,一片昏暗中扑面而来的便是一尊10米多高的释迦牟尼塑像,这使
15、得进塔的人立马被一种虔诚、庄严和压抑所笼罩,并伴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虽然它以有些轻微的歪斜但也不妨碍它表现出的处之淡然的一种安定感。叁、民居建筑概述:民居一词的起源: 民居也可称为民宅,而民宅最早出自周礼地官司徒中到:“辨十有二土之名物,以相民宅,而知其利,以阜人民,以蕃鸟兽,以毓草木,以任土事。”到唐代时民居已被普遍使用,对民居的理解也更加透彻,指出了趋利避害。择地而居的传统的相宅原则。民居建筑作为人类最早、数量最多、与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建筑形式,也是人类最原始又是最持续发展的一种建筑类型。民居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的规律,也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生
16、产、生活、伦理、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因此,传统民居建筑既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和技术参考价值,从来都是建筑历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居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物质载体,反映了一个地区人所特有的心理结构,包括伦理思想、审美追求、价值取向、民族性格和宗教信仰等深层文化心理,这些决定了民居形式的方法、形式和艺术风格。民居建筑的普遍性:存在的普遍性。有人就有居所,因此民居是人类共有的。动态的演进性。从穴居、半穴居直到完全升上地面的木结构房屋的演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相伴而生的,是一个适时调整、改进,更好地满足人类需要
17、的过程。历史的传承性。历史的延续性决定了这种传承性。人们总是在既定的、传统的基础上继承、改造和发展的。南方湿润地区的干栏式民居便是从巢居的形式演化而来,黄土地区的窑洞民居也可溯源到古代的穴居。区域的差异性。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民居的地域性表现明显。影响因素的综合性。民居不是单因素影响的结果,而是在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综合作用下产生的。山西民居:山西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技术的集中地,像其他类型的建筑一样,山西民居从它的产生、发展到传承,都是作为一个相对的整体而不是独立存在的,并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时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有着山西地域特色的独特个性和丰富的特征。各地方的民居形式
18、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巨大差异,这深受其周围的物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同时它也是不同文化的产物。 气候环境影响: 民居建筑格局: 以传统的四合院为主要形式,综合山区地形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了一些与四合院结构形成的二层多进四合院和三合院,有效的解决了由于地形限制对扩建宅院的需求。 受地理条件限制,山西传统建筑分布分散,但也具有浓郁的山西特色,例如:晋北的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应县佛宫寺木塔为代表,形成了雁朔佛寺文化。而太原晋祠、平遥古城、晋商大院为代表形成的民居为主的晋汾文化。除此之外,还有晋东南文化,这些文化交织影响,和谐共存,在丰富了山西的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丰满了山西的建筑文化、风格。在这
19、里简单介绍两处山西传统民居:一、平遥古城地理位置:平遥古城位于平遥县境北部,旧有夯土城墙,城墙上有垛口、敌楼、角楼等。城内结构: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纵横交错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构成。南大街为平遥古城的中轴线,北起东、西大街衔接处,南到大南门(迎熏门),以古市楼贯穿南北,街道两旁,老字号与传统名店铺林立,是最为繁盛的传统商业街。有中国的“华尔街”之称。西大街,西起下西门(凤仪门)、东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东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著名的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就诞生于古城西大街,被誉为“大清金融第一街”。日升昌票号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遗址占地2324平方米,用地紧凑,功能
20、分明。百年沧桑,业绩辉煌。其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东大街,东起下东门(亲翰门)、西和南大街北端相交,与西大街呈一条笔直贯通的主街。北大街,北起北门(拱极门)、南通西大街中部。 八小街和七十二条蚰蜒巷,名称各有由来,有的得名于附近的建筑或醒目标志,例如衙门街、书院街、校场巷、贺兰桥巷、旗杆街、三眼井街、照壁南街、小察院巷等;有的得名于祠庙,例如文庙街、城隍庙街、罗汉庙街、火神庙街、关帝庙街、真武庙街、五道庙街等;有的得名于当地的大户,例如赵举人街、雷家院街、宋梦槐巷、阎家巷、冀家巷、郭家巷、范家街、邵家巷、马家巷等;古城东北角有一座相对封闭的城中之城,类似于古代城市中
21、的坊,附近的四条街道也就被命名为东壁景堡、中壁景堡、西壁景堡和堡外街;还有一些街巷则已经无法探究名称来历了,例如仁义街、甜水巷、豆芽街 、葫芦肚巷等。城内民居:平遥古城民居,多以砖墙瓦顶的木结构四合院为主,由几个套院组成,中间多为矮墙、垂花门楼分隔,形成两进和三进的基本布局形式,布局严谨,左右对称,尊卑有序。民居院内大多装饰精美,进门通常建有砖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础、门柱、石鼓多用石雕装饰。平遥民居建筑中大面积的实墙,很少开窗,整体建筑简洁静寂,建筑体与建筑体之间密实,从空中俯瞰下来紧凑的居住宅院与四通八达的街道构成的大密大疏,形成了整个平遥城建筑的特点。看起来虽严谨,但也不难发现这
22、些建筑之间的变化,城中直立的墙体与变化的房顶之间的交融,构成政府流动的节奏,既旷邈幽深却也灵气活泼。小结: 平遥古城给我的感觉是一种自然安静却也热闹喧闹的感受,白天人们在古朴的城内生活娱乐,夜晚的平遥却安静祥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古朴的镇子还是因为这里人么所居住的环境、气候、房子。平遥虽看起来规规矩矩,四平八稳,但是它骨子里有一种自古流传下来的精致和灵气。不至于迂腐破旧,反而越活越觉得有味道,越有生命力。二、灵石王家大院历史成因: 山西因为土地贫瘠,从商成为重要的谋生方式,明清是山西商人经济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社会稳定,农业、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山西商派开始崛起,家宅也觉成为了山西商人重点,商人
23、富起来之后,回家修祠堂,建院第,重楼宏丽。王家大院算得上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原王氏后裔 - 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所建。大概布局: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等,共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崇宁堡建筑群的总体建筑与红门堡相似,建筑意象为“虎卧西岗”的院落布局,整体建筑斜倚高坡,堡墙高耸,院落参差,古朴粗犷,近于明代风格。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使得王家大院成为一座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外观,顺物应势,形神俱立;其内,窑洞瓦房,巧妙连缀,配合南方园林的精巧别
24、致,秀丽且壮观。貌似千篇一律中千变万化,在保持山西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也体现了它的个性。总的特点是: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气势宏伟,功能齐备,基本上继承了中国西周时即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再加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美观,兼融南北情调,精巧别致。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都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厢的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家丁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现在,高家崖各院厅堂及居室内
25、,依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将静升王氏家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大量家什物品已分门别类地陈列于其中,基本上恢复了王家当年的历史风貌。特别之处:除了以上在建筑布局上的这些特点之外,王家大院的窑洞与我们平常所知道的窑洞有些区别,它不是靠崖挖洞,也不是地坑院,而是在地面上,仿照窑洞的空间形态,用土坯、砖或石块等材料,建造独立的窑洞,称为土坯拱窑,也可以称作锢窑。它室内为拱券形,与一般的窑洞相同,但是从造型上却比普通窑洞美观,虽然锢窑在建造时也需要使用木料,但是也因为这些模架可以重复使用,所以造价也比普通的房屋造价便宜。不仅如此,锢窑由于顶上方的土层较厚,也有冬暖
26、夏凉的效果,而且不受地形限制,平地之上也可以兴建。但是我们也不能说这种建筑形制是完美无缺的,在实际中,它依旧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总结一下:(1)山西窑洞的优点:施工方便。构成窑洞的土壤具有壁立不倒的特性,只需简单工具,即可掏挖。节省建筑材料。窑洞是“减法建筑”,掏挖成洞穴后,只在洞口需用木材制造门窗。考究些的窑洞会在洞口发砖券、窑内做粉刷,不需要更多建筑材料。节省能源、减少污染。窑洞内冬暖夏凉,毋须防暑降温及采暖设备,节省能源。同时因不用砖,减少烧砖时木材及煤的燃烧,因而减少空气污染。地害窑节省耕地。地窖窑的窑顶上可以种庄稼,行车走人,少占耕地面积。(2)山西窑洞的缺点:窑洞只单面开门窗,
27、缺少空气对流,通风不畅,采光有限。室内潮湿,降水对建筑有显著影响,有的窑洞缺乏给水排水设施,卫生状况不好,道路设施也有待改善。窑洞使用区的地下水位一般很低,土壤较干燥,居民用水非常节省,所以不存在排水困难的问题。但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增大,排水问题不易解决,而这种土壤遇水后是很容易塌陷的。窑洞不能营造宽敞的大空间,虽然窑洞的深度可以做到很大,但宽度受土壤拱券跨度的局限,不能做得太宽。总之,由于山西独特的地理环境,窑洞式民居建筑在山西农村广泛建造,它们都是采用古老的传统方式和较原始的建筑技术,经久不衰,一直到现在还继续沿用和发展。小结:王家大院的建筑,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
28、巧烂熳。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在原有的山西传统建筑的基础上添加了北方四合院建筑的对称端庄严谨大方,也增加了南方庭院的精巧别致细腻秀丽。融合了南北方庭院的特点,表现出一种相似却也不同的独特的建筑美感。整个王家大院经过严谨的规划,从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及当时的施工技术条件考虑建筑的整体造型,各个院落之间的设计布局虽各有不同富于变化,但从总的风格氛围上来说也算得上和谐统一。以上便是此去山西的感触,拣选几个影响深刻的建筑简单记录描述,此去山西见识到不同于自己常年生活过的地方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气候变迁,也见到了山西独有的窑洞建筑及传统民居建筑。在感叹建筑精美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一路上,大家一起参观,生活,乐趣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