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知识点(13页).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36334359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13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13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局部解剖学知识点(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局部解剖学知识点(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局部解剖学知识点-第 13 页绪论局部解剖学regional anatomy:是按照人体的局部分区来研究器官和结构的位置、形态、体表标志与投影、层次和毗邻关系等的学科。 第一章 头部1.眶上切迹supraorbital notch:即眶上孔,位于眶上缘的内、中1/3交界处,距正中线约,眶上血管和神经由此通过。2.髁突 condylar process:位于颧弓下方,耳屏的前方。在张、闭口运动时,可触及髁突向前、后滑动,若髁突滑动受限,将导致张口困难。3.乳突 mastoid process:位于耳垂的后方,为一圆锥形隆突,其根部的前内方有茎乳孔,面神经由此出颅,在乳突后部的内面为乙状窦沟,容

2、纳乙状窦。乳突根治术中,注意不要损伤面神经及乙状窦。4.颊脂体:浅筋膜由疏松结蹄组织构成,其中颊部脂肪聚成的团块称为颊脂体。5.面部“危险三角区”:面静脉经内眦静脉、眶内的眼上静脉和海绵窦相交通。口角平面以上的面静脉一般无静脉瓣,面肌的收缩可促使血液逆流,因此在两侧口角至鼻根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区内,若发生化脓性感染时,易循上述途径行至海绵窦,导致颅内感染,故此区有面部“危险三角”之称。6.头皮颅顶部“危险区(层)”:腱膜下间隙有出血时,易广泛蔓延,常形成较大的血肿,其瘀斑可出现至上眼睑皮下,此隙内有若干导静脉,分别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经此通道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

3、散,因此称腱膜下隙为颅顶部的“危险区”。7.Willis环又称大脑动脉环:位于脑底下方、蝶鞍上方,视交叉、大结节、乳头体周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始段吻合而成,当构成此环的某一动脉血液减少或被阻断时,通过环调节,血液重新分配,以减少缺血部分,维持脑的营养和机能活动。其可将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相互吻合,是建立脑侧支循环的重要结构,同时其还将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相互联系。8.翼点pterion:位于颧弓中点的上方约两横指处,由蝶骨、额骨、顶骨和颞骨连接而成,多数呈“H”形,翼点是颅骨的薄弱部分,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时,

4、易发生骨折,并常伴有该动脉的撕裂出血,形成硬膜外血肿。9.头皮 scalp: 颅顶部额顶枕区的皮肤、浅筋膜和帽状腱膜3层紧密连接,难以将其各自分开,因此,常将此3层合称“头皮”。10腮腺床parotid gland bed: 腮腺的深面由茎突诸肌以及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共同形成了“腮腺床”,紧贴在腮腺的深面,并借茎突与位于其浅面的颈外动脉分开。11.翼丛 pterygoid plexus: 是位于颞下窝内,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的静脉丛。翼丛收纳与上颌动脉分支伴行的静脉,最后汇合成上颌静脉。翼静脉丛通过眼下静脉和面深静脉与面静脉相通,并经卵圆孔网及破裂孔导血管与海绵窦相通,

5、故口、鼻、咽等部位的感染,可沿上述途径蔓延至颅内。12.咬肌间隙 masseteric space:为位于咬肌深部与下颌支上部之间的间隙,咬肌的血管神经即通过下颌切迹入此间隙,从深面进入咬肌。此间隙的前方紧邻下颌第三磨牙,许多牙源性感染如第三磨牙冠周炎、牙槽脓肿、下颌骨骨髓炎等均有可能扩散至此间隙。第二章 颈部1.环状软骨cricoid cartilage: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可摸到其前部低窄的环状软骨弓,其平对第六颈椎下缘。在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有环甲膜相连,临床上可经此切开解除喉口堵塞所致的窒息。2.神经点:颈丛皮支从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浅出时,位置表浅且相对集中,常为颈部手术阻滞麻醉的穿

6、针点。3.腋鞘:又称腋腔,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的锁骨下部分所形成的筋膜鞘。4.颈动脉鞘carotid sheath :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5.甲状腺鞘:甲状腺被气管前筋膜包裹,该筋膜形成甲状腺假被膜,即甲状腺鞘。6.甲状腺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s of thyroid gland:甲状腺假被膜在侧叶内侧和峡部后面与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以及气管软骨环的软骨膜愈着并增厚,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将甲状腺固定于喉及气管壁上;因此,吞咽时,甲状腺可随喉上、下移动,为判断是否甲状腺肿

7、大的依据之一。7.囊鞘间隙:甲状腺被气管前筋膜包裹,该筋膜形成甲状腺假被膜,即甲状腺鞘;甲状腺的外膜称真被膜,即纤维囊。甲状腺鞘与纤维囊形成的间隙称为囊鞘间隙,即甲状腺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血管、神经及甲状旁腺。8.甲状腺奇静脉丛:两侧甲状腺下静脉在气管颈部前方吻合形成甲状腺奇静脉丛。9.魏尔啸淋巴结 Virchow node:指肿瘤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Virchow淋巴结,常为胃癌、胰腺癌、食管癌、肺癌转移的标志,可毫无症状。10.颈动脉结节 carotid tubercle :即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平环状软骨弓。颈总动脉恰在其前方

8、,压迫此处可暂时阻断颈总动脉血流。11.气管前间隙 pretracheal space:位于气管前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内有气管前淋巴结、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及左头臂静脉。小儿还有胸腺上部。此间隙感染、出血或气肿时,可蔓延至上纵隔。12.颈动脉三角 carotid triangle :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其浅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封套筋膜,深面有椎前筋膜,内侧是咽侧壁及其筋膜。13.胸膜顶 cupula of pleura :是覆盖于肺尖部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缘23cm。第三章 胸部1.胸骨角ster

9、nal angle:后方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两侧接第2肋软骨。胸骨角平面约平对主动脉弓起止端、气管杈、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胸导管由右下向左上移行的部位。2.乳房后间隙 retromammary space: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3.胸肌间隙 interpectoral space: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的间隙。4. 20.肋间臂神经intercostobrachial nerve:由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后支,与第1、3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有时还包括臂内侧皮神经,在腋静脉3段外侧呈Y形与肋间臂主干汇合)组成。5.胸肋三角:位于胸骨和膈肌之间,有腹壁上血管及淋巴管通过。该处薄弱,是膈疝的好发

10、部位。6.腰肋三角:位于膈的腰部与肋部起点之间。底为第十二肋,前临肾,后邻肋膈隐窝,肾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撕破引起气胸。该处薄弱,为膈疝易发处。7.胸膜腔 pleural cavity :位于肺的周围,是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形成密闭的潜在性的腔隙,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腔内呈负压。8.胸膜隐窝pleural recesses: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之处的胸膜腔,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充满此腔隙,胸膜腔的这一部分称胸膜隐窝。包括肋隐窝,肋纵隐窝和膈纵隐窝等。9.肋隔隐窝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es:左右各一,由肋胸膜与隔胸膜返折形成,是诸胸膜隐窝中位

11、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部位。深度可达两个肋间隙,胸膜腔积液常先积存于肋膈隐窝。10.心包裸区:心的前方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只有左肺心切迹内侧的部分与胸骨体下部左半及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此区称心包裸区。11.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其间有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腺、神经及淋巴组织等。12.气管隆嵴carina of trachea:气管末段最后一个气管环呈三角形突起,位于左右两侧主支气管交角处,组成气管杈。其内形成一边缘光滑锐利的矢状嵴突,称为气管隆嵴,是左右主支气管的分界,也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定位的一个重要解剖标志。13.心包腔:又称心包窦,分为浆膜性心包

12、腔和纤维性心包腔。浆膜性心包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两层之间的间隙称心包腔。腔内含有少许浆液,起着润滑作用。14.心包前下窦:是位于心包前壁和下壁返折处所形成的间隙,是心包腔最低的部位,心包积液首先聚积于此。15.剑肋角xiphocostal angle:剑突与肋弓构成剑肋角,左侧剑肋角是心包穿刺常用的进针部位。16.乳房悬韧带suspensory ligament Of breast:乳房结缔组织中有许多纤维束,两端分别附着于皮肤和胸肌筋膜,称乳房悬韧带或Cooper韧带。17.锁胸筋膜clavipectoral fascia:胸壁深筋膜深层位于喙突、锁骨下肌和胸小肌的筋膜称锁

13、胸筋膜。胸肩峰动脉的分支和胸外侧神经穿出该筋膜,分布于胸大、小肌。头静脉和淋巴管穿该筋膜入腋腔,分别注入腋静脉和腋淋巴结。手术切开锁胸筋膜时应注意保护胸外侧神经和头静脉。18.动脉导管三角triangle of ductus arteriosus:位于主动脉弓的左前方,前界为左膈神经,后界为,下界为左肺动脉。三角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和心浅丛。该三角是手术寻找动脉导管的标志。19.心包横窦transverse sinus of pericardium:心包腔位于升主动脉、肺动脉与上腔静脉、左心房前壁之间的间隙称心包横窦。第四章 腹部1.腹股沟管浅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份有一个三角形的

14、裂隙,成为腹股沟管浅环。正常成人的腹股沟管浅环可容纳一个手指尖,内有精索(男性)和子宫圆韧带(女性)通过。2腹股沟镰: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下部肌束呈弓状,跨过精索上方,行向内侧,延为腱膜,形成腹股沟镰或联合腱,止于耻骨梳的内侧端及耻骨结节附近。在腹壁肌收缩时,弓状下缘向腹股沟韧带靠近,有封闭腹股沟管的作用。3.腹股沟深环:又称腹股沟内口或腹环,位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是腹横筋膜随精索向外突出而形成的一个卵圆孔,即精索由腹腔进入腹股沟管的入口。4.弓状线:在脐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约脐以下45cm)处,腹内、外斜肌腱膜和腹横肌腱膜伸向腹直肌的前方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使后层缺如,因此腹直肌鞘后

15、层由于腱膜中断而形成一凸向上方的弧形分界线,即弓状线,又称半环线。5.脐环:脐位于腹壁正中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是腹壁最晚闭合的部位。同时,脐部缺少脂肪组织,使腹壁最外层的皮肤、筋膜与腹膜直接连在一起,成为全部腹壁最薄弱的部位,腹腔内容物容易于此部位突出形成脐疝。6.胃床: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7.Wilkie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十二指肠阻塞,以致十二指肠阻塞部位的近端扩张、食糜壅积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8.网膜孔,又叫Winslow孔,是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后腹膜壁层之间的孔,是网膜囊与囊外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前界为肝十二指

16、肠韧带(小网膜游离缘),后界为遮被下腔静脉的腹膜,上界和下界分别是肝尾叶和十二指肠上部。9.肝蒂:肝十二指肠韧带的上端、肝胃韧带及其所含出入肝门的结构,其中包含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及肝脏自主神经和淋巴结、淋巴管。10.肝胰壶腹:胆总管最后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在此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11.系膜三角:空、回肠的几乎完全被腹膜包绕,仅在肠系膜缘处无腹膜覆盖,此处肠壁与两层腹膜围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称系膜三角,当进行小肠切除吻合术时应妥善缝合,以免形成肠瘘。12.移动性盲肠:盲肠通常为腹膜内位器官,仅稍具活动性,若与升结肠同时具有系膜,则活动性显著增大而称为

17、移动性盲肠。13.边缘动脉::是由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的分支形成的围绕结肠和乙状结肠的门型动脉弓。14.肾蒂kidney pedicle :出入肾门的结构,即肾动、静脉、肾盂、淋巴管和神经。15.半月线linea semilunaris:在腹直肌外侧缘,腹直肌鞘前、后层相愈合,在腹前外侧壁形成一凸向外侧的半月形弧形,称半月线。右侧半月线与肋弓交界处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又称Murphy点。16.腹股沟三角inguinal triangle(又称Hesselbach三角): 为下腹部两侧的三角形区域,其内侧界为腹直肌外缘,外侧界为腹壁下动脉,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半。17.十二脂肠悬肌susp

18、ensory muscle of duodenum:亦称十二脂肠悬韧带或Treitz韧带,位于十二脂肠上襞右上方深部,由纤维组织和肌组织构成,从十二脂肠空肠曲上面向上连至右膈脚,有上提和固定十二脂肠空肠曲的作用。18.胆囊三角cystic triangle: 即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下面共同围成。该三角是胆囊切除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19.McBurney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约在脐与髂前上嵴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McBurney点。20.肾角renal triangle:腹后壁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侧缘的交角,称肾角或脊肋角,为肾门在腹后壁的体表投影。肾病变时此处常有压

19、痛或叩击痛。21.左肠系膜窦:介于肠系膜根、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左1/3部、降结肠、乙状结肠及其系膜之间,呈向下开口的斜方形,窦内感染时易蔓延入盆腔。22.右肠系膜窦:介于肠系膜根、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右2/3部之间,呈三角形,周围近乎封闭,窦内感染积脓时不易扩散。第五章 盆部与会阴1界线:由骶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嵴和耻骨联合上缘围成的环形线。是大、小骨盆的分界标志。2.直肠子宫陷凹:又称Douglas腔。是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移行形成的陷凹,是立位和半卧位时女性腹膜腔的最低部位,与阴道穹后部仅隔阴道后壁和一层腹膜。腹膜腔的积液常积于此,可经阴道穹后部穿刺或引流。3.直肠膀胱陷凹:男性的腹

20、膜在直肠与膀胱之间形成的深窝,距肛门约7cm。腹膜腔的渗出液或脓液,常因重力作用聚集于各陷凹中。故临床上可经直肠前壁处作穿刺或切开引流。4.膀胱三角 trigone of bladder:在膀胱底的内面,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域。此区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粘膜都保持平滑状态。此区是膀胱结核和肿瘤的好发部位。5产科会阴:是指两股内侧之间,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6.盆膈pelvic diaphragm:又称盆底,由肛提肌、尾骨肌及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组成。封闭骨盆下口,在其前部有盆膈裂孔,由会阴部的尿生殖膈将其封闭加固。盆膈

21、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并与腹肌、膈肌协同增加腹内压。7.耻骨后隙retropubic space:又称膀胱前间隙,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正常时由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占据。如损伤膀胱前壁或尿道前列腺部时,尿液可渗入此间隙内。临床上,该间隙作为膀胱、前列腺和剖宫产的腹膜外手术入路,手术时不伤及腹膜。8.坐骨直肠窝ischiorectal fossa:又称坐骨肛门窝,位于肛管两侧,为尖朝上,底朝下的锥形间隙。内侧壁为肛门外括约肌、肛提肌、尾骨肌以及覆盖它们的盆膈下筋膜;外侧壁为坐骨结节、闭孔内肌及其筋膜。9.会阴浅隙superficial perineal space:位于会阴浅筋膜与尿生殖膈

22、下筋膜之间的间隙,由于会阴浅筋膜与阴囊肉膜、阴茎浅筋膜、腹前壁浅筋膜深层相延续,会阴浅隙向前上开放,与阴囊、阴茎和腹壁相通。 10.子宫前倾位:子宫主轴与阴道主轴相交而呈向前开放的角,大约为90度。11.子宫前倾位: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向前开放的钝角,大约170度。第六章 脊柱区1听诊三角triangle of auscultation:又称肩胛旁三角,由斜方肌的外下缘、肩胛骨的脊柱缘和背阔肌的上缘围成。三角的底为薄层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2腰下三角inferior lumbar triangle:位于腰区下部,腰上三角的外下方。由髂嵴、腹外斜肌后缘和背阔肌

23、前下缘围成,三角底为腹内斜肌,此三角是腹后壁的又一薄弱区,亦可形成腰疝,但较少见。3.硬膜外隙epidural sqace: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腔隙,其内填有脂肪、椎内静脉丛、窦椎神经及淋巴管,还有脊神经根及其伴行血管通过。第七章 上肢1掌腱膜:由掌长肌腱散开的腱纤维与手掌中部的深筋膜浅层融合而成,使该部深筋膜增厚成为坚韧而具光泽的腱膜性纤维组织膜。2.肩胛动脉网:肩胛动脉网位于肩胛骨的周围。其构成有:肩胛上动脉,为甲状颈干的分支,经肩胛上横韧带上方,达冈上窝肩胛背动脉,即颈横动脉降支,沿肩胛骨内侧缘下行,发支分布于 冈下窝;旋肩胛动脉,为肩胛下动脉的分支,分布于冈下窝。三条动脉的分支彼

24、此吻合成网, 是肩部重要的侧支循环途径。当腋动脉血流受阻时,该网仍可维持上肢的血运。3.肘后三角:肘关节屈曲呈直角时,肱骨内、外上髁和尺骨鹰嘴3点构成等腰三角形,称肘后三角。4.掌深弓deep palmar arch:位于诸指肌腱的深面,平腕掌关节高度,由桡动脉的末端与尺动脉的掌深支吻合而成。由桡动脉终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构成,并有静脉伴行。位于掌骨和骨间肌浅面,指屈肌腱与屈肌总腱鞘的深面,与尺神经深支伴行; 适对第24掌骨底远侧,弓顶位于掌浅弓近侧12cm处。由弓的远侧缘发出3条掌心动脉,沿骨间掌侧肌下行,至掌指关节处,分别与相应的指掌 侧总动脉吻合。另外发返支和穿支,分别与腕掌网、腕背网相

25、交通,它们是手部的吻合动脉。5.掌浅弓superficial palmar arch:由尺动脉末端与桡动脉掌浅支吻合而成,位于掌腱膜深面,弓的凸缘约平掌骨中部。6提携角carrying angle:在正常情况下,臂轴与前臂轴的延长线,构成向外开放的165170角,其补角为1015,即提携角。此角大于20为肘外翻:小于010时为肘内翻010时为直肘。7腋鞘axillary sheath:包裹腋动、静脉和臂丛的结缔组织膜称而成腋鞘。与颈部椎前筋膜相延续。临床上锁骨下臂丛麻醉,需将药液注入此鞘内。8肌腱袖myotendinous cuff:又称肩袖, 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相互连

26、成腱板状结构,包绕肩关节的前、后和上方,并与肩关节囊相连,加强了肩关节的稳定性。肩关节脱位或扭伤,常伴肌腱袖撕裂。9.三边孔trilateral foramen:上界为小圆肌和肩胛下肌,下界为大圆肌和背阔肌,外侧界为肱三头肌长头。三边孔内有旋肩胛动、静脉通过,10肱骨肌管humeromuscular tunnel:肱三头肌的内、外侧头,长头与肱骨桡神经沟形成一个绕肱骨中份后面的管道,称为肱骨肌管。内有桡神经及伴行的肱深血管,故又名桡神经管。11肘外侧三角lateral cubital triangle :是指屈肘90时,肱骨外上髁、桡骨头和尺骨鹰嘴尖端三者形成的尖向前的三角形。其中央点是肘关节

27、穿刺的进针部位。12腕管carpal canal: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围成。管内有指浅、深屈肌腱及屈肌总腱鞘、拇长屈肌腱及其腱鞘和正中神经通过。13鱼际间隙thenar space:位于掌中间鞘桡侧半深方。前界为掌中隔前部、示指屈肌腱、第1蚓状肌;后界为拇收肌筋膜;外侧界为外侧肌间隔;内侧界为掌中隔后部。14. 四边孔quadrilateral foramen:指位于肩胛区肩胛骨外缘后外侧的四边形间隙。上界:小圆肌,肩胛骨外缘,肩胛下肌,肩关节囊。下界:大圆肌和背阔肌。内侧界:肱三头肌长头外侧缘。外侧界:为肱骨外科颈。穿行结构: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和静脉。15.肘关节动脉网:存在于肘关节周围

28、,由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的数条分支吻合而成。16.桡血管神经束:由桡动脉及其伴行静脉和桡神经浅支组成。走行于肱桡肌内侧或深面。第八章 下肢1. nelaton线:侧卧,髋关节屈90120度,自坐骨结节至髂前上棘的连线称为Nelaton线,正常时该线恰通过股骨大转子尖,当髋关节脱位或股骨颈折时,大转子尖可移位于此线上方。2. Kaplan交点:仰卧位,两腿并拢伸直,分别从左、右大转子尖经同侧髂前上棘各做一条延长线,正常情况下,二线在脐上相交,其交点称Kaplan点。如一侧大转子因股骨颈骨折或髋关节脱位而向上移位时,此交点则移至脐下,并偏向健侧。3. 颈干角:股骨颈的长轴与股骨干纵轴之间形成的角

29、度称为颈干角,又称内倾角。正常值在110140之间,男性平均为132,女性平均为127。4.梨状肌上孔:梨状肌起始于盆腔后壁,第2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穿过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的上缘之间各有一间隙,称为梨状肌上孔.穿过此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臀上神经、臀上动脉和臀上静脉。5.梨状肌下孔:是指梨状肌起始于盆腔后壁,第2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穿过坐骨大孔出盆腔,与坐骨大孔的下缘之间有一间隙,称为梨状肌下孔。穿过此孔的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坐骨神经、股后皮神经、臀下神经、臀下动、静脉、阴部内动、静脉和阴部神经。6.梨状肌损伤综合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臀部梨状肌部位肌肉紧张、痉挛、疼痛或反射下肢痛者,也

30、称梨状肌综合症。梨状肌为臀部深层的一块形似梨形的小肌肉。它起于盆内骶骨前面2、3、4骶前孔的外侧,向外下穿过坐骨大孔到臀部,以肌腱止于股骨大粗隆德后内侧,是髋关节的外旋肌。梨状肌受第12骶神经支配,其上方有臀上血管穿出,下方有臀下血管及神经穿出,而坐骨神经就在其稍外侧痛过。由于梨状肌在臀部深层与坐骨神经干紧密相邻的特殊关系,再加解剖上的变异,容易损伤,导致疼痛、麻痹。7.髂胫束iliotibial tract:是包绕大腿的深筋膜阔筋膜的外侧增厚部分。起自髂嵴前份的外侧缘,其上分为两层,包裹阔筋膜张肌,并与之紧密结合不宜分离.下部的纵行纤维明显增厚呈扁带状,后缘于臀大肌肌腱相延续.髂胫束下端附着

31、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头和膝关节囊。8.肌腔隙lacuna musculorum:腹股沟韧带与髋骨间被髂耻弓(连与腹股沟韧带和髋骨的髋耻隆起之间的韧带)分隔成内、外侧两部;外侧的即为肌腔隙,是腹、盆腔与股内侧区之间的重要通道。9.股环:卵圆形,其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10.隐静脉裂孔saphenous hiatus :阔筋膜在耻骨结节外下方约34cm处形成一个卵圆形的薄弱区,称隐静脉裂孔(卵圆窝),其表面覆盖一层多孔的疏松结缔组织膜,称筛筋膜cribriform fascia,有大隐静脉及其属支穿入。11.血管腔隙lacuna vasor

32、um:前界为腹股沟韧带内侧部,后界为耻骨梳韧带,外侧界为髂耻弓,内侧界为腔隙韧带。内有股鞘,股动、静脉,生殖股神经股支和及淋巴管通过。 12.股三角femoral triangle:是位于股前内侧区上1/3部,呈一底向上、尖向下的倒三角形凹陷。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内侧缘。股三角的尖位于缝匠肌长收肌相交处,即收肌管的上口。股三角的前壁(顶)为阔筋膜,后壁(底)自外侧向内侧为骼腰肌、耻骨肌和长收肌及其筋膜。股三角内有股神经及其分支、股动脉及其分支、股静脉及其属支。此外,还有股鞘、股管、腹股沟深淋巴结及脂肪组织等。13.股鞘femoral sheath:为腹横筋

33、膜和髂筋膜向下延伸包裹股动脉、股静脉上段所形成的筋膜鞘,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和阔筋膜的深方。股鞘呈漏斗状,长34cm,至隐静脉裂孔下缘处即与血管外膜融合延续为股血管鞘。股鞘内腔被两个筋膜隔分隔成3个腔,外侧腔容纳股动脉,中间腔容纳股静脉,内侧腔称股管,内有脂肪和腹股沟深淋巴结。14.股管femoral canal:位于股鞘的内侧份,其前壁自上向下依次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的上端和筛筋膜;后壁为耻骨梳韧带、耻骨肌及其筋膜;内侧壁为腔隙韧带及股鞘内侧壁;外侧壁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股管的上口称股环,当腹压增高时,腹腔脏器可被推向股凹,经股环至股管,于隐静脉裂孔处突出,形成股疝。15.收肌管

34、adductor canal:又称Hunter管,位于股前内侧中1/3段,缝匠肌的深面,长约15cm。前壁为张于股内侧肌与长收肌、大收肌间的收肌腱板,浅面覆以缝匠肌;外侧壁为股内侧肌;后壁为大收肌与长收肌。收肌管的上口与股三角尖端相通,下口为收肌腱裂孔,通向腘窝。16.踝管malleolar canal:屈肌支持带与内踝和跟骨内侧面之间的骨纤维管即踝管,此管内有3个纤维隔,将管分隔成4个骨纤维性管。 通过骨纤维性管的结构由前向后依次为胫骨后肌腱及其腱鞘、趾长屈肌腱及其腱鞘,胫后血管和胫神经、拇长屈肌腱及腱鞘。此区若受外伤出血,则可压迫管内结构,可导致踝管综合征。17.坐骨神经压痛点:在臀大肌下缘和股二头肌长头外侧缘夹角处,坐骨神经的位置表浅,是检查坐骨神经压痛点的常用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单元课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