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pdf

上传人:C****o 文档编号:36301446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7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2年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pdf(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基础选择题( 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蚯蚓 秋老虎 裘皮服装挥斥方遒B.佝偻 狗腿子 勾心斗角苟延残喘C.末了 没奈何 莫名其妙含情脉脉D. 踟蹰 脂肪酸 知书达理执迷不悟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酒属客B王回深父C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D而卒莫消长也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凌:越过。C以故其后名之曰 “ 褒禅” 故:缘故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合。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B此所以学者

2、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深巷寒犬,吠声如豹D白露横江,水光接天5下列句式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此余之所得也B不能喻之于怀C亦将有感于斯文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1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二、精段选读( 15 分,每小题 3 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3、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 岂不痛哉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因: 因为。B虽世殊事异。殊: 不同。C临文嗟悼。临: 面对。D录其所述。录: 记下。7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放浪形骸之外B俯仰之间,已为陈迹C夫人之相与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8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4、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1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引以为流觞曲水。A两个 “ 之” 字相同,两个 “ 以” 字也相同。B两个 “ 之” 字相同,两个 “ 以” 字不同。C两个 “ 之” 字不同,两个 “ 以” 字相同。D两个 “ 之” 字不同,两个 “ 以” 字也不同。9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放纵无拘地生活。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译文)面对古人那些文章我总是感叹悲伤,可总是不能表达出来。

5、C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己为陈迹。(译文)原先高兴的,转眼之间,已成为旧迹。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译为)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10 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 死生” 二字行文。B本段段首,承上文 “ 乐” 字而来,谈 “ 欣” ,谈“ 怡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逼出本文正题“ 死生” 二字。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1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C转入“ 死生” 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的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

6、 一死生”“齐彭殇 ” 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D文章的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三、延伸阅读( 40 分)(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1 15 题。( 18 分)(甲)水经云: “ 彭蠡之口,有石钟山。 ”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于南隅,忽遇双石,欹(q, 倾斜的意思)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的人),乃曰:“ 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 ” 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歇(余韵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乎?乃知山乃石名

7、,归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流庶(众多)峰,皆可以斯(这,指“ 石钟” )名贯之。聊刊前谬, 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记。 (李渤辨石钟山记 )(乙)石钟山之片石寸草,诸将皆辨识,上钟岩与下钟岩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彭侍郎玉麟于钟山之顶建立昭忠祠。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郦氏、苏氏所言,皆非事实也。选自曾国藩(石钟山名考异)11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A有幽栖者,寻纶东湖幽栖者:隐居的人B次于南隅次:临时住宿C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重浊而模糊D聊刊前谬刊:刻印12 甲文中的 “ 幽栖者 ”“白鹿先生 ” 与李渤三者是什么

8、关系?(4 分)13 写出石钟山记中与甲段文字意思相应的句子。(4 分)与“ 枹止响腾余歇 ” 相应的句子是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11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与“ 如善长之论 ” 相应的句子是14 按下列问题要求用有关原文回答。(5 分)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1 分)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何态度,在甲文中他是怎样表明这种态度的?(2 分)曾国藩关于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观点是什么?他的根据是什么?(2 分)答:观点是根据是15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你对这种说法

9、有什么认识?请就此问题分小组讨论。(3 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22 分)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 “ 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 我与吴人战,必败。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 不复于王而遁。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 臣请死。” 王曰:“ 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今诚利,将军何死?” 子囊曰:“ 遁者无罪,

10、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 ”遂伏剑而死。王曰: “ 请成将军之义。 ” 乃为之桐棺三寸,加斧锧其上。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荆之为荆,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荆昭王之时, 有士焉,曰石渚。其为人也, 公直无私, 王使为政廷。 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 杀人者,仆之父也。以父行法,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11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不忍;阿有罪,废国法,不可。失法伏罪,人臣之

11、义也。” 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王曰: “ 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子复事矣。” 石渚辞曰: “ 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事君枉法,不可谓忠也。君令赦之,上之惠也。不废法,臣之行也。 ”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正法枉必死,父犯法而不忍,王赦之而不肯,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选自吕氏春秋)注 桡:弱。桐棺三寸:墨子 节葬下云: “ (禹)葬会稽之山,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葛以缄之。” 后以“ 桐棺三寸 ” 代指质地朴素的棺木。政廷:执法官。16.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动必缘义,行必诚义诚:同 “ 成”B.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辞:拒绝C.阿有罪,废国法阿:阿

12、附D. 不私其亲,不可谓孝子私:私欲1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追而不及,岂必伏罪哉B.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若为佣耕,何富贵也C.今诚利,将军何死夫子何哂由也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1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以父行法,不忍以子之矛陷子之盾18. 以下文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文中有关人物“ 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 的一组是( )(3 分)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正法枉必死B. 万乘难与比行,三王之佐不显焉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 臣请

13、死。 ”C. 遂伏剑而死于是乎伏斧锧,请死于王D.不去斧锧,殁头于王廷石渚之为人臣也,可谓忠且孝矣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景公很欣赏孔子的政治主张, 因此把廪丘赠送给孔子, 但是孔子认为景公不是很了解自己,就没有接受。B.子囊认为擅自撤军有罪伏剑而死,荆王追悔莫及, 就赐他一具桐木棺材, 来表示歉疚之意。C.石渚迫于忠孝不能两全而 “ 伏斧锧 ” 请死,按封建伦理来论, 可以说是古代既忠且孝的楷模。D. 本文写孔子、子囊和石渚的事迹,意在表现儒家“ 廉耻” 、“ 忠孝” 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与我们今天的法治精神是完全一致的。精选学习资料 - -

14、-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1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0. 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不复于王而遁。( 3 分)译文:(2)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以存亡之所以数至也。(4分)译文:(3)正法枉必死。( 3 分)译文:四、( 50 分)21 、自然,是崇高而有博大的。面对自然美景,王安石、苏轼引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王维则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其实,自然中的很多东西,不仅令我们深思,还常常使我们感动。请以“ 感动”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尽量要以记叙文的形式,

15、 写出自己独有的经历和独到的感受来。题目自拟,立意自定,800 字以上。参考答案:一、1C(C 都读“m ”;A“ 蚯”“秋” 读“qi ”,“ 裘”“遒” 读“qi ”;B“ 佝”“勾” 读“g u”,“ 狗”“苟” 读“g u” ;D“ 踟” 读“ ch”,“ 脂”“知” 读“ zh”,“ 执” 读“ zh”。)2 D(A“ 属” 通“ 瞩” ,B“ 父” 通“ 甫” ,C “ 由” 通“ 犹” ,D 没有通假字。) 3D(适:享用。) 4C(A 十分之一 / 数字, B 读书人,治学的人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 白茫茫的水汽 /二十四节气之一。) 5.A (判断句,其它状语后置)二

16、、6A(依靠,凭借。) 7C(夫,句首发语词 / 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8D(之:往,到达;代词。因为;把,将,介词。)9B(总是在读古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8 页,共 11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人的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10 D(“ 旷达” 之说显然是错误的,因而“ 逸趣” 的说法也无从说起。)三、(一) 11 D(刊:修订) 12 三者同属一个人。 “ 幽栖者 ” 是李渤的自称,“ 白鹿先生 ” 是李渤的号。 13 桴止响腾, 余韵徐歇。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14 李渤的结论是 “ 山乃

17、石名。 ” 持否定态度; “ 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 观点是: “ 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 。 根据是: “ 形如覆钟 ” 。15 苏轼的这种说法应该是正确的。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 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 形” 和“ 声” 两方面而得名的。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 本来就有一个过程, 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此观点仅供参考,你能有新的认识,只要合情合理亦可。)(二) 16.A (B

18、 辞:辞别; C 阿:偏袒; D 私:钟爱、偏袒)17.B (A 均表反问,相当于 “ 难道” 。B 前一个 “ 若” 是连词,“ 如果” 之意;后一个“ 若” 是代词,意为 “ 你” 。C 均为疑问副词,意为 “ 为什么 ” 。D 均是介词,可译为“ 拿” )18.C (A 是作者的观点。 BD是作者对人物的评价)19.C (A 景公并不是很欣赏,因为景公并没有听从孔子的劝导。B 荆王并不追悔,也无歉疚之意,只是对子囊将军非常赞赏。D 两者并不一致)20. (1)没有向荆王请示就撤兵了。(2)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却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却不知道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的危险多次出现的原因。(3

19、)立法者枉法一定被处死。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1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四、参考 20XX 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译文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 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孔子本是布衣,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 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 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荆

20、国与吴国即将交战, 荆国军队人数少, 吴国军队人数多, 荆国将军子囊说: “ 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 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败, 使君主声名被玷污, 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做。” 他没有向荆王请示就撤兵了。子囊带军队到达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 请处我死刑。 ” 荆王说: “ 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求处死刑呢?” 子囊说:“ 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 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 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倘若这样,那么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 于是用剑自杀。荆王说:“ 成全将军的义节。 ” 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

21、一柄斧锧。一国之主忧虑的是, 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 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 这就是存亡的危险多次出现的原因。 荆国自建国已经有四十二世了,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荆昭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直无私,昭王任命他为执法官。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 杀人的是我的父亲。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恪守的义理。” 于是伏在斧锧上,请昭王下令处死。昭王说:“ 追捕罪犯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吧。” 石渚谢绝,说: “ 不钟爱自己的父母,不能称作孝子。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的仁惠。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 ” 石渚不离斧锧,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执法者枉法必被处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1 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免他却不承受。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